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1

有幸學習了劉芳老師的感人事蹟,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她不愧是育人的模範、師德的楷模、我們的榜樣。在她身上,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的時代最強音。

學習劉芳老師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書是育人的載體,育人是教書的目的。我們向劉芳老師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説服力和震撼力。教師崗位——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教師的許多工作是無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過工作量來反映的。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是堅守教師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必備的品格。劉芳老師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她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以紮實的師德表現為我們鑄就了豐滿的師德形象,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從她身上所散發出的撼人心魄的師德魅力,必將召喚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奮發進取,以忘我的精神獻身教育。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努力做到: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無私的愛心、高度的責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淵博的學識。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結合當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培養教育學生,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小事做好。為學、為人、為師,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務實創新。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找一個理由為她喝彩,在平常的日子裏、在平凡的小事中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鼓勵與温暖,及時送給她一縷“愛的陽光”,讓學生在老師的鼓勵、讚揚中快樂的成長。

從劉芳老師身上,我重新領悟了“人民教師”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人民教師”就是一種責任,一種樂於奉獻、勇於承擔的精神,如同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將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他學習,以熱心對待事業,以愛心對待學生,以真心對待家長,以誠心對待同事,以虛心對待榮譽,做讓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放心的教師。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2

不管是突擊還是堅守,無不折射出張富清堅定的信仰、忠誠的品格、擔當的精神突擊,彰顯的是使命擔當;堅守,彰顯的是初心本色。當這兩個鮮明特徵在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張富清身上完美疊加時,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純粹”。

張富清的一生,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斷突擊的一生。戰爭年代,他是一名英勇無畏的突擊隊員,三場戰鬥炸掉敵人4個碉堡。當國家需要抽調戰鬥骨幹抗美援朝時,他又義無反顧地報了名。

轉業安置時,張富清選擇了到大山深處的來鳳縣,選擇了人生的第二個戰場。在來鳳工作的30年時間裏,張富清有20多年在農村度過。有時少則一年,多則兩年,他就要“轉移一次陣地”。因為張富清能幹,這個村子剛剛搞好,組織上又把他派到另一個村去攻堅。究竟住過多少村,張富清已經記不清了,只是記得那些年,自己像部隊裏的突擊隊員一樣,哪裏最困難就把他調到哪裏去,到處打攻堅戰。

張富清自豪地説,從入黨那一天起,自己時刻按照入黨誓詞去做,黨交給的任務從來不拖欠,國家的便宜一分都不佔。這話説得多麼樸實無華,既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的突擊,也生動地表達了他一生的堅守,更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實寫照。

張富清轉業到地方工作時,國家經濟還很困難,幾乎家家都為生計發愁。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如椽巨筆公眾號整理,他先後分管過縣城的糧油供應、三胡區供銷社和卯洞公社船廠、桐油經銷等,可以説每個崗位都是“肥缺”,稍微“靈活一點”,至少全家人不會餓肚子。但在小兒子張健全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飢餓。當時由於生活困難,不少幹部向單位借錢,但張富清從未向組織反映過任何困難,也從未享受過任何困難補貼。就連自己的工資,他也沒有認真查看過,“組織給多少就要多少。錢少了不夠花,就計劃着開支”。

在家庭陷入困境時,他安慰妻子:“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我們要相信組織、相信黨!”當黨和國家全面精簡機構人員時,他第一個砸了妻子的“鐵飯碗”;當遇到招工的好機會,他卻打發兒子下鄉當知青;做白內障手術,他和農民病友一樣選擇最便宜的方式……

這就是張富清,即使自己經受那麼多磨難,依然鐵心向黨、忠貞不渝,毫無怨言!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3

種果植林,昔日山區成富境;視農如己,民心深處有豐碑。科技帶頭,播綠荒山結碩果;辛勤註腳,嘔丹長夜寫華章。幾句話濃縮了李保國同志一生的奉獻,幾句話也倒出了百姓無盡的思念。35年如一日,35年埋頭幹,35年甘奉獻,35年築起百姓幸福家。

“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從組織,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李保國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所説的話,身體力行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義務,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真正付諸於實際,他是踐行“兩學一做”的典範。

當我們提及一名教授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舒適的校園環境、講台和學生,可我們的李保國教授他的背景卻是大山、村莊和鄉親。他走進荒山,走進百姓,勵志為羣眾脱貧致富,他常説他是農民的兒子,他看到農民過苦日子,心裏很難受,見不得老百姓窮。他説他要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自己,他從不西裝革履,於是一身樸素的衣着,便一頭扎進農民堆兒,成了一名十足的“農民教授”。一年行程4萬公里、200多天紮根在農村,35年如一日,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還堅持在工作第一線。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李保國同志就是這樣用自己的一生鑄就太行山新篇章。

