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W

語文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我參加了這次培訓。面對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所以,我們很需要學習,而此次國小語文教師培訓班的學習,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闢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激烈的教學討論不時地在腦海裏浮現,那精彩的教學案例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那就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這次培訓中聽了許多專家的講座,也聽了許多課堂教學實例,我明白了課改的真正意義,從大處説是為了國家在21世紀的發展,而從小處説則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生活。所以,進行課改,落實課標,不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更應該具體地體現在每一堂課中和教師的一言一行中。課堂中少一些做秀,多一些本真,也許才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

由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進行學習而導致課堂教學進度放慢,但是,我認為表面上看上去進度慢了,教學任務似乎沒有很好地按時完成,但從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慢”還是有效果的。除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之外,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在課上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對重點問題的梳理。很多時候都是我們的學生不會找問題,會的、不會的弄不清楚,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來加以引導,把重點問題找到了,師生共同有目的的學習,這樣就會簡單多了。在講課中,多注重學生的理解,少講、多讀,多讀,學生能理解的、能自己學會不講,對一些學生理解不好的或不透徹的,這時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理解。這樣學生學得輕鬆了,老師也不覺得累了。避免老師囉囉嗦嗦一節課,學生感覺如在夢境中,什麼也沒學到,而老師呢?口乾舌燥,毫無益處。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使語文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

在這次國小語文新教材培訓中,例如:怎樣去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愛好;讓學生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讀準正音,從而提高學生的閲讀和口語交際;提倡漢語拼音與兒歌相結合;利用兒歌學好音節是教學兒歌的重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拼音、閲讀的積極性,營造快樂識字和正確的標調方法;在遊戲鞏固環節,大大地幫助孩子改掉怕拼音、識字的不良好心態,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雖然只是兩天的海滄拓展的培訓,但是在過程中讓人回味無窮;此次的培訓與以往教師培訓不同,它不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加上這次我的認真參與培訓和做好筆記,讓我時刻都能借助這些知識理論去促進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從而去開展素質教育,我感到收穫很大,做為一名教育者,痛苦不應該是教育的追求,更不應該成為教師的生存狀態。既然做了教師,痛苦是做,快樂也是做,那我們為何不快樂地做?讓我激動和回味的是那些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師傅們!做為教師要引用“拋磚引玉”的方法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獲取有利信息和掌握知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得學會,就能融會貫通,而是需要教師認真的去研解教材和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達成的。從這次的培訓中,我學到了前人們先進的經驗,明白了一些道理,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對我今後教學工作中啟到很大的幫助。

總之,本次培訓,我真的感覺收益頗豐,真正的課堂先是屬於學生的,才是屬於自己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踐行這一原則,讓自己做得更好,讓學生學得更快樂。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二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上了無數接語文課,可一直沒有對語文課感過興趣。課堂上我就像一個木頭人,不發言。可惟獨今天的一堂口語交際課,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來聽楊老師講課的人可真多。看楊老師那緊張的樣子,我們就知道這堂課非比尋常,也都增添了幾分懼怕,幾分緊張。我呢!更是忐忑不安,一連好幾個問題都被“小神童”——向伊明同學搶走了,根本沒我的份,只能坐着等下一個機會了。“媽媽下崗了,心中十分喪氣,你該如何勸慰媽媽重新振作起來呢?”馬上一隻隻手舉了起來,我也舉起手來,一位同學又把我的答案説了出去,老師怎麼不叫我呢?看來,今天我是沒有“發言權”了。想到這,我不禁有點灰心。要知道,為了今天這堂課,我連電視都沒看,在電腦上查資料查了好幾個小時呢!什麼時候我這樣用功過?楊老師似乎對同學們的答案還不太滿意,還在耐心地等待更好的發言。可明擺着,好的勸慰的話都説了,還有什麼?我又思索起來:媽媽下崗了,下崗了還可以再上崗呀!難道不是嗎?於是我充滿自信地舉起了手。“好,你來説!”楊老師把話筒給了我,我激動極了,用顫抖的聲音説:“媽媽,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再也爬不起來,您下崗了,那麼您可不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呢?當然可以。您不要覺得工作難找,俗話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尋找,就一定會找比以前更好的工作!”“謝謝你的勸説,説得真好,媽媽很感動。”楊老師很肯定地表揚我,一邊用鼓勵的眼光注視着我。頓時,全班同學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課後,老師説我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今天所有在課堂上發言過的都獎勵一本作文本,並且全班同學今天都不用做家庭作業,我們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後來老師又説:“今天一些很少在課堂上發言的女同學也發言了,像:米晗、曾婷、孫微芬~~~等等!”

