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1W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篇1

朱金浩,男,漢族,1974年4月出生於海寧市鹽官鎮聯農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那麼,無任何社會背景的他,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白手起家,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馳騁商場、擁有驕人業績的青年企業家他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一、敢為人先,開拓致富路

1993年高中畢業後,19歲的朱金浩幸運地進了當時屈指可數的鎮辦企業“宏運塑料廠”當起了工人。可僅過一年多,躊躇滿志的他抱着趁年輕幹一番事業的信念,毅然放下了那份安逸工作,用東借西湊到的共計_0元資金作創業基金,購置了幾台小型衝牀、鑽牀、車牀等加工設備,在家中成立了“新生五金廠”,僱了幾名工人開始幫附近的五金廠加工插銷、拉手等小五金產品。為了工廠能順利運轉,他四處攬活幹,因為年紀輕、腦子活,又能虛心請教,很快熟悉了產品生產流程,掌握了技術。藉着質量可靠,為人誠實守信,創業伊始就小有收穫,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當時,鹽官、豐士大大小小五金廠家眾多,產品多以內銷為主,競爭力不高。他堅信創業不能隨大流,須更新觀念另闢蹊徑、突出產品差別化,提升市場競爭力。1999年,在自身積累資金遠遠滿足不了發展需求時,痛下決心把全廠資產都抵押到信用社貸款,向丁橋鎮一新村村委會租用了_平方米標準廠房,新購置各類先進設備,工廠也更名為“海寧市捷盛五金機械有限公司”。且在不斷刻苦鑽研技術、工藝的同時,還自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和英語等。憑藉過硬的質量、合理的價格、良好的信譽,公司在國內五金行業中嶄露頭角。可樂於進取的他,又計劃進軍國外市場,開始

生產抽屜滑軌、三角支架等外銷產品,憑藉自身懂英語、會計算機的優勢,_年成為丁橋鎮第一批利用“阿里巴巴”誠信通網絡平台做起了“外貿”生意的企業,當年創下了外貿銷售超百萬的佳績,隨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短短三、四年時間產值翻了兩番多,_年實現銷售產值1200萬餘元。

二、奮力拼搏,爭得大發展

_年,正值而立之年的朱金浩已擁有一家頗具規模的“海寧市捷盛五金機械有限公司”,為周邊農村富餘勞動力帶給就業崗位200多個,資產逾千萬元,按説就應知足了。可他仍然沒有,他的那種高瞻遠矚似乎永遠不會滿足。為了理解更大的挑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透過廣泛的市場考察和科學論證,決定抓住全球產業用特種紡織品蓬勃發展的契機,決策投資3500多萬元在丁橋鎮錢江工業園再創辦一家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的“浙江博泰塑膠有限公司”,新建現代化標準廠房和生產車間,從國外進口國際先進設備,同時不拘一格引進各類優秀人才。博泰一期《年產1200萬米產業用特種紡織品項目》於_年3月順利投產,主要生產各類廣告膜、投影膜、地板膜、裝飾膜、透明膜等產品,當年實現銷售近億元,公司被評為二oo六年度丁橋鎮“八強企業”、“企業信用等級aaa級”。

多年的摸爬滾打,使他練就了敢於超越、不斷前進,敢於作為、把握主動並永不言敗的自信。_年4月,投資1900萬元的博泰二期《年新增2880萬平方米高檔柔性燈箱廣告布技改項目》又建設完成,新增壓延生產線一條和貼合生產線二條。貼合線主要生產各類廣告燈箱布、蓬蓋材料、車貼、單透、雙面噴等系列產品。在同行企業普遍不景氣生產任務不足的狀況下,博泰塑膠這後起之秀_年實現銷售億元,創利税千萬餘元。如今,博泰公司廠區面積4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

