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6W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品多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一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為之大震,一位音樂老師竟然改變了這麼多孩子的一生,而且他還是位代課老師。馬修老師是那麼寬容和善良,他一次又一次地為學生辯護,讓他們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且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音樂,還建立了一個合唱團,那些學生也因此越來越好。但校長和馬修老師截然不同,學生一犯錯他就體罰學生,看到這,我心裏非常生氣,難道非要採取這種方式嗎?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要學會寬容,愛是可以感動一切的,馬修老師就用愛得到了學生和同事馬桑大叔的認可。只要人人心中充滿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二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曾在12年參加安徽省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的時候,一位授課老師在課堂上推薦我們觀看過,當時因為時間關係,只是讓我們欣賞了一些片段,所以這部影片在那時留給我的記憶不是那麼深刻。然這次來蕪湖面授則不同,授課老師不僅在課堂上讓我們觀看,還就這部影片聯繫我們的所學佈置了撰寫觀後感的作業。本想在網上隨便下載一篇敷衍了事兒的,因為這樣的情況很多,我這樣做了也最多算是隨了大流。但是,當我認真看完影片,我最初的想法改變了,讓我改變想法的不是別的,只是源於自己內心的一份崇敬。

不得不説,《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去觀看,能得到的感觸會更多。影片中那位禿頭、圓臉的馬修老師一視同仁的教師情懷,最終讓一羣被大眾視為身處“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在愛的感召下發生了改變。如果説馬修老師讓音樂打開了孩子的心門,那麼我要説的是音樂在其中只是一種溝通共融的方式而已,真正潛藏於影片中值得我們老師去關注的,該是馬修老師對待學生的仁愛以及他在逆境當中時時所傳遞的正能量。馬修老師從沒因為孩子的頑劣而放棄對孩子們的教育,更沒有像院長那樣用一種單一蠻橫的方式對待孩子。在院長那種所謂的“行動”致“反應”的方式下,觸發的往往是孩子們更大的反抗與仇視。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精神需求的,我認為馬修老師能成功改變孩子也正是源於他在來“池塘之底”這所學校前就懂得了這些。所以在面對孩子起初對他的侵擾時,馬修老師選擇的是理解與包容。他沒有將孩子拉去禁閉,當然作為一個智慧的老師,在“行動”與“反應”上他也並非是毫無反應,所以當馬克森斯大叔被勒蓋萊克的惡作劇而導致受傷時,馬修老師對其懲戒的方法是讓勒蓋萊克去醫院幫忙直至馬克森斯康復。顯然,馬修老師在用他的方式在顛覆着院長推崇的禁閉式管教模式。結果從成效來看,顯然馬修老師的方式激發了孩子內心的真善美,勒蓋萊克在醫院的所見所聞成了非常難得的實景教育片段,當馬修老師鄭重的問勒蓋萊克:“馬克森斯大叔很善良,不是嗎?”這一次得到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這種肯定不是高壓下的威逼,而是一種發自孩子內心的肯定。所以説,教育是要有情感體驗為基礎的,這種體驗結合我們這次所學,即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來説,可以説是幼兒社會化的途徑。

既然要結合本次面授課程來談,帶着挖掘影片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的目的,我又重新在網上觀看了影片。我想就對學前兒童社會化產生影響的個性差異因素着手,淺談一些自己的拙見:就幼兒自身個性因素的影響來説,早期兒童的行為特徵、活動水平、挫折耐受力與生活的節律性都存在着明顯的個性差異。影片中的孩子們因為頑劣曾被周圍的人帶有有色眼鏡看待。但是馬修老師的到來無疑是給“池塘之底”帶來了春的律動。馬修老師通過組建合唱團,讓這片沉寂的園地開始有了歌聲,同時他自己寫歌讓孩子演繹,這些歌曲的創作靈感很多源於他在“池塘之底”工作與生活的寫照,更藴藏着他對孩子們深深的愛與期待。這樣的歌曲浸潤着孩子的心,自然也成了他走進孩子的媒介。在馬修老師組建合唱團之初,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選擇孩子所處聲部時所表現出的那種關注孩子個性差異的種種舉措。

