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多篇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深刻體現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管理體系的本質屬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系列發展成果,充分表明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管理體系具有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利的顯着優勢,使我們堅定四自信具有更深的底氣。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們的憧憬中,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下成為現實。

一個國家的制度和管理體系不好,優越,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人民從心裏守護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利,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着優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同志説: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政黨、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立場,深刻體現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管理體系的本質屬性。

我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搶奪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人民主義。永遠保持新中國人民的本色,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家庭主導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制度體系,根據時代、實踐和人民需求不斷完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我國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重大進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決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貫穿制度建設的各個環節,進一步表現中國製度的優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是我國國家制度的顯着優勢,也是我國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的顯着優勢。我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黨的大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管理的一切活動中,把實現良好、維持良好、發展最廣泛的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起點和立足點,不支持人民,不贊成人民,不高興,不承諾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基本標準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管理體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終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決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薪階層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我黨在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肉病毒,使黨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與人民羣眾保持血肉聯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在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領導力、大眾組織力、社會呼籲力不斷增強,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進一步發揮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管理體系的顯着優勢

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利。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求幸福。

復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層面和國家治理上的體現,是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徑。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成了舊中國長期無法消除的病癘。這一切災難苦痛,都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宣告終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國家主權和安全得到強有力維護,各種黑惡勢力得到清除,中國社會長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人們在歷史和現實的比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強有力的執政黨,有一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關重要,必須倍加珍惜。

中國人口眾多,實現豐衣足食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盛、生活優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國,不要很久就可以到來。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國一步步變為現實。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日益健全。一系列發展成就充分顯示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的顯著優勢,使我們堅定四個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氣。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探索,確立了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無論災害程度還是發生頻次都大為降低,災害發生後人民生命財產能夠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經濟社會也能很快得到恢復發展。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能不能有效防控並及時戰勝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檢驗制度優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及時制定疫情防控方針政策,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面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走共同富裕道路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強保障下,全體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自古以來,共同富裕就是我國人民的一個重要理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們的憧憬裏,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日益成為現實。

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和前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進程中,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日益完善,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既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把人民對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國生產力不斷髮展的基礎之上。

消除兩極分化、縮小貧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消滅了剝削制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目標,不斷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隨着其日益完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必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進一步凸顯了人民性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築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羣眾根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深刻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深刻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凸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

任何理論都有體現其本質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2

xxx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只有堅持從嚴治黨,強化責任擔當,提高黨員幹部素質,改進工作作風,確保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永葆黨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當代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以人民利益為最高追求,以實現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黨的七大開始,中國共產黨就正式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寫進黨章,要求每一個黨員都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為民謀利、為民造福,都必須用心傾聽人民聲音,瞭解人民需求,與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櫛風沐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堅定踐行,我們黨才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並在人民羣眾中享有崇高威望,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設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踐已經證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勝利的根本經驗和根本保證。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發展新理念,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牢記黨的性質,踐行黨的宗旨,堅持人民至上,承擔起當代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取決於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指出,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提高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裏手。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一要提高運用理論創新成果指導實踐推動發展的能力。指出,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要深學篤用,通過示範引領讓幹部羣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級領導幹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繫實際學,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⑨。真正從思想上把發展的方向、發展的目的搞清楚,把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方法搞對頭,努力把新的發展理念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工作舉措,轉化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實際成效。二要提高貫徹三嚴三實要求、落實改革發展任務的水平。踐行新理念,落實新任務,關鍵要有好的工作作風、好的精神狀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以嚴的精神改進工作作風,以實的幹勁抓好任務落實,以高度政治自覺落實中央的各項部署,自覺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敢於攻堅,敢於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推動改革發展。三要提高堅持羣眾路線、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羣眾路線是落實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法寶,必須始終堅持,着力提高;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必須強化羣眾觀點,站穩羣眾立場,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羣眾工作,自覺擺正同羣眾關係,密切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從人民羣眾中獲得不竭力量支持,確保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不斷鞏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黨的以來,以為的黨中央,就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為牢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證。我們要認真貫徹全面落實。一要加強思想建設,強化宗旨意識。為民服務是黨員幹部的安身之本。強調,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不論怎麼改革,政府職能怎麼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要在各級幹部中開展宗旨教育,加強思想建設,強化宗旨意識,切實樹立起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發展理念和發展思想。二要加強作風建設,從嚴管理幹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要堅持從嚴教育、管理、監督幹部,切實做到為民用權,為民謀利,堅決改變當官做老爺、以權謀私、以權壓民的工作作風,堅決改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羣的關係。貫徹從嚴治黨八項要求,落實從嚴治黨各項任務,堅決查處損害人民利益的各種腐敗現象,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為人民服務,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更貼近人民羣眾的願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從而為推動發展獲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3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進一步凸顯了人民性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築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羣眾根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深刻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深刻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凸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

