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6K

2019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多篇】

時代楷模朱有勇學習感悟 篇一

朱有勇院士獲得“時代楷模”榮譽,是對他長期以來把論文寫在脱貧攻堅主戰場、把科研成果用在廣袤農村沃土的高度褒揚。

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初心”精神。在學業有成時,朱有勇院士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義無反顧回到雲南工作,獻身雲南科教事業。在功成名就、年過花甲時,他心繫貧困羣眾,投身脱貧攻堅主戰場。朱有勇院士把個人的科學夢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心為民的深厚情懷和忠誠擔當的崇高品質,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要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報國情懷。朱有勇院士始終堅持把學問種在田裏,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推廣應用於國內外3億多畝旱地作物,為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傑出貢獻。在科技扶貧工作中,朱有勇院士立足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面對面給農民學員講課,手把手傳授知識技能,為瀾滄縣培養出大批鄉土技術員和致富帶頭人,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要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創新意識。朱有勇院士把熱愛科學、探求真理作為畢生追求,幾十年如一日潛心植物病理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開創性的成果,成為國內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家、我省農業領域第一位院士。近年來,朱有勇院士聚焦三七產業發展需求,解決了三七生產中的高產低質、農殘超標、連作障礙等重大問題,為我省中藥材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省科技廳將在全省科技人員中持續開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學習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貧先進事蹟的系列活動,增強科技人員積極投身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科研工作與大地貼得更近、與羣眾貼得更親。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工程院的合作,充分發揮好院士、專家作用,助力我省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強化我省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大力推動科技特派員到貧困縣、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把科技特派員隊伍打造成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時代楷模朱有勇學習有感 篇二

12月7日,省委舉行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座談會,號召全省幹部羣眾特別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向朱有勇同志學習,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為全省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講述了自己踐行初心使命,投身脱貧攻堅一線的經歷和體會。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扶貧辦、雲南農業大學、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負責人和科技人員代表先後發言,大家表示,要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自覺把個人價值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難,努力創造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業績。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我做了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作為一個農民教授,為農民做點事,這是我的初心。我出生在雲南省一個邊遠的小鄉村,當時的農業生產很落後,農民的生活很苦,起早貪黑、辛苦勞作,還是不夠吃、不夠穿。我經常想,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莊稼長得更好一些,產量更高一些,收成更多一些,農民的日子就會更好一些,這是我最初的理想,也是幾十年來“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的真正初心,是我不斷創新農業科學技術的真正初心。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響應黨的號召,投身脱貧攻堅的主戰場,這是我的責任。中國工程院定點幫扶瀾滄,我是院士羣體裏的“年輕人”,又是一個共產黨員,我應當去駐村扶貧。當我走進大山的時候,看到山裏的農業生產落後,農民收入很少,這讓我感到了深深的內疚。作為黨和人民培養出來的院士專家,卻長期關注於文章的發表、影響因子的高低和各種獎項的得失中,淡忘了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淡忘了山裏的土地和農民,這是我們對人民的虧欠。我們必須用科學技術成果改變落後的生產技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山裏的民族兄弟和全國人民一起富裕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找回自己的初心,一個腳印接着一個腳印地履行共產黨員的責任。

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我的本分。瀾滄縣地處熱帶雨林地區,水資源、光熱資源、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把資源特長變成特色產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效益是科技扶貧的重要任務。我們把研究了10多年的冬季馬鈴薯優質高產技術推廣到那裏,把當地冬閒田變成了效益田、脱貧田。把研究了8年多的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推廣到了那裏,讓中藥材迴歸深山老林,形成高品質的林下中藥材特色產業。駐村扶貧這些年來,我們把科技論文寫在了大地上,這比把論文寫在紙上艱難得多,但是在我們心中、在拉祜族羣眾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飄香的分量比一紙論文要重得多、亮得多。

作為一個農業教育工作者,培養邊疆農村鄉土人才,這是我的職責。邊疆直過民族的素質性貧困是扶貧工作中最短的短板,培養邊疆農村具有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是補齊短板的快捷路徑。駐村扶貧以來我們一共招收了24個班的學員,培養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冬早蔬菜等專業的鄉土人才1445名。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們培養的鄉土人才中,有90%的學員自己脱貧,有50%的學員帶動親戚朋友脱貧,有10%的學員帶動整村羣眾脱貧,這些學員就是邊疆廣大農村的星星之火,他們將在脱貧不返貧、鄉村振興發展的征途中燎原輝煌。

作為一個駐村科技扶貧的代表,不是我一個人在努力,而是上百位院士專家在共同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駐村扶貧的邊疆村寨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瀾滄縣、在雲南省,在全國扶貧攻堅第一線,有成千上萬的科技人員把他們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千家萬户,把他們的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為打贏扶貧攻堅戰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藉此機會,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並有幸為脱貧攻堅作出自己微薄的努力。當前,脱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衝刺階段,我將繼續不忘初心使命,與千千萬萬奮戰在脱貧攻堅一線的同志們一起,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時代楷模朱有勇學習心得 篇三

這次中宣部授予朱有勇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這既是對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揚,也是對涉農高校師生、尤其是雲南農業大學師生的極大鼓舞。

