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專場活動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6W

第一篇:國小數學專場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專場活動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國小數學專場活動心得體會

丁萍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這屆活動的主題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走進大師們的課堂,猶如出風拂面,讓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覺名師們的課堂就是那樣簡約而又新穎。全國着名特級教師徐長青那詼諧幽默的京派教學,王凌沉穩的蘇派教學,以及有氣場的特級教師周衞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徐長青老師給我們上的一堂《烙餅中的數學》,課堂上,他那幽默、風趣而又充滿鼓勵性的話語讓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數學、研究數學。於是,在烙餅問題中,讓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烙餅香與數學味。

一、精心的課堂設計。

本節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數學廣角”是人教版教材為突出課標中關於數學思考目標而安排的滲透數學思想的一個載體。本節課旨在體現優化數學思想,而徐老師的精心設計更堪稱優化。

上課伊始,徐老師從學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創設一個裁練習紙和發放練習紙的環節,看似漫不經心,實際啟人深省。這兩個問題,從情景材料看是生活問題,但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卻是經典的數學問題,當學生自己得出“節省時間”的優化方法時,教師再水到渠成地出示華羅庚的兩名話,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優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記。

二、深刻的數學思考。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學生將課本知識遺忘之後,還留下什麼樣的素質。“烙餅問題”絕對不是讓學生學會怎麼烙餅,而是以此為例,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的同時,滲透統籌優化的數學思想,這就是素質。

烙餅中的數學,最關鍵的是三張餅的烙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當學生出現了12分鐘和9分鐘兩種答案時,徐老師沒有急於肯定或否定,以老師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關注學生的感受,抓住主要矛盾,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通過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9分鐘烙三張餅比12分鐘烙同樣張更為優化。這個環節,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操作、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僅注重讓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使之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價值,更關注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數學思考,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強,效果好。

三、明晰的教學目標。

大簡至美,數學優化思想的滲透和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不是靠幾道題目的講解和練習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以此逐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應用意識。課堂中,徐老師始終不以探索到的具體某張烙餅的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在後繼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自覺應用。所以,他們烙的不是餅,而是一種方法。例如,探索了3張餅的最佳方法,在討論烙5張餅時,學生通過觀察黑板上面的數據,很快想到把5張分成2張和3張進行思考,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於“零起點”去進行從頭探索。

四、和諧的課堂氛圍。

徐老師的課堂總是歡樂的,這種歡樂首先表現在他的語言,來自天津衞的他,語言裏自然地帶着一絲相聲演員的詼諧逗趣,引人入勝。比如,在讓學生上台演示烙2個餅的過程時,學生沒有把“餅”帶上來,於是他因勢利導地説,“忘帶餅了,沒事,我們就來翻你這張小肉餅吧!” ,他要求學生做動作配聲音,於是在老師的手當鍋時,老師的一聲“鍋來了”,配上學生的“餅來了” “嗤啦,三分鐘,再翻過來,嗤啦,3分鐘”。這一過程,學生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地感悟到真知,學生學得精精有味。烙三張餅時,徐老師借用了“借一張”、“等一等”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結合演示,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難點,又讓課堂妙趣橫生,整個課堂靈動十足!

新課程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課正是體現了這樣的一種理念,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主體意識得到發展,從學生亮晶晶的眼神中,可窺見到課堂的魅力。

徐老師的課精於出人意料的教學設計,妙於他妙趣橫生的課堂語言,一節烙餅課,雖未見真餅,卻聞着了濃濃地烙餅香,體驗到了濃濃的數學味。

第二篇: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2014年秋季學期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這次數學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本來我認為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教好我們的國小數學課程。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人無完人,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對於我來説,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加強。如提高口算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應該説每一次數學教研活動,我們都會從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説,很多數學老師在平日繁重的教學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的學習,琢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雖然我們的課本不變,但是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改變、完善。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注重實效。在教學中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學會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而沒有實效。

三、重視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

數學並不是簡單的計算一下,比較一下後就此結束,而是一個綜合體。學生學的每一單元內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們應該讓學生接受到數學的情感教育。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

本次數學教研活動意義重大,既交流了經驗共同進步,又增進了教師們的感情,同時體現了數學這門學科的特色。藉着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融合的重要性。此次活動為我在今後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2014年12月20日

