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3W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 篇一

一直都聽説“經濟”這個名詞,但是對它並無感。直到進入大學,選擇了“經濟學”的專業,便知道,我和經濟的不解之緣開始了。經濟似乎是深奧的,自己又是淺薄的,便覺得緣分還是太淺。學校開展了讀書沙龍的活動,我開始接觸一些經濟學類的書-《王二的經濟學故事》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我對經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覺得與經濟學更近距離,去感受經濟的魅力。

知道《經濟學原理》這本書時,是因為剛學《微觀經濟學原理》,朋友説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更便於去學習課程,可以説它不僅是一本細細咀嚼的課外書,更是一本課內書,幫助學習認識經濟,分析經濟,解決經濟問題。

相比於《經濟學原理》,我更喜歡《王二的經濟學故事》。可能是因為名字的差異。“故事”一詞更想讓我去探索它。

在讀《王二的經濟學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凱的簡介,對其也是極其佩服。故事類的書有化深奧為淺顯的妙用,讓大眾都能夠去接受的初衷。我很慶幸我成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這本書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擁有不同的身份,一會兒是地主,一會兒是打工仔,一會兒又變成企業老闆,他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比如:買地、分糧、買票等。王二似乎成為了成百上千的縮影。王二在做出經濟決策時,朦朧中也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

印象化較深刻的一篇是關於《王二買地和投資性購房的無奈》的文章,能夠體現經濟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王二是種糧好手,但由於村子的閉塞,糧食只能在村內流通,存放在穀倉裏的餘糧便很多。糧食堆積,資產受損,於是他用糧食換地,結果地少糧多,地價開始上漲,村裏人開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價。

再來看我們現在房價以及投資。現代人假設有一筆閒置的資金,他們不願將錢閒置,而是想要一種安全的穩定的投資。於是便出現買房投資的現象,這便體現了人們的經濟決策。

但再深入地去思考問題,會疑問為什麼造成“炒房價”呢?難道人們認為的最好的投資方式竟然是買房?由此可以發現經濟體系出現了缺陷,國家是否應當採取措施,帶頭尋找更好的投資方式,有效地配置資源,緩解房價,達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變王二村裏的高地價,可能需要一條通往山外的道路,那麼高房價的解決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資渠道。

這本書用的最多的是類比的修辭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當,幫助我們直觀的體驗經濟與政治,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因為這些書,通過這次活動,我離經濟又近了一步,希望類似的活動可以多多開展。

作者郭凱,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電子學,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注於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問題的研究,專業方向為國際金融和中國經濟,曾就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 篇二

翻開《西方經濟學》,翻到微觀經濟學這一章,書中詳細而全面地從經濟行為的角度介紹了微觀經濟理論,如微觀經濟學的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要素市場理論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一些更新的微觀經濟理論,並應用這些理論分析説明了許多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的結合,使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經濟現實後面所隱含的經濟思想,並且又能學會用理論分析實事的方法,使我們在學習中得益良多。

通過課本的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很大。

(1)研究對象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所説“居民户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説,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

(2)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 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範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係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總而言之,但就我所學的信息管理專業來看,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而我們也主要學習經濟、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經濟學成了我們學習科目中的一大重點。只有學習好經濟學知識,包括今天我所學習的微觀經濟學,懂得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管理學學生,因此,微觀經濟學實際上就是一個基礎,一個基石,一個讓我走得更遠,看得更遠的鋪墊。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 篇三

從前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假設一個島上有1000口人,人與人之間交換物品過活,但有時候你手裏用來交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方想要的,怎麼辦?於是人們就用都喜歡的金銀作為交換的東西,於是交換方便了。但金銀要磨損,攜帶也不方便,當交換活動頻繁時,發現這個東西太繁瑣,限制了交換活動,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島上的管理者發行一種符號,用它來代替金銀,於是鈔票出現了。

剛開始這種鈔票可以隨時得兑換金銀。大家都很放心,因為鈔票就是金銀。可是島上金銀的產量太小,當人們的交換活動更加頻繁時,鈔票不夠用了,只能暫停交換。暫停交換的後果就是大家不生產別人想要的東西了,因為雖然別人用,但交換不出去,套用現在的話説就是經濟發展減速了。

