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人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95K

《小人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小人國》觀後感 篇一

《小人國》是一部關於兒童的生活戲劇——發生在真實兒童裏的真實故事,它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陌生又真實的兒童世界,其中的許多鏡頭都讓我感覺似曾相識。經過此次學習令我受益匪淺,下頭就談談我自我的一點不夠成熟的體會。

一。教師扮演的主角

此刻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仍然是教師們把自我置於絕對權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動的領導者、表演者;而幼兒則處於絕對服從的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只能當聽眾、觀眾,一切都要耳提面命。當然我也一樣,總是期望孩子能完全的聽從我的安排,按照我説的做,一旦發現孩子沒有聽我的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説。雖説了解我們應當以孩子為中心,教師應處於引導的地位,可是做起來的時候這一切就會拋到腦後了。可是,在巴學園裏我看到了孩子和教師之間的親密關係,他們超出了教師和學生的關係,讓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間的心與心的交流。調皮、霸道的孩子對於我自我來説是最頭疼的,對於這類型的孩子我還真沒那麼多的耐性去對待,可是看到李教師對池亦洋不厭其煩的進行教導,不斷的讓他明白自我的行為已經造成的後果,而不是籠統的對他的行為進行指責。

我們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參與者,對於他們的活動我們要充當的是合作者,不是干預者。他們犯錯了,我們應當是讓他們自我瞭解自我行為對錯與否的引導者。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繫會影響到教師對幼兒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所以,我們應當確立好自我的主角,把握好自我與幼兒的關係,把自我看作幼兒良好的合作者與協作者,用愛去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到教師是他們中的成員而不是約束限制他們的成人。我們應當時刻調整自我的情緒,始終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去對待幼兒,為他們創設自主的活動環境。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幼兒,要多與幼兒交談,一齊玩,鼓勵幼兒表達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建立寬鬆平等的師幼關係。

二。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在巴學園的校車上有這麼一句標語“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句話其實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麼完美的教育觀念,如果孩子們不適應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話,甚至是阻礙他們發展的廢話,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問題孩子將問題拋給我們,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將這樣的一個球再次傳到他們那去,就要研究“力度的大小”不能傷着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有靈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顆充滿愛的心。

經過觀看此部影片,我學到了很多,電影中的許多片段,零零碎碎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腦子裏。我明白,以我此刻的教育經歷可能並不能遊刃有餘的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感想,相信經過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下一次再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又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小人國》觀後感 篇二

看了一遍後,緊接着又看了第二遍,覺得這是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影片。一羣幸運的孩子,一個智慧的老師,一個幸福的國度……裏面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你想像不到的,沒有任何強行的規章制度,任何活動都由孩子們自由發揮,老師不做干涉,只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才上前適當的引導。完全尊重孩子的思想,這也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感觸頗深!影片紀錄的雖然是巴學園裏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很平淡,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從未走入的純潔的童話世界。

辰辰是個可愛、靦腆而且很執着的小女孩,每天她都會在幼兒園的門口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不論春夏秋冬,從未間斷。巴學園的老師們並沒有強制的把辰辰帶回室內,而是詢問她的意見,“你想怎麼做”。有時候還會和她一起等。不管多久,辰辰一定要等到南德。看到好朋友來了之後,別提有多高興了。我們大人往往會説,小孩子懂的什麼是朋友,今天在一起就是朋友,明天不在一起又有新朋友了,看到辰辰的等待後,你還會這樣認為嗎?其實孩子也有他們的情感世界,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必須尊重他們,而不是用強行的手段去壓制他們,規範他們。