三、奉獻社會,從個人企業家到社會企業家。

堅持“守法、守信;盡責、盡心”,歷經十餘年的艱辛創業,朱金浩帶領公司員工創下了不斐的業績。同時兼任二家企業的總經理,朱金浩在工作極其繁忙之際,仍堅持完成了浙江工業大學的mba研究生課程學習,並善於將學到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在公司內設立“總經理信箱”;還不忘關心員工的生活,當遇到有員工婚喪嫁娶、生病住院或家庭遇到困難都要親自或委託工會及時送上企業的關懷;並堅持和員工同吃大食堂,不斷要求改善伙食,在員工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在做強、做大企業的同時還努力承擔社會職責,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用心參與新農村建設。分別於_年、_年支持丁橋鎮新農村建設捐助3萬元和5萬元;另外因捐資消防事業、支持消防建設,受聘為“海寧市公安局丁橋派出所行風監督員”;還用心支持行業健康發展,成為“海寧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員”。並於_年光榮地當選為丁橋鎮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和海寧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這就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永不滿足的朱金浩:從一名高中生到善於經營管理的研究生;從一名農村青年到青年企業家、青年致富帶頭人;從一名普通羣眾到丁橋鎮人大代表、海寧市人大代表。他的成長曆程充分體現了他學習成才、創業致富、政治進步的優良品質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推進“社會和諧”中所做出的用心貢獻。

我們殷切期盼着,朱金浩的創業豔陽能給正在創業和準備創業的有志青年點燃成功的期望!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篇2

我認真學習過道德模範事蹟之後,發現這些道德模範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他們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樣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崗位和家庭中,卻讓人十分感動!這些道德模範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他們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繹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們用自己平凡而偉大的行動詮釋了人的光華。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的靈魂經受了一次莊嚴的洗禮,也讓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於心中的除了感動,還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領悟,是鞭策……

這些道德模範,有助人為樂的、有見義勇為的,有誠實守信的,有兢兢業業,長期與病魔抗爭,刻苦鑽研,敬業奉獻的,有孝敬老人,教子有方,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孤殘老人的……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個不同尋常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蹟感人,發人深省,催人奮進。象一盞温暖之燈,引領着我們在道德之路上不斷前行。學習了這些道德模範的事蹟後,我覺得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更加堅定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組織紀律

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更加熱愛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嚴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模範為楷模。

感動之餘,我們更需要的是實際行動。時代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因此,我深深的體會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學習道德模範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美德,真情實意地去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關注公益,致力建設我們共同的友善互助的社會生活環境;讓我們學習道德模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美德,懷着恭敬、嚴肅的虔誠之心,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勤奮工作,勇於創新,積極創業,致力建設我們共同的熱心奉獻的社會工作環境;讓我們學習道德模範充滿愛心、尊老愛幼的美德,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夫妻和睦、互敬互愛,親子愛子、為國教子,以愛律己、以厚待人,相互禮讓、和衷共濟,致力建設我們共同的温馨美滿的家庭鄰里環境。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個人品質的一種根本體現,一個具有崇高品質的人,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苛求每個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動地,但我想起一首歌中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篇3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讀時不禁疑惑,倉頡創字而已,何以讓天地慟哭、神鬼驚懼?張彥遠這樣解釋:“造化不能藏起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現後,上天終於可以傳達心意、記載祕密,所以感動得下粟雨;而文字由於有巫術,鬼怪再也不能隱祕,所以驚懼大哭。可見,當有血有肉的現實生活,化作最真實情感的文字時,它的震撼力將無以衡量。

驀然想到,在這場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突擊隊員衝鋒一線,也有大量文藝工作者堅守後方,真實書寫,向社會和人民傳遞着共克時艱的信心力量。

我在後方戰“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沒有白大褂、也沒有綠軍裝,但是他們依然奮戰一線,發揮耳目喉舌作用,用不滅的燈為戰友們點亮歸家的路,用如椽的筆撐起同志們疲憊的肩。他們牢記囑託、響應號召,及時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客觀記錄前線點點滴滴,深入挖掘一線感人事蹟。他們,用鏡頭定格感動,讓我看到了“國士”南山眼中飽含的深情熱淚;他們,用畫筆描繪温暖,讓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機戰病魔的感人場景;他們,用各種各樣方式,讓我們看到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一雙雙滿是血絲的眼。他們用心書寫着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創作着平民的英雄讚歌。

我在後方戰“疫”,我為每一位奮戰在前的朋友點贊。我們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您的“請戰書”,您的“與妻信”,您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樸質的創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這就是我的責任,雖然心裏也有不捨,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我將始終堅守文藝初心,在這狂風驟雨中以筆戰“疫”,記錄感動、鼓舞士氣,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戰士致敬,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説:在這個古老國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搖擺”。每一朵都那麼渺小,當他們連成一片,風也要駐足,雲也要致敬。這種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力;這種精神自強不息,使困地發新芽。我在後方戰“疫”,讓我們一起用愛歌唱、以筆戰鬥,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篇4

