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67K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一

數字技術在發展數字經濟、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字技術引領創新發展特徵日益顯著,從計算機信息系統、物聯網、數字平台到人工智能應用等技術推動了產業及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推動重塑全球市場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這一進程的加速。在我國,數字技術驅動各產業領域業態及模式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長。但從現階段發展情況看,數字技術在提升生產力水平、勞動生產效率、拉動就業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潛力尚待進一步挖掘。對此,應充分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將數字技術更加高效地運用於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政策在塑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範式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企業和個人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創新發展的能力,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優效率的數字賦能,推動數字經濟可持續、包容性增長,達到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目的。建議從以下方面重點施策:

營造有利於數字技術發展應用的創新生態體系。以促進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為出發點,優化數字經濟融通創新支撐能力。在專利應用轉化方面,考慮更新現有專利制度,調整專利管理一刀切的傳統做法,平衡好專利技術權益與創新推廣、傳播應用之間的收益關係,採取差異化管理方式,調整形成適應數字經濟融通創新需求的技術專利體系。在創新協同方面,支持“產學研金”跨組織管理協作,暢通企業向高校及科研機構獲取數字技術支持途徑,充分發揮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作用,確保創新供應鏈的有效性與穩定性,擴大數字技術創新研發溢出效應,塑造數字經濟創新合作生態圈。在税收激勵方面,對科技型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進行適度傾斜,對相關領域技術研究人員給予工資税收減免以及研發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創新成本,提升企業及個人開展數字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在研發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數字技術的公共研發預算,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研發投入上的強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發項目投入,協助突破企業及個人研發技術模式的侷限性。從發達國家經驗看,許多私營企業的突破性創新研發均受益於政府的支持。其中,應注重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激勵扶持,可考慮設立資助性項目,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創新研究和技術轉移項目。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提升全社會利用數字技術參與創新型經濟建設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於數字經濟創新競爭的政策治理機制。統籌部門力量,從管制與促進雙向發力,確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時調整出台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特徵及需求的反壟斷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做到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在加強管制方面,以維護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原則,密切關注數字市場中伴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新型壟斷現象,剖析檢視壟斷結構增長問題,持續完善數字經濟競爭政策。在這其中,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關乎數字經濟發展命脈。應處理好數據使用、訪問、便攜性、開放、隱私保護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對數據聚集獨佔實施監管,由事後控制向基於數字技術的過程治理轉變提升。在優化促進方面,形成部門合力,共同謀劃數字市場促進競爭政策,鼓勵加強基於數字技術協同、柔性技術服務的多方生產合作。發揮金融的引導支撐作用,加深數字技術與經濟發展有效結合,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產業、惠及更廣泛企業主體和勞動力羣體,消除不同人羣、地區的數字鴻溝,在不斷強化數字技術普惠性的同時,發揮創新引領優勢作用。

構建有利於數字技能素養提升的教育培訓模式。人民羣眾始終是數字經濟創新的主體。應以開展數字技能教育培訓為抓手,建立數字技能素養教育培訓模式,推動廣大人民利用數字技術實現主動創新。數字技術快速迭代、指數式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數字技術學習的長期性。對此,一是考慮建立廣泛的終身學習制度,設置社會個人終身學習賬户,支持個人為不同工作崗位轉換所需數字技能的再培訓,允許個人在企業和部門轉換過程中培訓權利的可轉移、可攜帶,確保數字技術培訓的有效性和連續性。二是不斷完善調整數字技術教育培訓內容。應以保證數字技術培訓教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為原則。培訓內容須涵蓋數字技術通識和專項數字技術等,同時關注市場及企業對數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變化,在培訓項目的具體內容、培訓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時調整。三是增強數字技能教育助學貸款、幫扶政策的靈活性,鼓勵社會個人接受數字技能再教育,為更廣泛地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二

縣域北京是綜合性的區域經濟,而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農業經濟要尋求新的提升點,增長點,除應對好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外,應把着力點放在“五化”上。

