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1

今天上午聽了我校張老師的《連加、連減》、趙老師的《分數的大小》、胡老師的《母親的純淨水》,三位老師的課都是在上週已經講過,並且得到了實驗國小和進修附小的老師的指導,今天只是上重課,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勉強能有一節算是良好,其他的都只能是合格。由此可見,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急需提高,但是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專家指導,也不能在幾天之內讓老師上出優質課。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我們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從點滴做起,一步一步的提高他們的水平。(怎麼提高?值得思考。)

張老師講的《連加、連減》是一年級的內容,屬於一節新授課,主要教學內容應該是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及算理。張老師精心準備了課件,採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可以説情境的創設是比較成功的。(課件展示:一位小朋友在餵雞,本來有5只小雞,來了2只小雞,又來了一隻小雞,問學生共有多少隻小雞。)

一共有多少隻小雞?張教師未經學生思考與討論,就指名讓學生回答,主要採用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有多種計算方法。(生1:5+3=8;生2:3+5=8;生3:7+1=8;生4:1+7=8;生5:5+2+1=8.)未經優化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採用5+2+1=8這個算式。然後引導學生分析算式、計算算式、讀算式。緊接着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了連減。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應該是教學的重點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不要認為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就不能獨立的解決問題,(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教材中涉及的問題都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置的,學生經過思考有能力自己解決,而在這節課中學生並沒有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有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便優化算法,而張老師並沒有讓學生交流直接告訴學生要怎麼計算。(低年級教學中討論交流比較難組織,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分散,注意力也不夠集中,討論往往沒有什麼效果,這有可能是老師沒讓學生討論的原因。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了低年級教學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就應該想方設法解決而不是迴避。當然並不是每次都要讓學生討論交流。)沒有探索,缺乏交流,直接形成結論,這一環節的教學是相當失敗的。

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這一環節,教師設計新穎。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根據圖例列式計算,這樣比較直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接着進行綜合練習,讓學生做教師事先準備好的題卡,然後讓學生逐一回答,並説出計算過程,但是由於前面沒有讓學生對算理形成全面的認識,學生説的比較困難。在處理這一環節時,可採用多種形式,如:競賽、互出習題、板演等,讓學生在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就能達到練習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習題逐一訂正,可以讓學生互相訂正。

最後的整理環節,主要是根據板書內容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學的知識。

雖然這節課張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老師的基本素質也很出色,但是由於第二個環節處理的失誤,這節課不能算是一節優質課。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2

20xx11月8日在通山縣實驗中學我觀摩了三位老師數學優質課,一天的聽課學習讓我收穫很大,下面就這一天的聽課情況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注重知識與實際的聯繫。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例如,講《正比例函數》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由這些簡單的實例不斷體會從現實世界中抽象數學模型,建立數學關係的`方法。通過填表讓學生認識變量間的對應規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函數的特徵,為得出一次函數的概念做準備。

二、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和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都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不但要有準確的數學專業用語,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而且教師要有及時的課堂評價,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多表揚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引導學生多元互動,積極參與自主探知活動與合作交流。

每節課都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點撥下通過互動的多媒體活動軟件與同伴合作、探究,自主地開展實驗操作,投入思考和問題解決活動中體驗數學原理。各環節中,互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觀察、主動動手操作、主動思考探索、主動表達交流,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五、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有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

六、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以上是我聽數學課的幾點心得體會,因為各科的教學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後要把通過聽課學習到的優秀經驗,用到自己的信息技術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課堂也更加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的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課的魅力!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3

對“19.2等腰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證明舉例”課堂聽課反思在進華中學202室,我聽了國中數學“同課異構”評比活動課。我有幸學習,聽了倆位數學老師的課,對“證明舉例”的課,收益匪淺,有所思考。同一“證明舉例”課題,老師們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活動各有千秋,但都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在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反思。老師們從學生認知起點發,引導學生反思,獲取知識、方法和能力,呈循環螺旋上升,把學生思維的火花,從一個起點向另一個更高的起點點燃。這裏就此,談自己浮淺的認識。

一、在運用概念中,反思技能,歸納方法

概念形成後,必須加強概念的鞏固和運用,以達到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們匠心獨運。正在“同課異構”課題研究的探索中,兩位老師設計了“等腰三角形性質”一節的兩種教學設計方案。通過聽課及評課討論後,探索、發現了“等邊對等角”的證明新思路,經過深入地探討設計了第三種教學方案。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發現這一方案更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既反映課堂上輕鬆的學習環境和師生的和諧關係,又展示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曹老師的方法更“絕”,運用簡單的問題:達到多種功效。一是鞏固加深概念,二是引導學生反思方法,讓學生在解題中反思方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三是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四是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激發學生探求更簡化的方法。老師的高超課堂技藝,貴在哪裏?貴在對情景創設的巧安排,對問題的妙引導,創設一個又一個良好的思維情境,引導學生的數學反思。在教學中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變“傳授”為“探究”,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反思,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力和活躍的靈感,促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反思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歸納方法。

二、在靈活運用方法中,反思拓展,引導創新

數學反思引起學生成功的體驗,得到不斷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在“反思、競賽、合作”中,形成師生間良性促進的和諧關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感受學習數學樂趣的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發展。老師們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反思,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下面選兩位老師的案例説明。

