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3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24K

目錄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3篇
第一篇: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3篇第二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第三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第四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第五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3篇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3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已經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但一個未想到的機緣拯救了我,把我從萬丈深淵拉了上來。去年夏天,我家請來了能夠傳播民族文化拯救萬民的武強年畫,我逐漸從失落中走了出來,家裏比以往平安了許多。但由於自己過去的陰影還沒散去,在年後的日子裏又出現了不安的情形。或許有一份因緣還在等着我,不久,曹老師就來找我,把我送到了這從沒有來過的陌生地帶——正定“德寶軒”。

我是一個孤獨不願與人交往特別內向的人,年少時,因為無知誤走了邪道,染上了惡習,又錯信了外道,迷戀過大仙,背離了祖宗,遭遇了人生令我慘痛的不幸。着了異幻和惡鬼的毒害糾纏,至使自己跌跌不振,墮落了許久。來到這個古香古色的迷人小城正定,真是有着不一樣的感覺。到了“德寶軒”這個傳播民族文化的小院裏,我漸漸找回了自信,有了能夠生活下去的勇氣。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很善良,對我都很好,每一位老師都開導我,對我很熱情又很關心,我真的感覺到有家一樣的温暖。從不願與人説話、不願交往的我,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也願接觸人與人談心了。實屬這裏的正氣場有無限的強大,能夠給人以激勵,激勵人生不畏艱險;給人以奮進,讓人能夠勤奮學習,以效忠國家;給人以振奮的精神,生活再困苦,也要好好活下去。

談到使命,每個人都應該有,誰都有上天交給的要完成的任務。有使命在身,我還沒完成,怎能就輕生呢?天命難違,上天就是讓我來結這個緣,到這裏來,了業障、明因果,了知到世上是來還願了債來的。人身難得,珍惜人生的大好時光,好好做人,為去之日修個好去處。我的人生有了過失,有了污點,有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無論成大器,還是小器,我都願為民族的事業奉獻自己。我不想再有虛妄之心,但我相信,在傳播民族文化的事業裏一定有我。我發現這裏的人都漸漸很喜歡我,説我是可造之才,我可不敢這麼講,不願把弓拉得太滿。我只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前卒,為民族的事業去衝鋒陷陣。

我祝願天下蒼生都能平安幸福,願祖國日益強大,願人民身體健康,願百姓都能合道修行,為民族的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些天的課我也沒聽好,沒法去總結,只好談了一些我這些天以來的感受與收穫,望諒解。

聽説“德寶軒”出現了一些困難,不必擔心。我相信美好的道業有神來祝福,未來肯定是美好光明的。

我總結的不好之處,請老師來批評、指正。最後,我留一首勸人向善修行的小詩,見笑了(小巫見大巫):

人生到白頭,一去不回首,

去時兩手空,萬般帶不走。

人生有緣日,修個好去處,

見了老祖宗,有個好交待,

免得無顏面,不禁淚滿流。

學員:何萬彬

2014年2月28日

壬辰年二月初七(晚)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

這不僅是這幾天的心得,而是自己走過四十年的歷程的總結。

國小國中畢業順利地走向了高中,原來本對高中生活嚮往的人,漸漸長大有所思也有所想,沒想到的是上了高中也要背書,背過考完試之後,又把原來背的知識交還給老師了。國中以來就這樣過來的,覺得這樣的生活太沒勁了,學習也是白學,沒有用,高中幾年就這樣混過了。不該學的學了、不該看的看了、不該想的想了、不該做的做了。

出入社會、南下廣東,自認為是塊淘金之地,沒想到的是這也不是一塊熱土呀!剛來廣東人地生疏,到處找工作,難呀,這下可好,我們走在路上,治安的一叫我們過去一關就是一月,沒道理講呀。身上的錢沒了,放出後又不給路費錢,咋辦?是偷是搶呀?搶我幹不了,為了生活為了活着,那就偷唄。在外流浪幾天,偷也偷了,還好算是有點良心,沒有去搶。沒過幾天,遇上一個朋友,這樣才回到家中。

