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看了一位母親在論壇上的發帖,講述了14歲女兒因為早戀開房,被丈夫打到尾骨骨折的事。

開始得知女兒早戀時,平時對女兒有些偏愛的父母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採取了“軟着陸”,跟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告訴她怎樣的愛情才是健康的,美好的,積極的。

可女兒不信,她講自由,講尊重人權,譴責父母世俗、low,譏諷父母是落伍的土老帽。

她瞞着父母偷偷出門和男孩約會,回家就撒謊,被拆穿還理直氣壯。

深知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只好給女兒強調了兩條底線:一是絕對不允許有性行為,二是學習始終要放在第一位。

然而,女兒的成績一落千丈,從班級前十倒退成倒數第六。

同時,她做了一件讓父母絕望萬分的事——和男友開房了。

這天,女兒徹夜未歸,父母繞着城市找了一圈又一圈,動用了所有關係。當最終確定女兒在酒店時,父親慌得腿都站不住了。

找到女兒時,她和男友都光着身子。

父親強忍的怒火終於爆發了。回家後,氣得發抖的他扇了女兒一耳光,罵她不知廉恥,不懂自愛。

從沒被打過的女兒也氣紅了眼,拿起東西就瘋狂地摔,把書一本一本往父親臉上砸。

看着毫無悔意的女兒,父親暴怒之下抓起打冰球的杆子,沒料到下手重了,將女兒的尾椎骨打到骨折。

作家羅鬆講過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於女孩。

一個青春期女孩凌晨才回家,過了幾天,父親約她外出喝酒:“儘量喝,喝醉,爸爸帶你回家。”

那一晚,女孩醉倒在吧枱上。

第二天,她一醒來,就看見了父親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你記得昨晚喝了多少酒醉倒的嗎?一共是兩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記住,這就是你的極限。世界上有很多壞人,我沒辦法永遠在身邊保護你,所以才讓你知道你的極限,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第二個故事關於男孩。

一個14歲男孩,在書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歡的書,可是身上沒帶那麼多錢,於是就偷偷把書藏進了懷裏,不料卻被老闆發現了,把他扭送進了派出所。

很快,孩子的父親趕到了。

男孩低着頭,等待父親的大罵。但父親並沒罵他,而是對書亭老闆説:“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只是因為沒有帶足錢才這樣做的。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

出了派出所,父親停下腳步,對滿臉羞愧的孩子説:“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聽着,忘記它!不要讓它在你心裏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講完這兩個故事後,羅鬆説了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話: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

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

對於女孩的底線教育,我覺得有四點特別重要。

第一個底線教育:身體底線。

羅茜茜剛被保送直博的時候,一天下午,博導陳小武開車帶羅茜茜到他姐姐家,進門不久他就把防盜門反鎖了,然後開始講他和師母關係不好……然後他就要霸王硬上弓要撲。

羅茜茜就大哭大鬧起來,陳小武生怕驚動了鄰居,於是立馬停止了侵犯。

事後,為避免再次落入“色狼”之手,羅茜茜直接去找了院系領導:“我想從‘直博’轉為‘碩士’。”但因陳小武阻撓,沒有成功。

但羅茜茜還是不妥協,繼續尋找機會。終於發現學校有很多交流項目,她尋得一個,毅然出了國。

羅茜茜沒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迫於導師的打壓和恐嚇而默默忍受。因為父親對她説過一句話:“千萬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身體,以換求什麼好處。”所以關鍵時刻,她選擇了抗爭。

何為身體底線教育?作為父母,就是一定要告誡女兒: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和傷害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底線教育:生活底線。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女兒考上大學後,父親給她寄錢:“1200元夠不夠?”

女兒回答:“夠了。”

父親又説:“想買什麼就買,別虧自己。”

女兒聽了,半天不作聲。

父親覺得奇怪:“怎麼了?”

女兒説:“室友和我一樣,每月家裏也是給1200元,但她生活質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週都去麥當勞……”

父親説:“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誤學習。”

“她沒有打工,是在談戀愛。有一次她約會回來對我説,其實她不喜歡那個男生,只是喜歡他替自己買單而已。她還説我傻,可惜了這張臉,如果她有像我這樣漂亮的臉,根本不用向家裏要錢。”

父親放下電話,立即給女兒打了1500元,回家又給女兒發了一封郵件:“從這月起,我每月給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買零食。還有,如果你戀愛了就要告訴我。我每月再給你500元,作為戀愛經費。請你一定要記住,每次約會,都不要忘了帶上自己的錢包。”

