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微教研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微教研心得體會多篇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1

通過《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創新》的學習以及我對相關資料的查找與研究,我有了一些深刻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以開設教學講座論壇形式的專題性教學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以“教學問題”為研究內容,開設各種講座、論壇,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我校開設的講座、論壇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討,因此,講座、論壇學習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認為,每個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經驗,教師完全可以承擔培訓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現身説法與其他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這種全新的講座,構建了一種新的學校文化,為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交流的平台,使廣大教師得到空前的鍛鍊和提高,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在論壇活動中,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認真總結教育教學規律,並找出教學中存在的“新課程問題”,積極撰寫論文投稿參與論壇活動。

二、以“傳幫帶”為補充形式的個性化教學研究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改革意識強,作風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這些教師有的已步入中老年,但老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絲毫不減,當年在教育改革的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雄風猶在。在開展校本教研中,我們把他們作為依靠力量,簽訂“師徒合同”,一幫一帶領青年教師進行教學和研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教師除了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教師傳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外,還甘為人梯,不辭辛苦地為青年教師上示範課,不厭其煩地聽青年教師的彙報課、試講課,為青年教師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乃至細節,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共同學習新課標,領悟課改的精神實質,默默無聞地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鋪路搭橋。

三、以案例分析為載體的靈活性教學研究

通過分析某一個校本教研的案例,某一個教師從事研究的案例,可以真實地使教師認識在研究中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能對策。案例可以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可以幫助教師理解教學中所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反思的方式。在校本教研中,提倡案例研究,促進了理論與實際結合。我們及時交流老師們在教學中的案例反思,使教師彼此之間逐漸體會和領悟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課例中,所藴含的課程發展理念,重組、修正各自的認知結構及專業理論,進而獲得建構理論和專業成長的機會。

四、以增強了解相互學習的教學觀摩研究

作為研究主體和實踐主體一身而兩任的教師,較之於純粹的理論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筆獨特而有待深入開發的研究資源——這就是教師長期參與教育教學實際活動而獲得的豐富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特殊情境中所累積起來的感性經驗,往往包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價值,需要教研主體梳理、分析、感悟、昇華。這中間,教師自身多層面、多向度的“反思”,是開掘研究資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因此,教學觀摩便成為了校本教研的常用形式。

五、校外學習培訓的教學研究

學校提倡校本研究,積極支持教師外出學習研究。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校外的各種學術活動和相關的學習培訓仍是一種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可以得到一些文字材料上不能表達的信息,特別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以及觀念領域的東西。教師廣泛參與外出學習,接觸新事物,開闊眼界,提升認識高度,形成一些新觀念、新方法、新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總之,立足於學校,立足於教師,立足於教學,是校本教研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基礎。教師之間進行專業切磋、協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倡導科學精神,營造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教研氛圍,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並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具備研究的職能和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從而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2

這次“潮湧普陀”活動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大型的國小科學教研活動,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我感到非常高興。

從上學期五月份起,我開始接觸國小科學這門學科,到現在,實際上已經是4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更好地和國小生溝通,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我所知道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他們。這裏,我想用“傳授”這個詞可能不是很恰當,因為一些前輩老師一直在跟我説國小科學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玩中學”這樣的一門課程。我想,主要還是因為經驗不夠,不知道怎麼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從玩中學”。我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光讓學生自己玩,自己探索,自己思考,這個能得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我想我們應該更好地利用時間,所以,老師的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好,一節課就很容易散掉,偏離一節課的內容要點。所以我每次都對上課的時候“老師不要講得太多”這一點都不知道該如何把握是好。我明白以國小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節課當中明白那麼多,但是我想就是泛泛而談也應該讓學生學到大致的概況,基本的原理,操作的規範,因為這些到國中、高中時再去糾正就會變得更難了。國小生總是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他們的腦子中冒出來,我們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要當好一個科學老師是相當不宜的。我就是懷着眾多的疑惑來參加了這次活動,希望從這次活動中得到一些答案。

這次活動雲集了普陀區基本上所有的國小科學老師,雖説只聽了兩節示範課,但是還是讓我收穫頗多的。首先是沈一小徐曉紅老師的《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這堂課,在聽這節課的時候,我對她要準備這麼多的實驗材料已經感覺到相當不容易了,因為我每次都為要準備東西而忙得滿頭大汗。而且還常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而相當苦惱。徐老師還精心設計了本堂課,將書本上的內容作了一個倒置。我對這節課本身並不是很熟,因為還沒有上過,但是聽完之後,我又覺得相當熟悉,於是翻看了我們的國小課本和現在的七年級課本,發現七年級科學裏有兩節的課的內容正是集中在了我們這節國小五年級的課本知識裏面,而且知識內容也差不多。而徐老師上課的方式更加接近國中這兩節課,於是我又有些疑問了,究竟是怎樣才能不至於把內容上得太難呢?國小五年級的水平和國中一年級的水平的分界線又是如何劃分的?或者説,我們也可以以國中知識為參考或者是作為國小教學的指導?