池亦洋這樣的孩子相信是當老師的最頭痛的一類學生了,他霸道、任性、愛欺負人、不守規則等等。我們碰到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免不了大發脾氣,喝哧一番,可是大李老師卻沒有這樣做,在他犯錯誤時,總是耐心的引導,在這件事情上你應該怎麼做,哪裏做得不對了當他要用暴力解決問題時,大李老師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用暴力去征服別人的人是沒有出息的,我相信你也不會用暴力征服別人。”影片中老師這樣批評教育的語言是我很值得學習的,因為往往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會這樣的平心靜氣。不僅如此,大李老師還發現了他身上的閃光點:他身上有孩子們少有男子氣概,他會帶着一幫小朋友玩,而且有序的指揮活動過程和人員安排,小朋友們也都聽他的,可以看得出池亦洋是一個很有領導能力的孩子;他還會在老師不在的時候解決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且解決得很好。像大李老師這樣不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有一些不良行為就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而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教育的同時也要用適當的方法。

印象很深的還有調皮鬼錫坤,是個很機靈的小傢伙,為了想看看垃圾桶的肚子有多大,他把小朋友們的鞋子、玩具、甚至足球來把垃圾桶填滿,因為這樣,巴學園的老師們每天都要在環衞工人來之前把東西搶救回來,即使這樣,也沒有一位老師阻止他這樣做,而是給他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試問有幾個這樣有智慧的老師?都會認為這是一個調皮的孩子,馬上制止這樣的行為。看到發生的錫坤身上的例子和大李老師的去處理方法,讓我明白了要用雪亮的眼睛看清楚孩子的活動動機,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並在探索過程中適當的指導

影片雖然簡短,情節平淡,記錄的也是日常教學中經常發生的事情,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往是手足無措,草草了結,現在看來是多麼的虧欠孩子們啊!大李老師真是一位充滿智慧的教師,她和藹可親、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她會蹲下身來告訴孩子們哪裏做得不好,應該怎麼做……這些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

我想以後還會再看這部影片,裏面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去了解、去深思、去領悟。

《小人國》觀後感 篇三

自從接觸到了李躍兒的教育理念,自從開始在李躍兒教育網上潛水學習,就開始對遠在北京的“巴學園”心生嚮往,真的很想親眼看看那裏的孩子和老師是怎樣快樂地度過每一天的。兒童紀錄片《小人國》終於讓我小小地實現了一下願望。

影片的拍攝手法有一種樸素的温情,那些讓每個爸爸媽媽都感覺熟悉的瑣細的場景與情節,看着看着卻發現感動一點一點地滲入了心裏,而還有很多感觸和思考留給我們在影片之後細細回味。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忽然開始領悟到什麼是孩子所需要的“愛和自由”,如今這四個字已經被無數父母掛在口邊奉若法寶,但看着片中大李和老師們滲透在言行之中“愛與自由”,真的比在書上看來的要發人深省得多。

執着於每天守候小夥伴南德的辰辰,她只和南德一起玩,每天痴痴等待也不覺得苦,似乎她的世界裏只有一個南德;2歲的小錫坤正處在探索期,他把所有人的鞋子都扔進垃圾桶以探索垃圾桶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他不停地在教室裏“搞破壞”,把東西灑的到處都是;5歲的“孩子王”池亦洋,身高力壯,一副“老大”風範,不僅在羣體遊戲中充當絕對的領導,還熱衷於各種“權力”的探索,或是口出“狂言”,或是“欺負”別的孩子。

這三個孩子的表現,如果在我們一般的父母看來,也許都是有點問題的。就拿我自己來説吧,我應該屬於比較典型的在傳統養育方式下長大的人,家庭傳承給我的教育理念是比較嚴肅、抑制、保護型的。雖然已經接受了不少新型教育理念,但在面對上述孩子的行為時,我的心中還會忍不住升起一絲很本能的批判衝動。按照“正常”思路,辰辰總是粘着一個小朋友怎麼得了?會不會造成交際能力低下?錫坤的探索是不是有些過分了?難道我們就由着他把周圍弄成一團糟?池亦洋是不是暴力傾向太嚴重了?是不是需要多加管束?

那麼大李和老師們是如何對待這些孩子的呢?