一、經營產業化。

產業化經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工業化的要害環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着力發展一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關聯度高的具有較強產業拉動和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羣體。唐河縣要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乃至經濟強縣脱胎換骨式的轉變,最現實的出路就是堅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近幾年實踐,我們探索出四種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是龍頭牽動型。縣肉牛產業集團、湖陽登昌黃牛有限公司圍繞黃牛系列開發,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產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引領全縣黃牛產業快速發展。二是市場拉動型。小辣椒、生豬和兔通過源潭小辣椒、少拜寺生豬、古城皮毛交易三大市場的不斷建設,初步形成了周邊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市場,有力地拉動了產業的持續發展。三是主導產業帶動型。充分發揮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培育起了以豫南清真肉聯廠、凱達肉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主的畜產品加工,以南部幾個鄉鎮為主的麪粉生產加工,以經緯紡織集團、豐源公司為主的棉北京深加工,以中棉、豫油等為主的科技型良種加工,以“三粉”為主的脱毒紅薯加工等近500家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年創產值近20多億元,有效地提升了全縣農業產業水平,初步培育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骨架。總投資2566萬元的與北京中商農產品公司合資興建的梔子產業開發項目已基本建成,使全縣6萬畝梔子產業很快步入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四是中介組織聯動型。全縣先後組建了一批各類專業協會,內聯生產,外拓市場,有效地架起了分散生產經營與外部市場的融合對接,助推各類特色產業不斷髮展。

二、農民組織化。

農業的現代化,首先應是農民的組織化。發展各類民間專業協會,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是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相對接的必由途徑。我們堅持“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則,將農民的分散經營聯接起來,組成各類專業協會或合作社,採取“專業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走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路子。一是幫扶引導。把專業協會建設納入全縣整體目標,發動、鼓勵各業能人牽頭組織成立協會,並在財政貼息、税費優惠、規劃用地等方面向協會傾斜。並要求縣信息中心、價格監測中心無償為各類專業協會提供網上商務、價格信息等服務,吸收農户向協會靠攏。二是規範完善。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出台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方式、爭端解決辦法、違約懲罰等措施,用制度規範協會運行。三是培育典型。畜牧業重點培育了湖陽黃牛合作社、古城兔業協會,瓜菜業重點培育了源潭小辣椒協會,農副產品重點培育了城郊農副產品購銷協會。目前,全縣民間專業協會(合作社)已發展到92個1.1萬多人,使千家萬户抱成團闖市場,極大地增強了農民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農業市場化

。傳統的舊有的治理方式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目前發展各類經濟的基本原則和特徵之一。為此,我們進一步創新機制,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用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來發展農業。一是發展股份農業。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資金、實物、勞力、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摺合入股,成功地組建了6家股份制農業公司;二是“四荒”開發推向

市場,推進規模經營。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設施。面向社會共拍賣、承包機電井4100眼,佔全縣機電井總數的67.5,個人投資打配機電井1300眼,調動了農民興水積極性,減輕了政府壓力。四是實施農業招商。積極吸引鼓勵外商投資興辦各類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提高農業的外向度。引資1000萬美元的金龍濃縮果蔬汁加工項目建成後,將使全縣瓜菜、林果的種植與加工形成對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生產科技化。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及其向現實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已成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把深化全國首家科技示範縣建設作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的重中之重來抓,自1997年以來,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吸引以中國農科院為主的300多名專家和科技工作者來唐工作,引進、示範、推廣27大類340多項新技術、新品種組裝改造傳統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貢獻份額達47。為應對“入世”挑戰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推行,我們着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組織引導農民先後對無籽西瓜、優質梨、肉牛等主要特色農產品實施了標準化生產,並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標誌和開展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在去年四家生豬企業獲准上海、北京等四城市市場準入資格的基礎上,今年又幫助13家畜牧企業進行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已有5家畜牧企業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佔全市獲此資格企業的一半。西瓜獲得全省首批優質無公害使用標誌,優質梨於去年底榮獲省無公害產品的使用標準。

五、產品品牌化。

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准入證”,名牌是農產品打入市場的“綠卡”。發展特色產業必須走品牌化之路。我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爭市場。20xx年,對無籽西瓜和優質梨分別註冊了“金唐河”和“唐酥梨”商標,尤其是“金唐河”牌無籽西瓜,在北京等南方五大城市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帶動全縣無籽西瓜年外銷2.4億公斤以上,實現產值1.1億元;縣種子公司以買斷制種權與中國農科院及省農科院棉油所合作,成立了5個緊密型良種專業化生產企業,“金唐河”種子銷往8省25市120多個縣區,初步打響了品牌;縣肉牛集團公司生產的“羣發”牌系列產品20xx年獲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金獎稱號,今年以來對港供貨額達260多萬元。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三

