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4W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1

人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教師這個崗位、這種職業呢?不錯,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改善了,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願意當教師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認識 教師職責,還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

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

馮志遠紮根西部農村教育42載,用執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種。他新婚不久就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任教,後又轉到關帝中學。到了關帝中學後,他先教語文,後 來又一口氣承擔了歷史、地理、俄語等課程,再後來又擔任了英語老師。清醒的責任意識,使他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這使他能夠承受住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保持長久的內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建設 發展聯繫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涵。

學習馮志遠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師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書是育人的載體,育人是教書的目的。

馮志遠沒有評過職稱,至今每月少拿幾百元退休金。但他的成果是,他培養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走進了大學。教書育人的力量來自於科學知識。青年人崇尚科學,渴求知識。在馮志遠的講授下,枯燥的歷史課變得生動鮮活。他講的不單純是歷史知識,而是人生,是社會,是國際風雲際會,是民族成敗興衰,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馮志遠不是完人,有限的積澱,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薄薄幾頁新添加的歷史知識講得那麼生動,這取決於馮志遠在簡陋條件下的勤奮。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所處的環境不知要強多少。我們向馮志 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説服力和震撼力,以應對互聯網覆蓋全球的今天,各種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範圍、更難以控制的方式影響着學生。

教師崗位——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教師的許多工作是無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過工作量來反映的。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是堅守教師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必備的品格。馮志遠不懼清貧,不懼寂寞,遠離妻兒。他不是沒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經快十年沒摸到兒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説: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對不起妻兒。但是如果現 在讓我選擇,我還願意當老師……他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他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報酬從來也不是我是否接受邀請的條件 。教師所獲得的享受,不是被讚許,不是贏得掌聲,而是他的講授能得到對方迴應,是被對方滿意地接受 時那種眼神、那種表情,是一屆屆學生能成為社會棟樑。教師崗位——真摯的情感與愛教師工作是通過教師的言傳和身教兩種途徑進行的。身教就是教師默默地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為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嚮導、理論學習上的良師、心靈情感上的益友。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給學生可親、可信的感覺,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

具體來説,就是嚴格要求與熱情關心相結合,知識交流與感情交流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後服務相結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所以,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 ,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又必須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可親才可信,可信所講的道理才有説服力。這也就是教師教書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崗時間還很長,但我珍愛這一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恆,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2

11月21日,哈密市教育部門組織全市師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蹟發佈會,10位好少年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了師生們。大家表示,要樹立遠大理想,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哈密師範學校19級學前2班的學生王萌是哈密市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在觀看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蹟後,她深有感觸地説:“他們是我們的榜樣,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韌、奮進、勤勞的高貴品質,我要從小事做起,學先進、做先進,早日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阿麗努爾·麥爾丹説,在好少年的事蹟中,最讓她感動的是李豔豔。李豔豔三歲時,母親突發腰部疾患半身癱瘓,父親離家出走。從此,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顧自己和母親的生活重擔。阿麗努爾説,我一定刻苦學習,努力成長為祖國需要的棟樑之才,爭做時代新人!

蘭文飛是哈密師範學校的一名教師。她説,在每一位新時代好少年身上,都看到了當代青少年積極向上、不斷探索的精神。他們是所有未成年人學習的榜樣,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蘭文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她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我要悉心指引教導學生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儘自己一份力量。

“我印象最深的是劉雨墨同學,她從六歲就開始做志願者。電視裏,她幫助的一位孤寡老人,在鏡頭前抹着眼淚説,‘我沒兒沒女,這就是我的小孫女。’我看了特別感動。”哈密市四中九年級1班的馬瑾怡説,儘管隔着屏幕,她真實地感受到了做志願者不僅能幫助別人,還能提升自己的同時給人帶來温暖。在今後的生活中,她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做一個能給他人帶來幸福,傳遞温暖的人。她説:“做新時代好少年首先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同時,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生活中互相幫助,用心維護民族團結,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要樹立“勵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哈密市四中八年級23班的馬熠宸説:“看完新時代好少年的先進事蹟,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像他們那樣遇到困難和挫折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堅持不懈戰勝困難。看到身邊有困難的人要主動幫忙,樂於助人。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

哈密市四中教師古麗遜汗·克里木被“新時代好少年”的事蹟深深感動了,她説,新時代好少年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了榜樣和標杆,可以激勵廣大青少年刻苦學習,為自己的理想,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和建設者,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除了教授好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注重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主題班會、手抄報展、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幫助青少年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古麗遜汗説。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3

