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供銷社企業改制工作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K

目錄

供銷社企業改制工作體會
第一篇:供銷社企業改制工作體會第二篇:文山州供銷社2014年改革改制工作總結第三篇:繁昌縣供銷社改制工作總結情況彙報第四篇:關於進一步完善供銷社企業改制,資產管理及人員分流安置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篇:國有供銷社企業改制扭虧為盈發展經歷紀實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供銷社企業改制工作體會

十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社黨委帶領廣大職工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認真踐行“xxxx”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圍繞轉換機關職能、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宏觀戰略,一是認真做好供銷系統企業改制工作,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及時地退出了競爭性領域,有效地加快全區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化進程;二是在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企業改制的基礎上,積極努力轉換機關職能,使本部門在新形勢下科學合理地向前發展。我們圍繞區委、區政府“一條主線、三個重點、六大工程”的戰略部署,一是不斷盤活本部門改制後的閒置資產,緩解企業改制後資金需求壓力,進一步強化本部門穩定和諧的物資基礎,推動構建和諧平安工作;二是認真做好維護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了本部門的和諧與穩定,有效地促進了科學發展與和諧穩定的良性互動;三是積極做好區委、區政府部署的各項中心工作,為全區經濟總量做大和社會科學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下面就上述五個方面談談我們的體會和經驗

一、以政策為準則,做好供銷系統企業改制工作

從xx年起,根據區委、區政府文件要求,區社領導班子及改制領導小組曾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聯繫實際制定工作計劃,按照“統籌考慮,整體推進,因企施策,先易後難,穩中求快,講求實效”的原則,以解決思想為先導,以實現企業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我社企業改革。我們圍繞改革,發展和穩定這一主線,克服企業有效資產少、資產變現難,安置補償低、遺留問題多等重重困難,千方百計籌措資產重,積極穩妥開展“雙置換”工作,截止xx年4月,已基本完成區社企業改制工作。改制前,區供銷系統有16個企業,其中十二個公司(中心),四個基層供銷社,在冊職工533人(截止xx年12月31),其中固定工281人,合同工141人,距5年內退休職工111人。至xx年4月底,進行置換職工422人,發放安置補償金337萬元。

我們的體會和經驗是:以政策為準則,加強領導,嚴肅紀律。對所有改制對象一視同仁,不講人情,不受干擾,保證了改制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加強政策宣傳,在宣傳工作中堅持換位思考,強化改制透明度,耐心做好改制對象的思想工作。圍繞改制政策的落實,協調關係,爭取相關部門,平衡改制資金缺口。

二、以效率為目標,不斷盤活閒置資產

從xx年企業改制到xx年底,區社資產轉讓變現收入累計xxx萬元,用於歸還銀行貸款xxx萬元,繳納税費xx萬元,退還職工集資款46.5萬元,支付職工安置補償金xxx萬元,補交部分歷欠的職工社保統籌金和失業保險金xx萬元。截止目前,資產轉讓變現收入累計xx萬元,資產租賃收入xx萬元。有效地緩解了本部門企業改制後的經濟壓力。

我們的體會和經驗是:堅持資產轉讓和資產租賃相結合,追求閒置資產盤活效益最大化;堅持不過於求高而抬價,遵循市場確定合理的價位標準;堅持不過於心切而低價盤活,實現了較好的效益目標。

三、以人本為目的,做好維護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

企業改制前的維護穩定和安全生產的形勢,與企業改制後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在改制前安全生產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在改制後維護穩定工作難度相對較大。我們對安全生產工作沒有放鬆警惕,對維護穩定工作沒有知難而退,始終如一地重視並抓好做好維護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在維護維穩工作方面,本部門從未發生到xxx事件,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本部門曾多次得到省、市有關部門表彰,xx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我們的體會和經驗是:在維護穩定工作方面,針對區社機關人員少情況,採取正常情況下維穩對象分類包乾,瞭解掌握情況,緊急情況下區社全員出動的點面結合式責任網絡。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企業改制後,安全生產工作面較以前大大縮小,僅剩下煙花爆竹經營安全和職工生活安全,儘管如此,我不敢絲毫鬆懈,我們堅持安全生產日常檢查“細化”和專項標準“強化”相結合方法,確保了本部門的生產安全和生活安全。區社組織足夠力量開展全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日常檢查,對全區的安全有個動態的瞭解掌握,達到日常檢查“細化”目標,其次,取得公安部門和安監部門的支持,協同開展必要的專項性、季節性檢查,有力地強化了煙花爆竹經營安全意識,更有力地處理煙花爆竹違規違法經營問題,達到專項檢查“強化”目標。

