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培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歷史培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1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才能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藝呢?首先,應該善於學習,通過各種渠道。 博採眾法,廣泛吸收,注意儲存各種教學方法的信息,仔細研究其中的異同,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做到信手拈來,亦即教學有法。其次,教無定法,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因人、因課、因境而異 。所謂因人而異,即要因教師、學生的實際而異。如有的歷史教師,演講能力強,講課時聲情並茂,情境教學法能使其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師則善於使用圖表、幻燈、錄相、彩圖等多種立體教學手段,結合啟發、提問、歸納講解等教學方法。

總之,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要注意揚已之長,避己之短。另外,在選擇和運用具體教法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及生理差異。對學生可多用一些直觀教學法或情境教學法,以激起其學習歷史的興趣;其次對學生卻要多啟發思考,增加思維深度,教會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

所謂因課而異即因歷史教學內容而異。根據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自然也就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在講授新知識時,可主要採用講述、講解、講讀、講演法等;在導入新課和鞏固新課、課後練習中則可用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提問,[為您編輯]對課文中理解和運用部分等重點內容進行精心講解、分析,而對非重要內容和一般性史實介紹則用講述法。同樣,歌頌歷史上的英雄豪傑或鞭韃奸賊等則應慷慨激昂,進行生動的描述和演講。如遇較為複雜的歷史事件和理論,我們還可輔以圖表法、綱要法、聯繫對比法、演示法等。

所謂因境而異,即因教學情境而異。隨着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教師也應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師課前準備了電教手段(錄音、錄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電或機器故障,教師就應隨之進行相應調整,或採用激將法,啟發讀朗好的學生將歷史材料繼續讀下去或結合歷史課本中豐富的插圖進行講解,或在小黑板上進行圖表法演示。有時,學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談話法乘勢追問、引發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史實自查自找等方法加以解決。

總之,優化教學方法要善於學習,博採眾法之長,根據自己施教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不同情境而採用相應的教法,最後形成適合自己特點的.一套完整、科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2

總有人會問,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在我看來,答案只有一個,把自己的事業或者夢想與國家的命運關聯起來,無論你的作用大小,影響力如何,只要這個東西是有助於建設國家的,那人生就沒有白活。在共青團成立100週年的日子裏,我們終會找到個人的奮鬥方向,尤其是青年一代,更要努力發揚五四精神,傳承五四的傳統美德,做好建設祖國的責任與本該履行的使命。

共青團成立這100週年的歷程裏,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責任?什麼是青年人的該有的樣子?在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之外,更要注重知行合一,所有的成果都需要堅定地去做,去執行,空有一腔的熱血,縱然萬馬奔騰,波濤洶湧,沒有行動的理想,都是幻想。因此,中國的青年人,要堅定選擇唯物主義實踐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人們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引你走到黎明。簡單地説,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我的理想是紮根基層、奉獻青春。

堅定理想信念是我們團員成長成才的核心靈魂,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生信念。深刻認識練就過硬本領是團員成長成才的牢固根,不斷提高素質、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深刻認識到勇於創新創造是我們團員成長成才的時代要求,在積極投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踐中體現價值。深刻認識到矢志艱苦奮鬥是我們團員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用頑強的意志和勤勞的雙手攻堅克難、成就夢想,不斷開闢事業發展的新天地。深刻認識到錘鍊高尚品格是我們團員成長成才的立身之本,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踐行先進的道德風尚,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

最後,祝願你我他,所有的中國青年人,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的智慧與擔當去踐行使命與責任,不管未來的道路如何曲折,青年人永不言棄。因為我們可以做好,並且可以做得更好,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為執政方向,五四精神永不褪色,青春永不褪色。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3