辰辰365天如一日的等待,老師們從來沒有干涉,在瞭解到她不希望老師陪伴的時候,老師就允許她獨自在門口等待南德,只是在寒冷的時候為她加暖衣服。而在一年之後,辰辰與南德分別去了不同的園區,但此時的辰辰,已經能夠逐漸適應沒有南德的日子,也交到了新的好朋友,而可貴的是,她這種天生的細膩的情感和無比的耐心被很好地保護下來了。

而錫坤的探索行為,影片中大李老師也給出了很好的應對示範。在錫坤把一筐珠子都灑在地上的時候,大李老師也開心地陪他一起探索,同時不着痕跡地引導他如何將珠子掃成一堆,放回筐裏。既充分滿足了錫坤在特定階段的探索慾望,又進行了有建設性的行為引導,使他逐漸學會如何將東西歸位。在這種自由下,錫坤對環境的探索能力得到了保護和發展,看着影片中他拆卸東西的靈活的小手,真的令我這個笨拙的大人都自歎不如呢。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許多家長聯合起來找大李談,商量是不是讓池亦洋離開巴學園,因為受到他“欺負”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但大李出人意料地説:“池亦洋的確有他自己的問題要解決,但是我看到,池亦洋給我們整個園的孩子做出了一個非常男子漢式的示範……”的確,池亦洋身上有着許多這個時代的男孩子缺少的品質——堅強、灑脱、有擔當、不嬌氣、果敢……從這段話裏真的體會到了大李的良苦用心和高遠的眼光,後來在大李和老師們的耐心接納和引導下,池亦洋的暴力行為也少了很多,更增強了他性格中的正面部分。

所有這些事例,都浸潤着大李和巴學園的老師們對孩子深沉的愛,孩子們也由此得到了他們良好生長所需要的自由空間。寫到這裏,不禁想起了電影中兩次出現的一個鏡頭,在茫茫的雪地裏,巴學園的校車慢慢地啟動,車身上寫着八個大字:“孩子是腳,教育是鞋”,車燈染亮昏暗的暮色,慢慢前行……

我想,以後面對孩子的時候,尤其是當她的行為表現讓我又忍不住焦慮、不滿、急躁、發怒的時候,我要想一想辰辰、錫坤、池亦洋還有巴學園的老師們,那樣會提醒我要給孩子真正的愛,信任她,信任生命。

昨天觀影個人有一點小小的遺憾,因為很多家長帶了孩子去,加上放映廳很小,所以場內不是很安靜,其實這部電影更適合家長們靜靜地觀看、思索。另外,如果這部影片能夠以導讀的方式面向普通父母觀眾,可能大家理解的會更好一些。

看完影片覺得意猶未盡,要是更長一些就好了。將來出了DVD,是值得買回來收藏的。

《小人國》觀後感 篇四

今天在兒童教育學的課上第一次看了以往不會特意去注意,去觀看的紀錄片《小人國》。沒有強大的明星陣容,沒有華麗的服飾住宅,但是它卻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帶來歡樂,同時也使我產生了諸多感慨。

首先是在情感方面。

在這個無憂無慮的巴樂園裏,孩子們的唯一任務就是玩和聽故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論做了什麼事情,沒有責備,沒有漫罵,沒有體罰,有的只是和風細雨般的問候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有的是張揚的個性和幻想的空間,還有無盡的體驗與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回想起自己幼兒園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每天都開開心心,不需要考慮以後做什麼,不需要思考自己的未來會怎麼樣,真的,特別的羨慕他們,可以活出自我!

