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42K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多篇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1

他真正體會到35歲的尷尬

你拼不過剛畢業25/26歲的毛頭小夥子;論思維活躍性,你也不及他們;你當然比他們要成熟,可這也意味着思維僵化。

35歲之前,你臉皮厚點,你父母,家庭,都還可以算是你的支柱;35歲之後,你臉皮再厚,你的父母家庭,都變成了你的負擔;

你當然會比年輕人沉穩很多,可是無論是心態上,還是風險性上,你都不及有年輕人那麼折騰,你任何一個動作,一個決策,都牽扯到一大家子的飯碗。

於是,35歲的你,職場上向再往上一步,沒有更有説服力的能力體現,也沒有足夠強大的資源;即使保持不動,後面一堆年輕人想要把你頂下去;你也沒法後退,後退了,老婆孩子吃什麼?學區房學費夏令營費還要錢呢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2

羅子京是一個謙虛、熱心的人,他身上完全沒有驕橫之氣。

他善於溝通交際,而且是他帶我叩響了北京的“華麗之門”。

我生平第一次去夜店,就去了最豪華的一家,在三里屯非常有名。

那天是羅子京朋友的生日,他們在最好的卡座開了一整桌的酒,酒的名字我一個不認識,但肯定價值不菲。

來慶祝的也都是些漂亮、帥氣的年輕人。

那些年輕的軀體,習慣性地隨着節奏不住地搖晃。我也故作自然地隨着音樂晃動。

散場簽單時,因為羅子京的朋友離我比較近,我偷瞥到了上面的金額——712583。

好傢伙,6位數!僅僅這一晚上,居然消費了71個萬。

萬在北京是基礎消費單位嗎?

我暗自吃驚,但人家這位朋友卻大手一揮,把卡一遞,連眼都不用眨一下。

當下我心裏只剩下四個字,雲泥之別!

當晚凌晨三點,我單獨回到宿舍。兩個舍友都還沒睡,他們正邊打遊戲邊聊天。

我聽到舍友老張深深歎氣:

我明天又得跟爸媽要生活費了,真是張不開嘴。

另一個問:

你要了多少?

一千!

靠,要這麼多幹嘛!你又沒女朋友。

老張扭捏道:

唉,衣食住行不就得花錢嘛,我已經很節儉了好吧!

一千塊,已經足夠使我的兩個舍友煩惱、焦慮;而不久前我見到的年輕人們,他們卻輕鬆自在地揮金如土。

一樣的年紀,不一樣的境遇,我在北京首次深刻地體會到同齡人之間的割裂。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3

有目標感的楊軍

楊軍,創業者,公司被著名投資機構看中,已到c輪融資階段,主要從事金融業運營服務。

他計算機專業畢業,屬於情智雙高那種人,敢做敢當,非常有主見。

我見他第一天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時我任創新事業部總監,正在寫郵件,前台把楊軍領了進來,説是想來我部門求職。

我便讓他坐,看了看他的履歷。

“計算機本科,數據挖掘碩士,在某大型銀行做過2年……”

我有點詫異,問他,這麼好的專業,應該去互聯網公司啊,為什麼要來保險公司?

他説:“自己在尋找金融業和移動互聯網對接的空白地帶,好找個商業模式去創業。

所以,先在銀行做了兩年,想再在保險公司做兩年,對金融體系就更瞭解了。”

他如此坦白讓我吃了一驚,因為哪家公司不希望員工有忠誠度啊?誰想讓員工把公司當跳板的?

他看我猶豫,於是説:“領導您放心,我可以保證安心工作兩年,肯定給您帶來價值。”

他的語氣堅定沉穩,讓人有種無條件接受的氣場。

同時,我也想到,現在哪個年輕人不是在騎驢找馬?而他只不過是表達出來而已。

於是,讓他入職,負責幾個項目。

結果還真如他所説,工作根本不用催促,不僅主動,自己找活幹,還經常站在我的角度,為部門發展提出建議。

我當時就想,還能有這樣奇葩的員工?

再一想,明白了。

因為他將來要創業啊,所以他要像個領導那樣思考;

因為他要找商業模式啊,所以要去關注更系統化的東西,而不僅僅是手頭上的事。

兩年內,他搞了好幾個成功的項目,為公司創收上億,拿到各種榮譽。

當然,他也找到了一個商業模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創業,大獲成功,在多地都開設了分部。

像楊軍這種人,鐵定了不是來當配角的,他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們總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作家李剛曾説:

目標和目標感是兩個概念,目標感(asenseofpurpose)的核心,不是“目標”,而是“感”。就是經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能以此為行動指引。

所以,楊軍就是這種有目標感的人,他主動支配着自己能駕馭的一切,朝着既定的方向,一步步的前進,直到走到人生巔峯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4

個性和崗位風格差異太大

大部分的工作從風格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型:奶媽型工作和 dps型工作。

所謂奶媽型工作,一般來説是企業內偏輔助和為他人提供支援的部門,在會計上屬於成本部門。而所謂dps工作,則通常是那些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前台部門或者收入部門。

許多人在選擇工作時,對自己根本不瞭解,對自己的優勢定位不清,明明是一個天賦在dps上的人,偏去做奶媽崗位。

而這兩種崗位的激勵方式完全不一樣,個人才能會被長期埋沒。

以一個錯誤地進入奶媽型崗位的人為例:這類人通常進取心較強,但由於信息不對稱或是在畢業前對所要前往的領域不太瞭解,去了一個企業內為“戰鬥部隊”提供“後勤支援”的中後台部門。