任何理論都有體現其本質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

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人民,指明瞭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的根本標準;等等。這些都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人民的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系統論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進一步凸顯人民性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以人民為中心,生動詮釋了我們黨的根本立場,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進一步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它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無論處在什麼歷史方位,都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都不會忘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發展到什麼歷史階段,都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不變的初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

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以人民為中心,既是理論命題,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場,又是根本要求。它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標準,強調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位置,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深刻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牢固的公僕意識踐行初心,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羣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創造偉力,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我們黨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這深刻揭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間的緊密關係。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力量所在。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一定能夠劈波斬浪駛向光輝的彼岸。

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希望中國人民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過得好。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作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正在造福越來越多國家的人民。

築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基?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要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責任,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新時代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根本要求,而且是新時代我們党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築牢我們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羣眾根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我們黨具有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氣和魄力。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才能不掩飾缺點、不迴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承認並糾正錯誤。應當認識到,黨面臨的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具有尖鋭性和嚴峻性。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敢於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使黨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着力點。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着力點,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人民羣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連續開展黨內集中教育並加強經常性教育。在自我革命過程中,始終堅持真開門、開大門,廣泛聽取人民羣眾意見,誠懇讓人民羣眾評判工作,自覺接受人民羣眾監督,解決了一些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剎住了一些曾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頑瘴痼疾,黨風政風不斷好轉,黨羣幹羣關係不斷密切。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4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必須遵循的指導原則,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重要思想也是《建議》貫穿全篇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才能學深悟透全會精神和《建議》的重要論述、重要舉措,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

唯物史觀的鮮明體現

毛澤東同志説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回答了依靠誰發展、為了誰發展這一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彰顯了黨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和感情。

發展以什麼為中心,或者圍繞什麼中心來發展,涉及的是發展的性質和本質問題,體現的是對待發展的根本立場、根本態度。這是發展思想的核心問題,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決定發展思路、發展決策、發展戰略、發展着力點的總開關。只要有經濟社會的發展,只要有發展理論、發展思想、發展理念,都會有一個為什麼人的根本問題,都會涉及到以什麼為中心這一發展的性質和本質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建議》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原則來着重闡述的原因所在。正是從這個指導原則出發,《建議》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強調並通篇貫穿了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條主線。可以説,五大發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催生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核心。離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就會失去或者偏離發展方向,就會在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決策中出問題、走彎路。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於《建議》提出的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們黨90多年來一貫堅持的唯物史觀。眾所周知,唯物史觀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石,是我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世界觀方法論。唯物史觀把唯心史觀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確立了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強調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特別是隨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歷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空前煥發、極大增強,人民主體地位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更加顯現、更加重要。《建議》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正是源於並牢牢立足於唯物史觀這一理論基石,鮮明體現了我們黨所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觀現實和美好願望。

由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指導原則,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造福人民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既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這是黨的立黨之本,黨的本質特徵、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無論在什麼時候,也不論環境條件、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永遠站在人民羣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羣眾謀利益這一根本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可以説,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是圍繞實現人民利益而展開的,因此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也是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的。

黨的90多年為人民羣眾謀福祉的奮鬥歷史充分説明了這點。革命戰爭年代如此,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時期,也同樣如此。我們幹革命、抓建設、搞改革,儘管任務不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羣眾謀利益,工作導向也自然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現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為中心,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須臾不可偏離。顯而易見,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無可置疑、不可動搖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致力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前後制定和實施了十二個五年計劃和規劃,具體的計劃和規劃因歷史時期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貫穿其中的主線。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羣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這樣的歷史進程和巨大的發展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造福人民的價值理念,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優越性,也正是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有力踐行。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發展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勝法寶。在十三五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攻堅克難,贏得發展新優勢,開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實現黨的執政理念與發展規律新認識的高度統一

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在《建議》説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squo;十三五squo;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並把它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既表明我們黨堅定不移踐行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同時又反映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羣眾的新期盼,實現了黨的執政理念與發展規律新認識的高度統一。

發展思想、發展理念是歷史的、具體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發展實際、特徵、矛盾和問題也都不盡相同。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立足發展實際、發展特徵、發展問題,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我們黨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隨着發展實踐的深化,不斷髮展變化、不斷深化提升,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則是始終不變的。這是貫穿不同發展階段、發展時期的一條鮮明主線。它涉及的是黨的性質宗旨、黨的執政為民理念、我國社會制度和價值取向,是不能變、也不會變的。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體現了黨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上的繼承與創新,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國內環境、條件、任務、要求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的座標方位上,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7800美元左右,處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進程中,必然面對經濟體制、發展模式、增長動力、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等一系列的轉型升級問題。其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羣眾生活困難,消除貧困任務艱鉅,人口老齡化加快,自然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多發等。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既是發展的難題和瓶頸,也是關係到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受到老百姓和全社會的極大關注,集聚着人民羣眾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