最近聽了本組教師的幾節課,我深受啟發,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感受最深的就是,幾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聽課簡單的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首先,感覺老師們對教材處理得都比較科學、準確、重視知識的形成、鞏固、和深化、應用。教學過程安排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自主學習部分設計得合理且條理,使學生容易接受。合作探究時,問題設計也是由淺入深,讓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討論的機會,滿足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需要。通過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構建起新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這樣,通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思維的碰撞,就產生了火花,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活躍了課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對能力的培養。在當堂訓練部分,讓學生搶答,既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又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好的加以鞏固和深化。很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其次,感覺到教師們的教學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方法得當,駕馭課堂能力強。課堂上,既有對舊知識的鞏固與檢查,又有對新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課堂節奏適中,條理清晰,使學生達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總之,老師們的授課都非常精彩,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值得我認真的探究和學習。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4

本學期,本人任教九年級年級二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能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畢業班的教學工作,九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一、激發興趣,發揮潛能

俗話説"興趣是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歷史學科內容豐富多彩、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又通俗易懂。在教學中採用做些簡單的小遊戲、講故事、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歷史課變得生動了、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進入九年級後,學習任務更加艱鉅,學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他們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逐漸削弱,如何讓學生在諸多的學科中重視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統考後,我會在課堂上表揚一些學生,一種是優等生,讓他(她)們介紹成功經驗;一種是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只要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你就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同學們逐漸有了競爭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立足課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課上帶着耳朵聽,他們挺樂意的,一讓他們動筆,就開始偷懶。從九年級開始,我就注重培養學生做課堂筆記的習慣。我採用課堂筆記本和歷史作業本合二為一,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由於歷史學科採用開卷考試的方式,在教科書上勾劃重、難點顯得尤為重要。我要求學生用紅筆或彩筆勾劃,並註明考點的項目:如"明治維新"的內容,使學生一目瞭然。上課時,我邊講,邊巡視,提醒和督促後進生和調皮的學生勾劃課本。

臨近期末,九門學科進入都進入大複習階段,各科作業接踵而至,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我只能立足於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5分鐘,儘量讓學生多讀、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後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後也沒有作業,學生負擔減輕了。

三、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出成績。九年級世界歷史的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做法,尤其是從20xx年開始,歷史學科實行開卷考試,工作總結《九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我首先採取"全面進攻",把會考考點整理好,並在重要的內容下做好標記,印發給學生,再把考點逐題改編為小問答,讓學生當堂訓練,熟悉會考的每一個知識點。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讓學生練習一遍,同樣一張小問答,我一般讓學生訓練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訓練,學生對考點由陌生逐漸熟悉。對於重要的章節,我則採取"重點進攻",讓學生把重要的內容識記下來,課堂上再默寫。學生通過小問答題的反覆訓練,基礎知識夯實了。

紮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僅僅訓練小問答是遠遠不夠的。會考的選擇題和材料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閲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針對會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我十分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尋找關鍵詞語"、"先讀問題,後讀材料"等等,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四、專項訓練、專題複習,培養綜合能力

期會考試結束後,我主要進行專項複習,把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的會考題按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大項進行分類,再按世界近代時間段進行整理,讓學生進行訓練。學生感到往年的會考題比平時訓練的題目要難一些。這是二輪複習了,我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學生閉卷完成選擇題,這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同學們躍躍欲試,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嘗試這種做法。

歷年會考題經常涉及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繫,這對歷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進行專題複習。沒有相關資料,自己動手,上網查詢、結合考綱,整理、編寫"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等七個綜合性專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日漸疲憊、鬆懈,學習狀況大不如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前採用多寫字,少讀書的方法。現在我只能改變方法,讓學生少寫字而多讀書了。歷史學科處處都有綜合題。我通過查詢、收集、整理,自編出會考綜合題複習資料,比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歷史所涉及的綜合題。專題複習使零散的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便於學生對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

五、注後進生的成長

後進生所佔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績的提高。如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後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來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自卑。轉化一個後進生談何容易,需要老師極大的韌性。他們屢教不改,讓老師頭疼、甚至想到放棄,但欲罷不能。《士兵突擊》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是"不拋棄、不放棄"。我們每個人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應該輕言放棄。轉化後進生要多動腦、想辦法,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把握時機等。後進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他會出現動搖、反覆,老師不能輕易放棄,而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試後,對於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課餘時間與後進生交流,共同尋找考試失敗的原因,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期會考試後,我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主要是加強基礎題的訓練。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歷史教學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嘗試。九年級學生所用的複習資料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整理、編寫的,工作量雖然很大,卻很實用,而且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紮實、細緻、到位,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在今年中招考試會考出優異成績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5

