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K

打造富裕文明宜居農村,助推城鄉融合發展

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為廣大人民創造了許多發展機遇。但是,也導致了農村空心化現象的加重,鄉村人員的流失,從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來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最近,我參加了《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專題培訓》的學習,結合兩年多的鄉鎮工作經歷,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為,要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應該着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富農是根本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目前,我國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教育資源、基礎建設、醫療衞生、就業條件和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其中,農村與城市經濟水平差距是導致其他方面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必須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民收入,使農民儘快富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推動城鄉融合。

農村要振興,除了國家的相關大政策和加大對農業的支持投入外,必須要做好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農民才能富裕。

一是積極走規模化產業之路。各村要依據不同的自然環境、地勢地貌,因地制宜,引進或改良適合本地栽植的農副產品,努力打造“連片式、集團式”的產業,擴大經濟收入方式,補齊產業發展的短板,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主旋律,形成優勢特色產業體系,使農業成為一個具有無限生機的美好產業。二是要在提升產業結構、調整收益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我鎮多以“村支部+合作社+農户”的模式,明確合作社、村集體、農户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佔股分紅,幫助農民穩定獲得政策紅利、勞動務工、入股分紅等收益,充分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實現合作社創收、農户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多贏”局面。二、生態宜居是關鍵

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在統籌“三生”空間上精準發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城鄉融合的潤滑劑。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修民心路、民心橋,升級改造農村路網、電網、通訊網,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修建農村排污管網等,讓農村與城市具有同等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

二是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確保農村人人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對大量“一户多宅”和私自亂建浪費土地資源現象進行重點整治,對村莊住宅佈局進行科學規劃,徹底消除各種“空心房”“空心村”現象,加大人口居住密度,增強商貿繁榮的內動力。

三是在“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等方面打造,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推進街巷硬化,便利交通,方便羣眾出行。見縫插綠,打造環村閉合林帶,實現出門見綠。各村高密度安照節能燈,實現人來燈亮的夜景。實行“廁所革命”、開展垃圾集中整治,推進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健身小廣場、小公園和文化書屋等,豐富羣眾休閒文化生活,提升羣眾幸福感,使鄉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三、文化文明是內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一思想落實在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戰略中,就是要重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獨有的歷史記憶和思想表達,充分發掘鄉村傳統文化的底藴、精神和價值,並賦予其時代內涵。

一是依託生態環境優勢,適度開發鄉村休閒旅遊業,打造“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生活,要做到美了鄉村、富了百姓。旅遊要持續發展,文化才是留住遊客的根本。只有鑄牢鄉村文化這個“魂”,才能提振鄉村的“精氣神”。

二是要打造文明鄉風。積極開展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等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和動員羣眾投身於鄉風治理中來。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韻”等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注入文化動能,激活鄉村業態,帶動鄉村發展。

三是持續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系列活。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等推動村風、民風、社風的正向發展。在各村舉辦評選好公婆、好兒女、好兒媳,最佳紅白理事會,“十星級文明户”等活動,敲鑼鼓送錦旗進行宣傳表彰,用他們鮮活的事蹟向街坊鄰里傳遞正能量,弘揚新風正氣,提升羣眾文明素質,助力鄉村振興。

總之,城鄉要做到融合發展,必須要在經濟上、環境上和文明程度上進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