面對大部分孩子音樂素養低下的情況,積極正面的鼓勵與肯定是這位智慧型老師的法寶之一。即便是對於五音不全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個例,馬修不是讓他置身於外,無所事事,而是讓他成為了譜架。單從這點來看,每個孩子都能在他的團隊發揮着自身的價值。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老師出現在這羣已經習慣了被否定與漠視的孩子們面前時,不正猶如一股暖風吹散陰霾帶來明媚嗎? 所謂,師之伯樂。當一個好的伯樂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修煉。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也能成為像馬修老師一樣的人,能夠拋開世俗的偏見,用寧靜、包容的胸懷去面對我的孩子們,在關注幼兒個體差異上引導的方式能更科學,施加的干預能更有效。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三

這周,樂理老師推薦我們看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星期天,我在家裏和妹妹認真地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説的是一位平凡的老師來到了一所被大家視為“教養院”的學校。這裏的學生都很淘氣,校長和老師一直用“犯錯就罰”的簡單辦法教養孩子們,但是同學們並沒有變好,而是變得更加叛逆。但當那個音樂老師來後,他用音樂來感化同學們,併成立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非常爭氣,懂得了老師的愛,孩子們也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最終,這位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改變了這羣淘氣的“壞”孩子,孩子們的夢想也如願達成了。

看完電影,我感覺到了音樂強大的魔力,同時知道了每個孩子都應有自己的夢想,孩子們都是有無限可能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四

很少有一段旋律能在我的腦海中縈繞那麼久,在《LesChoristes》(中文名:放牛班的春天)中,它一次次響起,一次次讓我情不能自已:“Sensaucoeurdelanuit/L'onded'espoir/Ardeurdelavie/Sentierdegloire(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原來童聲可以這麼美,這麼懾人心魄,明快而充滿了張力。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些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説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還會對犯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馬修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認為:這不是奇蹟,這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這些個野孩子們都能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

馬修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這些條件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後,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為了慈父般的愛。

我們不防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些孩子都是些問題孩子,但他們是不是生下來就是有問題的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為了問題學生呢?對待問題學生,不用説是問題學生,當一個正常人遭遇院長這種處事方法的時候,你又該作何想法呢?我想起來了張校長的一句話“一個人有病,大家吃藥”,當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曾經用“殺雞儆猴”、“殺一儆百”這樣的言詞為自己註解理由,現在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看待這種作法,真是有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覺啊。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有時可以不怕嚴厲的面孔,卻不忍欺騙一顆慈善的心,即使再荒蕪的田野,師愛播下的種子也能發芽。

不可否認的是,温情是個好東西。它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温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五

首先,這部電影多次運用了蒙太奇手法。在電影的開頭,從主人公皮埃爾接到電話切換到鏡頭由下向上移動定格於主人公整理領結的近景。打電話和打領結兩個鏡頭之間蒙太奇的運用,表現了主人公的濃濃的悲傷之情。接着電影運用了顛倒蒙太奇的手法,隨着皮埃爾翻開馬修老師的日記本,鏡頭緩緩推向池塘畔底的場景,同時運用聲畫同一關係,皮埃爾的聲音逐漸隱退,馬修老師的聲音逐漸顯現。由此回到過去,展開了當年發生的故事。

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他的視角就隨着仰角鏡頭的推移傳遞出上下級關係的威嚴的對比,同時採用了俯拍的形式,表現出學校生活壞境的惡劣,學生的調皮搗蛋,老師粗暴的教育方式。接着以視、聽感官的衝擊,表現了馬修初識頑劣學生時的感受。學生的不配合,學校的不支持讓馬修內心充滿了惶恐與無奈。在課上,馬修老師讓所有孩子寫下自己想做的事情,鏡頭通過左右搖動展現了所有孩子的全景,接着又運用變焦,定格於佩皮諾,表現了這個孩子對前途的茫然之情。晚上,馬修獨自看他們寫的紙條時,內心獨白展開,同時音樂自然而然的響起,音樂與人聲獨白的畫面同步,渲染了馬修老師內心的憂愁。