第三篇: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在元旦期間國小數學教師們迎來了2014年的最後一個數學教研。這次數學教研活動分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張建斌組長就這學期的工作做一個簡要的總結,並簡單陳述了一下下學期的數學工作安排,接下來是在數學教學中比較有特色的數學教師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成功經驗,最後是老教師精彩的説課、上課、 評課。對我們剛工作的教師來説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這次數學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本來我認為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教好我們的國小數學課程。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人無完人,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對於我來説,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加強。如提高口算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應該説每一次數學教研活動,我們都會從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説,很多數學老師在平日繁重的教學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的學習,琢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雖然我們的課本不變,但是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改變、完善。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注重實效。在教學中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學會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而沒有實效。

三、重視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

數學並不是簡單的計算一下,比較一下後就此結束,而是一個綜合體。學生學的每一單元內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們應該讓學生接受到數學的情感教育。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

本次數學教研活動意義重大,既交流了經驗共同進步,又增進了教師們的感情,同時體現了數學這門學科的特色。藉着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融合的重要性。此次活動為我在今後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第四篇: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太行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太行國小趙秋雲

2月29日,我們太行國小數學聯片式教研活動如期舉行,參加這次教研活動的不僅有聯片區兄弟學校,還有來至臨汾的老師。本次活動圍繞着“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研討”這一主題展開,活動中我聽了張曉燕老師的一節關於《數學廣角—重疊問題》的研討課。聽課後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張曉燕老師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放手又有效的調控教學。例如:在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老師只是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

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立美,為此,我提出兩個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於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於幫助問題的解決。二是要規範學生數學語言

通過這次聯片教研活動,對於我來説,提高很大,對三步導學的實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五篇: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開坪國小周禮軍關於“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教學模式的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啟示1: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

大部分老師在學習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時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導思想,而是簡單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廢。殊不知,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或課堂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單是機械地模仿幾個步驟和技巧,不在思想觀念上改革是不行的。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個原則,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有些老師放不開是因為不相信學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課堂教學改革是搞不好的。這些不是方法問題,是思想觀念問題,説到底就是對學生信不過。思想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永遠不會邁大步。

啟示2:學生自學更能提高教學效率

過去我們認為教師講得越細,學生學得就越容易,課堂教學效率會更高,就像鑽山洞一樣,老師領着學生鑽比學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們沒有想到,這樣做會養成許多學生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其實書本上大部分知識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夠解決,老師的講反而更耽誤時間。洋思中學的經驗證明,學生自學三、四分鐘就可以了。學生自學幾分鐘就開始做題,不會的再回頭看例題或相互討論,基本就能做練習題了。這個過程是個不斷反饋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會了。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大,效率更高。因為老師規定學生自學幾分鐘就要做練習題,學生有一種緊迫感,不認真看就不會做練習題,落在別人後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所以學生自學比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積極得多,這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突出了出來。

啟示3:學生自學有利於解決後進生問題

後進生問題在全國是個老大難問題,雖然目前國內有許多轉化後進生的經驗,但做到大面積豐收還不容易。為什麼學生自學反而縮小了差距,轉化了後

進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個別輔導後進生。二是在學生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實際是好學生教後進學生的過程。好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後(請收藏本站)進生還有一些問題沒搞清楚,通過好學生的講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這裏實際上運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後進生光靠老師一個人忙不過來,發動好學生都來幫後進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後進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也有一種緊迫感,別人在有限的時間看完了例題能做練習題,自己不會做也丟人,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四是這種做法培養了後進生的自學能力,一旦自學能力形成了,他們進步的幅度就會加快,就會在較短的時間趕上班內的中游學生。

啟示4: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並存

課上的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教師的主導仍在起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車,而老師好比是引橋,引導學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對後進生要督促、鼓勵、輔導,對好學生要不斷表揚。教師在巡迴輔導的過程中把學生中的疑難問題寫到黑板上,並考慮如何解決。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與傳統的教師主導作用不同的是:過去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靠系統講授來實現的,現在是“從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啟示5:符合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這種教學模式之所以成功,並受到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就是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教育理念在洋思教學模式中都能夠得到較好的體現,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引導先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打開了新的局面。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體現了與國家課改的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學習”的精神相一致,尤其是我們通過教師精心編寫《自學指導》,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的指引,使學生自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認知規律,順乎學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得當,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每

一步都有明確任務,明確的時間、明確的學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更重視了課前的預習。

另外,從我們的研討課中發現,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了學生智力,提高了學生素質;更重要的是,把作業前移,讓課堂容量增大了,課後作業少了,真正做到了“減負”。

我相信:如果長期堅持這種教學模式,就會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了這樣一條軌跡:由不會——會學——學會——愛學,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就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