再多的眼淚,也留不住他,再多的呼喚,也喊不回他,他的一生與太行山緊緊相連,他用一生兑現了對百姓的承諾,他捨棄了小家,成全了大家,綠了荒山,富了百姓,他是太行山上新愚公。他説一生最對不起的是妻兒,可是妻兒也是最為理解他的人,偉大的妻子同樣給了他強有力的後盾。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鼓舞着我們奮勇前進,李保國同志走了,但太行山人民的心時刻與他相連,李保國同志走了,可不朽的靈魂卻守護着這漫山的蘋果樹、核桃樹,守護着太行山的一草一木,守護着太行山的人民。李保國同志走了,可在他倒下的地方,在這美麗的太行山下將會有更多的人追尋着他的足跡,帶領山區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4

五一勞動節是弘揚優秀勞動精神,鼓勵人們向勞動模範學習的一大契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們公司在勞動節當天也開展了相關活動,在活動中,我學習了許多優秀勞模的事蹟,不論從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讓我十分感動。他們通過不懈努力,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我們的學習的榜樣,是我前進路上的指路明燈。

小時候老師就經常叮囑我們,以後工作了要當一個愛崗敬業的人。一開始,我並不十分了解愛崗敬業的含義,以為愛崗敬業就是要不斷加班加點工作,甚至為了工作不惜犧牲友情和親情。今日學習了勞模事蹟,我才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愛崗敬業。

想要做到敬業,就需要將工作當成一種享受,只有當我們真正地熱愛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就拿我現在的工作來説,我基本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我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這只是因為大家沒有學會在工作中尋出樂趣。我在服務行業工作,最大的工作樂趣就莫過於得到客户的肯定和認可。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能輕言放棄,工作要時時充滿激情、充滿自信,要有不怕苦的精神,不斷地挑戰自我,這樣才能收穫到勝利的果實。

勞模的榮譽得來不易,榮譽的背後是辛勞和汗水的付出。好吃懶做、知難而退、怕苦怕累是沒辦法成為勞模的。對於為我們基層的員工來説,想要成為勞模,就必須要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要熱愛工作,熟悉本職業務,不斷學習,提升業務能力。在新的形勢對下,社會對我們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社會,我們就要及時“充電”,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精益求精,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第二,要樹立親切的形象,友好熱情地服務大眾。不能因為自己的職位高就自視甚高,把自己與服務對象孤立起來,而是要關心一線羣眾,清楚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切切實實地幫羣眾解難題、辦實事,做一個親民的工作者。

第三,提高思想境界,講求奉獻精神。工作不能僅僅為了錢,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工作中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甘願舍小家為大家,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感悟,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必定會以勞模為工作榜樣,向他們看齊,向他們靠攏,爭取日後也能成為勞模。

寫學習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5

“怎麼把青山變成金山?怎麼把貧窮變成致富?你們來的目的就一個:自己富,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富,把全村人帶富!”

在剛剛開班的新一期“院士專家扶貧培訓班”裏,朱有勇首次邀請了電商來講課,培訓老鄉們利用互聯網將綠色農產品賣出大山,60名學員全部來自瀾滄縣20多個鄉鎮,朱有勇還幫村民們配上了迷彩服,希望他們像軍人一樣要求自己。

電商培訓人員許紀鋒説:“他和學員其實是吃住都是在一塊的,也不斷和學員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一些需求和疑惑點,針對性的給他們進行一些指導。”

20__年開始,朱有勇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村民怎麼種馬鈴薯。從開山、整地、施肥到分級、包裝、銷售,每一個步驟都做到細緻地培訓。

瀾滄縣乍乃村民李黎:“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學到東西,學到這些東西以後自己受益了,可以幫助身邊的人。”

從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到冬早蔬菜、豬牛養殖……朱有勇帶領團隊前後共開設24個技能班,培養了1445名鄉土人才。

“直過民族主要是素質型貧困,所以科技扶貧非常重要,關鍵要有技術,把資源變成經濟,就能富起來,和大家一起同步進入小康。”

現在,朱有勇團隊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們都駐紮在扶貧一線,指導培訓農户。瀾滄縣竹塘鄉黨委書記黃鎮感慨道:“受幫扶羣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樹立了科技致富和勤勞致富的觀念,經濟效益和觀念實現了雙豐收。羣眾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對脱貧致富有信心了。”

技能培訓班看似改變的只是羣眾的生產方式,其實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改變。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牀,現在一個看一個的,都是很早就起來了。”

村民的精神風貌發生變化,一個鄉村的村容村貌也跟着發生了變化。

瀾滄縣竹塘鄉鄉長龔老五告訴我們:

“我們老百姓自從朱院士來了以後,都不是以前那樣的生產生活方式了,跟着院士幹,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寨子空氣裏都充滿了花的味道。”

4年多來,在朱有勇帶動號召下,數以百計的專家來到瀾滄進行幫扶,他們把自己變成農民,贏得了農民的信任;農民變成他們,成為懂技術、能致富的“農業專家”,成為脱貧攻堅的“星星之火”,點燃帶動更多人掌握脱貧技能,而在未來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也將成為最為堅實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貧是科研和扶貧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定要認識到,我們沒有幹不好的事,扶貧攻堅沒有做不好。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帶動全社會力量幫助弱勢羣體,走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