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一家錢莊,這個錢莊是大家的,由錢莊來發行鈔票,印出的鈔票借給想用錢的人,然後這個人有錢了再還給錢莊。於是銀行就出現了。

銀行的出現,能保證交換活動更持續的進行,大家都拼命的生產,島上的東西越來越多,銀行根據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停的印製鈔票,以保證交換能更深入的進行。

後來人們的交換活動更頻繁了,一家錢莊太少了,於是出現了很多錢莊,總要有個管錢莊的吧,於是指定一家錢莊管理其他錢莊,並且鈔票只能由這家錢莊印刷,然後通過其他錢莊借給用錢的人,中央銀行就這麼也出現了。

有一天島上的人發明了船,於是就到處划船跑,發現了另一個島嶼,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鈔票,也像自己島上這麼活動。但自己島上生產的東西多,那個島上生產的東西少,1元錢在自己的島上能買1斤大米,那個島上的一元錢只能買半斤大米,於是另外島上的錢來這個島上買東西時只能2元換1元才行。於是匯率出現了。算好匯率後,他們開始互相買賣東西到對方島上,這就是對外貿易。對外貿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生產需要,使交換活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潮。

由於島上生產的產品太多了,以至於沒法準確估計到底該發行多少鈔票,發行多了的時候,因為沒有那麼多產品可買,產品就開始漲價,發行少了呢就開始降價,為了保證價格穩定,央行要求各錢莊要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裏面用來調節產品的價格,根據價格情況多放和少放。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聰明人開始怎麼才能把錢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邊撿了一顆石子,説這個石子值100萬快錢,把它賣給了一個人,這個人覺得整個島上的錢加一起也沒有100萬啊,怎麼辦,於是向錢莊借,錢莊也沒有這麼多錢,於是把印鈔機打開,印了這100萬,借給了他買了這個石子。

然後這個人開始賣這個石子,100萬賣給了第二個人,由於第一個賣石子的人把錢花了,所以島上的錢多了,所以這一百萬可以籌集到,多買些產品就有了。但當把這個石子以200萬轉讓的時候,錢莊只能又印了100萬鈔票,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可是當這個石子不停的流動轉讓時,大家並不覺得島上的錢多,產品價格還是原來的那樣。可是當這個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時,大家覺得錢多了,可是如果當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島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 萬來,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顆石子沒了。它沒了島上產品的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那麼持有石子的人就綁定了島上的經濟。

經濟類書籍閲讀心得體會 篇四

讀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我們在經濟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看。願望是一回事,但願望曹誠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還是想繼續就昨天提出的那個荒謬的比喻來絮絮叨叨,因為儘管我嘴上説着那是一個多麼荒謬的想法,但在我的內心裏,彷彿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説,順着這個思路,不斷糾纏、辯駁,就能收穫些什麼。

我看到過的每一本經濟學相關教材在講到供給需求的時候總會提到房價這個例子,殊途同歸也好還,異曲同工也罷,這本書也沒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沒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其實挺想知道,那些寫書的經濟學家或者大經濟學家們,他們真的完全搞明白這個問題了嗎?比如説,有沒有誰能準確地告訴我,現如今北京的房價將何去何從,亦或再直白些,什麼時候買個房子最合適?讀後感·當然,不會有人來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麼大經濟學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個師長聽到後,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對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極有可能。

我並不同意“需求是刻畫人性的”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複雜得多。這個提法,恕我直言,看着很有道理,但實際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説服自己的方式,一種自我疏導的方式——對於一個問題,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説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

需求第三定律,“好東西運到遠方”。我覺得這個還是需要結合“願望和結果沒啥關係”來看,才算完整。

“經濟體系要解決的首要難題是應付變化的問題”——價格是個有用的工具:

1)傳遞關於稀缺的信息;

2)指導生產;

3)做出獎懲,決定商品分配。

這提醒我,工具變量可以應用到現實生活。具體的思考還需要進一步去做,我還沒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