通過向朱有勇同志學習,使我們的教師更加堅定立德樹人的初心。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在新時代做“四個引路人”、成“四有”好老師,朱有勇同志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一直把“讓農民過得好一點”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因為這份初心,他腳踏實地,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紮在一個課題裏,就是因為想為農民實實在在做點事,幫農民解決些實實際際的困難。他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講空話、大話、套話,身上有土、腳下有泥,不僅帶出一個個知農愛農的專家學者、青年技術人才,也帶出了一個個有文化、懂技術的高素質新型農民。

通過向朱有勇同志學習,使我們更加堅定強農興農的決心。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回信中,總書記深情勉勵涉農高校師生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朱有勇同志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的學生,選擇農業意味着大有可為,同時也意味着既要在科研上追求頂天,也要在實踐中甘於立地,能夠躬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看到農民的需要,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通過向朱有勇同志學習,使我們更加堅定脱貧攻堅的信心。朱有勇同志紮根深度貧困的直過民族地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深入調研、精心謀劃、主動作為,扶貧又扶志,為改變當地貧困落後面貌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朱有勇同志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無論脱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多難啃,只要我們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 全體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雲南的脱貧攻堅戰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時代楷模朱有勇學習體會 篇四

入冬以來,全國連日大幅降温。然而在彩雲之南的雲嶺高原,卻湧動着一股暖流,雲南4800萬各族人民正掀起一陣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的熱潮。

自12月國中央宣傳部授予朱有勇“時代楷模”稱號以來,雲南各地迅速開展學習朱有勇的活動。12月7日,雲南省委在昆明組織各界代表座談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號召全省幹部羣眾特別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向朱有勇學習,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

“朱有勇同志是初心使命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報國之心和為民情懷,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在座談時説。他提出,要向朱有勇同志學習,學習他模範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自覺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學習他繼承和弘揚科技戰線的優良傳統,爭做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員、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脱貧致富的帶頭人;學習他滿腔熱情地致力於科學研究,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增強國家擔當和社會責任,為加快創新型雲南建設貢獻聰明才智;學習他忠實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我們要學習朱有勇同志強烈的責任擔當,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推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建設成果在教育系統落地生根,打造‘雲教鐵軍’。”雲南省教育廳廳長周榮説。

雲南省科技廳副廳長高俊認為,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的活動,將增強科技人員積極投身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責任感,把科技特派員隊伍打造成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將充分發揮好院士、專家作用,助力雲南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預計今年末95%的建檔立卡貧困户、95%的貧困村、95%的貧困縣將歷史性退出。我們要學習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推動廣大扶貧幹部不鬆勁、不懈怠,全力以赴開展突出問題排查,千方百計補短板,為脱貧攻堅取得全勝作貢獻。”雲南省扶貧辦主任黃雲波説。

雲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吳伯志表示,朱有勇同志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的學生,選擇農業意味着大有可為,既要在科研上追求“頂天”,也要在實踐中甘於“立地”,能夠躬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看到農民的需要,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中興代表朱有勇牽掛的瀾滄人民,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黃惠川代表朱有勇的學生和助手,分別談了學習朱有勇先進事蹟的感受。

面對國家給予的巨大榮譽和社會各界的讚譽,朱有勇卻十分低調。他坦誠地説:“作為一個農民教授,為農民做點事,這是我的初心;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響應黨的號召,投身脱貧攻堅的主戰場,這是我的責任;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我的本分;作為一個農業教育工作者,培養邊疆農村鄉土人才,這是我的職責;作為一個駐村科技扶貧的代表,不是我一個人在努力,而是上百位院士專家在共同努力。”

時代楷模朱有勇心得體會 篇五

朱有勇院士作為科學家,沉到脱貧攻堅一線,身體力行承擔中國工程院定點扶貧任務,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把黨的温暖傳到貧困山村鄉親們的心窩裏,供給邊疆少數民族貧困羣眾的技術需求,不僅改進了羣眾傳統的生產方式,使羣眾增收脱貧,更促進了瀾滄各族人民“感黨恩、重科學”氛圍的形成。

朱有勇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是中國工程院組織科技人員參與定點扶貧工作的典範,更是雲南各族幹部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用智慧和汗水,幫助引導貧困羣眾戰勝貧困的典型代表。省扶貧辦黨組要求全省扶貧系統幹部認真學習朱有勇院士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撲下身子當農民院士扶智扶技,把科技交給大地、交給貧困羣眾的精神和情懷。

當前全省脱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新階段,預計今年末95%的建檔立卡貧困户、95%的貧困村、95%的貧困縣將歷史性退出。持續攻堅、鞏固脱貧成果、防止返貧成為明年的重要任務,發展產業,完善帶貧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鄉村治理能力,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主要任務。我們要學習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推動廣大扶貧幹部不鬆勁、不懈怠,全力以赴開展“三精準”、“三落實”、“三保障”的突出問題排查,千方百計補短板,繼續攻堅克難強弱項,為脱貧攻堅取得全勝作貢獻。要推動和鼓勵更多科技人才沉到脱貧攻堅一線,撲下身子,把貧困地區的大地當作實驗室,把貧困羣眾當親人,傳技興業、傳道育人,使貧困村有特色經濟、有支柱產業,貧困羣眾長期增收有保障,真正實現脱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