這位父親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他在給女兒灌輸一個生活底線——要有經濟獨立能力。

“經濟獨立的女人,是最有尊嚴的女人。經濟不獨立,人格便不獨立。人格不獨立,愛情便不獨立。”

第三個底線教育:感情底線。

作家柒柒曾寫過一慘痛經歷:大三時,她愛上一個男生,為了討好這個男生,她低到了塵埃裏。

男生喜歡吃魚,柒柒就在寒冽的冬晨,在河邊守候數小時,為他買最新鮮的魚。

兩人吵架了,明明不是自己的問題,柒柒也要站一整夜的綠皮火車,去他的城市,跟他説聲對不起。

大冬天,例假來了,她蹲在地上,也要把他的臭衣服洗得乾乾淨淨。

柒柒以為,這樣就能換來他的真愛。

可她熬好魚湯,電話他回來吃飯時,換來的是一聲:“煩不煩,我正忙。”她將乾淨的衣服放到他面前時,換來的是一句:“這本來就是女人該做的事。”

即便這麼忍氣吞聲,柒柒最後還是失去了他。

多年後,回憶這段感情經歷時,柒柒這樣寫道:

“我一直以為妥協一些將就一些,這個世界就會為我讓出一席之地,後來才知道: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所以現在,柒柒總是給女兒強調一個“感情底線”:“不要在一個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要為他無底線地犧牲自己,因為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四個底線教育:生命底線。

2017年,最讓人燒心的案子,無疑就是“劉鑫江歌案”了。

劉鑫與男友陳世峯發生糾紛後,被威脅,於是向好友江歌求助。江歌為了幫助劉鑫擺脱陳世峯,與陳世峯在出租屋外發生爭執,結果被陳世峯亂刀捅死。

這個事情發生後,我很欣賞同學王崗對女兒的“生命底線教育”:

“我們一生中,總難免遇到惡人。當遭遇惡人時,如果你沒有能力和歹徒鬥爭,就應該打迂迴的戰鬥,不管手中的東西有多麼重要,都不應該和其發生正面衝突。最好的選擇應該是舍財保命。

因為生命高於一切,沒有什麼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

我們一生中,也總難免遇到傷心事。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傷心事,都不能選擇終結生命,自殺是解決問題中最愚蠢的辦法。”

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

對於兒子的底線教育,我覺得有四點特別重要。

第一個陽光教育:冒險教育。

我發小劉宇是搞地質勘測的,他最喜歡帶兒子去探險。比如,上週他就帶兒子小劉野營去了。奶奶本不想上孫子去:“那個山太陡了,摔了咋辦?”“還有野豬,危險得很。”

但劉宇偷偷對媽媽説:“其實就是一個普通旅遊景區,我告訴他可能有野豬出沒,是想練練他的膽。”

那晚,父子倆在帳篷裏,似乎聽到了野豬的叫聲。劉宇把一根木棒遞給兒子,

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裝守衞起來。

得益於多次這樣的“冒險教育”,小劉的膽子比一般孩子大得多,他堅毅果敢,成了十足的男子漢。

現在很多家長總是這麼教育兒子:

“那裏不能去,太危險了。”

“這個地方不能呆,有危險。”

教育家理查德説得好:“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於墨守成規,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新。”

第二個陽光教育:規則教育。

作家林曦講過一個教育故事: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大哭。

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孩子説:“嗯,我要報仇。”

我問他:“那你打算怎麼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裏一樣,用劍刺他。”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

過了一會,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樓。孩子一臉驚訝:“你怎麼拿這麼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啊!”

孩子紅着臉説:“真的會這樣嗎?”

我回答:“嗯,法律規定是這樣。”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險教育”的基礎上,必須得增加一個“規則教育”,用規則來平衡冒險。

我特別喜歡這位父親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第三個陽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因為不堪導師騷擾而自殺;中興程序員歐建新,因為不堪被公司辭退而自殺。從某種程度上説,他們之所以選擇自殺,就是因為缺少了挫折教育。

前段時間,在央視看到一故事。一長途車司機,因為常年不在家,就利用寒假帶着兒子一起出車。那路陡峭崎嶇,行車步步驚險。在翻越一座大山時,車子壞了。父親趴在雪地上修車,一趴兩小時。

車修好,衝上山頂那一刻,他告訴兒子:“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着牙往前衝,衝上去就能看到萬丈霞光。”