歷史學科具有本身的特點,以往,中學歷史教育的三大任務是傳授歷史知識、培養歷史能力和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和規定了歷史教育的基本目標。其突出特點在於,把知識與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過程與方法作為目標明確提出,同時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寬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這樣,歷史教育目標得到了明顯拓寬和完善,為全面發揮歷史教育功能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為了實現歷史學習目標,必須選擇一定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做到:

1、導言衝擊——敲擊學生的心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效果與否,我認為一個好的開始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正如王老師所説的那樣,因為導言可以起到承上啟下和指示引導的作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比如:再講日本全面侵華時我開始放了一段南京大屠殺視頻資料,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題當中效果很好。

2、問題的有效設計——讓問號追問問號

問題的設計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準確把握科學設計問題,通過問題提出和解決突出重點和難點,一環加一環。緊緊相扣,培養學生比較歷史知識的能力,比如,在講授南京大屠殺殺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學生看課文思考問題。南京大屠殺的背景、時間、地點,簡單經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追問;南京大屠殺給我們的感受和啟發?,接着又追問:出示幻燈片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教科書的活動作為中學生你有那些感受?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這樣的設問,學生不但對知識掌握到位,還可以受到思想愛國教育,事半功倍。

總之,在這次學習中更加壯大了自己,用知識武裝了自己,在以後教育教學中,融會貫通,得心應手的加以應用,切實提高課堂效果。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6

9月25日,我參加了由縣教研室主辦的“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研討會為期兩天,第一天由各中學物理教師代表分享他們各自的複習計劃和策略,由縣教研室楊慶龍老師做複習指導,第二天由來自西安的權老師和與會的所有老師分享他的複習策略、安排及建議。通過這兩天的學習和交流,我受益頗深,接下來我就簡單回顧總結一下,談談參加這次研討會的感想。

一、發現自己複習教學中的不足

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以前教學和複習中的許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輪迴歸課本的複習只是對知識點的重複和講解,老師講的多,結合實例的講解比較少,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主動整理知識點,有針對性的練習比較少,缺乏對知識的整合和練習;第二輪複習中只是讓學生做會考複習資料,講解複習資料,仍然缺乏針對性,以題海戰術代替複習,學生學習負擔重,身心配備,處在盲目的複習題海中,效率低,複習效果差;第三輪專題複習相對來説針對性強了,但往往難度太大,不能面向全體,效果還是不好;第四輪複習是會考題測試,還是讓學生一味的做題,學生面對七門課程的試卷無暇應付。

二、修改和調整複習計劃

通過這次培訓,我便立即修改了複習計劃,將許多計劃中老師講的內容讓學生去整理和歸納。我計劃在第一輪複習中採取給出每一章節的考點、分值、難易程度、題型等考試信心,讓學生梳理總結知識點,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可單獨完成,並針對考點找兩道典型的題目練習,我指導學生把握會考中的重要考點和常考考點,加強對考點的理解和記憶,如此學生對會考要考什麼內容瞭然於心,側面能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第二輪採取分層次複習,由於他們的基礎和成績不同,他們的需求也不同,對於一部分學困生,我只要求他們做比較簡單的題目,鼓勵他們做一些會考熱點的練習;而中等學生,則要求他們基本完成複習資料的題目,實在不會的交老師解決;而對於一部分優等生,我則要求他們獨立完成複習資料,幫助其他同學複習,適當給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探討和交流。

三、細緻研究會考題的作用

在培訓中,幾位教師多次提到要細緻研究歷屆會考真題,我認為細緻研究會考題對把握會考動向和考點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的,通過研究歷屆會考試題,教師更清晰地知道會考要考什麼;會是哪種類型的題來考;難易度如何;分值大約佔多少;從而能指導教師在教學複習中把握會考重點、易考點等,如此教師能更好的把握複習的側重點,合理安排好時間、進度,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讓教師複習少走彎路,學生複習起來也輕鬆。

