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1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户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脱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2

此次“交通安全安全知識與急救常識宣講”暑期社會實踐,是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蓬勃志願者協會以一個學生志願者團體的形式申報的青年志願服務團隊奔赴新勝村、服裝城、哈平路等地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與急救常識宣講小分隊。協會本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利用暑假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與急救常識的宣講。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摸索出在中國小校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經驗,為以後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宣傳打下理論基礎,另外通過社會實踐獲得準確的交通管制數據,為我們學習交通知識提供實驗數據。

(一)社會實踐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願者協會實地走訪了哈爾濱市南崗區王崗鎮新勝村委員會及其新勝國小,確立了假期社會實踐的地點和內容。同時,我們還選擇了服裝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現狀比較繁華的地帶進行了交通安全知識宣傳的考察。並且,我們在答辯的過程中確立了這三個地點作為交通安全知識與急救常識的宣講地點和調研地點。

7月10日至24日,協會組織編寫了交通安全知識手冊和交通安全意識調查問卷,順利完成了社會實踐的準備工作,包括志願者的篩選以及宣講人員和調研人員的培訓。

由於準備比較充分,社會實踐志願者團隊提前一天出發。7月25日,我們把團隊分為幾個小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華的地帶進行交通現狀實景拍攝、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願服務團隊分為三組,第一組走進新勝村,首先走訪當地的村民,瞭解他們以及他們孩子對交通安全知識的瞭解情況和交通安全意識,同時宣傳此次社會實踐,為接下來的宣講活動做準備。第二組走進服裝城附近的街區拍攝交通車輛違規和行人橫穿馬路、跨越護欄的現象,同時,在該地區發放《交通安全手冊》150冊和交通安全意識調查問卷100卷第三組為交通安全知識教研組,他們專門負責以後幾天交通安全知識與急救常識講座的準備工作與完善工作。

7月28日,團隊所有成員走進了新勝村,開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在新勝村我們為這裏的中國小生做了三次講座(分別為交通事故預防與急救常識課,交通安全常識課與現代交通工具認識課)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車”繪畫美術課以及交通安全意識調查。

7月29日,團隊走進中央大街實踐地,發放交通安全手冊,深得市民的好評和認可。

7月30日,將前段時間實踐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傳材料以及“心中常綠紅綠燈,文明交通伴我行”宣傳條幅帶到哈平路進行宣傳,同時進行“文明交通,珍愛生命”的簽名活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此次簽名活動為我們的社會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二)交通安全教育現狀與思考篇

團隊最初調查的地方是黑龍江大學至服裝城路段,此路段正在進行惠民的地鐵工程建設,交通比較繁忙,車輛、行人都比較多,交通秩序比較混亂。此路段違規停車現象比較嚴重,有的車輛甚至停在禁止零時或者長時停車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顯然他們對交通法律法規瞭解並不多,或者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在調查的過程中僅僅三十分鐘一個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車輛違規現象,甚至有的車輛在禁止掉頭的路段掉頭。為了構建安全、快速、平穩的城市交通,我認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現狀也是難以改善的,還要全名提高司機的法律法規意識。

然而,團隊調查發現,在電子大廈的周圍,本來有人行橫道,只需從電子大廈向前走過幾分鐘就可通過人行橫道,但是許多市民卻選擇了從橫穿馬路、翻越護欄,在護欄的一側,車輛高速行駛,極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還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護欄,我想在如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會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嗎?這讓我們志願者感覺非常的擔憂。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中國小生橫穿馬路與翻越護欄的現象也頻頻發生。根據調查一些橫穿公路的中國小生,他們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識,但是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差,究其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好的交通環境來引導他們。一些老年人也有橫穿公路、翻越護欄,通過抽樣調查,他們大多不瞭解交通安全知識,缺乏交通安全意識,橫穿公路知識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從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橫穿公路、翻越護欄的現象,他們對交通安全知識的瞭解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大多數未成年人在學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識,但是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同時,他們對現在交通安全現狀也不太滿意,希望得到改善。