我聽到老師表揚我,心中高興的“開花”了!

你們説,這節語文課,我能不能忘呢?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三

3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赤壁市國小語文課題研究活動,成為了赤壁市小語青研中心的一員。整個活動下來,很受感動。感動市教育局周青、江清秀兩位教研員對小語工作的執着與孜孜不倦,感動課題組長們對小語工作的艱辛付出,感動小語工作者們的敬業精神與無私奉獻。通過學習,使我對我們的語文課題有了一個整體認識,對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活動中,江老師的精彩主持,兩位老師的片段教學,三位組長有針對性的課題階段性總結,以及其他教師代表發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肯定可以提高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我們教師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聽了幾位課題組長的總結髮言,我知道了:在課題研究前期,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然後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還要查閲斯霞、崔巒等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參與者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着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

二、課題的研究氛圍很好。

三個多小時的參與,學習,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直到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伍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目標與方法”來説,對於一篇課文課時劃分的研究,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説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在階段彙報會上,聽取課題組成員的意見,認真修改才提煉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課時劃分。在這裏,我想要感謝市教研員周青老師和江清秀老師對青語會成員的耐心指導。聽組長邱輝説:每當她遇到困惑時,兩位教研員就會親自對她進行指導,給她指點迷津,使我她如沐春風,增強工作的信心,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階段的工作。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會讓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向組內成員學習,針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認真進行反思。把在青研中心學到的好的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方法等推廣給其他老師,總結哪裏做得好,哪裏還有待改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我想: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一定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加入了小語青研會,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課堂教學中的小小細節,從日常教育教學點滴事情做起,及時反思,及時改進,真正把新課程理念的種子播撒到教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之中,做到細微深處見真情。我相信,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一定會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鍊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四

我經常感歎,一個人能簡明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簡直是一種美德。説過之後仔細想想,如果非要把這個責任安排給某一科目的話,恐怕我大語文首當其衝。

語文注重情感體驗。我們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情感活動,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我們很重視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領略其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藴,這當然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我們帶領學生領略語言和思維的邏輯力量,挖掘文章的理性因素,提醒學生留意文章的邏輯性。如果還能更進一步,那麼學會清晰簡明地表述自己的獨立思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理性素養。

這種面對文章面對語言養成的理性思維的素養,我想,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一、追求客觀真實的情感體驗過程。

概括來説,就是要回歸到最簡單閲讀體驗,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追求一種求真的態度。

理性的語文教學,首先要尊重最初的閲讀體驗,在閲讀的過程裏找尋真實的感受。這不僅是對文章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可能把語文列進科學學科的人不多,但是語文學習一定是求真的認識過程,追求讀者和作者在第一時間心靈碰撞的真實感受。所以我們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立足於自己的真情實感,立足於作者真實的生活背景去體驗去感悟。當學生真正體會到了閲讀時追求真情實感的感覺時,他也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閲讀的能力,也就能夠在他日後觀察、認識文學和生活的時候,擁有求真的自信和能力,而不是永遠懷疑自己對文章或者生活的判斷能力。

所以,配合這一點,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做的,就是把文章的真實特點教出來,同時不斷接近真實的生活,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讓我們的學生用最真實的方式體驗作者的情感。

二、掌握準確表達意思的能力。就是指在真實感悟文章內容之後,還要學會簡潔明瞭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在文章開頭所説的,一個合格的能與社會接洽的社會人應該有對包括文章在內的任何事物的獨立的見解,能自由準確簡介地,同時又是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的思想。那麼,我們的理性語文課堂就應該帶領學生去體驗優秀文章的準確性,去挖掘文章中使用得特別精準特別傳神的那些詞句,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替換比較的辦法,領會這些詞句的妙處。這樣,學生慢慢就會感受到言從字順的奧妙,感悟到準確使用語言的精妙。在閲讀品味的同時,還應該聽説讀寫相互配合,在聽與讀的過程中積累,在説和寫的過程中實踐運用,從而學會妥帖地表達:能簡練而清晰地概括,生動而形象地描述。