沈三小張玲燕的《反衝運動》這一節課是讓我相當佩服的一節課,非常有創意,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思。其中的雙節氣球動力小車在課本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深,模擬了火箭的多節式發射系統。後來的火柴火箭,讓我不由得想起我高中時的物理課,那節物理課上我的物理老師也給我們製作過一根類似的火箭,用的火柴頭的量更多一些,因此火箭升空的距離也更遠一些,但是高中生和國小生的理解水平畢竟還是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對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那是相當佩服的。因為按照教研室佈置的任務,我準備了五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課件,在課件製作過程中,我發現國小科學的難點還是很多的,像第四單元這樣的課程我覺得好像是比較難操作比較難上的,在這一單元中有大量學生實踐操作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些也和我們即將舉行的科技節比賽中的一些項目相互聯繫起來。我在想,現在的國小生真的有這麼高的水準嗎?估計是隻會做,不理解是什麼原理的,這樣還稍微簡單點。先別説五上的第四單元,就是第二單元中的太陽能熱水器的製作,這個東西要確實達到讓水熱起來這一點也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天氣等原因,感覺要真的做出一個能使水變熱的太陽能熱水器好像還真是不太容易啊!所以像張老師這樣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下午的優秀實驗器材改進、自制教具展示中,我又進一步體會到了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我想我平時還是缺乏思考,沒有把一些非常普通的東西拿來細細研究,其實科學無處不在,一些簡單的東西稍稍改變下就可以成為非常實用的科學教具了。下次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一定會努力把握的!

最後,我還是希望可以多多參加這樣的科研活動,多多聽有經驗的科學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我想,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夠學到更多。時間的磨礪,經驗的積累必將成為我教學前進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3

“才飲洞庭水,又食武昌魚。”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今天我和來自湖南14個地州市100多名優秀的教師一起來到華中師大進行為期10天的20xx年“國培計劃”——湖南中國小校本研究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

來到武昌這個集武漢大學、武漢理工、華中師大等眾多中國名校彙集的地方,走在綠桂滿園的校園大道,看到座座令人肅敬的學院大樓,還有手持書卷來往穿梭的莘莘學子,一股濃厚的書香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看到這些,立刻對自己這次來學習的目的和態度也有了一個很大的警示,雖然我們都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離開大學校園也已多年的教師了,但必須充電、繼續學習、不斷提高的那種要求和需要才是此行的根本目的。

“校本教研”,在很多學校,特別是條件比較落後的農村學校,關於它的落實和實行,現在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不少教師對待自己的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讓教什麼就講什麼的狀態下,很少也不願意對教學前後、過程以及和一些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把它形成文字,變成自己的看法,或者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實踐有什麼反思的火花,也不願動筆記錄下來,習慣重複性的老驢拉磨式的工作。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越來越成為每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和素質提高的需要。新的一輪教學改革,有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問題、新的教學行為等着我們去實踐,去思考,很多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而我們作為普通的教師卻又缺乏專家們具體的指導,無從下手。而這次,湖南教育廳還有華中師大結合國培計劃的契機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極好的機會,讓我們與專家們面對面進行直接的對話和交流,無論怎樣都要好好珍惜,並且也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4

上個學期,我園開展了教研活動,從中,我學到了許多上課,評課,組織活動的方法及技巧,今天我就本學期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幼的興趣,使他們樂學、善學,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幼兒的熱情。

教研活動中,突出顯示了集體教研的作用。課前所有教師做在一起商量進行集體備課,然後不斷修改,課上所有教師進行評課,指出本節課的得與失。大家針對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共同探討進步,一學期下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每次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下學期即將到來,我們更要注重的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解幼兒在各年齡段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我進行了學習總結了一些方法策略。 讓我意識到,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我們做到:

1、幼兒必須要有自我服務的意識,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長大了,會自己照顧自己,並體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成就感。

2、我們需要為幼兒準備一系列的適宜小班幼兒的活動,來指導幼兒照顧自己的方法。

3、家園合作。我們還需要樹立家長的意識,轉變他們認為孩子還小的觀念,指導家長怎樣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我要多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5

我有幸參加了百春幼兒園周廝為老師組織開展的幼兒園園本教研現場觀摩活動。她為我們進行《幼兒園主題教育方案設計》的知識講座培訓,周斯為老師介紹了教學活動設計的來源,教學目標的設計,主題牆的設計,五大領域涉及的內容及區角材料的投放等等。