其中讓我比較感動的是辰辰,四歲的辰辰每天早上都要等一個小朋友——南德。夏末的早晨辰辰感冒了還給南德帶奶片,等南德,秋天的早晨辰辰依舊在等南德,然後是下雪的冬日,再到春天,每一天辰辰都耐心地等南德。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個特別沒有耐心的人,我討厭等人,對此我深感內疚!當我看着辰辰時候,兒童之間這種真摯的友誼深深地打動了我,成人之間還有這樣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友誼嗎?在這一方面,我想我們有太多人需要向兒童學習,不要過於功利。人活着終究會空手離開,名利是你帶不走的,而友誼是我們一輩子可以回憶,可以帶來歡樂的東西。

另外我發現現實世界讓我們慢慢地變得圓滑,喜歡隱藏自己,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擔心自己惹到別人;擔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擔心……但是兒童卻很純真,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就像豆豆大發雷霆,佳佳和池亦洋爭吵之類,聯繫我們的生活不覺感到慚愧。我想,很多時候其實將自己的想法都説出來也許才是解決事情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在教育方面。

不容置疑,學校的教育很重要。片子中那個敢罵老師、打老師、經常欺負人、讓其他小朋友懼怕的“小霸王”池亦洋讓我印象很深刻,這樣一個孩子在一般人眼裏一定是個壞孩子,但這個幼兒園大李老師的話讓我很受震動,她説這個孩子身上有閃光的地方,他給其他的男孩子樹立了男性的榜樣,所以老師是帶着欣賞的眼光來看這個孩子的,但同時老師也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改造”他的機會。當時我就想,這樣一個聰明、個性鮮明的孩子,只要有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將來必定能成為不一般的人。確實在片子的後面,這個孩子帶着男孩子們打仗,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很有一種領導才能,而那些原先一直被他欺負的孩子還從內心特別地擁護他。這樣一個“孩子王”,在我們身邊,是不是也越來越少了呢?學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生而都有智慧,道德,信仰的種子,教育應該提供條件促進它的發展。

從這部片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家庭對孩子的發展的影響。南德打“電話”然後説要出差,還知道死了要上天堂,讓辰辰一定要把他埋葬了。王子等公主時焦急地來來回回的徘徊,踱步。尹尹公主自己戴耳環,去和王子結婚時説忘了帶結婚證。佳佳要打110舉報池亦洋等等。儘管我們看到這些都會忍俊不禁,但是這些不都是我們生活中所可以接觸的嗎?兒童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的行為舉止一定要慎重,因為你不會知道自己一個不好的習慣一不小心就被孩子學會了。

再次就是個人一些簡單的想法了。

我還有一點深切體會就是教育要順應人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探索和懶惰的天性,在兒童時期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探索,兒童對這個世界所知甚少,他們喜歡探索,喜歡“研究”,教育不能扼殺他們的天性。小錫坤穿大人的鞋子才會發現他不適合。小錫坤爬櫃子然後從櫃子上摔下來了,家長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於是有的家長就不讓孩子爬,但是你們發現沒有,小錫坤掉下來以後説了一句爬這個櫃子會掉下來的,這就是探索的奧祕,它能讓孩子知道很多東西,不嘗試的話他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會疼,有多疼!教育應當滿足探索的需要,給予科學的方法。

姐姐的兒子四歲,看到錫困的時候便想到了他,記得那次吃瓜子,他拎着瓜子袋晃,結果瓜子掉出來一部分,然後他就索性把袋子反過來拿往地上倒,還跺着腳開心地笑,結果瓜子全灑出來,捱罵了。現在想想其實孩子都一樣,對新認識的事物會充滿好奇,但是好奇心是一陣子的,過一會兒他就玩膩了,然後再去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怎麼樣,教他收拾整理。兒童期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權利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

巴樂園的孩子們要轉園了,希望他們的生活依舊幸福快樂!

教授們跟拍的北京幼兒園的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孩子吧?我想他們更想做的是喚醒這個社會,更好地教育孩子,促進“花朵們”的成長!孩子是腳,教育是鞋,人生而都是一塊白板,由後天來繪畫,塑造。我想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有責任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吧!