當前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好壞已經成為地區之間經濟競爭、形象競爭和社會競爭的焦點問題,誰在軟環境建設上落後,誰就會在競爭中敗北。這裏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就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及相關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與市委的要求和羣眾的期望相比,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形勢相比,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是關於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

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四是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還沒有真正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五是一些政府部門服務質量不高,有關要求服務的一些規定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甚至存在流於形式的問題;六是一些行業存在不正之風;七是一些部門執法不規範;八是信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問題表明,我市建設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二、幾點建議

(一)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

要開展紮實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幹部牢固樹立起“抓軟環境就是抓經濟發展。抓經濟發展必須抓軟環境”的意識,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蔘與軟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強化服務,努力打造優質、高效、文明的政務環境。

政務環境是打造區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優勢的重要標誌。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二要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和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四要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五要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

(三)依法規範行政和司法行為。傾力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的法制環境。

首先是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找準服務經濟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其次是公、檢、法、司部門要切實做好企業周邊環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維護投資商的合法權益和民營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四是紀檢監察機關要會同有關部門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違紀違法案件。

(四)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大力營造優惠寬鬆的政策環境。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吸引域外資金、技術、人才和引進大項目的重要前提條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斷制定、調整和完善更寬鬆、更開放、更優惠的經濟發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實,不折不扣地執行、落實、兑現各項政策;明確重點,準確把握產業導向,對投資者一律實行平等待遇。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四

20xx年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關於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三個意見”精神,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緊緊圍繞以狠抓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創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寬鬆環境,取得一定的成效。

截止目前,我縣已註冊登記的非公有制經濟户3648户,投資總額28158萬元,從業人員9044人。其中:個體工商户3540户,投資總額20208萬元,從業人員5999人;私營企業108户,投資總額7950萬元,從業人員3045人。20xx年以來新發展個體工商户615户,投資總額418萬元,從業人員721人;新發展私營企業14户,投資總額550萬元,從業人員180人。

一、幾點做法

1、加強政策宣傳,優化輿論環境。去年以來,我局共印發宣傳資料2000份,並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省、市、縣關於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三個意見”精神,大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推出了一批先進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説服和引導羣眾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高了其社會和政治地位,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大突破、大發展。

2、結合今年開展的行政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推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我局向社會公開承諾: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保證私營企業在5個工商日內辦理完畢(法定時限為30日),個體工商户在1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法定時限為30日)。同時改變監管方式,將個體工商户營業執照的年度驗照貼花,變集中辦理為滾動審驗,極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經濟户申辦工商註冊登記事項。

3、放寬市場準入,放寬投資領域。對民營科技企業和從事農業種、養、加、儲、運的企業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創辦的個體私營企業,允許註冊資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資本不低於總額百分四十的情況下,可辦理營業執照,同時其餘部分可在一年內補齊。除特種行業和專營行業外,非公有制企業原則上按行業大類核定經營範圍,不再規定具體的經營項目,經營方式由企業自主選擇。同時,除國家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一律對非公有制企業開放。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加快進入城鄉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旅遊和我國政府承諾對外資開放的金融、保險、電信等領域。

4、實行“外來投資企業特別服務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老、弱、病、殘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實施“陽光工程”。對外來投資企業,可享受如下優惠與服務:免費諮詢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及信息查詢;對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資源的專項審批項目可先註冊,後限期規範;申請登記註冊材料齊全的當天辦理;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以及無環境污染的行為,按規費徵收標準減徵百分之六十,對從事其它行業的減徵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費及鑑證費;免收消協、私協會費;工商部門在巡查監管中發現違法行為,實行法律、法規宣傳並書面通知限期糾正,對在限期內糾正的免於行政處罰。去年以來,我局共對外來投資企業減免收費18000元,對171户下崗失業人員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不折不扣地落實優惠政策,對23户老、弱、病、殘從事個體經營的實行“陽光工程”,共減免收費175887元。

5、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切實解決非公有制經濟貸款難的問題。為加快縣域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優化信用環境,提升經營效益,我局與xx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xx縣個體私營企業協會聯合印發了《xx縣個體私營企業小額信用貸款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要求各工商所和個私協分會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個體私營企業誠信建設,全力配合支持好信用社開展此項工作。同時把握好政策界限,既注重解決個體私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又協助把好信貸關,防範金融風險,共同促進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農村信用合作社信貸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銀企合作雙贏。現已向非公有制經濟户發放貸款證1070份,發放貸款4700萬元。