正是從這樣的實際出發,《建議》就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規劃謀篇佈局,着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發展理念。這既是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的需要,同時也積極迴應了人民羣眾的訴求和期盼,突出了人民羣眾關心的國計民生等熱點、難點問題。例如,《建議》明確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把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脱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這些與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方面作為工作重點。既有宏觀上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百姓福祉的指導意見,又有如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等具體的實招、硬招。因此,堅持、落實好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堅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按照《建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和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5

天地之間,人很大。人類社會所有活動的基本目的,首先是為了人類自身更好地生活。但人是階級、階級,社會、國家、政黨發展為誰的問題不同。為了誰,誰享受的問題,是發展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例如,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強調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出全面實施夫妻可生二胎政策,是人民羣眾對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關注。

不斷實現人民羣眾的利益。馬克思説:人們奮鬥的一切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説,人民羣眾對我黨的支持程度取決於人民羣眾利益的實現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黨之所以能贏得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支持,是因為人民羣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得了切實的利益。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站在最大人民羣眾的立場上把握和處理與改革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以實現最大人民利益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使人民羣眾獲得真正的利益。

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價值追求。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始終堅持推動發展的目的。要以提升人民福利、促進人民全面發展為發展起點和落腳點。要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着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着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升,着眼於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努力掃除影響人民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人民自由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6

“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鉅。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近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出版發行,在第四個專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總書記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論述。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出發點在“人民”,落腳點也在“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承諾,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辯證法,提綱挈領地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產黨人許黨許國、報黨報國雄偉氣魄的真理寫照。

發乎於“心”,以“無我”之境,勇毅奉獻。何為“無我”?道家、佛家經典中常用“無我”來表現悲天憫人的情懷,傾向強調超脱於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曾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來區分中國古詩詞的美學境界。習近平總書記講的“無我”則是指以國家前途為念,以民族未來為己任,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寶貴精神。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所在。黨員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公僕,肩負着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不計個人利益得失,時時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先,事事以羣眾利益為重,把羣眾裝在心裏,把責任扛在肩上,方能鍛造出心繫人民、行為人民的博大胸懷,培育出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見乎於“行”,以“有我”之境,擔當作為。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讓我對“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體會,更能深刻領悟到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服務”,不能僅停留在喊口號層面,更要體現在勇於擔當、勤於奮鬥的點滴行動中。“有我”,是黨員幹部對自我角色身份的認知,亦是對恪盡職守奮發有為的新時代幹部擔當精神的深刻領會。“責任面前應有我,幹事面前該有我,發展面前當有我”,簡單的“有我”二字,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達胸懷,凝聚着“奮楫篤行,臻於至善”的剛毅品格,藴含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堅毅勇氣。“我是黨員,衝鋒必有我!”疫情席捲,卡口值守、入户測温,黨員幹部遇險不避挺身而出,展現硬核擔當;洪峯過境,沿河值守、徹夜清淤,黨員幹部遇難不懼而奮勇向前,彰顯為民情懷。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句“有我”踐初心,只要國家召喚、人民需要,共產黨人永遠衝鋒在前!

顯乎於“範”,以“忘我”之境,勇立潮頭。談到“忘我”,似乎都會聯想到“忘我工作”這個成語,而此處“忘我”之境的“忘我”卻是指忘記本我,以職責身份來引導自己的言行。共產黨員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個人的身份標識,更是對與其相關的價值觀、理想信念、行為規範的認知。在這重身份的背後不僅有榮光,還有責任和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無比壯麗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國家和民族賦予新一代共產黨人以時代重任,就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團結一心發揚勇立潮頭精神,主動迎難而上,全力攻堅克難。越是關鍵時期、任務艱鉅,越需要黨員幹部時時牢記“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職責”,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上抵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無私奉獻中成就人生境界,在為民造福中實現自我價值。

《以人民為中心》心得體會篇7

發展是社會的永恆主題,是社會進步的基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大命題。這一重大命題,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

天地之間,人為大。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首先是為了人類自身過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階級、階層的,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政黨在發展為了誰的問題上是不同的。為了誰、由誰享有的問題,是發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性質的試金石。在剝削階級社會,發展主體與發展客體往往不統一,創造財富的人民羣眾不能享受發展成果,而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階層反而是發展成果的享有者。不同於以往任何剝削階級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全新的社會,是為廣大人民羣眾謀利益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建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好、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積極順應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積極迴應人民羣眾關心的問題。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發展為了人民,就要順應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羣眾冷暖,關注羣眾需求,反映羣眾心聲,迴應羣眾關切,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民羣眾的需求和關切也是不斷變化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目標。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人民更加關注食品安全、空氣污染、水源衞生等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問題。人民羣眾最關注的領域、最迫切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舉措,都回應了人民羣眾的關切。比如,強調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就是迴應人民羣眾對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關切。

不斷實現人民羣眾的利益。馬克思説過: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羣眾對我們黨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決於人民羣眾利益的實現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就是因為人民羣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切實利益。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建議》突出了人民羣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等民生指標,就是要讓人民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要始終堅持把推動發展的目的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建議》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着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着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着眼於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努力掃除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