小人國觀後感 篇五

週一的晚上,園裏組織老師一起觀看紀錄片《小人國》。聽到這個小消息時,我的心裏是有些小小的激動的,早就聽説過這部片子,特別的想看,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都無緣觀看這部紀錄片。現在終於可以好好看看這部片子了,心裏真的是很高興的。

在看《小人國》的過程中,我至始至終都抱着一種認真的態度,我知道,這不是一部電影,不需要我用去娛樂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實紀錄幼兒內心世界的紀錄電影。在面對他時,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體會,因為她為我揭示了一個熟悉真實的兒童王國,為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展示了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可以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內心。

看完整個紀錄片,我總結出紀錄片了着墨最多的是三個孩子,為友情四季等候的四歲女孩辰辰,五歲的孩子王池亦洋,兩歲的探索者錫坤,講述了一個兒童世界關於權利、情感和探索的故事。看到辰辰一次又一次沉默的等待,我的心裏真的很酸,當我看到辰辰的沉默時,我想到了我們班的十一小朋友,她和辰辰一樣不愛説話,不喜歡和小朋友老師交流,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在做自己的事情。看到辰辰天都沉默的站在門外期待南德的出現,我給辰辰的等待起了一個名字叫“心酸的等待”,她的等待真的讓我感到心酸,讓我忍不住的留下淚來。看完紀錄片後,我一直在想,每當十一在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時,當她安靜的看着老師和小朋友時,她是不是也在等待着我,等待我們老師去真正的走入她的內心,走入她的世界,成為她的朋友“南德”。想到這裏,我覺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我要更用心的去對待十一,想法設法去走進十一的內心世界,更加的用心去貼近幼兒的每一個舉動,早日成為十一的好朋友“南德”。

紀錄片裏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巴學園的幼兒園裏,提起巴學園,我想起了那本很著名的《窗邊的小豆豆》,《窗邊的小豆豆》也是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巴學園裏的真實故事,幸好手邊也有這本書,趁着看完《小人國》的一些感觸還在,我會抓緊時間重温一下教育經典名著《窗邊的小豆豆》。

紀錄片《小人國》觀後感 篇六

看完這篇紀錄片,我感觸最深就是那裏面的老師。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位小女孩在等待自己的玩伴,並且四季如一日的等待,非要等到男孩南德來幼兒園才肯進屋。雖然她沉默寡言,但我想,也許在她心裏,只有南德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以纏着他一起睡覺,纏着他給她穿衣服……這算是孩子自己固執的一種方式吧。可是,這在一般大人眼裏,或許會認為她性格有點問題,會強制地干涉她。

但這裏的老師從未如此,她們總是詢問她的意見,尊重她的選擇,甚至在雪天陪她一起等待。其實,這又何嘗不好呢?我們不是看到,當南德終於出現時,辰辰那歡快地跑過去的步伐和突然發亮的眼睛麼?這種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的喜悦,我們為什麼要阻止呢?

池亦洋應該算是一般家長老師眼裏的壞孩子了,總是闖禍,打架,所以一開始很多小朋友都遠離了他,家長們甚至聯合起來要趕走他。可是,老師卻沒有如此片面地對待他。即使池亦洋犯錯誤了,也只是讓他一個人在一個地方考慮,就算他罵老師“混蛋”,老師也依舊心平氣和地跟他講話,讓他一個人好好思考自己的問題。我想,讓孩子獨立思考自己的錯誤應該是個很好的方法。

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都是好動的,尤其是像池亦洋這樣的,讓他一個人呆着,也許會比罵他,懲罰他更讓他難受,何況其他孩子都在一起做遊戲,聽故事,玩得不亦樂乎,自己卻是孤零零地一個人,這肯定能在心理上給他孤獨,失措等等的感覺,心理都屈服了,還能不認識到自己錯誤麼?另一方面,這樣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都已經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了,他們甚至有了評判事情的標準,即使這個標準可能只是個雛形,可能會有些錯誤,但並不影響這個標準的形成,運用。

所以讓孩子單獨思考,或許會比強制地改變他的行為更有效果。同時這也會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我很敬佩這裏的老師,耐心,並且尊重孩子。就是在老師這樣的引導下,池亦洋不僅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而且還發掘出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呢!