面對校長採用一味體罰的方式,馬修卻用他獨特的方式給予孩子們關心和愛護。當孩子們犯錯時,馬修用善意的謊言讓孩子們免受懲罰,同時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來開化這羣孩子們。讓我記憶最深的一幕是馬修老師好不容易説服校長取消了集體處罰並保留了受罰孩子的名字,他回來時卻發現自己的皮包中的樂譜不翼而飛。出乎我意料的是,馬修老師並沒有因此惱火,也沒有被別人的話所左右,馬修相信,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他們缺少的正是愛。

他選擇了用獨特的方式來幫助孩子。他在心裏反覆思索這些孩子是喜歡唱歌的嗎,於是他默默地想出了自己的主意:利用自身的音樂特長來改變這些學生,成立一個合唱團。這個時候,温馨的燈光再次亮起照在馬修老師的笑臉上。這個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我被馬修的純真善良所打動。

作為一個老師,馬修無疑是偉大的。他用自己真誠的心感化孩子,他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去温暖孩子們無助孤獨的心靈。正是這種寬容和善良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讓孩子們在默默的接受潛移默化的轉變。反觀現在社會上出現的老師虐兒童的各種不道德行為,讓我的心裏充滿了憤恨。這種鮮明的對比讓馬修老師的舉動更顯偉大。

馬修老師組織了合唱團,他把孩子分成兩組,讓孩子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專長,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被需要,每個孩子都是這個合唱團中一員。他讓佩皮諾當指揮助理,讓一些五音不全的孩子拿着樂器。他用音樂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當他在空教室聽見皮埃爾唱歌,發現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後,他儘自己的力量去培養,發掘皮埃爾的音樂才能。這個時候電影運用了一系列的剪影,疊化等影視切換效果,展現出孩子們歡快的合唱的場景,之前壓抑陰暗的氛圍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歡快愉悦的氣氛,看着孩子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動真的難以言喻,這些所謂的頑劣學生在馬修老師的一步步感化下,變得積極向上,美好,純真。他們都是小天使們,馬修老師教會他們如何飛翔。

片尾以馬修老師的離去為結束,電影是視覺的藝術,情節積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釋放、一個突破口,這時就運用搖鏡頭拍攝出男孩兒們製作的無數紙飛機從高牆窗户中飛出的場景,同時皮埃爾悠長的歌聲響徹天空,既是情感的宣泄,又詩意盎然。所有的安排匠心獨運,非常巧妙。影片的最後馬修離開的那天帶上了已是孤兒的佩皮諾,而那天正好是星期六,與電影開頭相呼應。

很多人評價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太過平淡。但是我認為它的獨特之處恰恰不在於創新,而在於迴歸。雖然是傳統的敍事電影,它卻能夠喚起心底堅強而又柔軟的情感力量。這部電影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音樂。在影視藝術中,畫面賦予聲音以形態神韻,聲音則回報畫面以生命、現實感和生活氣息。聲音和畫面相得益彰,影視藝術的結構美、形式美、整體美才能呈現。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時刻貫穿着音樂,穿插着乾淨簡單又有些唯美的畫面,不論是渲染人物情緒,還是加強藝術的感染力,使這部電影都達到畫面與聲音結合的完美的視聽效果。

馬修老師的教育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流淌進孩子們的心中。他教會了我要用尊重,温柔,善良與愛去感化學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作文 篇六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堅持,什麼叫自強,做事要樂觀的去面對……

一所不起眼的學校有一羣不學習,整天捉弄老師,時不時地抽香煙,有着一些不良思想的學生。我想,沒有老師會來這兒教書。但他偏偏就來了——長相普通,毫不起眼的音樂教師馬修。

馬修熱愛音樂,更熱愛學生。他讓這裏的學生以合唱的方式唱歌。用藝術喚起學生的審美,喚醒學生的良知。讓他們生活變得有質量,讓他們變得熱愛學習,讓他們漸漸變成一個個有思想,有追求的學生。