三、用富有邏輯性的思維看待閲讀和寫作。在體會優秀作品的力量的同時,發掘其中的邏輯思維力量。

語言的邏輯性是語言富於理性的一大要素。想讓語言有意義,就得讓語言存在於邏輯關係之中,也就要讓説出的話、寫出的文具有前後一致的邏輯。而現在很多學生,不論是在閲讀後的品析表達中,還是在寫作中,其都體現出語言缺乏邏輯性的問題。而理性的語文課堂應當將這一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

當然,我們的語文教育存在客觀的規律,語文課程自身有着科學的體系,其“字、詞、句、語、修、邏”等自成體系,那麼我們就應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形成嚴謹的思維能力。我覺得理性語文教學不僅僅應當關注作品的情感,更應當然學生知道這樣的情感是如何一層層推進表達的,比如在閲讀課上,我們要讓學生關注以謀篇佈局為主體的語篇結構,在寫作課堂上引導學生由表及裏以符合事件邏輯、人們的情感邏輯的方式去表達,在語言運用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也最終將會成為他認識他人、認識事件、認識世界的思維的根底。

四、以理性思辨的批判精神來昇華語文的學習。

實現了前面三層,最後的這一層可能有一些理想化,但是我想,如果能夠做到前面幾點,那麼,引導學生閲讀,就可以做到直面文本的多義,並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理性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把閲讀、寫作當做思維訓練陣地,在閲讀中學會理性分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

總之,理性語文課堂是一個從真實閲讀到真實思考,並最終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而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出的下一代公民,必將成更理性社會關係的促進者。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五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着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暑假裏學習了《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通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雖然在步入工作之初缺乏教學經驗,但是在進入崗位的第一時間,便跟隨學校前輩的步伐,開始接觸語文新課改的一些知識,而又一次的專門學習,但還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首先,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閲讀體驗。 關於國中語文新課改來説,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其次,如何實現新課標的目標呢?通過學習,我想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

第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就像黃麗老師在講座綜合性學習時所講到的,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 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第三,重視閲讀教學的作用。閲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課程標準關於閲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比較大的變化。現代的閲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閲讀同樣也應該這樣理解。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通過閲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的再造能力。所以首先要重視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從這層意義上説,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其次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既然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映,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

國小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我們XX教育界的中國小教師,校長,局領導一行XX多人去煙台參加了為期X天的第X屆中國小語文“主題閲讀實驗研究”課題研討會,短短的X天時間裏,除了開幕式閉幕式、領導講話的慣例外,我們聽了XX節主題閲讀示範課。觀看了一場XX國小的第一屆主題詩會。

三天的培訓結束了,説實話,培訓的時候覺得是累的,因為好久沒有全神貫注的坐在那裏,突然間一下子緊繃起來,真有點不適應。但是又不能不説是有收穫的。真是如沐春風,如飲甘泉,獲益匪淺,雖然學習時間很短,但他們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後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三天的學習信息量非常大,實踐性非常強,使我對新語文主題閲讀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語文教學的本質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三天所學所思與大家分享

1、進一步認識了主題閲讀的意義及必要性。課外閲讀已經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學生閲讀時間有限、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閲讀內容魚龍混雜、教師指導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課外閲讀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點。主題閲讀應運而生。所謂“主題閲讀”,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在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理會研習和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文本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的閲讀實踐活動。它主x在實際閲讀實踐中,將內容零散、形式單一但卻有着共同主題的閲讀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這裏的主題,可以是思想主題,也可以是知識主題或文化主題。聆聽了劉憲華校長和專家們關於“主題閲讀”的報告及專家點評,我被她“塑造心靈的閲讀”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所吸引,為她“以藤串瓜,整體施教”的單元主題閲讀教學法而驚歎——這是一個孩子們真正需要的語文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是一場語文教學的新革命!