對於中年人來説,大多數對交通安全知識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機外,其他人對交通法律法規瞭解的不夠全面,大多數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瞭解交通燈的含義,這讓我們志願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許多市民瞭解交通安全知識,但是,他們卻同樣不顧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橫穿公路、翻越護欄。而且,許多人瞭解交通法律法規,但是他們卻不遵守交通規則,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許多人都是等到發生交通事故才後悔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許多瞭解交通安全知識,卻不遵守交通規則,究其原因就是他們交通安全意識不強。

為了構建安全、平穩、快捷、和諧的交通,我們應該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深入瞭解交通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常識。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專門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課程,沒有系統的教育,為此我們提出在中國小校進行交通安全極教育,加深中國小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瞭解和認識。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3

“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此時此刻,我懷着無比熱誠的心,在剛剛從火神山醫院奮戰3個月退下來,又迅速奔往武金堤抗洪搶險一線的情況下,寫下了這樣一份值得我終身銘記的入黨申請書……”7月12日,剛從湖北武漢武金堤巡堤一線下來,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的退伍老兵夏德勤,跑到附近村裏買來紙筆,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

今年44歲的夏德勤,1998年參加過抗洪,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7月6日清晨接到守堤任務,他連換洗衣服都沒收拾,便直奔武金堤。七天七夜,他一直堅守崗位,來回巡堤。最忙的一天,他在500米的堤壩上來回走了16公里。

巡堤,就是要儘早發現水面是否出現漩渦、激流、鼓泡等異常情況,從而判斷大壩是否存在塌孔、管湧,以便第一時間處置險情。巡堤時,夏德勤和同事走在坡度約45度的內堤上,要不斷用竹竿檢查堤壩是否有塌孔、裂縫,或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查看水面是否有異樣。堤壩上氣温高、濕度大,不一會兒就已汗流浹背。一趟走下來,衣服外側是雨水、內側是汗水,裏外全都濕漉漉的,腳上的套鞋更是越走越重。

密密麻麻的青苔讓堤壩又濕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滑倒甚至落水。“我們只能拿着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覺像在走鋼索。”夏德勤説。凌晨3點到早上6點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必須3個人並排或呈“品”字形前進,相互守護,以免跌入水中。“我們打着手電筒,一邊關注堤壩,一邊不斷講話,保持清醒。”

夏德勤清楚地記得,1998年從部隊退伍後,正趕上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衞部應急隊,守在江夏區花蓮湖和斧頭湖大堤上,曾駕駛小木船運輸沙土加高堤壩,也曾跳入齊胸的江水扛沙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夏德勤大年三十就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直至醫院休艙才離開崗位。“因為當過兵,內心總有一種軍人使命感。”夏德勤説,“遇到危險,第一反應就是向前衝。”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4

被汗水浸得發白起皺的雙手,是男護士王濤一天忙碌的見證;雨中站得筆挺的身姿,是火神山醫院執勤警察燕佔飛的堅守;照片中依舊陽光燦爛的笑容,是藥劑師宋英傑給世界留下的最後一瞥。王濤、燕佔飛、宋英傑……這些身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後”。

在很多人眼裏,“90後”是一個常常與“自我”“個性”相聯繫的代際羣體。然而,面對嚴峻的疫情,這羣被視為個性的人,卻義無反顧將自己作為最平凡的個體,匯入抗疫的大軍之中。披上白衣,他們就是捍衞羣眾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們就是守護城市安全防線的鋼鐵戰士;戴上袖章,他們就是維繫社區運行的基層幹部……因為,他們的基因裏本就刻寫着責任擔當,血管裏本就湧動着家國情懷。

抗疫戰場上,無論是身在前線,還是守護家鄉,無論是防控疫情,還是復工復產,“90後”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當國家需要他們時,這羣青年沒有臨陣退縮,而是選擇迎難而上。他們知道,正是國家的發展給個性發展以機會,正是社會安定給青春綻放以舞台。所有的個性釋放,所有的個人成長,都與國家的穩定、安全、發展緊密聯繫。戰“疫”,是保家衞國的戰鬥,也是守護自己生活舞台的戰鬥。