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學習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昆明舉辦“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9月1日下午14:30,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組織全校師生集中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信仰的力量》,主講人張桂梅老師講述了創辦女子高中的坎坷經歷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張桂梅和女高的老師們帶領學生讀黨史、誦經典、講述革命英雄故事傳説,讓學生們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觸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桂梅老師把共產主義信仰教育放到學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努力讓學生成長為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報告會上,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予波同志作了發言,他説,《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將作為全省上下辦好、教好、學好思政課的最生動材料。去引導學生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通過邀請先進模範人物、知名專家學者上講台,以先進事例感染學生,以透徹學理分析迴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課,使大講堂成為一個導向、一個標杆、一種激勵。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4

5月29日,學校組織學習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我聽得非常認真,幾次淚水都模糊了我的眼睛,他們先進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震撼着我,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也是一名教師,儘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甘於寂寞、甘於奉獻、甘於鑽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後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將在這些先進教師先進事蹟啟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端正態度

不是説態度決定高度嗎?端正了態度,也就決定了高度的起點,這才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這輩子,我既然端定了教師這個飯碗,就要好好吃這碗飯,不僅要吃好,而且還要吃飽。怎樣才能吃好吃飽呢?我想,首先要靜下心,沉下氣,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不受外界的干擾,潛下心來工作。

二、練好基本功

從經濟上來説,現在,儘管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但國小教師的收入還是比較低的,從工作量來説,國小教師的工作也是特別煩瑣的。白天,我們在學校上課,批改作業,處理一些班務,搞教研活動,有時外出聽課學習,晚上回家還得備課,看書學習,查閲資料等,所以,當別人在與家人聊天,朋友聚會,吃喝娛樂,享受工作之餘的悠閒的時候,我們還在為明天的的上課做準備,還在為某個學生的個體行為傷腦筋,還在為寫一篇論文而冥思苦想,可當我們看到學生的一丁點進步時,有家長向我們道謝時,自己課堂教學閃現出一丁點火花時,工作得到同事、領導的肯定時,那種興奮與激動是難以言表的。那時,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記憶力和精力最黃金的時期卻是有限的,現在的我倍感歲月的不饒人,眼看人生的黃金時間匆匆從腳下流過,如果還不努力學習,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澱下一些經驗的話,可能確實就要來不及了,到老時,我一定會為自己虛度年華而懊悔。所以,我想:現在辛苦點,累點,雖然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我會得到一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因為,我知道,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世上也沒有不勞而獲。天道酬勤,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會結出豐碩的成果,哪怕果實不算太豐碩,但我只要努力了,就算青澀的小果子,我也覺得甜。

三、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麼教別人的孩子。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們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我們要象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5

這幾天牽掛着全國億萬民眾和網友內心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學的張麗莉老師。張老師在汽車衝向學生的那一刻用自己嬌弱的身軀救下了兩名學生,自己用鮮血染紅了大地。

自從得知張麗莉老師的事蹟後,我每天都在關注張老師的狀況,每次聽到關於她的報道,我都禁不住流下眼淚。幾天來,她的安危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着我的心。她的事蹟傳遍華夏大地。她那臨危不懼、挺身而出、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詮釋了師德的偉大,用大愛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用鮮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時期優秀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她是人民教師的驕傲,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光榮榜樣。

張老師在生死一線之際,沒有考慮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將學生推開,確保了學生的生命安全,彰顯了一位人民教師無私、偉大的品格。敦品勵學,弘毅致遠。哈爾濱師範大學畢業的張麗莉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從師準則,體現了追求道德、學問、胸懷廣闊、意志剛強的品質和決心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理想。我想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定要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

我們要學習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她勤奮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職業理想。

“最美女教師”名下無虛,她在生死瞬間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她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捨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支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讚歌。這位年輕女教師,用生命譜寫着最偉大的愛的讚歌。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教師。

我們祝福她能脱離生命危險,重新回到她的學生中。更希望她的美麗化作春風,給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帶來更多的感動。

祝願張麗莉老師早日康復!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6

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在我社區引起了強烈反響。“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這24個字,既是對黃大年同志一生事蹟和崇高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期望和要求。

