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弘揚中華傳統精品文化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3W

2021弘揚中華傳統精品文化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千年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造出了無數的歷史奇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20篇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於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着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禦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幹,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2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斷章取義、曲解傳統思想是謬誤產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員在闡述執政理念時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口號,認為控制民眾輿論,堵住民眾之口是重中之重,於是拒絕民眾批評意見,粉飾工作失誤。君不見,某些部門在此種方針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獻策,信訪局門口成批上訪者被黑心執政者以“維穩”為由遣送回家。這句話本出自《國語》,原文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勸諫執政者要重視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評之聲,否則後果嚴重,並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還重要”。愚昧的執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觀點翻轉,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隱有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國小生作文乃至不少報刊雜誌中,這句話被用來讚頌人民教師的無私奉獻。讚美教師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鋪天蓋地地頻繁使用在學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觀念:李商隱的這句詩只能被用來歌頌教師。殊不知原詩的意境與教師風馬牛不相及,“春蠶”一句緊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含一語雙關之意,絲與思諧音,表達着詩人對心上人的思念,而蠟炬的意象與人流淚相似,傳遞出詩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狀態。因此,這一句的最正確用法是形容思念,與原詩最為貼切。中學生寫牽掛親人,懷念故土的文章時皆可借用此詩句,事實情況卻是鮮有出現,可見以訛傳訛地誤解古語抑制了年輕作者的發揮。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優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們如果不假思索地亂用,無異於讓古人的謬誤與自己的歪理疊加,錯上加錯。儒家思想中有“三綱五常”,其中“五常”為仁、義、禮、智、信,屬於中華傳統優良品質,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相比之下,“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由於時代的侷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則顯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一心要凌駕於妻子之上,自恃為一家之主,處處專制獨裁,美其名曰遵循中華傳統的綱常之道,結果往往是導致妻子不堪重負,情感破裂。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的一文中説:“一個沒有偉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而一個有了偉大人物卻不知用正確的方法去敬畏去紀念去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這句話煞尾:“一個沒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而一個有了悠久文化卻不知用正確的方法去珍惜去傳承去發揚的民族,也是一個沒有活力的民族。”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3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户户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着小紅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門,我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呯呯”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於是,我趕緊去買煙花,拿着自已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着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抬頭望着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説。傳説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着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裏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户户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4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衞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5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中國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越來越冷落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説是豐富多彩,上到節日下到名勝古蹟。這麼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怎麼去繼承和弘揚呢?首先,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網站,然後寫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之類的一些文章,這樣可以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其次,想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先要請全中國人注意,我們可以適當的去了解別的國家的傳統文化,但是不能丟掉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打個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對聖誕節比較感興趣,而卻越來越冷落了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以至於端午節的申遺產文化權給了韓國江陵,這難道還不足以説明問題嗎?所以,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請所有的國人多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最後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多多宣傳,多多瞭解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千萬不要冷落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6

為了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鹽都區內兒童暑期文化生活,鹽都博物館舉辦了暑期非遺文化培訓班。“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譬如書法、剪紙、戲曲,還有我準備學習的糖畫。媽媽及時幫我從博物館官方公眾號報上了名,為期十天的糖畫非遺培訓班就要開始了。

徐老師是非遺糖畫和泥塑的著名大師,培訓的第一天教我們畫大刀。我本以為大刀應該非常簡單,輪到我畫的時候,調皮的小勺子總是不聽使喚,我想往東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總是少一些。看徐老師做行雲流水似的,真簡單。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練習。徐老師從細節開始輔導我們,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後控制速度。按照老師的指點感覺豁然開朗,果然再重複畫起來就得心應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來真香,真甜呀!每天頂着炎熱的天氣來鹽都博物館,跟着徐老師學會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美麗的小鳥、輕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雞、氣宇軒昂的大馬和古靈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動物都基本掌握要領了。

學習糖畫並不難,但是要畫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難了。徐老師説當初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只用三個晚上就會了,但是成為非遺糖畫大師卻刻苦訓練了幾十年。作為非遺糖畫迷我們要傳承這項文化需要勤學苦練,保護好非遺文化。正如俗語所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遺文化肯定能很好傳承下去,華夏民族文化一定能發揚壯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7

