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篇1

利用暑假,我認真學習了“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蹟。看着那一個個平凡的名字,殊不知,名字的背後卻書寫着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這些鄉村教師,在不同的環境中,卻發揚着最偉大的民族精神——無私奉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行動正是對教師高尚師德的最美好的詮釋。

提及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無論是身體殘疾,還是在大山底下堅守了三四十年,還是自己一人扛着整個學校的擔子,既當老師,又當學生的炊事員、管理員、維修工,還是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錯失了美好的愛情……不管是什麼,他們的信念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好教育,一切為了孩子。他們為了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為了讓大山裏的孩子走出去,他們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愛心與責任心譜寫着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樂章。

最讓我感動的是就是“任影”。我真的難以想象一個高位截癱的人,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克服了多少的困難,才能遊刃有餘的在黑板上寫字,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可想而知,她所承載的痛苦是我們常人所難以承受的。也許正印證了這樣一句話:不放棄就有希望,在苦我也能忍受。

想象着她內心的痛楚,卻堅強地走了過來,自己真的是自愧不如。我們生活在發達地區,身處優越的教學環境,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她比起來,我們有何理由再叫苦叫累?此時此刻,她的身影成了我克服所有困難的動力。

今後,我要以她和他們為生活工作的榜樣,讓他們的精神時時刻刻鞭策激勵我自己。面對壓力、困難絕不退縮、不逃避,要將其化為工作的動力,勇往直前。在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時刻想着孩子們。要在務實求真的工作中,力求創新,讓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我的沐浴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篇2

在團區委各位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本人思想上積極向上,工作中勤勤懇懇,積極完成團區委佈置下來的各項工作,並結合譚家橋鎮實際情況,開展各項活動,展現了譚家橋鎮共青團員的青春活力。具體事蹟如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團員意識

譚家橋鎮地處黃山北麓,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鎮,有大量外出務工的流動團員,為加強對這部分流動團員的管理,增強他們的團員意識,發揮團員應有作用,我們建立了一個流動團員qq羣,加強與他們的交流,並上傳一些計生、法律有關的知識,增強年輕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組織各類活動,發揮團員風采

結合我們鎮具體情況,我們組織了各項活動,展現了團員青年的青春風采。20__年11月譚家橋鎮團委積極響應團區委號召,開展“扶貧助學”希望工程活動,資助貧困生四人,發放扶貧助學資金1050元。20__年3月初為弘揚雷鋒精神,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們鎮團委積極組織學校團委和大學生村官一起赴譚家橋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併為他們送去水果跟營養品。3月中旬,我們組織了二十幾人的團員隊伍對夏家湖山場進行了造林大會戰,一共栽種各類苗木100餘株,綠化了夏家胡四周的荒山,提升了東黃山旅遊度假區的形象。

三、團委工作,歷練人生

回顧在譚家橋鎮團委擔任副書記這一年多的工作,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僅提高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加強了對團委工作的熱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加強學習,積極組織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發揮團員青年主力軍的作用,為加快建設東黃山的發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篇3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羣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篇4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樑有祥事蹟心得體會篇5

抗“疫”英雄白衣天使

武漢疫情爆發以後,迅速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此次疫情比十幾年前的非典發展得更迅猛,也因為此次疫情,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讓我對醫生這個詞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多少像彭銀華那樣的年輕醫生因治療病人過程中遭感染而壯烈犧牲,讓人悲痛不已。可他們沒有畏懼,因為他們是醫生,現在祖國需要他們!

我看到那一張張軍令狀,想到他們不畏生死,明知前路艱辛卻依然決絕地走上前線,前仆後繼,不禁感歎“江山代有才人出”,也堅信此次疫情不久後便會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病房如戰場,穩定“軍心”何其重要!當鍾南山院士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一邊勸誡民眾不出門,一邊衝鋒前線,還拖着疲憊的身體出現在新聞,我們便知道,希望一定會如期而至。離上次非典已經有十幾年之久,鍾南山院士依舊心懷大眾,毅然的説“既然國家需要,那就要去!”如此堅強的話語,如何不叫人感動?

要想打贏此次“戰役”,光靠信心和勇氣顯然是不夠的,還需物資,醫療器械……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少企業和個人捐款捐物,為此次的無煙戰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還有許多外國也支援了中國。通過此次疫情,我重新認識了“江蘇”,這個在我心裏一直是經濟代名詞的江蘇,在疫情面前江蘇也毫不猶豫地傾囊相助,大概是大海給了他們那份擔當和慷慨。疫情開始前不久,江蘇就已經有四十家企業捐款達8.9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疫情當前,我們更應該有責任,有擔當!

冬天已過,春天不遠,讓我們一起等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