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有感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83K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有感新版多篇

《于丹趣品人生》讀書心得 篇一

身在凡塵,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與世無爭,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然而,你我皆凡人,真能做到嗎?

弟子問師父:“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師父答曰:“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着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他們從未活過。”

古往今來,人人都向往幸福,人人都希望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然而,當今社會,幸福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正如於丹教授所言,“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

意趣、閒情、與家人共處……曾幾何時,這些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忙、快、衝。人們也往往抱怨,為什麼這麼忙呢?即使連走路的步伐也明顯加快,生怕趕不上別人。不顧一切地往前衝。人們只知前進,不願停下來,似乎一旦停下,便失去很多重要的東西。豈不知有時刻意所追求的往往就是應該失去的東西。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經説過,“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是啊,人們拼命地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很多人往往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人們總是用忙來演繹自己的生活。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人最想得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的囚徒”。比如金錢,人們拼命獲得金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現如今,很多人把金錢當做成生活的目的。豈不悲哉!

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給予我們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悠閒。悠閒是什麼?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有顯示生命的一種節奏,悠閒與時間無關。正如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悠閒更與金錢無關,它不是奢侈的方式,讓人們去選擇用金錢購買。悠閒是用心靜來演繹的。只有靜下來的人,才能夠讓自己真正的閒暇下來。這無疑對於解決當今人們的浮躁心態益處頗多。

對於我們而言,或許不能用“品”讓自己悠閒下來,更絕難用“趣”來演繹自己的生活。高深的茶道,我們僅僅只是用來解渴,絕沒有清涼的飲料能給人帶來一時的痛快;濃郁的陳釀,只有在酊酩大醉而傷肝時,我們才知道自己不勝酒力;悠揚的琴聲在喧囂的環境中湮沒,我們哪有時間和心境來欣賞。然而,我們完全可以泡一杯咖啡,在苦澀之後給人留下淡淡的幽香,也完全可以手捧一本書,帶着幾分清新暢遊優美的文字,可以收拾自己塵封已久的漁具到河邊,用誘餌享受與魚兒搏鬥的樂趣,亦可以推出自行車,在騎行中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沒有約束,沒有限制,只有自己沉浸在其中,或許孤獨,或許寂寞,當自己置於此時此景是,決然會忘記自己的存在。與天地渾然一體,不再忙碌,不再睏乏,只有樂趣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當然,悠閒不是縱慾,有的人在燈紅酒綠或者是麻將聲聲中度過,這不是悠閒,而是縱慾。畢竟人生短暫,我們需要追尋的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生活才是生命的本真。

于丹教授在《趣品人生》中,“不是讓我們拿出大把時光去浪擲,不是為了讓我們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是希望大家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正如禪宗公案故事中的公差一樣,“和尚還在,我到哪裏去了?”清代著名戲曲家、大文人李漁,在家鄉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在與心有關的字當中,最為悲觀的字莫過於“忙”,意為心亡。不如讓我們“停一停”:讓我們充充電,讓我們歇歇腳,讓我們靜靜心,讓我們回頭看一看出發的起點在哪兒,讓我們向前望一望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喝一盞茶,養一會兒神,回味一下起點與目的之間,過程本身也是意義。

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為可以多看幾道風景。直路也好,彎路也罷,“為了上路時走得更輕鬆,且自停一停腳步,不要丟了趕路的自己”。

《于丹趣品人生》讀書心得 篇二

前幾天讀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讀後頗有感觸。

“品茶、飲酒、彈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舉,當然,在古代生產力比較落後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彈上琴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勞動人民還是為生計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飲杯劣酒罷了,彈琴之類的就更談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來的“放慢生活節奏、品味人生點滴”的哲理還是很有現實好處的。

當今社會發展迅猛,尤其是中國,三十年大發展天翻地覆,個人、企業、社會都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大家你追我趕,唯恐落後於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飲酒變成了不得已的應酬,彈琴學藝也僅僅為了加分升學。於是便有了下方這句于丹的話:“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乏儀式感。沒有儀式感,人生就不莊嚴,心就不平靜。”心不平靜了就會感到累,感到壓力山大,人會變得更加急躁,於是便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去了。

冷江鼈業(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這種思想存在,為了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我們一步步向外發展,想在短時間內做很多事:開拓新市場,開發新渠道,研發新產品,組建團隊,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這些事確實都是我們發展過程中務必要解決的,但此刻看來,根據企業自身實力與現實狀況,分主次,分步驟地實施,效果會更好些,做企業是跑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而且我們的目標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時的風光。

看了<趣品人生>這本書,我有了以下感悟:事業是人生的重要組成但不是全部,我們需要事業以外的興趣愛好與朋友,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則不達,持續好的心態,把基礎工作做紮實,量力而行;有時候放慢腳步,做個調整,會有利於接下去跑得更快;心裏平靜有利於個人健康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于丹趣品人生》讀書心得 篇三