在以前,年糕是過年時才有的美食,傳統搗年糕就應運而生,而如今社會進步了,這些傳統的文化也就慢慢遺失了。不過,今天我有幸見識了一回。

媽媽説雲周有傳統搗年糕的活動,我懷着新奇而又興致勃勃的心情去了雲周。來到雲周的文化大禮堂,那裏圍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的,有的人都已經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噴噴的年糕。我擠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個大石盆,邊上放着一個大石錘,這時一位老人端着一鍋熱氣騰騰地米團走了過來,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裏,一箇中年人掄起大石錘,在米粉團中來回攪拌四五分鐘,接着把石錘舉過肩頭,再用力朝着米粉團用力砸下來,石錘再次高高舉起的空隙,只見老人用雙手快手翻面團,説時遲那時快,石錘又剛好砸下來,米團在不斷地打擊和翻轉之下,顯得越發柔軟。米團製作成功後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邊早有一排人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發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個模具板塊,捏一塊米團,塞進模形,再慢慢一點一點想要脱模,沒想到第一次失敗了,拉出來的是一條模糊不成形的麪糰。於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點油,再將麪糰在按板上不斷按壓,再慢慢塞滿模具,原來做這個還有不少講究呀。我扭頭一看只見大人們速度極快,十指齊動,他們熟練的捏、揉、按、壓、不一會兒就做出扁長的年糕,或是“金元寶”,或是模型“狀元糕”。但是我感覺最好吃的還是“年糕餃子”,那是以年糕米團為皮,鹹菜豆腐乾為餡的包子,因形狀似大餃子,最小的做出來也有我的拳頭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餃子”。

我第一次見識傳統搗年糕,我不知這傳統文化能走多遠,希望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時,我看到大家都圍在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年糕,我想這才是過年特有的味道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8

上週五下午的班隊課上,我們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帶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民族樂器、刺繡、皮影、書畫、剪紙、圍棋……從多方面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我們平時接觸並不多,有的是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中獲取,有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所以,對於這次的班隊活動,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講都十分精彩,顯然是事先做足了準備,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講的剪紙,她介紹了兩種剪紙,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還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紙,臉譜剪紙、剪紙書籤……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令人讚不絕口。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傳承,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9

是的,魯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話,至少,至少多一個和我一樣具有吶喊精神的中國文化的崇拜者與維護者。然而他確定已經不在了,他的軀體安卧九泉,已是無可辨駁的事實。

缺少了他,缺少了吶喊者的領導人物,一切,一切都變得那麼沉寂。縱使從深幽的山谷中傳出幾聲沉悶的吶喊,也不會有任何心靈的迴應。更令人驚恐的是,連回音也沒有,留下的孤獨無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沒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藴,沒有他鋒利的言辭,更沒有他一呼雲聚的威望,但我與他一樣流淌着炎黃的血,擁有一顆振興中國的心,我是一個怎樣的幸福者與哀痛者。

對於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圓籙是罪魁禍首,而對於中國文化的流失,誰是罪人呢?

我們都反對儒家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個性解放,這是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六親不認;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損人利已;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以至做出天理難容的事。由此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傳統文化與道德觀念的,那又為何不快快行動,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呢?

現在,那個曾自以為是吶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吶喊終歸是吶喊。這正如他大聲喊着要吃飯而最終飢餓的原因。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鬥志,腐化了身軀。我不要變成一個空殼,我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我可以不做一個吶喊者,我必須驅散心靈上的污點,做個行動者。

中國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誰的錯?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0

禮拜五下午,班級裏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談談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老師讓十五位同學依次上台演講,大家的演講各具特色,都很精彩。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世界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的京劇、剪紙、書法、皮影戲等已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中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古人的力量真是讓人敬佩!

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作為華夏子孫,我們也應該好好保護這些華夏之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它們更好地發揚光大!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1

在我們椒江有許多文化牆,烈士山腳下就有一處。在那幽靜的小路旁是一排圖字結合的文化牆。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過飯,一起來到烈士山腳下參觀文化牆。我們來到了山腳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千字文》三個大字,接下來是千字文的簡介,我從介紹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是四言長詩,首尾連貫,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據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絮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首理、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張。”説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的天文現象。接下來是有關自然地理的“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説的是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黃金產地在金沙江,玉石產在崑崙山岡。有修身養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説的是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空曠的山谷口呼喊聲傳得遠,寬敞的廳堂裏説話聲非常清晰。還有關人倫道理的“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説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誠實的話要經得起考驗。