而這種風格的崗位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無論公司的整體業績是好是壞,都與自己的個人收入或發展空間沒有半點關係。

如果你是那種追求旱澇保收的員工,那自然適合。但作為一個dps型人才,你很快就會意識到這樣的工作內容對自己毫無激勵。“男怕入錯行”説的就是你。

有一些人慢慢發現,在收入恆定不變的前提下,為自己悄悄降低勞動強度,變相磨洋工,是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這也是各種“老油子”產生的源頭,職場上的“老油子”有相當一部分人,在骨子裏都是dps型人才,他們變成今天的這個鳥樣,根子在於缺乏激勵,以及對自己每天工作內容的價值無法認同。

奶媽型崗位和dps型崗位的對人的需求是非常不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這種感覺就好像逼着張飛去學繡花一樣,張飛再努力恐怕也免不了“怎麼做怎麼錯”的笨拙。

如果給予足夠長的時間,張飛未必學不會繡花,但張飛一定是個非常不怎麼樣的繡花師,這是稟賦決定的。

在學習繡花的這個漫長而痛苦的學徒生涯中,作為張飛這類稟賦的人,一定是漫長、苦悶和具有極大挫敗感的。

但這其實和他自身努力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張飛生來應該就是去砍人的,不是來繡花的,自己非要去走hard模式,能怨誰呢?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5

只要留心,你不難發現,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非常敬業的人。

比如,在演唱會上唱到失聲的歌手劉德華。

已經57歲的劉德華,去年12月在香港紅館開演唱會。按照計劃,他打算連續唱20場,但很遺憾的是,在劉德華唱到第14場的時候,因為喉嚨發炎導致失聲。

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華仔,因為不能完整把那場演唱會唱完,他哭着跟大家説對不起,手足無措地低下頭去鞠躬致歉,那種感覺就像一個犯了錯的笨小孩。

作為一個高度熱愛工作的人來説,我想,那一刻他真的很痛苦和無助,也很無奈。

台下的粉絲感動落淚,哭着跟他説:華仔,沒關係,照顧好自己。

我想,現場肯定很多粉絲是第一次去看他的演唱會,雖然很遺憾不能看到一場完整的show,但粉絲們更希望他能身體健康。這是劉德華認真負責的態度,獲得了大家的尊重和體諒。

他有很多經典的音樂和影視作品,陪伴了無數人的成長。

這位巨星曾在演唱會的現場對粉絲説:“拍戲、拍廣告就能掙到錢了,幹嘛還這麼辛苦開演唱會啊?因為如果不是開演唱會,見不到十幾萬人,我不可以親口和你們説多謝。如果你的朋友也是支持我的,希望每一位坐在這裏的朋友,幫我回去跟他們也講一聲,多謝。”

可見,一個人能力卓越固然是好事,但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其實是你做事的態度。

梁啟超先生在他的《敬業與樂業》裏寫道: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他所説的“責任心”便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

先生是想告訴我們,只有學會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並且用責無旁貸的態度去面對它,才是對待工作最好的方式。

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敬重它,熱愛它,你會發現,人生自有獲益和回報。

願我們,都不辜負所在的崗位,收穫前程。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6

判斷一個人是否專業,不僅僅要看他的資歷,更要看他對行業客觀規律是否有深入瞭解。有些人天資聰穎,剛入行時順風順水,可遇到技術難度高的問題時就一籌莫展。

有位朋友,本科專業是古箏,成績優秀,也上過鋼琴大組課,大學畢業後去當了高中音樂教師。她很喜歡鋼琴,平時常去網上找些鋼琴演奏視頻或曲子照着練習,自我感覺不錯。

區裏組織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分為主專業、聲樂、鋼琴三門。她前兩項分數很好,可每次都在鋼琴比賽中敗北。

她仔細觀察了鋼琴專業老師的彈奏,發現同樣的曲子人家彈奏技巧就是和她不一樣。她特地去請教,對方告訴她,專業和業餘的區別有時就是對演奏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不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琴鍵的觸鍵方式不同,音色就會不同,很多業餘愛好者並不知道這點,他們只追求彈奏流暢和完整,其實彈出來音色一盤散沙,不知道也沒有能力賦予演奏生命和情感。而專業人士除了更加了解鋼琴演奏的客觀規律,還會不斷去學習最新的演奏技巧。

朋友恍然大悟,後來去上了鋼琴專業輔導課,演奏理解力和水平突飛猛進。

璞玉般的資質,未經雕琢也難以生輝;而資質平平的人,只要肯足夠長久專注地練習,也可能脱穎而出。

勵志文章的心得體會篇7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幾乎所有職業都有其專業技能和奧祕。看似簡單的工作,都未必簡單。

有位美食節目導演曾講過一個他拍紀錄片時遇到的故事。

有家餐廳是當地餐飲界的翹楚,幾位外地廚師慕名而來學習餐廳大師傅的手藝。學習結束,大師傅請學員們吃飯,帶着大家找了個煎餅攤。大師傅在煎餅攤親自上陣,結果連續三張煎餅都不是很完美,有的甚至破了洞。

大師傅停下來,語重心長地對學員們説:在你們看來,我已經是非常好的廚師,但你們看到了,我連煎餅都攤不好。餐飲這一行,太博大精深,只要你專注一門技藝,就能有自己的飯碗。

最好的廚師,未經長久的練習,也不能圓熟地攤出好煎餅。而能攤出好煎餅,就能有自己的飯碗。

你擁有好資質,當然很好,但還得細細打磨某個領域專業的能力素養。

你能走多遠,你的專業素養説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