錫坤真是個可愛又鬧騰的孩子。偷穿大人的鞋,倒騰滿屋子的玩具,尤其是他為了研究門口的垃圾桶的肚子到底能裝下多少東西時,就看到什麼就往裏面丟,有時因為個矮丟不進去,仍鍥而不捨地繼續丟,真是讓人又笑又無奈。課上有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只是從直觀上去感覺事物,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應該是很正常的。不過我想,老師能如此的寬容地,任他在一定的空間內探索,研究新奇的事物,不會制止,甚至在事後把丟進垃圾桶裏東西一個一個地拿出來,該需要多麼大的耐心啊!同時這對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保持也能有很大的幫助。

整段紀錄片,老師都是很禮貌的講話,每次都帶着“請”字,這也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就算是在傷心,憤怒的情況下,也還是禮貌地,帶着“請”字説話。我覺得,這一點特別好,行動永遠比言語更有説服力了。

縱觀整個紀錄片,耐心,尊重,自由,言傳身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我認為,教育其實本身沒有什麼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在於它能感染兒童,引導學生向上,向前。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素養與理論,這樣才能深層次地引導兒童,挖掘兒童潛能,全面自由的發展。

《小人國》觀後感 篇七

看了《小人國》和很多家長一樣,有很多感觸,但又覺得自己的感觸和很多家長不同,大概源於自己一直堅守着比較正統傳統的教育觀點,我始終覺得孩子雖然需要自由地成長空間,但我更認為這種自由需要成人正確的引導和規範,張揚的個性應該是主體茁壯地生長在規矩框之外的個別枝杈和果實。所以,在平時對兒子的教育中,我和更加正統八板的老公往往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只是方式可能要稍微緩和和隱蔽。

所以看了影片,我沒有更多去想應該怎樣去給孩子更自由的空間,因為我覺得平時這點上已經盡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應該怎樣去正確的引導孩子在自由中的問題,因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別是非,需要培養習慣,更主要是因為這才是我平時做得不夠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領的地方。有時候因為忙碌和瑣事,沒有時間去陪伴和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有時候因為壓力和脾氣,沒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和自以為是的執拗。雖然想着今後應該去改正,去調整,但很多時候還是覺得自己不會改變很多,對自己沒有信心。

晚上回家做晚飯時,告訴兒子要寫電影觀後感,是這次觀影活動的作業。説完之後,自己就一頭扎進廚房去忙活,好容易把晚飯對付出來之後已經是八點了,老公才剛剛回家,每天日子都是這麼忙碌得讓人想放棄招架。趁着老公端飯菜上桌的空閒,看了兒子的觀後感,很震動,很意外,突然覺得兒子其實比我想的成長的更快了,覺得兒子已經能很理智的思考問題,學着管理自己了。兒子最後説覺得這裏的故事有很多,他可以把那故事再編一些,我知道兒子比我想的還多,或者我們每個人,包括家長,包括導演,包括教育專家和老師,其實在心裏都想了很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卻無法表達,無言表達,如噎在喉——或許兒子這一代人也真的會為此做些什麼,教育的問題和很多科學問題一樣,需要一代代人慢慢地去發現、去努力!

小人國觀後感 篇八

《小人國》是一個反應兒童內心世界的紀錄片,沒有華麗的技巧,遠景和近景相結合,真實地呈獻給觀眾幼兒園王國的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會引我們發笑。為什麼會笑呢?孩子們的舉動有時候很奇怪,我們都很驚訝,他的話語略顯成熟,高於自我的年齡特徵。發脾氣也很像大人,卻又十分可愛。每個孩子都是搗蛋鬼,他們總是不按大人的思想,不聽話是我們貼給他們最多的標籤。而在巴學園內的大李老師是如何對待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呢?