四、複習中的“三講、三不講”原則

在教師複習備考交流中,長嶺中學一位教師針對複習中提出的“三講、三不講”原則,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説所謂三講為“重難點講、疑難點講、不會的講”,三不講為“學生會的不講、始終不會的不講、非考點不講”。做到了“三講三不講”,講得時間少了,給學生的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給了學生主動性,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複習效率。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7

7月22—23日,我們歷史教研組根據縣教育局的統一安排進行了培訓成果展示交流、答疑,各縣直、鄉鎮成員代表積極主動發言,踴躍參加,討論激烈,在教材梳理、課題研究等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整合,魏老師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深化和提升,並對各單位的成果展示進行了精彩點評。通過討論,老師們對疑惑又有了新認識,對教材有了新理解。

但是,培訓中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杜金英老師新穎別緻的教學設計,在不經意間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設計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把重點問題做到深入淺出,與身邊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獲得省優質課一等獎。

這是杜金英老師長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的結果,我們平實的工作中沒有養成勤於反思,善於反思的習慣。

這段時間我時常想,善於反思應該是現代每一位老師必備的素質。老師,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錯誤的行為。這時,該學會反思,不斷地修正自己。在反思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從而獲得更大寬的路上前行。

曾看過這麼一個故事《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王藏,另一位是柳生義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師學藝時,問宮本:“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宮本回答:“最少要十年。”柳生説:“假如我加倍苦練呢?”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連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日繼地苦練呢?”宮本回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柳生非常吃驚,問:“為什麼?”宮本答道:“要成為一流的劍客,必須永遠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卻死盯着劍客的招牌,哪裏還有眼睛注視自己?”柳生聽了,當場開悟,最終成為一名一流的劍客。是的,如果把目光全部放在了外界的因素中,

歷史培心得體會篇8

歷史,顧名思義,就是現代人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的真實的記載。通過它可以讓現代人瞭解過去,猜想未來。作為高中學生的我,對於歷史的學習有很多的感受。

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對它充滿了好奇,但也充滿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會的人們怎樣生活,是否也和我們一樣?疑惑的是,學習歷史,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有什麼用途,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帶着兩種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歷史的殿堂。在歷史老師的指導下,我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幾千年前,看到紂王的昏聵無能和沉迷酒色時,我便會為百姓擔憂,擔憂會因紂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擔沉重的賦税,同樣也會為紂王擔心,擔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和求賢若渴時,我便會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樣敬佩他的寬廣胸懷。看到黑煙裊裊,熊熊烈火燃燒着的圓明園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我便會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敗與軟弱,以致國土喪失,國家主權不完整。

在歷史的殿堂裏,我每走一步,內心就會多一種感受。毛澤東的大膽與自信,鄧小平的精明與能幹,周恩來的敬職與能言善辯,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有不少名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機靈的列寧,救民於水火中的羅斯福,嚴肅專制的斯大林……

隨着第一個問題的迎刃而解,第二個問題也有了答案。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讓我們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從歷史中得到教訓與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訓使我們記住了過去的恥辱,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髮展壯大富強;一次次農民起義讓領導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賢能君主與領袖,讓執政者擁有“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比較。當然,歷史也激勵鞭策着我們,努力學習,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為棟樑,撐起祖國的一片天。

在幾年的歷史學習過程中,除了歷史本身以外,對於怎樣學好歷史也有些疑惑。有的歷史老師常説,學習歷史就是“背多分”。這話確實有道理,對於必修的學生來説,基礎知識和概念的背誦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這對於選修歷史的同學來説,還遠遠不夠。我覺得被動記憶只是最基本的步驟,更重要的是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既有助於記憶,也有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此外,學習歷史不僅要背,其實最關鍵的是在課堂上的聽講。重點和補充的知識點要及時在書上做好標記。對於選擇題來説,一定要審清題目,找出關鍵字,遇到疑難時嘗試用排除法解決。面對材料分析題時,考慮得要更加全面,從材料到題目,都應該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題目是如何問的,絕對不能答非所問。通過以上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歷史成績一定會有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