回想起廣東的歲月,自己就想呀,再苦再累就是打死也不去南下打工了。家裏真的什麼樣的雜活累活,只要能幹就幹,只要能活就行。

1998年接觸ql文化,深感文化的力量。

05年再次欣聞,又一次奏響了時代的號角。經過這幾年的學習、研悟,體會到做人的一點好處,也明白其中一點的理,要想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變,由心造就由心滅。由於知識的不多,了悟的不多。作為中華美德能不能發揚光大,全在於人,成事是人敗事也是人。中華美德就是美,而美在於這個人能不能承載美德。中華老祖宗講厚德才能載物,我做到了嗎?沒有。要想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必須自己是中華美德的實踐者、得道者,面對這些,我還是一個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最後,能不能成為中華美德的光大者,要用自己的一生去驗證她、去學習她、去領悟她,她沒有邊際,她有無窮魅力。

我的不善心需要她的寬容、需要她的感化、需要她的無窮的愛!

心中有路是坦途,有信心、有恆心,橫下道心,天下無難事。

2014年3月2日晚

在正定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培訓基地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學習心得

有幸接觸傳統文化,來到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基地參與了為期一週的培訓學習,讓我對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禮規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瞭解。從心底升騰起對祖先聖賢的無比崇敬感恩之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慶幸而榮光。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以武強年畫為載體,歷史地承擔起以人為本中國特色創建和諧社會的長效教育、終身教育之重任。

武強年畫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傑出代表,是心物合一的特殊產品。凝聚着中華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綜合完成道德、智慧、技術、物質的全維組合,具有全維性、全息性、基因性。她以其獨特的刻板印刷技法、樸實清新的構圖、鮮明的色彩、豐富的內容內涵寓意深遠地展

現在世人面前,散發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然之美。曾有“武強年畫一年鼓一張,不知落在哪一方”的美麗傳説,歷朝歷代為弘揚人間正氣,培育民族精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武強年畫作為中華文明巨大寶庫中的瑰寶,被時代的今天挖掘整理出來,秉着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政策,於2014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重新煥發蓬勃生機和光彩。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東方聖經”的圖解,正應了那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此所謂:“千年國中寶,今日見輝煌;識得東風面,家家現祥光......”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使命使然,歷史地必然地選擇了武強年畫作為復興中華文明必依的承體之式。武強年畫具有全維的傳承性。傳承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傳承了家祖、家族、民族、國家之靈、之神、之志、之願、之託;傳承世界宇宙一切生命的正確取向、信、願、志;傳承中華民族祖道文化及所有文化的先進精髓,包括家族、民族、國家、天道、地道、人道、儒釋道、馬列、基督、伊斯蘭文化等的精華。是目前人類歷史的唯一全承、圓承、和諧之承形式和內涵的統一。

中華民族歷來倡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歷來重視傳統禮儀規範,崇孝道,講和諧,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一貫注重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是國家的一分子,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則是構成家庭的基本元素。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家庭迸出,於是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導推。我們的老祖先真是很偉大的智者、慧者、覺者,一個“孝”字、一個“和”字,通過“禮”的修為實施,把縱橫八萬裏、上下五千年的泱泱華夏之邦雍容大氣地串連起來,使中華文明歷經劫難而綿延傳承至今沒有斷湮。歷史的腳步留下深深足痕,一個“孝”文化,滋養了中華多少孝天孝地孝父母、尊師長、守規矩、安其位、盡其力、敦倫份存的孝子賢孫,成就了多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忠肝義膽壯懷豪情!一個“和”文化,演繹了多少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自然、協合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手足情深和同體大悲!一個“禮”文化,展示了多少自覺自律自尊自信自願自行自悟真風範,成就了平凡人生知足守常與崇高風骨!