但你絕對想不到,在這之前,學生是多吵、多壞。在馬修剛來時候,一位老師就遭到了學生的惡作劇,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因為當時上醫院的費用很貴,所以就留在學校,請醫生包紮一下罷了。而馬修知道兇手是誰,當他帶着這兇手去校長室時候,看到校長的殘暴,還有那學生的苦苦哀求,令他有另一種想法:既然那位受傷的教師在學校養傷,就命這位學生每天去照顧受傷的老師。看到這,有人會想,馬修教師也不過如此,能這樣做的老師不少啊。但,在發生這件事的前幾分鐘,馬修老師給學生們上第一節課。剛進入教室,就被學生們的惡作劇給絆倒,接着,公文包就被學生們搶走了,但他依然難能保持冷靜剋制。這點,他就與眾不同了。

在組成合唱團時,他對每位同學都進行了測試。他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全校最吵、最壞的學生卻是一位無人能及的男中音。他不放棄任何一位差生,併為這些學生找到合適的位置。

想起自己,雖然沒有遇到一個叫馬修的老師。可是,並不乏他那樣的老師,甚至有比他還出色的老師吧?但是,學習上後進生都會想不學就算了吧?現在我明白了,沒有一個人是教不起來的,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聰明的。

對,差生,只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但長跑過的人肯定知道,什麼叫做“加速”。

放牛班 的春天的觀後感作文 篇七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個關於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的童年回憶。內容大概是這樣子的:克萊門馬修是過時的音樂家,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底教養院”。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這種教育不僅沒有使男孩們變乖變好,反而變本加厲了。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但是男孩們還是很調皮,還偷了他的小皮包,但是他發現後沒有告訴殘暴的校長,這使孩子們對他稍稍有點好感,但還是很搗蛋。最終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在馬修的帶領下孩子們真的變好了很多,改變了很多。主人公擁有一副好聲音,在馬修老師教育下,本來最皮的他變得乖多了,最後也走上音樂這條路。

看了這故事後,我想到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裏面有很多調皮的孩子,他們會打架吸煙會欺負善良的老師等等許多令人反感的行為習慣。而在壞校長他沒有意識到“人之初,性本善”,認為這都是一羣壞孩子,必須要用做錯事,就要重罰的觀念,對學生進行超嚴格的處罰。導致孩子們更加反感。而馬修老師有意識到這點,知道孩子的本性都是善的,就去慢慢的瞭解他們,深入他們的內心,慢慢的教導他們,終於他用影響孩子,是他們變得更善良更快樂。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我們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經過這個多歷史的考驗,能流傳到現在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有世人的認可。所以但我們遇到一些壞孩子時,不要一味的懲罰責備他們,更多的是要教導和感化他們。我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八

馬修是一個負責任且用愛感化學生的教師,的確,他擁有偉大的靈魂。

這部《放牛班的春天》劇情上並沒有很大的跌宕起伏,甚至主演都又好像不是主演。

如果你沒看進去,真心會覺得沒意思。

雖然如此,但這部劇情平平的電影還是讓我眼含淚水。

因為從這部電影裏我看到了很多東西。

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有時候,只是教學方式的錯誤。

我認為,教書用的不是尺子,而是愛。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引領學生,這才是教書之道吧。

很多老師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小小的行為,就能影響學生的一輩子。

是受益一生,或是毀了一生。不僅取決於學生,也取決於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裏這羣孩子們,他們並不是問題少年,他們善良,他們純真。

他們可能語言粗俗,行為過分,可在背後,往往是越發脆弱和需要保護的心。

總有一些以毒攻毒的教育者?一個成功的教師,是應該讓他的學生敬愛,而不是恐懼。

難道辨認一個學生的好壞,不應該從他們的本質來看嗎?