四、以發展為目標,努力轉換機關職能

企業改制後,區社領導班子圍繞轉換機關職能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圍繞服務“三農”目標,不斷適應區社職能變化,努力開拓區社機關工作面。在“三農”工作方面,xx年我們指導成立了“沙石甜葉菊種植協會”,2014年我們積極組成了“區農產品經紀人協會”,2014年我們協助水東馬祖巖村申報了“xxx蔬菜”註冊商標。在市場建設方面,從2014年起,着力於水西再生資源市場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已有5家再生資源經營户進駐市場。

我們的體會和驗經是:在供銷系統退出市場競爭領域以後,迫切需要及時轉換機關職能,加快拓展供銷部門發展平台。因此,一是我們主動上前,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做好有利於全區“三農”發展的事情。二是我們主動靠前,和區有關部門共同協作,促進區農村市場的發展。

五、以執行為原則,做好區委、區政府部署的各項中心工作

企業改制以來,供銷部門人員力量大減,現有機關人員平均年齡偏大,儘管如此,區社認真落實及進完成區委、區政府部署的各項工作,歷年的招商引資和社保擴面工作任務,分解到個人,採取獎罰結合辦法,有效及時地完成任務。歷年的新農村建設和“雙抓雙促”工作任務,都組織足夠的人員力量,去認真做好完成。

我們的體會和驗經是:對區委、區政府部署的各項中心工作,在思想認識上集中統一,不折不扣以執行為原則;在行動上全力以赴,盡力以最好的效果完成任務;在財力上,我們勒緊腰帶,擠出資金,用於做好新農村建設、“雙抓雙促”工作,歷年累計3.4萬元,用於促進招商引資、社保擴面工作歷年累計6.3萬元,年年按時完成各項中心工作。

第二篇:文山州供銷社2014年改革改制工作總結

文山州供銷社2014年改革改制工作總結

文山州發改委:

按照文山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山州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要求,現將全州供銷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全州供銷系統有獨立核算企業126户,其中:基層供銷社92户,直屬企業34户(縣屬企業31户,州屬企業3户)。

二、 改革改制情況

根據省、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意見》﹙雲政發〔2014〕16號﹚、﹙文政發〔2014〕21號﹚文件精神,州供銷社始終把加快供銷企業改革作為中心工作來抓,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州供銷社系統開展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到目前為止,結束改制企業94户,進入改制程序18户,企業改制面達88.99%。“鄉村流通工程”建設得到加強,全州供銷系統共完成經營總額9億元,同比增長35.9%,完成省、州計劃數8億元的113.1%。大力推進供銷企業農資連鎖、配送經營和農資“放心店”、“便利店”等基層網絡終端服務。新發展“兩社一會”92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改制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縣改制遲緩,影響改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未改制企業由於負債大,資不抵債等原因,改制難度大。

﹙三﹚改制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多,職工期盼值高,工作難於開展,特別是在改制政策上,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又不能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引起部份職工上訪。

四、下步工作意見

﹙一﹚各級供銷社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意見》,採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難,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州供銷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快速推進,圓滿完成全州供銷企業的改制任務。

﹙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按照有關企業改制的政策,爭取得到落實。

﹙三﹚認真做好職工上訪工作,確保穩定。

﹙四﹚對已結束改制的企業,各縣社要加強指導,完善機制,規範運作,找準服務項目,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發展;正在改制的企業要做到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經營,兩促進,兩不誤;尚未改制的企業,要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和改制前期工作,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實行產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五﹚加強社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防止資產低估賤賣,確保社有資產

文山州供銷合作社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繁昌縣供銷社改制工作總結情況彙報

繁昌縣供銷社改制後發展情況彙報

為深入貫徹國發[1999]5號文件和省政府[1999]44號文件精神,自二○○○年開始,我社就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14年全供銷社系統改制工作全部結束,實現買斷率100%。改制後組建新體,經營狀況良好。

一、探索改制後供銷社新的框架

1、管理模式的變化

企業改制後,職工基本上都脱離了單位,走上自謀職業的道路,我們經過考察後,從買斷職工中挑選有能力、有素質的職工反聘,訂立聘用合同,一般每個企業聘用1—2人,一人擔任法人代表,一人擔任出納。主要職能是對企業的剩餘資產進行管理,開發利用或牽頭重組股份合作制新體,搞好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

2、實現資產重組

企業改制後,並不是供銷社就走向滅亡了,而是使供銷社卸掉了包袱,實現了脱胎換骨的改造,為下一步供銷社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對於改制企業不僅僅是一賣了之,而是打破舊的體制後,積極實現資產重組,組建新體,積極向一縣一社這一模式發展,我們擬選擇部分資產較好的企業,利用資產、網點、人員、區域優勢,組建股份制合作