整個電影都能夠傳達出一種教育理念:儘量還孩子自由,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孩子規則和道理的教育。顯然,這種放養理念在中國被理解需要時光,雖然被很多人擁護,但也受到很多人的質疑。放養理念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的,只有這樣,才能明白何時放,何時收,能否自如那也是實踐的結果。

眾所周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年春天人們都會修剪樹枝,抑制其徒長。育人也是一樣,樹立榜樣也要糾偏。一味的由着孩子自我的“個性”發展,結果會怎樣呢?何時給予“糾正”才算科學?

也算是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觀看着一個個很好看的故事。“着墨”最多也是最經典的就是池亦洋,他個頭最高,每次都會搗亂,而且很霸道,經常“欺負”其他孩子,上課還很不老實的抱着課桌晃動,結果砸到自我的雙腳後哇哇大哭。對他,老師沒有一聲呵斥,和他心平氣和地溝通,引導他認識到自我的錯誤,直到他在反思角里説錯在了哪裏,才讓他迴歸到幼兒園團體活動中。

隨着時光的轉移,我們看到了池亦洋身上的變化。有一天,兩個孩子打鬧了,都指責對方動手打自我,池亦洋把老師原先給他溝通的那一套用在了那裏。他讓先動手的那位給哭着的小孩説“對不起”,而且要真心誠意喲。他指揮大家在沙坑裏有秩序的匍匐前進,練習“棍法”,組織排隊跑步,敬禮唱國歌。這麼簡單的畫面真是讓人感動。這時我想到了傑克·韋爾奇,他中學畢業後沒有到哈佛之類的名校,而是隻進了馬薩諸塞州大學,在那裏建立了很多很多的自信,開啟了管理之路。

而池亦洋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自信心,有時候有點過於自負,敢於向規則挑戰。這樣一個搗蛋鬼也受到了家長們的“排擠”,投訴他欺負自家孩子,這樣一個學生放到國小或者中學裏,老師們會很嫌棄,但是大李老師很堅定地説池亦洋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她們不會放任他不守規則,連續2-3個月內欺負其他孩子,這個承諾讓池亦洋繼續留在巴學園度過快樂的時光。大李老師是慧眼的伯樂嗎?我猜想她內心堅定地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天使身上都會發光。

鏡頭裏的春夏秋冬,四季變換都是跟隨着一個女孩流轉的。她就是辰辰,我給她取名“幸福的等待”,不管天氣如何,她要等到南德來了才進去,個性依靠南德,喜歡和南德在一齊做的任何事情,不喜歡説話。我想:她這樣內向,上國小要分別的時候她要如何渡過呢?沒有了朋友,沒有了南德。結尾大李老師找兩人談話,兩人要分班了,辰辰要過新的生活,離開南德的生活,沒想到辰辰同意了,還和大李老師握手。她是否會悲哀,會的。只是她還不會表露出來。她的想法相比較較成熟,她會理解現實,如同她等南德時那樣堅定。我很佩服她的堅定,她的簡單,成人的世界裏是很少有的。

坤坤,一個才兩歲的孩子,喜歡動。把球、孩子們的鞋都扔到垃圾桶裏,看到珠簾子,要用手抓住擺來擺去,把玩具筐裏的白珠子撒一地,還開心地做出各種動作和珠子們嬉戲玩耍,把櫃子裏擺好的東西一個個打亂掉。如果你有個這樣的“熊孩子”,是不是都頭疼死了。我想我也會的。從他的表現會不會覺得他很喜歡探索發現,會不會順理成章的以為這孩子“聰明”。

此刻我反而覺得學到的語言都不能描述孩子們的行為了。他是不是隻是覺得好玩,不能用語言清晰地表達想法,才會做出各種各種的動作。而孩子們的動作和哭鬧一樣是一種信號,老師們需要發掘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小人國是孩子們的樂園,有各種各樣的孩子,他們都是天使,都很可愛。我們內心這麼覺得,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遇到有問題的孩子,是否還和以前一樣,站在自我的角度來思考呢?讓我們好好修煉自我吧,透過修煉,讓自我離孩子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