我一邊走一邊看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2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國小生秉持的信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古詩文就是這當中的一朵奇葩。古體詩一般又稱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詩是四個字一句,五言詩是五個字一句,七言詩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國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而《論語》,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國禮儀文化的名著。《論語》有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在發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例如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戰車,戰馬和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作為國小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什麼弘揚文化的事蹟。但是,我們從小接觸這些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在傳承,繼承!這種文化,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

祖國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繼承,傳播下去!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3

暑假裏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參觀了石家莊美術館。一進館,首先映入眼簾兒的是這段時間展覽的主題——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_週年書法美術作品展。

一樓的幾個展廳都是書法作品,有的是小楷,寫毛主席詩詞的,媽媽告訴我説是《沁園春·雪》,有的是形草,寫的“八年驅倭擄、百代念英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氣壯河山”等等,我一邊看一邊聽媽媽講,無論從書法的內容還是從書法藝術本身,都深深感受到了我們中國人不屈不撓、保家愛國的靈魂和氣魄。其中我們停留時間最長的是徐光耀爺爺的書法作品展廳,因為我最喜歡根據徐爺爺的小説改編的電影《小兵張嘎》了!

接着,我們上了二樓,只看了一眼,我就驚喜地差點跳起來。原來,二樓展覽的都是徐爺爺的小説《小兵張嘎》中的插圖繪畫作品,只不過比書中的圖大多了,不光是黑白的,還有顏色。看着一幅幅的畫,《小兵張嘎》中嘎子拿木頭槍智捉胖翻譯、向小夥伴們炫耀他的真槍、勇敢和日本人作鬥爭等情景浮現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我們一扭頭兒,在另一個展廳正在播放《小兵張嘎》的電影呢,我和媽媽趕緊跑過去坐在凳子上開心地看了起來……

我們參觀的書法和美術(國畫)作品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想,我們不僅要學習並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還要通過這種傳統的文化形式,表達我們的愛國情懷。受這文化的薰陶,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4

星期五那天,學校開展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第一位同學為我們講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然後,另一位同學講了中國的剪紙藝術,她還帶了自己家收藏的作品,看着那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剪紙,同學們都大開眼界。接着,一個個同學都上台了,有講名人的,有講圍棋的,有講皮影戲的,有講刺繡的……同學們的演講生動而精彩。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中國戲曲了,經過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5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必將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許多有識之士不斷地呼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為靈魂。警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斷地在流失!遺憾的是,傳統文化的流失,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異彩紛呈、獨具特色,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積澱而形成的,不同的傳統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敞開國門之後,接受外來文化的衝擊,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抬頭,洋節日越來越火,傳統節日漸趨消失;狂熱的舊城改造,令許多國家保護的古建築,竟頻頻遭到拆遷改造的破壞,結果全國形成寬大新道路、高大建築物、千城一面,丟失人文特色文化,丟失特色文化傳統……

在以革命和建設為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周邊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有意或無意間消失了。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着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輕而易舉地永遠離開。許多地方城市建設,缺乏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造成對歷史古城的摧殘;結果,改造成百城雷同、千城一面,缺少民族精髓、傳統特色,丟失傳統文化的新城區……

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是具體體現在城市鄉村的精神內容功能上,每個城市鄉村有其個性,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獨特文化,是一方人的審美、智慧、才華、性格獨特的創造,不可替代。民族文化是一個精神環境,是鄉土情感和愛國情感的載體,是一方歷史經歷的活生生的物證。

馮驥才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提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要用拯救來説,拯救歷史文化名城已經刻不容緩,國家在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過程中,城市的歷史特徵、文化風貌在全國正迅速消失,已經到了存亡的關頭。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傳統正是現代文明的前提與根基。“四書五經”等中華傳統名篇寶典作為其主要載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下大力提倡“文化全球共享”的背景下,我們更應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稀有物種”。所以作為傳統經典的“書”與“經”不可丟,必須加以傳承與光大!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更需要在繼承中鼓勵創新,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書籍擔當着重要角色。讀書的趣味、喜好,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甚或是一代人文化觀念的價值取向。少年兒童、青年朋友作為未來的主人翁,讀什麼樣的書倍受關注。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的書不同,所養之氣也不同。要“養吾浩然之氣”,所讀之書必須得有“浩然之氣”。