這位父親只有國小文化,但他給了孩子很多這樣的挫折教育,後來,他兒子考上了博士。

在畢業典禮上,兒子説:“我之所以能跳出農門考上博士,是因為父親從小就告訴我:生活中打倒我們的絕對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的消極逃避態度。你要學會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轉化成一次學習機會。當一扇門關了,另一扇門會打開。或者你自己去打開那扇關閉的門。”

第四個陽光教育:獨立教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務員朋友,講過他父親教他做人的故事:

他爸在他暗戀一個姑娘時説:“一個姑娘不會因為你專一痴情而喜歡你,只會因為你優秀而喜歡你。”

朋友感歎:真是醍醐灌頂。

國中一年級,他爸問他:“怎麼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我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

“錯了。是實力。”

朋友感歎:太他媽深刻了。

他父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但説話從來輕聲細語,只對他説過一句狠話:“不要妄想我會給你報銷發票。”

朋友感歎:這句話,成了我的做事準則。

後來,他身邊很多同事都犯事入了獄,但他卻一直清清白白、平安無事。他感歎:“所以我一直很感謝我父親。”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説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社會是複雜的,但孩子是單純的。為了防止孩子被侵害,很多家長也竭盡所能,告訴自家的孩子怎麼辨識壞人,不和陌生人接觸,怎麼向警察求助,怎麼脱離困境等等。

菲菲是個7歲的女孩兒,她的父母對孩子防侵害的教育也是非常用心。

作為父母,他們的教育方式非常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很值得他人借鑑和學習。

那天,七歲的菲菲剛剛從學校放學回家,就被爸爸媽媽神神祕祕的叫進了屋子。

菲菲也是不明所以,這個時候媽媽把屋子的門給關上了!

這個時候,菲菲的爸爸拿出一張明顯經過剪裁的報紙,把這塊報紙遞給她菲菲,讓她認真看一遍。

7歲的菲菲不明所以,上面大概寫了一個老師侵犯女學生的事兒,是一篇新聞報道。

雖然她還有些不認識的字兒,但大致意識是看到了。

還配了一些照片,菲菲看的懵懵懂懂。

當菲菲表示自己看完了,她問為什麼老師要欺負女同學?

此時,她的爸媽明顯有些尷尬,但還是認真的解釋道,這是不可以的,以後如果有人這麼對你,你該如何做等等。

在認真的解釋之後,菲菲總算明白了,爸爸媽媽是教她不要讓陌生人碰自己的隱私部位。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回來告訴爸爸媽媽!

這樣的教育不只一次,每次菲菲的爸媽都會給菲菲看一些描述模糊,但是分析清楚的文章給菲菲,潛移默化的提高了菲菲的自我保護意識。

甚至於,有一天爸爸還告訴菲菲,不管屋外有什麼人,就算是屋外睡着爸爸,晚上睡覺也一定要把門反鎖好。

正如下面這句話所説:

你認為你的孩子還小不需要性教育,但是真正的戀童癖永遠不會介意這點!

正是這些爸媽苦口婆心的教育,讓菲菲在以後的人生中都不缺少安全感,時時刻刻記着保護自己。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一直以來,性教育都被默認為是直到青春期階段,開始性成熟的孩子才需要開始接受的範疇。

但一起一起性質惡劣的受害者為兒童的性侵害案件隨着網絡的便捷而為更多人羣知道,學齡前兒童性教育的必要性逐漸被大眾所認可。

學齡前是兒童各項心理要素等的重要的發展時期,性自古以來都是屬於禁忌一般的東西,性教育的程度的把握的確是一個難點,家長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得當的性教育是一個問題。

幼兒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性教育觀念的改變。傳統上對性的概念範圍一直都很狹隘,認為性是本能慾望,到了年齡自然就會戀愛結婚生子,又或者認為性知識的教育會誘發兒童的性問題性犯罪等,因而對性閉口不言。

事實上,越禁止孩子就越好奇,當性的神祕感消失,懂得了科學的性知識,孩子才不會去觸碰危險的禁區。同時,幼兒的性教育還包括了性別角色的認知和性別認同等,這些都是需要在學齡前階段完成的。

性教育的第二步是性教育的內容。其實性教育不僅僅是性生理的教育,還應該包括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和難關,家長還怎麼做呢?

