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彙報材料

第三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綱要》第三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容,本章節共分四個部分:一是,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二是,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三是,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最後一部分是,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下面我就從綱要內容出發,也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本章節的理解與心得體會。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歷史傳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培育和鍛造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優良傳統。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揹人民的意志。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正是基於對人民羣眾主體地位的深刻認知和把握,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羣眾進行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鄧小平同志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他指出:“羣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羣眾路線和羣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提出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此後,黨的領導集體和領導人都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記者見面會上便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承諾,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及一系列重大會議中對“以人民為中心”都有過系統而深入的闡述。他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縱觀歷史,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

二、現實需要(時代呼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對當前形勢的重大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一詞出現頻率極高,共35次。那麼,什麼是新時代?它的主要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所以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判斷一個時代的根本依據。那麼,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習近平同志作了深刻闡述:“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有矛盾就要認識矛盾、解決矛盾,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時代的要求。

今天,我國進入了新時代。當前是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黨深刻意識到不能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能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黨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就不能稱之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簡而言之,中國共產黨一旦脱離羣眾,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現實的需要,更是時代的呼喚。

三、理論依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化的新成果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怎樣看待人民羣眾和個人的歷史作用?這是在人類社會史上長期困擾人們的難題。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產生以前,“英雄史觀”居於統治地位。它認為,歷史是少數傑出人物創造的,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和統治者的歷史,而人民羣眾則是愚昧無知、任人擺佈的工具。唯物史觀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地解答了這一歷史觀問題,正確説明了人民羣眾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羣眾是生產方式的主體,人民羣眾的生產活動是整個社會全部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歸根到底,人民羣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變革社會制度、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他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因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人民始終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沒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沒有廣大人民羣眾自覺投身革命和建設實踐,我們黨就不可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也就不可能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依靠人民羣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唯物史觀,也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化的新成果。

四、實踐路徑:堅持以人民就是要求我們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求我們始終堅持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並強調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價值追求、最重要的責任擔當和最核心的執政理念,也集中體現了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把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要從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最後,回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以人民為中心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98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們要奪取新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承載着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Tags:彙報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