大多數的中國人,一般都只是從課本上讀到“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字樣,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和傳統文化做“親密的接觸”呢?不讀《楚辭》,不知其“鋪陳抒情、浪漫想象”;不讀《論語》、《孟子》,不知其“雍容和順、靈活善譬”;不讀《莊子》,不知其“想象豐富、奇氣襲人”;不讀《韓非子》,不知其“鋒利峭刻、研箴析理”……讀“經”,然後方知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為靈魂。提倡傳統文化教育,要讓下一代擁有對社會的關注、對人性的尊重、對家庭的責任,應有惻隱之心,應有憂患意識,應有赤子之心,應是立足於中國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傳人,以正直、睿智、勇於探索、仁和的形象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有自己的風俗、禮儀、飲食、建築、服飾等,構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景。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了解歷史、教育後人、凝聚國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為靈魂。希望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人人都來為這件事貢獻一份力量。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6

嶺南師範學院風向標社會實踐隊進駐雷州市烏石鎮中心小進行支教活動已經是第九天。在這個美麗的沿海鄉鎮,我們實踐隊帶來了,不只是課本內的知識,還有豐富的課本外知識。如果説,讀書,為了獲取信息,為了獲得理解,收穫快樂,那麼我們開設的第二課堂,就是為了學生收穫快樂的同時帶他們領略到課本外的精彩,獲得理解中華文化的底藴。

在書法課上。書法在我國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隨着電子科技的進步,當代青少年一代,能夠執筆揮灑自如的,寥寥無幾了。興趣從小培養,為了傳承傳統,這也是我們冒着酷暑來烏石鎮鎮支教的原因之一。我們的講課隊員曾執筆寫對聯,熱賣五千對。執筆教學,有時筆走龍蛇,有時筆酣墨飽,根據不同字體意思表現不同的意境。以深厚的書寫功力,吸引了學生的極大讚歎,手把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從第一堂課的基本毛筆執筆,到鋼筆的書寫。課程持續了八天,沒有學生退課,讓我們的付出也甚感安慰。當他們略有小成,書寫出自己喜愛的作品時對着鏡頭燦爛的笑容。彷彿窗外的烈陽也黯然失色。

在音樂課堂上。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喜歡的歌曲也就各異。處理分歧的時候,有技巧的化解了衝突,在彼此尊重前提下再繼續進行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第一堂課就給學生們吉他彈唱了一首(海闊天空)。樂得全班都跟着一起唱,驚訝了老師。(雷州當地大部分人説當地的雷州話,少數人懂粵語)吸引興趣,就教學基本的樂理知識,基本音符的唱名和音名。站在講台上,聽着全班齊聲唱,《中國人》聲音洪亮悠長。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

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嶽像是一首歌

我們都是中國人

瘦小的身軀,愛國的心靈,唱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在舞蹈課堂上,同學們跟着老師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靈活的動作,雖然不夠協調,但是在頂層樓悶熱的空間裏,孩子們臉上汗珠不斷滑落,仍然一副齊心協力努力向上的認真。

支教的日子,像媽媽幫我倒數着一天一天的熬過,嚥着汗水。就為讓風向標實踐隊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和依戀。經過8天的早上上課(宣傳組也參加支教和調研)下午活動課,傍晚調研,還有後勤任務的安排。讓我們學習了,許多文化課授課的技巧,活動課引導培養學生興趣的技巧,調研從搭訕到宣傳環保意識的技巧。由於與學生的接觸時間長了,發現一些學生還是風向標社會實踐隊的小粉絲。其中一個已經在讀八年級了,第一屆風向標的到來就已經參加這個實踐活動。因為畢業了,儘管校方不同意,他還是賴着跟在隊長後面要參加這個社會實踐活動。有時候陪伴,可以融化孤單。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承傳統,弘揚文化任重而道遠,需要技巧,需要理解,需要堅持。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7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説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説一説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鬥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説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説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曆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8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一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藴。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一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採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一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嚮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閒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説將白話文推向高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麼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麼韓國人説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日本人説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鑑,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19

20__年8、9月間,我們對山西、河南、山東、河北、陝西五省的國學教育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情況做了調查。總的印象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戰略,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認同和積極支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國學熱"正在蓬勃興起、方興未艾。

一、"國學熱"漸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晉豪學府、北大總裁班,還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國學培訓班60多個。令人高興的是,弘揚國學"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動多樣的實踐,太原山西國學教育基地、止謙家塾、北辰學校、大方國學教育培訓學校、文瀛書院等都各有所長。這些國學學校都是民辦的幼兒園或師資培訓機構。這些民辦幼兒園的國學課程概括起來有:《孝經》《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唐詩三百首》等。對這些內容,各校有不同的選擇和側重。