礦山企業大多為地下開採,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水、火、瓦石、粉塵、衝擊地壓等多種致災因素的影響,礦山一旦發生事故,這些致災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產生有毒有害、高温濃煙、二次爆炸等次生災害。

肖文儒説,要想實現安全救援、科學救援,不僅需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有實戰經驗以及擔當精神、奉獻精神、竭誠為民的情懷。礦山事故救援是集專業性、技術性、業務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礦山事故救援也是世界性難題。

今年1月,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爆炸事故,肖文儒和他的同事們歷經14天,從600多米深的地下深處成功救出11名被困礦工,創造了救援奇蹟,也被國外許多媒體和同行解讀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

38年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參與過多次重特大災難事故營救:每一場災難,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傷疤,是燒糊的拉鍊蹭到臉上留下的;變形的關節,是長期冷熱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習慣,在辦公室備好一隻行李箱,隨時準備,救人於危難。

700多起災難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羣眾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機裏,存着許多他參與過的救援現場照片和視頻。他能準確説出每一次事故的時間和搶救人數。

“這些不是照片、數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啊!”“人命關天”這四個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礦務局雁崖礦井下中央變電站突發着火事故。

當23歲的肖文儒和同事們成功帶着被困人員升井,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這一跪,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心上,也永遠地趕走了曾經的猶豫。

應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難、太危險了!20世紀八十年代,應急救援人員很多時候是在“賭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應急救援隊員要在井下災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温中工作;濃煙翻騰,他們只能閉着眼睛打密閉牆,一旦走錯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夾,後果不堪設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親眼目睹隊友倒在井下。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工作咱別幹了啊?”肖文儒的腦海中,自己母親流着淚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親含着淚的重重一跪,最終重疊成一個聲音:“我不能離開”。

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較量。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

“隊長,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礦井下盲巷積存的幾十噸煤粉發生自燃,形成隨時噴發的“火山口”,高壓水槍衝起煤塵,火光瞬間迸發四射。

“趴倒!”電光火石間,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話音剛落沒幾秒,爆炸聲響徹巷道,火舌瞬間吞噬了作業空間。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槍對準火點,一秒、兩秒……氧氣越來越稀薄,一分鐘、兩分鐘……視線越來越模糊……

幸好,火勢被及時撲滅。“如果當時晚趴下幾秒,或者沒有堅持繼續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説。

井下二次爆炸,是礦難救援中最大的風險點。而這樣的生死關,肖文儒硬闖了4次。從煤礦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從隧道坍塌到山體垮塌,肖文儒總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能更有效。”多少年來,只要到了事故現場,肖文儒就要揹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揮救援,直到天亮才發現自己被滿地炸藥、雷管“包圍”;在瓦斯濃度高達4%以上的現場,他曾兩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眾議調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點、再向前走一點。”挺進生命禁區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押上“所有的砝碼”。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着他帶去一束光。

個人事蹟和心得體會篇5

我們共同期盼的文明禮貌月已走過,學雷鋒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是我們認為每個月都應該是文明禮貌之月,每一天都是學雷鋒活動日。

在這熱情洋溢的三月,我們校所有同學都積極參加了班上及學校組織開展的學雷鋒活動。 3月6日上午,我們班同學在滬東街道清理地上的果皮紙削,不一會兒功夫,周圍地上的垃圾全被我們清除了,同學們不怕累,不怕髒,把歡樂與美好留給了他人,向觀眾展現了雷鋒精神。

十分鐘隊會上,我們進行了“ 我來講一個雷鋒的故事”的比賽活動,使同學們更進一步規範自我,做到言行舉止得體,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符合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國小生,使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這次活動,班上的紀律有了明顯的好轉。同學們的言行也文明多了,學習面貌煥然一新。思想上也改變了許多,好同學起了帶頭作用,他們主動幫助那些學習落後的同學,提高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和成績。

在這些活動中,班上湧現出了一大批學習雷鋒的積極分子和優秀班幹部,像馬珍珍、張盼盼、鄭俊、黃紹強、蘇丹、等等,他們都為班上的同學做出了很多貢獻。同時也把雷鋒精神深深印在我們心中。

我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中,同學們也能夠繼續發揚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這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時刻用實際行動去哺育它,讓它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