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麼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黃大年同志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説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户”,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麼是“教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黃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於奉獻,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勛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範,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並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説:“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了全部心血和力量,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精神,就要求我們要時刻不忘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把黨中央的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努力探索新時期社會治理的新境界;學習黃大年通知的先進事蹟,就要求我們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將羣眾的呼聲和願望作為自己工作的導向和方向;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就要求我們勤於學習,研究社情、民意,將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工作的目標。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7

他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科學家,他是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人民教師,他是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知識分子,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__”特聘教授,黃大年同志。

一、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赤子情懷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2009年,黃大年放棄了倫敦每天紳士般的生活,放棄了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條件,放棄了國際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的高薪待遇。他作為國家“__”的特聘教授回到祖國東北,將在英國18年取得的科研成績當成了“草紙”,要把真正的論文寫在自己祖國的大地上。他愛這個國家的一草一木,就像他最喜愛的那首歌《我愛你,中國》中唱到的一樣:“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今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脱利益羈絆甘願為國奉獻,他們延續着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為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眾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作為一箇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於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帶領科研團隊在短期內突破國外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猶記得自己在面試當前崗位時的問題回答,“我的夢想就是將自己所學應用在工作之中,並在工作中促進學習,不斷提升”。作為一名基層的測繪工作者,也應懷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愛國情懷,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只有這樣,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義。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把愛國情轉化為對單位、對工作的一腔熱血,不拈輕怕重,不挑肥揀瘦;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二、不瘋魔不成活的的敬業精神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黃大年的這句話尤讓人動容。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惜時不惜命,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還每天在病房中與團隊師生研究項目、佈置工作。就是憑藉着這種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的風魔勁、拼命勁,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則文必正,藝痴則技必良。錢學森鍾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為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為“殲—10之父”;黃大年痴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為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蹟表明,鍾情專一、埋頭苦幹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峯巔。

“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為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作為生產部門的測繪工作者,面對我國測繪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更要緊跟時代步伐,立足本職崗位,潛心鑽研,時刻察覺這種“不安全感”和“本領恐慌”,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始終堅持正道、專注幹事、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三、誨人不倦、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黃大年曾説,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把培養人才和建強團隊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為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範,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黃大年甘於奉獻、不計得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工作中,我們應像成熟的稻穀的一般,遇到問題虛心向前輩同事請教,積極與同事進行溝通學習;應像耕田的黃牛一般,默默耕耘,不計得失,在項目生產實施中甘於付出,勇挑重擔:更應像黃大年一般,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與他人分享,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黃大年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每個中華兒女都應以“黃大年們”為榜樣,為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黃和豔的事蹟心得體會篇8

當有人問杜富國:“你為救戰友失去了雙手雙眼,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康復後想做些什麼?”他沉默良久沒有作聲,兩行熱淚滑落下來……

新年伊始,在病牀上,杜富國拿起麻栗坡人民送來的收音機,聆聽着_新年開訓令。他説:“部隊聞令而動,掀起了實戰化訓練熱潮。我也要刻苦訓練,爭取早日康復,做更多對黨對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負部隊的培養、人民的關愛。”

“工作總要有人幹,我多幹一點,大夥就少累一點”

“富國話少、靦腆,卻有一副熱心腸。”遵義的鄉親們都這麼説。

提起受傷的大侄子,姑姑杜靜忍不住淚往下流:“富國在幾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時候什麼活都帶頭幹。”

童年時代,杜富國的父母在外務工,家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苦熬不是辦法,苦幹才有希望。他從小擔起家庭重任,揹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幹農活。四鄰八舍人見人誇。

別人家的剷車“趴窩”了,學過維修的杜富國主動幫忙,從下午5點搗騰到凌晨;村裏人家辦紅白喜事,杜富國不用人喊,總是會去幫忙端茶、送菜、擺放桌凳、收拾碗筷……

到了部隊,杜富國更是熱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時間,為隊裏修水電、修門窗、修設備,成為出色的“三小工”;

雷場上,他把自己的乾糧分給飯量大的戰友,分給山裏的困難羣眾;

戰友有困難,他時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萬元支援;

在駐地,他常常幫助鄉親鋪路坑、搬物資、修水電。

戰友問他:“天天忙個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嗎?”他説:“工作總要有人幹,我多幹一點,大夥就少累一點。”

二班戰士詹程説,富國總是閒不住、忙不完,也從不嫌麻煩。

有一天,從雷場回來,大家很疲憊,大多在休息娛樂,杜富國的“休閒方式”則是到處轉,看看水龍頭是否漏水、澡堂的燈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鬆了。