朔州市國學會創立"每天一小時二軌親子共讀班",到目前已複製了20多個這樣的班,參加誦讀的家庭已累計有2000多户,間接參與的家庭有1萬多户,能背論語的孩子有1千餘人。

鄭州二七區舉辦首屆傳統文化論壇時,有政商學各界代表1300多人蔘加。當年9月,河南舉辦了由全國各地代表參加的六千人的國學論壇。在河南的18個地市中,千人以上國學論壇每年舉行近百場,每場3天以上;還有國學講壇、講堂,都是政府牽頭、企業家捐款、學界組織,是政商學結合。省裏有國學文化促進會,各市有分會,各縣有辦事處,保證國學的系統傳播,促進國學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

在山東曲阜市,為弘揚傳統文化,提出了建設以"大愛之城、誠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為主要內容的"彬彬有禮道德城市"目標。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禮"教育學校,同時建立儒源儒家文化體驗基地、全國企業家儒商文化培訓基地、師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舉辦各類培訓兩千多場次,受眾達50萬人。市政府從財政列支500萬元專門設立了國學教育基金並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用於教育培訓、典型表彰、教育設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關於深入推進"百姓儒學活動"的實踐意見》,為每個村莊配備一名儒學講師,力爭形成"村村講儒學,户户頌和風"的新氣象。

在陝西榆林市,民營企業家韓海燕於2001年在家鄉佳縣辦起了燕翼堂私塾,培養國小生學誦經典。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我們考察了明德學校、長謙學堂等幾家私塾。

總的説,從中原五省的情況看,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潮特別是"國學熱"正在興起。國學熱喚醒了民族文化特別是傳統道德的基因,使人們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凡是學習國學堅持時間較長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轉變,德性有了提高,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成了價值追求,工作態度趨向認真負責;家庭、同事、社區內關係趨向和諧,村風村貌有了明顯改變;學國學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會文明禮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動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國學教育促進了家長學習國學,促進了親子教育和師生教學相長,改變了家風校區。特別是不少家長已認識到"為子孫計長遠"的道理,很注重對孩子的國學教育。實踐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華文化積澱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使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富滋養;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國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紮根並茁壯成長的肥壤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是國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增強我們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為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礎。從調查情況看,河南、山東弘揚國學比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學習和借鑑。

二、"國學熱"的冷思考

一是弘揚國學工作進展難。主要是國學機構審批難;無法同體制內學校銜接;辦學場地難,經費難;師資短缺;在"國學熱"驟然興起中,有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情況。

我們發現,有少數辦學者只是喜歡國學,卻不懂國學,因而難以科學地確定課程內容和次序,以致違背了少兒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如少數國學堂不教學生認字,而只背經書,背了數萬字的經書,卻不明字義。這不利於培養孩子做人和"學文".利用少兒記憶力強的特點,背誦一些古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等蒙學內容以至"四書"的選段是應該的,但少數學堂讓孩子兩三歲就背易經、老子、莊子之類,就不太妥當。還有的國學堂把培養目標單純定為"培養聖賢"、"培養天才精英",這也是片面的。我們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讓學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數還是要培養成為有道德、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加強指導。還有的國學學校有些過分注重形式,應更多地注重國學內容的傳承,精神實質的傳承。還有極少數學堂圖名圖利,功利色彩較多。這些問題不是主流,也不難解決,關鍵在於加強及時指導,而不是冷眼旁觀或過多指責。

二是政府推動不力。調查結果表明,現在弘揚國學是"兩頭熱,中間冷",或稱"中梗阻".上面中央領導很重視,下邊民間辦國學教育的積極性很高;而中間有關部門和地方一些領導同志對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黨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思想真正統一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要求的高度上來,真正把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作為國家的重大文化戰略、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戰略工程來抓。

三、對弘揚"國學"的意見和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領導。對國學的認識,社會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點是領導。由於國學教育中斷上百年,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伴生的負面影響,造成現在為官缺德,政治生態問題很多,以至出現了不少貪官污吏,甚至呈現出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嚴重現象;在領導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術"無"道";有的"道""術"全無,德才皆缺,升官走邪路,理政全無方。要通過弘揚國學中關於"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等思想,修好為政之德;借鑑"無為而無不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執政能力;弘揚"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維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與建立健全現代化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結合起來。各級領導全面提高了對國學的內涵和意義的認識,才能自覺加強對弘揚國學工作的領導,才有資格領導並不斷改善領導。