周斯為老師對園本教研的含義、對什麼是主題教育也進行講解,並對主題教學與分科教學進行闡述,還對主題活動,主題網絡圖進行知識講座,並現場把我們老師分為小中大班三個組進行現場教研活動,分別給了我們每個組一個主題,自己進行方案設計,老師們從主題名稱、來源、活動目標,主題網絡圖、主題牆的設計來完成自己的主題方案設計,通過現場教學,現場觀摩,對我們鄉村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收穫點。

最後,興義市百春幼兒園韋園長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和總結,同時,對如何開展好園本教研活動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就這樣,周廝為老師通過理論解讀、現場觀摩、小組討論、互動交流等環節,向觀摩的老師展示了本園常態下的園本教研活動,為其他幼兒園組織開展園本化的教研活動、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提供了借鑑,提高幼兒園園本教研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城鄉幼兒園之間的橫向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6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本週三我們進行了理化生組第一次教研。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作為新人受益匪淺,因此做以下反思。

(1)加強“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都應該規範的寫教案,做到不備課不進教室。教案要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這幾個環節。三年教齡以上教師可以打印教案,但要做到二次備課,教案上要有二次備課的痕跡和教學反思。加強備課、上課、輔導、批改、檢測的全程研究,認真研討每個教學環節,優化重組教學全過程。用“心”備課,做到“備教一致,以學定教”。

(2)開展公開課

我們理化生組每一位教師都拿出一節公開課課,我們全組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在評課中,坦誠自己的想法,各抒已見,對每一堂課進行深入的分析,針對教師的個性特點,探討如何能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出今後課堂教學應發揚的特點及應改進的問題。

(3)老教師幫助新教師

作為新來的老師在教學經驗和管理學生方面有很多不足,為了是新教師迅速成長,發揮馬寨精神,各老師之間互相幫助。新老師積極聽老老師課,並積極參加學校活動。老老師積極評價新老師的課,指出新老師的不足以促進其快速成長。

作為新來的老師,我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正因為年輕才要多學習。以後在教學中,我會多聽師傅和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優點,多參與學校的活動,使自己更快的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7

昨天按照慣例,下午第四節課進行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首先對每位參會的老師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明六好以及雙創活動的背誦進行了檢查,接着就高三年級如何在最後的一個月時間進行教學工作進行討論。

高三老師就自己帶的各班成績進行分析,成績低的原因主要出現在該對的題目做不對,而不是難題做不出來,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基礎知識不紮實。很多學生在最後的一百天中,採用題海戰術,做不完的卷子,寫不完的題目好像是衝向大學聯考勝利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做再多的題目,如果不能對題型、考察點加以總結,也只是一個做題的機器,並不能運用好知識。

所以,高三畢業班的老師決定最後一個月從基礎抓起,讓學生迴歸課本,學案,多看做過的題,多總結考察的題型、知識點與這類的題目應如何解決。但是看課本,是否會看課本又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學生都是這節課拿出課本來從第一頁開始翻,下次上課還是拿出來從第一頁翻,這樣非常浪費時間。上一屆的畢業班老師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讓學生限時限量的去看課本和課後題,強化公式以及一些模糊知識點的記憶。在這裏,我給出了自己的一點提議,讓學生拿出這節課要看的課本,自己總結這本書要考察的知識點,會出什麼樣的題型,這些題型對應的解題思路,讓知識點帶動着去看課本,這樣就不會茫無目的的亂翻書。同時,志剛老師決定自己組兩三套卷,專門把一些既簡單又考察少的大學聯考考點弄到一起,避免思維定式,以防大學聯考出現這些題目後學生們蒙場。

距離大學聯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知識掌握的程度已經不會有太大的提升空間,老師們還建議多關心學生的心理、情緒,因為大學聯考考察的不只是對知識點的掌握,還有心理素質,所以老師們在最後一個月的時間內還要多觀察學生的心理波動,及時溝通,這樣才能在大學聯考這場無聲的心理戰中不輸在跑線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更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多反思多總結是一個人進步的前提,每次和這幾位資深的老教師參加教研會都會學到很多自己想都沒想過得問題,提升自己教學上的能力。

微教研心得體會篇8

一、紮實學習,實行教育理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教給學生一瓢水,教師首先應該是一條長流常新的小溪。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了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我們在深入學習研究新課標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並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通過紮實有效地學習,教師不僅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而且通過讀書,教師的心靜了,能發現教育的快樂、發現自我價值了。我們學習的效果也體現在教育局舉辦的教師考試中,我們學校教師全部過關,並且取得了優異成績。

二、創新常規,營造和諧氛圍

1、集體備課“高效”

為了能充分挖掘每位教師的潛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我們非常注重集體備課。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時間,做到有內容、有中心發言人。同一學年教師共同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共同研討教學策略。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2、課堂模式“奇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把教學活動變成一種發展人、創造人的活動,才是教育的本質和精髓。為此,我們採用了“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按照“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這四個教學環節安排我們的授課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