制的新體。目前已組建了新輝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民安煙花爆竹有限公司、孫村、峨橋兩個農資專業合作社,以企業固定資產作為股份,由業務骨幹帶資入股的形式,搞好為農服務新體,組建東門果菜市場,以原有場地設施為基礎,經改造,形成縣供銷社新體。

3、加強財務監督和資產管理

為能更好的管理改制後的財務監管力度和剩餘資產,縣社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成立會計核算中心,一是對改制後的企業進行全面審計,二是改制後的基層社不再設立會計,所有帳冊移交會計核算中心,會計核算業務由縣社代理,基層社只設出納一名,實行報帳制,加強了財務監管力度。成立資產管理中心,是為防止社有資產的流失,對各企業的剩餘資產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所有企業的剩餘資產的租賃、拍賣、開發、利用都經資產管理中心統一進行,平時管理由資產管理中心委託企業法人代表管理,其資產收益由資產管理中心統一收支,這樣既避免了社有資產的流失,又充分發揮了資產的效益。

我社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摸索了一定的經驗,但如何做好改制後的工作,如何重整供銷社的形象,構築供銷社全新的框架上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使供銷社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關於進一步完善供銷社企業改制,資產管理及人員分流安置有關問題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進一步完善供銷社企業改制、資產管理及

人員分流安置有關問題的通知

(川辦發〔2014〕32號·2014年9月2日)

近年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中發?1995?5號,以下簡稱《決定》)、《國務院關於解決當前供銷合作社幾個突出問題的通知》(國發?1999?5號,以下簡稱《通知》)等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供銷社企業(含基層社)實行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改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深化改革,供銷社及所屬企業在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助農增收、發展城鄉現代流通、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黨委、政府服務“三農”的載體和助手。但是,當前少數供銷社企業在改制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已解除勞動關係人員集體上訪,要求重新進行改革,提高補償標準,無償量化資產到個人,分掉社有資產等,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已影響到供銷社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穩定。為全面完成供銷社企業改制、資產管理及人員分流安置工作任務,解決當前在改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鞏固供銷社改制成 1

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認真執行有關政策,進一步完善供銷社企業改制

供銷社企業(含基層社)改制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從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積極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真正體現供銷社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供銷社改革,加強領導,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省有關政策,把供銷社改革作為抓發展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當前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企業轉機制、職工轉身份、重組求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做好企業改制工作。對企業改制分流安置職工,要依法執行分流安置政策,嚴格執行改制時確定的經濟補償標準,嚴格按有關程序辦事,切實維護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供銷社改革的穩步推進和社會的穩定。

二、加強社有資產監管,防止社有資產流失

根據《決定》、《通知》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對基層社和直屬企業改制後剩餘資產權屬問題的批覆》(供銷函合字?2014?62號)精神,結合供銷社改革實際,對供銷社社有資產管理、處置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供銷社所辦企業要加快改革步伐,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多種形式,但必須保護出資人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社有資產不準無償量化到個人,不得平調和分掉社有資產。

(二)供銷社企業(含基層社)改組改造重在整合資源、優化結構、重組發展,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各級供銷合作社聯

合社作為直屬企業的出資人,依法行使出資人職能,享受出資人權益。直屬企業通過改制、妥善安置企業職工、清償債務後剩餘的資產,其所有權仍歸供銷合作(來自好範 文網:)社,由同級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依法進行管理,只能用於服務“三農”及有關設施的建設。

(三)已依法解決勞動關係的職工,無權對原所在企業的社有資產提出產權主張。

三、供銷社企業中下崗分流的國家正式職工納入當地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

(一)供銷社企業中下崗分流的國家正式職工,凡符合享受扶持政策條件的人員,應納入當地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享受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社會保險等政策,發給其《再就業優惠證》。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按規定享受相應的再就業扶持政策,對從事個體經營(國家上限制行業除外)的,3年內免徵營業税。

(二)對供銷社企業中下崗分流的人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三)供銷社改制重組新建的企業(含商貿、餐飲、服務業企業,國家限制行業除外)吸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且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發?2014?12號)規定的,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

第五篇:國有供銷社企業改制扭虧為盈發展經歷紀實

在剛剛過去的年,全市供銷社完成銷售總額4.8億元,同比增長8.3%,完成社辦工業增加值600萬元,同比增長21.8%,實現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實現利潤240萬元,完善創建村級綜合服務站716個,新培育龍頭企業2個,規範和創建專業合作社19個,商品生產基地18個,完善創建4萬多平方米的市級農資商場4個。全系統企業改制工作和