現如今在很多人眼裏,擁有好成績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我可不覺得是這樣。

當初我的好朋友介紹這部電影給我的時候告訴我:靜下來看,就會很好看

的確如此,用心地,靜下來去看,願你收穫如我所獲般的感動。

ps:裏面的合唱簡直太棒了!聽裏面的音樂也是一種享受阿~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九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代課老師馬修,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羣被人們視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們,在代課老師馬修的教育下,組建了合唱團,學會互相幫助,尊敬師長,最終成長成才的故事。

“池塘之底”是一所十分嚴格的學校,這裏的孩子們只犯了一點小錯,甚至沒有犯錯,都要受校長的體罰以及關禁閉。然而,這種方法不僅沒讓這羣孩子變得聽話,反且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叛逆了。這一切直到馬修老師來才有了改變,他從來不會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們,小事私下解決,大事也可以用別的方法解決。

馬修老師還發掘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天使般的嗓音讓人們沉醉,受到了許多人的讚揚。合唱團也讓孩子們發現自己也有優點,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就連最調皮的皮埃爾也變得不再叛逆,因為馬修老師的教育,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開始互相幫助,尊敬師長。

然而,校長對馬修老師很不滿意,讓馬修老師離開這所學校,在離開時,校長對馬修老師罵到:“失敗的音樂家,失敗的學監”,可當快要到學校門口時,孩子們把祝福寫在一張張紙上,疊成紙飛機從教室的窗户口扔下去,在即將坐上大巴的時候,一位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也跟着馬修離開了這所學校。

馬修老師雖然離開了學校,但是他的出現為孩子們照亮了前行的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老師,而一位好的老師,會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燈塔,照亮我們前方的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十

寒假即將來到,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放牛般的春天》,寒冷的冬季,一學期的疲勞,隨着電影裏天籟般的音樂,我們深深的被主人公馬修的愛心所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温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馬修老師來到少管所後,用自己充滿陽光的心靈和至愛的音樂打動着曾經受過傷害,曾經在懵懂中犯過錯誤,曾經將自己的心靈緊緊封存的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並且帶領他們打開心扉,迎接陽光照射心靈的故事。

馬修是這樣一個老師,他至愛音樂,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生命的讚美,對人性的讚美,對自己的執著。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説: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皮埃爾·莫杭治,這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而馬修試着把他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並讓他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為他心中埋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教給了他學會寬容和感激。有個鏡頭,讓我感動了很久——莫杭治站在柱子旁邊為伯爵夫人演唱《黑夜》,瞬間的感動讓人無言以表。馬修與他的眼神交匯,"完美地契合着我的節拍,在莫杭治的眼睛裏,我突然讀到了很多東西。自豪,被諒解後的快樂。還有,對於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馬修的春風化雨,令我震撼。當那天籟般的歌聲迴盪在"池塘之底"時,馬修、孩子們共同接受着靈魂的洗禮,當然,也包括觀看影片的我。

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裏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温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他讓五音不全的孩子擔任合唱團的"樂譜架子",讓年齡尚小的孩子擔任"指揮助理",因此,在合唱時每個人都那麼專注,每個人的臉上都散發着聖潔的光芒,合唱團成了這些自暴自棄孩子的心靈避難所。與其説是馬修在感動學生,不如説是音樂擔當起了心靈"救贖"的重任。這些孩子,在他的寬容與尊重下,漸漸有了改變,音樂使孩子們沉迷其中,那不一樣的滋味帶給了孩子們全新的感受。這些體驗,是何等的寶貴,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也能創造奇蹟。

影片中的一切看似平淡無奇,但卻處處讓人感到愛的力量。現在想起那一架架紙飛機,我的心依然會有一股暖流經過。説來還真讓人發笑,一個冷酷、自私的校長竟也會摺紙飛機玩,這也不得不讓我相信愛的力量。原來再無情的人也有他純真的一面。還有影片的結尾處,在馬圖要離開時,他以為沒有人會在乎他。可是當那一架架飛機從窗口飄落下來的時候,我知道那帶給他無盡的回報,帶給我們是無盡的愛。

結尾處,影片的話外音:"馬修終其一生都默默無聞。他始終沒有成為音樂家,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生命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但是,確實有人的生命,因他而改變。"

每個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像馬修一樣的老師,每位老師都不可能期望自己改變所有學生。我也是一名教師,我相信即使沒有人知道我們生命中曾經發生過的事,但只要我們善良而執着,總有人的生命,會因我們而不同。

這是一部所有教師和孩子們都應該看一看的影片,這更是一部適合每個人靜靜品味的好片,就像片中的一曲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