6、以人為本,真誠為個體私營企業搞好服務。一是加強個體私營企業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守法意識和市場應變能力,幫助企業建 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技能和經營水平,共舉辦培訓班2期,參加培訓人員300多人次。二是抓好典型,做好表彰先進工作,積極表彰對縣域經濟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的誠信個體私營企業,努力營造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良好環境,共表彰誠信非公有制經濟户17户。三是在行業發展上,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由商貿、餐飲、服務等日趨飽和的行業向第一、第二產業拓展,大力興辦生產型、外向型、開發型企業,發展前景好、見效快的種、養、加等項目,使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個體私營企業在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逐步加大。四是切實維護個體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對侵害個體私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及時予以出面制止,堅決制止“吃、拿、卡、要”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行為。

二、存在問題

1、我縣非公有制經濟雖有一定突破性發展,但整體上規模不大,水平不高,行業結構也不盡協調,商業户數比重大,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2、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內外協作不夠,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開放能力差,企業資信度不高。

3、少數部門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仍然存在有流於形式走過場、做樣子、工作不實的現象。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經營領域,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規模、檔次結構和水平,在注重商貿、餐飲、社會服務等第三產業不斷擴大規模、上檔次的同時,積極引導非公制圍繞我縣工業支柱項目和農業產業建設,依託資源優勢,向第一、二產業拓展,大力興辦生產型、開發型、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業,形成優勢產業。同時,按照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大、中、小並舉原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南北兩山大力發展個體工商户,城關、川道重點發展生產加工型私營企業。

2、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依法經營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幫助其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誠信建設。

3、依法監督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切實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及其出資人的合法權益,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其投資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嚴肅查處。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學習《廣東省加快轉變方式幹部培訓系列讀本》,我們分局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轉變方式是我們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此我們必須要結合街道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變。

一、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應充分認識到加快街道產業升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把產業升級作為影響街道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有全局意義的戰略重點來考慮。按照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以傳統產業升級為主線,組織編制好合理、可行的我們街道中長期傳統產業升級的發展規劃。應對其中一些低端行業和一些行業中的低端環節,則按照規劃實施有計劃的退出和轉移。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街道傳統產業中的推廣使用,提高生產經營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帶動產業結構與產業素質的提升。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我們街道工業以傳統產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應積極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快形成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或行業研發中心,搶佔行業技術制高點。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引進為主的方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要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瞄準全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吸引和鼓勵他們以轉讓專利、參股合作等形式與企業結為利益共同體。

三、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我們街道各方面資源越來越少、環境承受能力脆弱。雖然近年來,我們街道在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環保產業方面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未發生根本轉變,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三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減少廢物排放提供技術保障。

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改動,但卻有着十分深刻的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部內容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目的、戰略、途徑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和快的關係,堅持好字優先,加快形成符合要求的發展方式。

數字經濟發展大學生心得體會 篇六

由於消化規模巨大的房地產存量和製造業庫存,充分淘汰過剩產能和恢復民間資本活力都需要時間,中國的城市經濟發展將經歷一個相對艱難的“u”形調整過程。在中國社科院昨日公佈的《城市藍皮書》認為,伴隨着XX年以來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出現了一系列的發展失衡,客觀上需要一定的經濟調整來解決各種體制的、結構的和發展的矛盾。而由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大調整,又進一步加劇了中國週期性調整的壓力。但總體上,XX年中國城市經濟發展仍處於較快增長區間,經濟發展基本面依然較好。

報告認為,始於去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對中國城市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由於中國經濟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足夠的外匯儲備,市場空間廣闊,發展動力強勁,且具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所以金融危機並沒有改變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勢,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

但同時報告也強調,中國的城市經濟在今年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將更加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將繼續加大。上半年,受外需市場低迷、產品出口受阻、工業增長下滑等因素影響,城市經濟增長將處於較低水平。下半年,隨着中央和地方各項經濟刺激計劃的逐步落實,城市經濟活躍程度增加,經濟增速可能會有所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消化規模巨大的房地產存量和製造業庫存,充分淘汰過剩產能和恢復民間資本活力都需要時間,城市經濟發展將經歷一個相對艱難的“u”形調整過程。

《城市藍皮書》還指出,儘管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並且在國家各種經濟刺激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已經出現一些回暖跡象,但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信貸市場緊縮和需求下降等困境沒有得到實質性緩解,外部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中國城市經濟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面臨外貿出口下滑、工業增長放緩、消費拉動乏力、就業壓力加大等諸多問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