舉國戰“疫”之時,“90後”鐫刻下屬於他們的時代印記。“此時此刻,我們只是想為這個城市做點什麼。”一對“90後”年輕情侶在日記中寫下的這樣一句話,道出了這個羣體樸素的信念: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請組織考驗我!”深圳6名抗疫一線的“90後”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更多的“90後”加入志願者隊伍,書寫着抗擊疫情戰鬥中的青春力量……將來人們回望這段時光,“90後”守護與擔當的故事,一定會成為令人感佩的歷史書寫;而這一代“90後”在和後輩追憶青春歲月時,今天的選擇也必將是他們珍藏心底的青春記憶。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5

李夏同志生前系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今年8月10日下午,在抗台搶險時,突遇塌方泥石流因公殉職,年僅33歲。他的黨齡不長,只有短短5年,他參加工作的時間也只有12年,然而他對工作的態度、對羣眾的熱情和對黨的忠誠堪當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李夏做一個認真負責的人

“工作交給李夏就放心”,這是他們單位領導和同志們的共識。我也是一名基層紀委書記,反思一下我自己的工作,我在單位領導和同志們面前,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嗎?很顯然,我還差得遠。我要以李夏同志的工作精神鞭策自己,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立行立改,力爭迎頭趕上。

學習李夏做一個讓羣眾信任的人

“有事情,找李夏”成為當地羣眾的“口頭禪”。常言道“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事情,找李夏”説明了羣眾對李夏同志的信任,這種信任,也一定是他在為羣眾服務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反思一下我是如何對待羣眾的,面對羣眾的訴求,自己是如何去辦理的,能讓羣眾滿意嗎?能得到羣眾的信任嗎?今後我將學習李夏同志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個讓羣眾信任的人。

學習李夏做一個對黨的忠誠的人

李夏在羣眾危難時刻衝鋒在前,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用實際行動和寶貴的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他做到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今後,我一定以李夏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監督、執紀、問責”的本職工作,做一名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人。

向志願者學習心得體會篇6

曾擔任北京大學愛心社社長,引領校園志願服務;擔任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志願者、北大志願者團隊臨時黨支部書記。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作為北京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新疆分團團長,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縣支教,讓北大精神在天山腳下接力傳承。

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抓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始終將政治意識放在首位,堅持“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舉辦愛國教育講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注重培養各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同。

二、立足教育本職,堅持立德樹人,提升教學能力

上學期承擔九年級語文和鄉村學校少年宮“國學經典”社團的教學,下學期合校到海拔更高的廟爾溝中學,承擔七年級數學和地理的教學工作,平均每週教學15課時。注重教學方法與價值觀的傳授,專注學生自我提升與價值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期會考試所帶數學、地理成績均位列平行班第一;期末考試數學成績居平行班第一,學校數學總評居全縣第一。語文微課獲得市級一等獎,地理微格課獲得市級二等獎,被評為“優秀支教教師”。

三、堅持教育扶貧,搭建成長平台,為學生髮展賦能

依託北大優勢,組織各民族優秀中學生北京遊學活動,讓農村孩子走出大山,面向全校舉辦北京遊學報告會,極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用教育服務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總目標。聯繫新疆北大校友會,為支教學校發放獎學金和物資累計4萬餘元,舉行紅色精神講座,以愛國教育、感恩教育幫助貧困學子補足物質與精神之鈣。掛牌建立夢想教室,舉辦大學聯考勵志講座、美麗中國講堂、生態文明課堂、夢想課堂、數據科學啟蒙等特色活動,激勵學生奮發上進。

四、維護民族團結,奉獻祖國邊疆

對支教地哈薩克族文化習俗進行調研,撰寫報告。對各族學生進行家訪,送書到家,鼓勵學習。參加無償獻血。2019年國慶前夕,聯合21所在疆支教高校,發起“新青年·為疆來”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活動,用青春告白祖國。2020年5月4日,帶領學生參加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藏大學等五地“同升國旗,共學回信”主題團日活動。

五、疫情期間,響應上級號召,“為奉獻者奉獻”

參加與援鄂醫療隊員子女“手拉手”志願服務,為北大人民醫院援鄂護士的子女提供線上陪伴、英語輔導。在醫療隊員援鄂期間與回京隔離期間,開展兩個月的線上英語教學,解決前線戰士的後顧之憂,以實際行動服務戰“疫”一線,獲得孩子家長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