應胡總書記復興中華文明的偉大宏喚,唱響以人為本中國特色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主旋律。中華傳統禮規教育責無旁貸勇擔使命,伴着宏喚的聲音,如理如法駕馭商品經濟之船,把握道德舵槳揚帆起航。承載着中華先祖殷殷期翼,承載着武強年畫洋溢的祥和之光、喜慶之氣和美好祝福,厚德包容,以畫傳神,以畫傳音,深入家庭之中,行長期無言之教、終身之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統一貢獻力量,充分發揮傳統禮規教育特有的教育教化作用。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有其獨特的見地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特有的語境中,禮,是指社會行為中人們應遵守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規,是規則、規矩、規定、規律。人講禮規,則人有禮貌、禮節、禮儀,待人有方寸,處事態度誠。(心得體會 )人守禮規,則人能知止、知恥,知恥者近乎勇,不妄越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依禮規處事接物待人則合於道,仁愛由此生、尊嚴由此立、自在由此來、文明由此興。中國字很奧妙,繁體的“禮”(),古代中國闡釋為用完美的玉器盛裝豐收的五穀,舉行敬天敬地敬祖先莊嚴而神聖的祭祀,成就了代代君王“一言九鼎”九五之尊的威儀。簡體的“禮”,表達為一躬身、一彎腰,簡約而不失恭敬。今天的禮,不再繁文縟節,無需豐盛貢品,一杯清水、一柱心香,孝禮三宗,面朝天地全神,獨享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自在逍遙,領悟大道清靜無為至簡至易。契合了忙碌浮躁的現代人獲得心靈的小憩與寧靜,等一等掉隊的靈魂跟上來,恢復身心和諧統一。

在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培訓基地緊張有序地學習,聆聽老師聲情並茂寄意深長的講解,分享學員來源於現實生活踐行的種種切身體會。樸實無華的言談中,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關於武強年畫的諸多優美神話傳説。歷史和現實在這裏交匯,物質和精神在這裏對話,實現心靈的昇華。武強年畫的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恰似一篇篇精妙的文章,不是簡單的某一個人的心血凝成,而是緣起甚深。一道道工序、一環扣一環的心力、人力、物力,離不開悠久燦爛的文明,離不開國土洪恩,離不開安心創作的工作生活環境,多少人辛勤默默的付出,更離不開師傳師承代代開墾的艱辛和良苦用心。誦讀中華經典,翻開古聖先賢留下的文字篇章,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每一遍學習,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滌盡浮華塵垢,整頓身心,讓我們肅然起敬、慎終追遠、見賢思齊,尋回真實的自己。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如一面散發慧光的明鏡,照着我晦澀暗淡的心靈。觀照自己,多少自私自利、多少煩惱貪慾、多少妄念妄行,我當改過自新。

中華傳統禮規教育,又如警世洪鐘,敲我醒悟、催我奮進,讓我不再渾噩沉淪。摒棄無知與偏見,不耍小聰明,不自以為是,不讓“知”蜕變成病態的“痴”,而應演繹為慧光的“智”。以老老實實恭恭敬敬的態度和空杯的精神來學習、來拜讀、來參悟、來篤行。

尊守禮規、傳承文明,點亮心燈、老實做人。學高山不拒微塵,效大海不嫌滴水;我就是微塵之一粒,我就是大海中之一滴。讓“我”所到之處如沐和熙春風,如水之善利謙卑。因為“我”幸運被世紀弘展的風吹至高山之巔方有俯瞰人生的新視野;因為“我”有緣順着溪流流進大海,才不致被風乾竭涸。

學習了中華傳統禮規教育,捫心自問,我接受了多少、領悟了多少、踐行了多少?我們身上穿着祖先的衣服,我們身體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我們腳下踏着祖先耕耘過的大地。我們有沒有真正讀懂祖先,讀懂祖先慈祥的期待?我們是否棄根忘祖、逐末捨本?在我們身體流淌的血液裏,祖先傳下的道德基因我們到底保留了幾分?或者,我們自己給自己的血管裏摻進了多少污濁的雜質?用中華傳統禮規教育這把尺子自己親手量一量即可知曉!我們應該怎麼做,才配稱為中華之子、炎黃子孫,極須我們向着光明的彼岸而又如履薄冰地行進。

第二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帶有鮮明的過去時代的烙印,它創於華夏民族的先祖,帶有自己的濃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後人重視、傳承和發展。作為當代中國的青年大學生,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傳統文化教給我們的優秀的精神糧食,要有相應的傳統文化根基和藝術修養。在這些中華傳統文化中,我們青年大學生要學會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學會奉獻!