第一,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中的性教育依賴於和諧的親子關係,家庭關係是一切得以實現的土壤,親子之間的依戀關係也常常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第二,直面孩子提出的性問題,正確回答孩子對性的問題。孩子的好奇心上,什麼都喜歡問個明白,家長應當儘量做到如實回答,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進行語言組織,切忌似是而非或者避而不答。並且一定要注意自然地使用學名,而不是市井俗稱。

第三,共同教育,為孩子樹立榜樣。一般來説,家庭當中,對孩子的性教育都是同性別的父母對其進行的,但實際上,孩子往往是通過對異性的認知而形成健康的性觀念。

理想的做法是父母雙方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再是有些家庭當中,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語文明,行為文明等,這些會直接影響孩子性倫理觀念的形成。

有研究顯示,存在性虐待和性暴力的家庭,孩子成年後也容易產生性方面的障礙。因而父母應當以身作則,對孩子起好的榜樣作用。

總而言之,孩子的性教育是家長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科學有效的性教育才是對孩子未來成長負責的體現。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孩子超過多少歲,父母就不能當着孩子的面換衣服了?從小就要給樹立安全意識,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同時孩子的性教育一定要及時教給孩子!

在屋裏換衣服,小小費忽然衝進來,爸爸趕緊拉他出去,並且告訴他:“媽媽換衣服啦,給她一點空間吧。”

為什麼別當着孩子換衣服?因為當習慣成自然,會潛移默化傳遞一種信息給孩子:

在別人面前換衣服很正常。可是,身體明明是自己的隱私,學會保護好自己,必須先守護好身體的祕密,不能隨意給別人看。

2歲就萌發的性別意識

有句話説得好:只有孩子發自內心的去在乎自己的身體,他才會有意識地去保護自己的身體。

中國有一句俗語説:“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然而在父母的概念裏,80%的人都認為這種“避”都是要到七八歲,甚至10多歲的時候才開始。

事實上,孩子的性別意識在2歲左右開始萌發。只不過這個時間段他們尚停留在對自己的性別判定,就是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對於性別間差異的好奇感也在逐漸萌生了。

所以對孩子的性別教育,2歲應該是個開端。

3歲半的孩子,對性別差異已經能較為清晰地有所區別。有一天家裏人跟他打趣開玩笑,“讓媽媽給你生個妹妹吧。”小小費就問我:“媽媽,妹妹是女孩還是男孩?”我説,女孩。“哦,那我喜歡妹妹,妹妹不跟我搶玩具,不喜歡弟弟。”你看,這麼個小屁孩已經很清楚地知道,女孩和男孩不一樣。

入廁關門,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

從孩子2歲起,就要有意識的給他們灌輸男女有別的概念。比如告訴男寶寶,媽媽洗澡上廁所都是女孩的事,不能偷看。也盡力讓女寶寶洗澡這些事由媽媽操作,告訴她爸爸是男生,不能參與女孩洗澡這樣的事情。

在家庭裏,不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入廁時一定要關門。

這個舉動是在告訴孩子:

入廁是很隱私的事情,要學會保護自己。

強調界限感

除此之外,一定要和孩子們強調,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觸摸。

爸爸和媽媽分別給男孩和女孩去灌輸這樣的思想,並明確告訴他們,哪裏是不可以被別人觸摸的,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性別界限感。同時要告訴孩子,有人觸摸你的隱私部位時,一定要大聲呼救,甚至哭鬧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電視上屢屢報道的兒童性侵案讓人心有餘悸,所以在孩子的性教育上,一定要拋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讓他們建立起自己的保護防線,不給壞人有機可乘。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性別教育?關於性別教育的問題,家長有什麼看法?家長提出,外甥是個男孩,8歲,不喜歡室外活動,不願意與同齡男生一起玩,怕受傷怕衝突,很喜歡和女孩子玩,家長很困惑該怎麼辦?

瞭解到孩子的基本情況:

喜歡和女孩玩而不喜歡與同齡的男生一起玩耍。

一般孩子3歲時開始對性別產生興趣,6歲完成性別差異認識。現今孩子8歲,喜歡與女孩一起玩,歸因於成長中的性格差異問題。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喜歡和女生玩而不喜歡和同齡男生玩的原因會有哪些?

1、家庭教育中女性起主導作用

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説: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孩子存在的問題必然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男孩喜歡和女生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是家庭教育中女性起到了主導的作用,或者女性更多於男性。

如媽媽、奶奶、姥姥或姑姑對孩子的教育關注比爸爸和爺爺更高的話,孩子自然會受到女性言行的影響,也更偏向女性。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自然同理。

當然,母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尤為重要。如果母親太過強勢也勢必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謹慎,因此怕衝突,怕受傷,不敢從事激烈的活動而選擇更陰柔、温馨的女生活動。