案例一,朱老師的《請你評判》。案例二,曹老師的《合作探究》。

這兩案例都是兩位老師精心編寫的,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反思拓展。在學生易錯處引導學生反思,加強方式方法的正確培養。案例二的形式類同課堂的前一部分,先用⑴⑵兩小題為⑶小題準備,“你們小組還能提類似的猜想嗎?”“類似”就是讓學生類比、反思,進而引導創新。對許多重要數學知識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在各種場合,從不同角度,不斷地進行再組織的再思考,這是數學自身特性所決定的,所有這些通過數學反思是能完成的。

正等腰三角形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等)由此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許多問題都有多解的特點。同學們常因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考慮不周,導致漏解、錯解的現象。預知這些“錯誤”,防患於未然,在學習中則能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只要我們注意運用分類思想,就可以得到這些多解問題的清晰、完整、嚴密的解答。

三、“等腰三角形”中不可或缺的分類思想

分類,是研究數學問題常用的一種思考方法。分類的思想,在數學學習裏有着廣泛的應用,下面就“分類思想”在解有關等腰三角形問題中的應用例説如下: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求其他內角對於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個內角的度數,就能算出其他兩個內角的度數。如果題中沒有確定

以上是我聽數學課的幾點心得體會,因為各科的教學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後要把通過聽課學習到的優秀經驗,用到自己的歷史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課堂也更加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歷史的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歷史課的魅力!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4

墨埠國小 魏洪鬆

20xx年10月由山東省教研室組織的全省國小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在泰安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我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台,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羣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

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參加這次優質課評選的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導入新課。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注重“板書”的設計與書寫。

多年來,由於多媒體課件的閃亮登場,教師的板書也好象置於被人遺忘的角落,悄然隱退了。殊不知,課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書的,課件的呈現具有瞬時性,況且課件的作用是“輔助”教學,怎麼能替代一目瞭然、提綱攜領的板書設計呢?板書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側面反映。這次優質課,每一位老師都在板書的設計上下了工夫,有的

老師書寫工整,排列有序;並且老師們出手一筆清秀的字躍然而上,為課堂增色添彩等。總之,“板書”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發揮了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每位老師的板書列出了本節知識點,並且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用線畫出,使本節知識清楚明瞭。

6、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5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節”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國中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瞭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方程等。這裏需要説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新課標中並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瞭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瞭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瞭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學信心。

二、採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採用多方位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採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佈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儘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

刻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設情境緊密聯繫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酷、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酷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為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數學聽課心得心得體會篇6

帶着幾分欣喜,帶着幾分渴望,9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惠安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在螺城中心國小多媒體教室裏,我觀摩、學習了4位青年骨幹教師精彩的課堂展示,覺得感觸頗深,收益匪淺。現將自己幾點的粗淺感受記下,與各位同仁交流。

亮點之一: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氣氛,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與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本次展示課,老師們都有一手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營造和諧氣氛的絕活。如惠安實小郭麗梅老師在教學《分蘋果》一課時,在課前與學生通過“對口令”的遊戲來活躍課堂氛圍,激活了學生思維,埋下了新課的伏筆;城南實小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時,在課前以“老師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麼握?”為話題,引發學生用心思考,大膽猜測,再請學生説説握手時應注意什麼,巧妙地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出濃濃的學習氣氛。螺陽中心國小陳丹鳳老師教學的《搭配中的學問》,整節課,態度非常和藹,語言也很親切,如:誰來説説你是怎樣搭配的?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等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亮點之二:積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都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的、豐富的、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情境創設真正成為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激情的興奮和催化劑。如螺陽中心國小陳丹鳳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以“笑笑過生日”為線索,創設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關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城南實小何麗娜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情境創設也別有一番新意,聯繫了當今最熱門的話題“去上海看世博”,緊扣教學內容,從穿衣搭配問題、路線問題,配菜問題等有關現實的生活問題,創設了充滿數學味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無處不在。惠安八二三實小吳遠雲老師執教的《生活中的比》,創設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飯煲煮飯”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教師再適時地點撥,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讓學生舉一反三列舉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對比的理解。這些情境的創設生動、有趣、真實可信,無雕琢之痕。讓人聽了心服口服,並由衷讚美教學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亮點之三: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學中,我們要適時地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空去體驗和探究,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本次活動的展示課,老師們做得尤為突出。如螺陽中心國小陳丹鳳老師和城南實小何麗娜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雖然教學方法各有千秋,教學風格各具特色,但在“搭配衣服。感悟有序”這一環節都具有異曲同工的巧妙之處,同是採用學生大膽猜想——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如同是課件出示“幾件上衣,幾件下裝”,讓學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後採用同桌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活動。從中使學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有的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有的學生先畫不同的圖形形狀,再用連線的方法,有的學生用簡單的數字表示上裝和下裝,然後再用連線的方法。這一環節教學,學生經歷了擺學具——圖示法——符號法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螺陽中心國小陳丹鳳老師在接下來的知識遷移中,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習題:用1、2、3這三個數字分別組成不同的兩位數。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這裏,學生完全擺脱了物、圖、符號等較低水平層次的'藉助,而是用抽象的數字表示,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學生解答這一問題,必須用數學的眼光、數學思維的方法來解決。這正是學生形成知識遷移的結果。實小郭麗梅老師執教的《分蘋果》,在教學10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交流、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寫算式,説意義,讓經歷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全過程。這一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説教。

總之,這次近距離地聆聽來自兄弟學區一線教學精英的講課,我們如吮春雨,如淋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