為了提高領導對國學的認識,建議各級黨校在培訓領導幹部中開設國學課;在各級領導班子集體學習中增設國學內容並適當加大分量;把對國學的認識和實踐情況、抓弘揚國學工作的成績作為考評領導幹部的標準之一。

山西是堯、舜、禹建都的地方,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國學基因較其他地方尤為顯著,這是山西及中原數省的突出優勢,應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喚醒這個基因,改變山西的政治生態和文化生態,特別要深化"官德"建設,清除產生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敗鬥爭和從嚴治吏中,要借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德先刑後"的中國傳統治理原則,大力加強"官德"教育,加強"清、慎、勤"的傳統政德教育。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戰略途徑。

(二)加強分類指導。面對千差萬別、不同層次的受眾,國學的認同和弘揚面臨不少困難。國人對傳統文化多有曲解、誤解和擔心。在弘揚國學中,也多有正負能量攪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規範的情況。要根據不同受眾的文化基礎,行業與職業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習慣習俗之不同,採取有針對性的不同方法,以聯繫實際的、深入淺出的、辯證説理的、循序漸進的、為各層次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授國學,傳道授業,釋疑解惑;使受眾通理明德,修身養性,增長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棄損人利己的"小聰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為實現復興中華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對現在比較流行的幾種弘揚國學的方式,如學院派、誦讀經典派、諸子百家派、弟子規派、國學與佛道結合派等,要分析其優缺點,做到揚長避短。比如,我們提倡的國學,本來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華,但是對幼兒和青少年的國學教育,不應摻和宗教成分,這與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兩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義解釋五經四書和老子等國學經典。

要端正國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明確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於"才","為人"重於"為學","育人"重於"育才".要着力培養能"明明德"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高品位的人;培養民胞物與,以大愛之心擔當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的人;培養優遊暇豫、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能貫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養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

要改變一些領導同志對弘揚國學採取的"不反對,不支持,不干預"的不成文政策和無所作為的消極態度,積極地領導和指導弘揚國學的工作,及時分析評估,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弘揚工作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三)建立健全弘揚國學的傳承體系。縱的方面,建議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堅持政府推動的原則,做到弘揚工作有組織、有機構、有人員。這樣,才能使弘揚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如,各種社會性的、民間性的國學組織,如儒學會、國學會、文化促進會等,都要明確各自職能,名正言順地發揮作用。各級都要組織有較高水平的國學宣講團,配備合格的講授人員巡迴演講。

橫的方面,要按習總書記"讓13億人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的精神,傳承體系要堅持落實國學進機關、進學校、進家庭、進工廠、進農村、進社區、進軍營,並使社會分散人員、特殊人羣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會的國學教育相輔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氣氛和優良的環境;要明確傳承的責任主體、傳承人員、傳承內容、弘揚措施,並加強檢查督促,實行獎懲激勵

(四)對民辦國學私塾、學堂、書院、學校予以政策支持。幫助它們解決在發展中步履維艱的問題。

1、予以體制承認。

該批准的為合法單位的及時批准,使民辦的國學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得到官方承認,辦學名正言順,學生有學籍,解決與體制內學校不相銜接的問題。應適當放手、放開,讓民辦國學學校與公辦學校平等競爭。借鑑廣東潮州的做法,批准一些民辦的國小、國中、高中一條龍國學學校,使學習內容、學籍從縱向上銜接起來。這種體制承認要建立在評估之上,對有辦學資格,有基本辦學物質條件的、已辦學校質量較好的優先批准。已辦學校尚不合格的,在加強指導,限期達標後也可批准。廢除個別地方有關民辦國學幼兒園孩子不能上公辦國小等不合理規定。

從長遠看,國學教育必須深度進入現行教育體制,必須加大公辦各級各類學校學國學的分量。各級教育部門要拿出具體工作方案並加大推進力度。要借鑑民辦國學教育的成果和不足,審慎而積極地開放和改造現有教育體系,改革教育內容和方式。如在語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國化""去古典化""去鄉土化";教學方式上,如改"灌輸式""填鴨式"為"啟發式",改"一刀切"為因材施教,等等。