1、百善孝為先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終堅持“孝”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來孝是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成就與品質的重要標準,也因此在古代濃重的重孝的環境下就出現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傑、淳于意等人。而在當今社會,我們看到的情況確背離了先人所創造的孝的社會,在網上、報紙上等都時常出現對父母不孝的事例。這讓我們在中國日益發展、國力日益增強的今天感到是一個莫大的諷刺。所以在當今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尤為重要。我在學校學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之後,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確實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夠好。我之前只是認為原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平時回家的時候就是給父母買些東西就是孝順了,其實不然,殊不知動物都知道反哺更何況作為我們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類。通過這次傳統文化的學習我知道了孝有四種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對比自己平時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

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沒想到過,就根本不用説怎麼去做了,通過學習了傳統文化,我終於懂得了真正孝的含義,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讓父母引以為榮。孝不是嘴上説的,是需要有實際行動做的。特別是在學習了現代孝的榜樣之人的做法,感觸很深,父母把我養育到這麼大,供我上學,一直在不停的在為我無私付出,想想自己給他們回報了些什麼呢?好像什麼都沒有,反而可能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還要與父母爭論頂嘴,讓父母生氣真的很不應該,以後絕不能再犯。

2、學會感恩

我原來覺得只有自己的親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感恩的,但是當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時候,那確實是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詞》中所概括的國家、父母、老師、同仁、農夫、大眾,國家給了我們安定的生活環境;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成人;老師教授我們文化知識,讓我們今後有在社會生存的技能;同學的合作幫助,讓我的學習不斷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農夫的辛勤耕雲,讓我們有了一日三餐;還有一些我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做的工作,實際都是一種對我們默默無聞的關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讓我學會了謙卑。自己不會再因為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學習生活中有了一點進步而沾沾自喜,就會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些如沒有來自各方面幫助支持,就憑一己之力是辦不到的。所以在學完中華傳統文化之後,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學會謙卑,這樣就會避免與他人之間的

爭執,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際關係才能愈加親密。

3、學會奉獻

在這次學習中,讓我想起了以前學院的學生幹部和班上的幹部,他們為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提供服務。他們在面對我們的不滿甚至有點不講道理的情形下,仍然堅持着笑臉,為我們做好各種解釋工作。他們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動。這幾年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除了學院的輔導員為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日日操勞之外,我們的學生幹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為他們的不辭辛苦,無私奉獻,才始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才是如此井然有序。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奉獻的力量和自我價值的體現。在他們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對於自身所缺的就是如何去奉獻自己的力量,如何抱着一顆無私的心,為同學和學院做出自己的貢獻。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將會盡最大的努力,為同學服務,為自己增光。

此次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讓我發現自己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很對不足之處,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把這些不足改正過來,就如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言“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有學會了如何做人,我們才能知道做好每一件事,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社會就會更和諧,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

第三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張 曉 紅

初學《弟子規》,看到首孝悌,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好像真沒怎麼盡過孝,慚愧!想起小時上學,教師就講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總以為是自己有錢了,有能力了,才能儘儘孝心。在外上學了,上班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感覺跟父母離的更遠了,也更少了關懷與孝順。以前每次回去都很少跟父母溝通,很少做過什麼家務,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讓幹個什麼也懶的去幹,就是做也不及時,彷彿是個外人一樣的處之。甚至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跟他們頂嘴,鬧矛盾,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沒有顧及他們的心情。現在讀了《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感覺很無地自容。教養自己那麼大,怎麼我依然像個孩子一樣的不懂事呢?現在自己孩子也上學了,自己做的榜樣在哪裏呢?深深自責的同時,我因為工作原因,爭取一星期或兩星期回去一次。説實話,看到父母不知何時變白的頭髮,累彎的腰,我的心像是被揪一般,不用再叫我,我主動去搶着幹家務,只要他們能幹動的,我也一定能幹動。其實他們也不圖我多有錢多有能力,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有時間一家人陪着吃頓飯,聊會,就已經很滿足了。這點為人子的,我一定要努力盡心做到,這也是《弟子規》讓我學會一個做人子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是對“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的思考,以前一直覺得,人比人氣死人,人家有才華,比什麼,再學也趕不上,就這

樣吧,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態安慰自己。學了這幾句後,覺得自己很頹廢,很墮落,怎麼會沒有上進心呢?就算不如別人,也應該努力的去充實自己吧,如果自己不努力,那永遠趕不上別人,天資短淺,勤能補拙吧。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小步,水滴石穿,總算努力過吧!