社直屬企業改制全面結束,運轉效果良好。

擁有186個獨立核算單位、在冊職工13588人的市供銷系統,由於改革滯後,體制不順,包袱沉重,管理弱化,從年起,連續8年累計虧損超過3個億,資產負債率達113.99%,加上社員股金4820萬元無力清退,市供銷社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供銷社不消滅虧損,虧損就會‘消滅’供銷社”,年初,當全市供銷系統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上至領導幹部,下至基層職工都有這樣的共識。在“供銷社何去何從”的大討論中,社領導班子認識到:改革才是供銷社惟一的出路。於是,一場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三轉”(企業轉變體制、職工轉變身份、聯社轉變職能)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改制工作全面鋪開,市供銷社按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發展無路的企業,在妥善安置職工的基礎上關閉解體;對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全部轉變職工的身份,按市場需求重組發展,對優勢骨幹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制進行改造,扶強做大,並按市場需要,重點辦好為農服務龍頭企業。

“我們付出得太多……”市供銷社辦公室主任曹廣明回首一路走來的6年改革風雨之路,感慨良多。他説,改革初的市供銷社所走的路坎坷泥濘:1.3萬餘人要吃飯,每年僅發職工生活費都要近億元,還有改制後職工養老金、醫療保險費的繳納以及優惠政策的落實等。再加上沉重的債務包袱,真叫人喘不過氣來。為了救活瀕臨“死亡”的供銷社,領導幹部勒緊腰帶過日子,下基層包片自己掏腰包,頂住了來自企業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按“推進改革、全力服務、三年扭虧”的改革目標,依託供銷社“點多、面廣、區域好”的優勢,對企業實施人員分流、資產重組、股份改制等一系列改革,從而使企業走上了輕裝上陣的發展之路。

改革歷經陣痛、歷經風雨,終於見彩虹。據瞭解,全社通過人員分流,由原來的1.3萬餘人減少到現在的1000多人。在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兼顧職工利益的前提下,市茶果公司以淨資產改制成功;原地區農資日雜公司在保留原公司基礎上,按股份制企業要求成功組建;新組建的市供銷儲運有限責任公司、鑫合農產品有限公司運轉正常。整體推進的面上改革各縣也亮點紛呈:去年解決了全系統改制職工反映多年的下崗職工優惠證問題,為已轉變身份的職工再就業創造了條件,赤水、桐梓、湄潭、鳳岡等縣(區、市)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籌資繳納了改制前退休老同志的醫保金和改制不足的養老金,一次性了結與長城公司的債務等等。遺留問題的成功解決,為企業發展掃除了障礙。

年定位為企業的發展年,當時提出的目標是全面發展年。據瞭解,目前,僅市農資公司農資商品市場佔有率就達全市的80%,如今市供銷社不僅建立了全市化肥淡季儲備制度,採取多種措施力保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去年12月28日,位於市賴殼山地段佔地面積近3000米的農貿綜合市場正式開業投入使用,這個功能完善、管理規範、輻射周邊的大型農資綜合市場的成功營運讓黔北農民買到了“質優、價穩”的放心農資。市供銷社已從改革中成功崛起。

供銷社根基在農村,基礎是農業,主體是農民,‘三農’是供銷社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年開始試點,在到年全面推開的市供銷系統村級綜合服務站目前已呈燎原之勢。他説,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加大村級綜合服務站的建設,要按多取少予的原則為農民送去質優價廉的農用物資。市村級綜合服務站的發展勢頭迅猛,從200年的452個增加到去年的716個,服務網絡按統一標識、統一執照、統一服務承諾、統一税費交納、統一管理的“五統一”措施進行連鎖經營,不僅提高了供銷社的綜合服務能力,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得到了全國供銷社合作總社、省供銷聯社有關領導的肯定。在正安縣的柿坪、謝壩兩鄉,由於當地黨委的重視,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還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聯姻”,服務站既承擔農村商品雙向流通職能,服務方便羣眾,又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載體,同時供銷社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團溪鎮村級服務站還建立了農資供應協會。據瞭解,我市農村綜合服務站僅去年就實現銷售收入9600多萬元,實現利税150多萬元,村級綜合服務站向生產資料經營型、管理服務型等多種類型催生。

沒有倘不過的河,沒有過不了的坎。市供銷從連續8年全省第一虧損大户實現了向連續6年盈利大户的成功跨越,最終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向您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改制企業年終工作總結

改制企業年終工作總結

企業改制工作總結

企業改制工作總結

改制企業年終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