龍年元月十八日,因飛往上海的航班誤點,很高興能利用這個寶貴的時段,於武漢天河機場“百家書苑”暢遊了一番,並買下一本于丹《趣品人生》的書。其主題是“關於生活藝術的感悟,相關於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對今天的啟發”。讀完她的書,從中悟出其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快意”,一個是“從容”。不由讓我對人生的感悟,又有了新的收穫。

我們活在當下,正處在一個有太多選擇的時代,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不同的設計,都懷有不同的夢想,也都在尋找從腳下抵達夢想的那條路。如果面對生活的豐富多彩、如詩如畫,我們選擇了人生;那麼,面對人生的`繁雜紛擾、陰晴圓缺,我們就應該選擇從容。但真正從容的人,總是讓自己活在自己的美麗裏。

記得那年改革精簡,在既沒有領導向我作任何的思想工作,也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商量;我以內退的理由,我向其領導小組遞交了申請書;當時有人真誠感動地説,“我們單位多有幾個這樣的同志樂意謙讓,該有多好”!就這樣,抵制了親朋好友的勸説,捨棄了幾十年拼搏的“飯碗”,從容地踏進了賦閒於家的門。內退後,對於我來説,心中沒有什麼失落感,且寫了一首題為《賦閒其樂》的六言拙作——不覺流水年長,尚健疾書退養,回首如歌歲月,於公於私坦然,淡泊名利得失,花開葉落有常,告別紛爭回府,品茶讀書侃談。

其實內退後,我也沒有真正賦閒於家。幾年來,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個體私營企業,有幸曾被他們聘請我去做過內勤、主管等工作。自己常説,人要有兩種精神,一是要樂於做拉鍊——能上能下;二是要勇於做鋸條——能進能出;只有這樣,生活覺得充實,人生才有意義。我從不因已退養而改變初衷,也不因已失寵於社會而懷疑信念,也不因人到知天命的年齡而放慢腳步——那便是我於人生中在感受從容、學會從容吧。

許多人會説,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鬆懈,哪有大把時間去悠閒?我認為,悠閒與時間無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也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更是生命的一種節奏,拿捏得住輕重緩急,忙而不亂,這是一種境界。同樣的工作,也許別人力不從心,無法勝任,你卻能在重重壓力縫隙中閒庭信步,悠然自得,有着不敗的從容,這才是個人評價體系中真正的成功。因為從容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工作的緊張,而是內在狀態的焦慮。

“人生不在初相逢,洗盡鉛華也從容,年少都有凌雲志,平凡一生也英雄”。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聖哲先賢、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為“從容”做了最好的詮釋。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都不失為“從容”的華章。雖説從容是人生的極致,但面對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物、或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此時,誰擁有着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就能走得更遠。每一次我們的進步,都是從困難中爬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也沒有任何本質的不同,但有的人一輩子了無痕跡,有的人一輩子燦若恆星,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不同,只有我們擁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才能更加的“從容”。

于丹書中説,“從容有時也是一種生產力,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其精彩的概括並告訴我們,從容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平靜和安定,也是通向健康的坦途,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以及事業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云,從容日月長。讓我們在喧鬧中享受清靜——認認真真想昨天;讓我們在孤獨中品味快樂——紮紮實實抓今天;讓我們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麗的精神——高高興興看明天。

《于丹趣品人生》讀書心得 篇四

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本每每於臨睡覺前品讀隻言片語。半年多下來,把于丹教授的這本書讀完了。我們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麼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麼樣呢?讀完後感覺到她覺得人生是搞笑的,所以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于丹説:“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剛剛沏好茶,只是有的人會把這茶品出是極品的鐵觀音,有的人則會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當我們中國的第一位若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記者採訪時,也以前被追問“你覺得你幸福嗎?”“幸福”這個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變得多麼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將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費苦心擁有了財富、名譽、地位,卻驚覺發現自我恰恰丟掉了的是幸福。此刻競爭的壓力使得每個人丟掉了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經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寧靜是一種生產力”書中給我們闡述了一種寧靜的生活方式。文章引用了清人漲潮在《幽夢影》在書中的語言:“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在這個篇章裏,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木匠帶着一幫徒弟幹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錶甩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裏,刨花組組有半人高。一羣徒弟東翻西找仍然沒找到,都去休息回來時,木匠的小兒子把手錶交到了木匠手裏。原先他等別人走了後,靜靜坐在那裏傾聽到了手錶滴滴答答的聲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簡單,卻揭示了寧靜就是一種生產力的結果。文章結尾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裏有太多的慾望,或者是過分地在意他人的讚譽或者誹謗之語,這顆心就會像喧囂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盪着,躁動着,以這樣的心看世界和自我,能沒有偏差嗎?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種閒的話,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期望自我能擁有一份這樣的寧靜,還生命一份本真。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