2、環境因素

平時跟他接觸的男孩子玩的遊戲或者方式他不喜歡,或者在與男孩的玩耍中受到過欺負而留下了陰影。

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1、加強男性教育

如果性別教育失衡,必然會導致孩子在性格上的缺失。讓爸爸更多加入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增加競爭性、對抗性活動,增加孩子的雄性教育。

2、溝通引導

觀察一下他跟女孩玩的遊戲,以及玩時小朋友們的狀態,看這些遊戲或狀態能不能轉移到與其他的男孩玩。

耐心跟孩子聊天,發現他心裏的想法。先引導孩子跟比較有親和力的男孩玩,有一點進步就及時鼓勵,慢慢引導。

3、培養興趣

試着給孩子培養興趣,比如男孩經常玩的遊戲、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當興趣培養好了,又有了男孩夥伴,一舉兩得。

通常在大家的思維定式裏,男孩子一般都是偏愛打打殺殺、競爭激烈、破壞力強、規則意識強烈的遊戲,而女孩子則喜歡玩芭比娃娃、過家家、做飯、照顧寶寶等陰柔並且感性的遊戲。

所以當男孩子喜歡和女孩子玩時,家長們難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出什麼問題,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出現性別意識錯位的情況。

實際上,這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成長環境有關,只要認識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也會自然出現了。

當然,我們家長更需要放鬆心態,有可能這只是孩子階段性的表現,無需刻意重視和提醒,只要孩子快樂、健康,就是最好。

性教育的心得體會篇6

孩子的性教育,你拖拉了嗎?前段時間跟大家談了性教育的重要性,雖然知道了性教育重要,但對着寶寶説性,總感覺開不了口。這點我挺理解的,畢竟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沒接受過靠譜的性教育。

性教育其實沒大家想的那麼嚴肅,2歲左右的寶寶,會對不同性別的身體特徵產生好奇,這時候,寶爸寶媽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性教育。

邊洗澡邊講

寶爸寶媽可以在洗澡時,邊洗邊告訴寶寶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使寶寶瞭解男女身體的差異,特別是乳房、陰部、陰莖、睾丸這些部位,告訴他,這些地方是隱私部分,別人不可以看也不能摸,自己也不能看和摸別人的。

寶爸寶媽也可以用自己的身體為例,告訴寶寶穿着泳衣或小內褲、小內衣的地方就是隱私部分,用這種方式幫助寶寶記憶。

P.S:建議在2歲左右時,由同性父母給孩子洗澡,這也能幫助孩子明白兩性的區別,增強隱私觀念。

讀繪本

為了拯救實在不知道咋開口的寶爸寶媽,我特意整理了下面這些兒童性教育繪本,你要做的就是,打開書,照着講給寶寶聽。

?小威向前衝》《認識身體》

?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我是女孩/男孩》

?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

?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

對寶寶的異常行為

重視但不粗暴對待

一些寶寶會出現夾腿綜合徵,即小細腿喜歡夾得緊緊的,還不停摩擦摩擦;還有一些孩子在一兩歲後還喜歡摸媽媽的乳房,不給摸就鬧。

這些行為的出現有多種原因,比如生理髮育的正常階段、好奇心、缺乏安全感、對母親的依戀,家長遇上了,重視歸重視,但不要過於嚴厲地制止孩子,這會讓寶寶感到害怕,進而對性器官產生恐懼,不利於以後寶寶的性認知。

爸媽可以在寶寶出現這些行為時,用玩具、做遊戲、動畫片等方法引開他的注意力。對於愛摸乳房的寶寶,還可以開始給他講身體部位,解決他的好奇心。也可以讓寶寶抱着玩偶,替代媽媽的乳房。

對於出現夾腿綜合徵的寶寶,一方面家長可以引開其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清潔陰部和陰莖,不給孩子穿過緊衣服,如果寶寶長期出現且沒有改善,需就醫檢查是否存在炎症。

別迴避問題了

當寶寶問你“我從哪來的?”“為什麼我沒有小雞雞?”時,就是最好的性教育時機!

別再告訴寶寶,你是我從垃圾堆裏撿來的/你是充話費送的……

老老實實、大大方方回答寶寶的問題,本身就是一次良好的性教育。如果當時不知道怎樣回答寶寶,可以告訴寶寶你不知道,需要查一查,但不要敷衍或給個錯誤答案。

使用正式名稱

無論是採用哪種性教育方式,在告訴寶寶身體部位名稱時,不要用“小雞雞”“小香蕉”等代稱,告訴孩子它們正式名稱,比如“陰莖”“外陰”。

遮遮掩掩用代稱,你的不好意思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讓他認為這些部位是不重要的,或者對性產生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