然後是對“寬有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的理解。聯繫到工作當中,感覺沒有個計劃。這也急着做,那也等着完成,這個沒做完就忙於另一個,眼高手低,結果一件也不能圓滿完成,還會給工作造成麻煩,不能及時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反而還感到委屈,是在幹啊,怎麼達不到效果呢?原來是犯了“緊有限,寬用功”了,只是想着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事倍功半。理解“寬有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後,對工作方法有了重新的認識,要一頭一頭的來,仔細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不可急,要用心下功夫的做好每一樣工作。再一個要專心,一切以大局為重,不可做工作以外的事,不然不但不能完成領導交託的任務,反而會令自己手忙腳(本站推薦)亂,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學習《弟子規》淺顯的認識,以後繼續學習,領悟,努力改善,把它用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努力踐行。正確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身作則,為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一已之力!

2014年2月23日

第四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龍山12天的學習一結束,通過學習《弟子規》、《和諧拯救危機》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和諧拯救危機》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第五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心得體會

學習古聖先賢教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國小教師: 經過兩天的國小教師師德師風培訓,我對中華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有很多的被大家忘記了,今天的我們,應不應改變一下呢,值得我們大家的思考。多少年來,由於輿論的錯誤引導,我們曲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甚至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其後果就是:在巴黎聖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譁”;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有用漢語寫上“請便後衝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漢語寫着“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看了有關學習《弟子規》講座的光碟,確實被它所藴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諸的多優秀品德。

《弟子規》,其總序開篇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系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是儒家思想的入門,融入了《論語》、《孟子》、《禮記》和朱熹語錄等儒家經典的精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是為人處世德行落實的必修課。這是古代聖賢歷經千百年驗證的成功經驗,它從做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

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機構,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講得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這些禮儀規範。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同樣,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之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力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一定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也不會快樂。讀了《弟子規》,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教育的課本,這個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聖賢之道來作為我們指導的方針,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人人通過學習聖賢的教誨、落實聖賢的教誨而能夠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於成聖成賢。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許多人會認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大人就不用學了吧?那麼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弟子規”這三個字,“規”就是規矩,“弟子”是什麼呢?“弟子”是學生的意思。誰的學生呢?聖賢人的學生。所以《弟子規》我們曉得它是根據孔老夫子在《論語》裏面的一句話來作為整篇的綱目,《論語》裏的這句話是這樣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句話是出自於《論語》第一篇《學而》篇裏面第六條。所以整個《弟子規》就以孔子的這句話作為綱目來進行開解。所以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弟子規》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學生的、必須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學生,你看顏回、子貢、子路、冉求都是大賢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們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這個教誨不僅是説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學,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學的。我們想要做聖賢人的好弟子,就必須要在這個《弟子規》上面紮根。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説,《弟子規》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要學習的,都應該學習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孔老夫子的教誨,而孔老夫子自己説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敍述的是古聖先賢之道,都是過去老祖宗代代相傳的教誨,孔老夫子自己沒有發明創造,是轉述前賢的教誨,所以這種規矩、這種生活的規範教育就是讓我們能夠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聖賢的根基。

“育苗辛苦半生忙,樹高方可與人涼,不願兒為名利漢,便如孟母史留香。”這大意就講,培養兒女不容易,半生的辛苦,才把一個小苗養成一棵大樹,這是可以給眾人陰涼,服務人民。當母親的,不願意兒子成為一個名利漢,為了名利而去追逐,而支持我走向聖賢教育之道,學做聖賢。那麼我覺得應該要如母親的願,效法聖賢,效法孔子、孟子。那麼也讓我母親將來也能夠在青史留香,這是一個做兒女盡到的一種孝心。《弟子規》上講“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所以《弟子規》,不僅是教導我們如何獲得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業,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成就聖賢。聖賢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孟子説,“人皆可以為堯舜”。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她同樣是一面鏡子正在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們向你推薦相關範文:

中華傳統美德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心得體會

合規教育學習心得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