在雷場,杜富國乾的活也總是最多,背的裝備總是最沉。他總是歇不下來,大家把他譽為“小馬達”。

馬嘿雷場山高坡陡、荊棘密佈,來回有6公里山路,掃雷兵要揹負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個彈藥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國都要爭着扛兩箱,有時候還後面背兩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揹帶勒出一道道血印,腳底也磨出了血泡。

戰友心疼他:“少扛點,時間長了,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杜富國笑道:“沒得事,我身體好。”

_年9月2日,駐地猛硐鄉發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災害,掃雷隊凌晨出動救災。看到十幾名學生被困在二樓,杜富國第一個攀上一輛衝翻的皮卡車,借勢爬上二樓陽台,將學生逐個抱下。

在敬老院,暴漲的河流將19名老人困在對岸。杜富國又是第一個拉着繩子,跳進河中蹚路。而後,他和戰友站在河中組成人牆,將老人逐個揹回。

從河裏出來,杜富國的腿被洪水中的雜物撞得淤青。面對戰友的關心,他説:“這是咱當兵的本分。”

“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

“飛飛,堅強點。”杜富國清醒後,這是父親杜俊對他説的第一句話。“爸,我沒事,放心。”杜富國的聲音很虛弱,卻平靜。

杜俊沒想到,傷情如此重的兒子還會安慰他寬心。在杜俊印象中,兒子負傷後,無論是手術還是換藥清創,從來沒叫過一聲疼。他寧願把淚水流在心裏。

_年10月21日凌晨,病牀上的杜富國疼得難以入眠,他抬起雙臂想要觸摸傷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斷臂總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沒了?”杜富國問陪護他的分隊長張波。張波支支吾吾地説:“可能是繃帶綁得太緊,所以沒知覺。”黑暗中,杜富國沒再問,一夜輾轉。

張波趕緊給大隊領導和醫生髮了信息:“富國情緒激動,應該是察覺到自己雙手沒了”。

翌日一早,大隊長陳安遊、政委周文春和醫院領導商量,決定先告知杜富國失去雙手的消息。

“富國,加重手榴彈近距離爆炸,為了保命,手沒保住。”“希望你堅強,你是我們掃雷大隊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聽了陳安遊和周文春的話,杜富國語氣平靜:“首長,請放心,我一定會堅強。”

“隱瞞真實傷情越久,越不利於治療。”按照主治醫生陳雪松的意見,大隊隨後決定告知杜富國全部傷情。_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滿了人。領導、戰友、家人、護士都來了,還特意請來了心理干預專家。

“富國,爆炸太劇烈,手沒保住,兩個眼睛也沒保住。”病房裏靜得讓人窒息。

幾秒鐘的沉默後,杜富國微微顫抖地説:“我知道了,您放心,請大家給我點時間。”

心理醫生蹲在旁邊觀察杜富國的表情,醖釀着幾套心理干預方案,最終一套也沒用上。

他的樂觀讓人感動。杜富國的臉部、四肢、胸腹等處嚴重炸傷,身上瘢痕累累。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醫生囑咐他:“只要忍得住,別脱壓力衣。”杜富國穿上壓力衣,渾身繃得像彈簧,除上藥、洗澡、換衣外,每天23小時不脱,不喊一聲苦,還打趣稱自己成了“蜘蛛俠”。

他的堅強令人動容。當被問到未來如何面對新的人生時,他説:“我想學播音,講一口很好的普通話,以後把掃雷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裏升起太陽。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會練習播音技能。除了醫院制定的康復訓練,杜富國每天也會堅持收聽廣播、練習寫字、學唱歌曲,並讓妻子和戰友為自己讀報。

“富國啊富國,你可知道在康復的路上,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護士餘翔默默地在心中為他祈禱。

西南醫院康復中心主任劉宏亮説:“對杜富國的康復治療,請了國內外的頂尖專家,用了醫院的最好設備,組成了最強的醫護團隊。我們要向英雄表達崇高的敬意。”

現在,杜富國的傷情日漸好轉。生日那天,他給醫護人員唱了一首歌——《壯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謝大家對他的幫助。豪邁的歌聲在病房久久迴盪。

病房的陽台上擺滿了鮮花,其中一束鮮花上插着一張卡片,上面寫道:“向日葵説,只要你朝着陽光努力向上,生活便會因此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