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2K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1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着諸多的衝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

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穫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於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於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2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發生着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研究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一、教師進行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

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勇於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展。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3

隨着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人為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通過這兩個月在工作實踐中的學習,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課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高中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麼高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並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麼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隨着學xxx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儘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後,實行學分制管理。總之,都強調對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並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教材的設計更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數學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課改後課堂上又要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知和研究獲取知識,老師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視學生探求的過程。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雖然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大有好處,但是課改後數學實際任務加重但課時又明顯減少,要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目前是我們很多老師都很困惑的一個問題。同時大學聯考將會如何考,傳統的重點,新增的內容,在大學聯考中將如何體現,如何協調的存在,如何既要考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又要考到學生的能力,改革要如何推行並堅持下去,始終還是要圍繞着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進行。

新課程想要達到理想的狀態,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操作技能,學會上網學習,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領會大綱,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並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中,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

3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學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學生,多賞識學生,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着,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與時俱進,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行動起來,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探索,都應付出。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直面新課程,為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4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類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類理念下,教師崇尚研究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類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經常超出教學進程本身,脱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進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完全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題目情形,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進程,讓學天生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可能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可能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這樣才有益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由於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煩悶,缺少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悦無緣,師生都沒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刻學進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進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構成。

一、教師不但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增進者、引導者;學生不但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進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引誘,點燃其思惟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構成進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同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增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益於進步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增進認知進程、情感進程和意志進程的同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的發展。固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正確的應當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明顯這對我們教師本身進步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逾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弄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當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建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動身,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動身,讓他們學到的不單單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5

本學期,我校的課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動捲入課改的浪潮。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改革、實踐,逐步構建了“四善”課堂。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近一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麼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繫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分氣球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便於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脱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

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註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侷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願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淡化“區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髮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

四、師生關係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