2、給民辦國學學校以一定的辦學自主權。

國學有不同於其他各具體學科教育的特點,民辦也有不同於公辦的優勢,對教學各科目的目標、課程設置、老師資質認定、課材編選,教與學成績的考核,應賦予其一定自主權。

3、給場地。

民辦國學學校急需辦學場地,建議政府把關停工廠的場地和廢棄學校的場地無償借給或低價租給它們使用。確需批准用地時也要壓低徵地價格,放寬限制,簡化審批手續。

4、堅持實行"民辦公助".給國學學校以資金補助。

從公辦教育經費中劃出一塊資助民辦國學學校建校和增加教學設備投入。對困難較大的民辦校予以教師工資補貼。

5、國家出資提高民辦國學學校教師待遇。

除工作補貼外,在教師的職稱評定、資質認定方面給予公平待遇,在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予以資助。

6、從國家重大戰略的高度看待和培養國學師資人才。

合格的國學師資是傳承國學的中堅力量,是傳承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當務之急,是選拔一批內外雙修、德才兼備的熱愛國學的在職教師進行強化培訓,使之取得資質,儘快上崗,解決國學師資嚴重缺乏的問題。各省應建立國學培訓基地。名牌大學、各級黨校要承擔培訓師資任務,作出培訓規劃,國家要提供培訓經費。

(五)新聞媒體、社會各方給弘揚國學以輿論支持。媒體要加大直接宣傳國學的內容,如舉辦電視直播的蒙學知識、"四書"知識競賽等,推動國學普及工作。要及時傳播弘揚國學的信息,總結和宣傳典型經驗。

(六)加強對國學的研究。

1、通過研究,弄清國學的本義,弄清傳統文化的由來、特點和內涵,深入瞭解和把握中國人的文化血脈和文化土壤。

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讀通原著,深入分析,準確把握古聖先賢的思想。在詮釋國學時,不能只抓隻言片語,任意發揮。現在有些人不潛心研究,急於出名出彩,以至"戲説"四書五經,戲説傳統文化,於人於己,有害無益。

2、分析好,大有益。

在研究的前提下,通過深入分析,辨別、界定國學中哪些是應當繼承的精華和正確思想,哪些是受歷史侷限,現在不再適用的思想觀念,哪些是該批判、捨棄的東西,以決定取捨。不能不加分析,簡單地提"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對"古"和"今",都應該採取科學的態度,該"厚"則"厚"之,該"薄"則"薄"之。

3、研究如何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結合起來。

堅持繼承和發展互相促進,適應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此,就要在研究傳統文化、國學的同時,加強對當代文化、現實文化、時代文化趨向的研究,分清利弊,撥亂反正,找準其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結合部。對這兩方面的研究,關鍵是要在結合、創新上下功夫。結合是為了創新,為了古為今用。要指導人們把傳統文化在形成和傳承發展的長河中昇華而成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發揚光大,成為創建現代思想文化體系的基礎和重要參照系、重要營養素。

4、開展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有助於深入把握國學的豐富內涵。比如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列舉的儒家十幾個方面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和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在北京大學的講話中列舉的古聖先賢的思想,都要專門組織力量,進行專題研究,較快較好地拿出成果。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心得體會20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書畫、豫劇、京劇等。其中一個手工藝品是糖畫,也被稱為中國唐華,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據我媽説,起源於明朝。

也許很多孩子都吃過唐華,民間藝人制作的唐華大多是鳥、動物、花、蟲、魚。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布蘭畫的時候,是在一條嘈雜的街道上。當時我很喜歡吃糖,但不知道是唐華。我看到各種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生活在我面前,周圍有很多人,大多數是孩子。出於好奇,我在那裏看了一會兒,心想,老闆怎麼能做出這麼好看的東西呢?我看到老闆先在光滑的木板上塗了一層油,然後拿出一把勺子,勺子裏盛着一勺已經準備好的稀釋糖。他用勺子當筆,快速而均勻地在黑板上畫畫。很快,一隻可愛的小老虎跳了出來。哇!真的很神奇!我心想,這時候我媽問我要不要吃。我跳起來歡呼説:“我要吃,我要吃!”

我拿着老虎形的唐華,心想:“我真的不想吃!”

後來我媽告訴我,這些唐華有的是製作精良的模板,有的真的需要一個有繪畫功底的人!中國有這麼多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弘揚和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做中國的好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