2、主題閲讀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3、主題閲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説的“一讀解千愁”。

4、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紮實有效;採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琅琅;課中課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主題閲讀”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問,多讀書;少講解,多讀書;少做題,多讀書。這樣的教學思想讓《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了充分的落實,從而保障了學生課外閲讀量的有效完成,讓我看到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題閲讀”的課堂上,我們聽不到老師繁瑣的講解,瑣碎的提問,聽到最多的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看到最多的是學生專注的自學。有主題的閲讀與隨意讀,不求甚解的讀。的確,主題閲讀“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和“單元主題教學法”在潛移默化中如春風化雨般對學生進行着心靈與思想的塑造。我想,這也正是“主題閲讀”能夠成為“深度閲讀”和“心靈閲讀”的根本所在。我堅信,這樣的課程能夠紮實、快速、有效地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

觀摩了十幾節“主題閲讀”展示課,課堂上師生聲情並茂的誦讀,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謂“口誦心為”。在與“主題閲讀”近距離接觸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題閲讀“情感誦讀”的魅力。

5、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藴涵情感的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鋭感覺的表現。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帶領我的團隊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於永正老師説:從語文教育的角度講,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閲讀中形成的,三分築基在課內,七分築塔在課外。得閲讀者得天下,成閲讀者成一生——抓住閲讀就抓住了語文的根,得到閲讀之“樂”就得到了語文的魂。這正是XX校長倡導的“主題閲讀”的宗旨。今天,乘着課程改革的春風,走在迴歸語文教學本色的道路上,心若在,夢就在,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天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所愛的學生。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到,“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頭的重擔無法釋懷,我相信,我們河曲教育戰線有這樣一班熱衷於主題閲讀的領導集體,有這樣一批痴心追求主題閲讀的教師,我們一定會將“主題閲讀”進行到底,“主題閲讀”也將會在我們河曲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碩果。造福河曲人民。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七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了。

又是語文課,暈死了。聽説今天老師要我們把第25課的5首古詩倍出來。嗚嗚這次我想我是死定了,我特別笨,可能會背不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緊張地丁着課本看。嘿嘿終於5分鐘過去了,我把第一首詩背裏出來。太好了,繼續……

嗚嗚,第二首詩好像特別多,怎麼辦,我傻傻地看着書本,然後拼命地讀着。又過了10幾分鐘我又背出了第二首詩,哈哈哈,有點得意忘形了。然後看了時間、離下課還有20分鐘,我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還有3首古詩沒有背。突然間老師説:“沒有背完5首詩的人,要留堂。”聽日我腳都軟了,因為我肯定不能做到的,怎麼辦?我越來越緊張,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又過了10幾分鐘,我才把第三首古詩背了出來,眼看就要放學了,我急死了。再看看其他同學大多數都背出來了,只有我笨笨的。

激死了,快哭了。很緊張。鈴鈴鈴鈴,糟糕、下課了,嗚嗚。我要留堂了。可憐的我遇上嚴厲的語文老師。我還是乖乖地留堂倍背書了。過了20幾分鐘,我終於把剩下的2首古詩背完,哈哈,心裏有説不出的激動。因為我終於可以放學回家了,嘿嘿。

這堂語文課真是夠可憐的了。謝天謝地我背完了詩,哈哈。

語文課心得體會 篇八

加入平樂鄉學校這個大家庭,學校為了使我們每一個青年教師能儘快成長起來成為教學的能手。學校特別組織了有經驗的教師為我們所有的青年教師上了兩堂示範課。

在聽完鄧榮富老師一年級的語文課之後,我感觸很深,就本堂課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1、浮華退去,盡顯山區課堂教學的本色

40分鐘的課堂沒有大起大落,這對於山區的孩子來説更能接受這樣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的輔助作用,華麗的課件被幾張圖片所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讀書聯繫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的本色。

2、高效是課堂教學的標準

鄧老師的本堂課的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着“高效”,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上課直接解決字詞,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融入到課堂,跟着老師的步驟走。

3、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譯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鄧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收放自如,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鄧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鄧老師教學《小小竹排江中游》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察圖畫,一邊聽老師介紹,那自然親切、簡潔準確、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帶進了整篇課文的情節之中、大家彷彿都走進了一副美麗的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