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穹頂之下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穹頂之下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一

今天,看了《穹頂之上》,我突然霧霾看對人類威脅很大。

從柴靜的生活經歷和以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來説明霧霾對我們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傷害。從柴靜的孩子就可以説明霧霾傷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霧霾的。那就是説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説鋼鐵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其實是在反面説中國的霧霾。

還有關與霧霾。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吧!從20xx年武漢剛剛霧霾那幾天人們爭先恐後買口罩戴口罩,到20xx年幾乎整年霧霾天氣超過250天人們依舊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門買菜、逛街、鍛鍊,到街上已經沒什麼人再帶口罩。從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習慣就好,習慣了我們就麻木了。

預防霧霾,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二

日前,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看後感受特別深刻,在為她的行動叫好的同時,心中增強了一種公民的公共職責感。

柴靜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污染成為她不能迴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新聞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來自於客觀現實,同樣來自於公眾期待。對於霧霾,公眾已經並不陌生,然而究竟霧霾為何物,很多人卻並不清楚。不管是出於記者的職業習慣還是出於母愛情深,柴靜的《穹頂之下》無疑為公眾打開了瞭解霧霾的另外一扇窗口。這既是對霧霾現象的一次科普,同時也是對霧霾治理的強烈呼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少有部門和人去做這樣的科普事情。

作為對環境污染問題關注的公民,柴靜自費進行霧霾調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頂之下不該讓柴靜們孤獨前行。雖然這類自費調查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發的公民責任感,但實際上是公民個人在主動為缺位的公共職責在補位。我認為,解答環境污染的社會現實問題,我們的有關部門應該更努力地主動作為,從而讓每一個公民都增強自己的公共職責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三

很久以來就非常敬重這位美麗的央視記者,佩服她敢於直面社會最危險最黑暗的行為和一些最尖鋭的社會現象,繼而和它們作鬥爭,全然不顧個人安危,敢於説真話,在這個噪雜的社會用她最大的聲音呵斥了諸多無恥或者麻木的靈魂!她是新聞界鮮有的有擔當,真正具有新聞傳播職業素養的媒體人,這種精神這種責任感不能不讓我們讚歎!

片子長達一百多分鐘,以女兒生病她辭職在家照顧女兒展開,“在照顧女兒的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越來越強烈”。霧霾嚴重時,擔心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氣中,因此一直把女兒關在家裏不敢讓她外出,她害怕有一天女兒會問“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裏”、“霧霾是什麼”,因而啟動了霧霾調查。為了這個調查,她自費百萬,歷盡千辛萬苦,頂着巨大壓力,輾轉奔波多個國家……她的這種偉大的母愛之情以及由母愛產生的對全社會的博愛之情,不能不讓我們為之動容!

忘了自己從何時起,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習慣性的拉開窗簾遠眺一下,看看視野有多遠,清不清楚,是不是有霧霾;臨出門前我總是習慣性的看看手機裏空氣質量預報,顯示“良”的日子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或是重度污染,從沒出現過“優”,因此出門戴口罩也成了常態,雖然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當空氣重度污染時,説實話真的不想出門,但是沒辦法,得上班。每到此時,多麼想自己是西遊記裏神通廣大的孫猴王,一口氣把霧霾吹走;或者特別期盼冷空氣到來(雖然我很怕冷),因為每次冷空氣過後,我們總會享受最多一天半的藍天白雲(多次觀察的結果)。在霧霾常態化的今天,僅僅一天半的藍天白雲也是奢侈。

霧霾的危害早就耳聞,但是看完紀錄片後更震驚於它的危害之深、可怕之處。看得觸目驚心,看得心痛沉重!柴靜從對中外權威專家的訪談、對科學問題的細緻分析、對專業數據的通俗解讀以及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元視角的運用…把複雜的科學數據和專業術語解讀的透徹易懂,一目瞭然。總體上,比較深刻地揭示出霧霾問題的原因及對)本站●(策。希望此片能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深刻認識!我也會為環保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今天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豐富的條件下,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重要。曾記得每逢過年過節總會收到身體健康之類的祝福語;我也總會把“身體健康”放在祝福語的首位發送給親朋好友,足以説明健康的重要性。而一些明事理的人們恰恰以“霧霾”的方式在破壞着健康,破壞着我們的生存環境。這是多麼悲哀和無知啊!為了眼前利益變得鼠目寸光、甚至是貪婪殘暴!不得不令人髮指!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樣的空氣。雖然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每個人都為環保做一份貢獻,加起來就會形成大能量。因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做好監督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讓那些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尋求眼前利益的現象和行為沒有容身之處。

真心希望紀錄片《穹頂之下》能喚起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的良知與覺醒,讓我們同呼吸,共命運。

觀看穹頂之下的觀後感200字 篇四

今天,媽媽讓我看了一部有關霧霾的記錄片《穹頂之下》。看完之後,我對霧霾有了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記得去年,我們濮陽就出現好幾次霧霾天氣,霧霾的出現,不但會影響交通和人們出行,而且最可怕的是,他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紀錄片上講到一位名字叫柴靜的主持人,她的孩子在沒出生前就查出有癌症。於是她便走遍中國,外國。尋找霧霾來源。最終,她知道了原因。

霧霾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PM2.5以下的有害顆粒物可以進入血液,導致人物免疫力下降。

霧霾的主要原因是大氣污染造成的,我想,我們如果少開車,少放煙火,少造化學廠的話,我們的家園就會變得更美麗了。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五

“在人們沒有發現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這是柴靜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對於霧霾簡介中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我進入了一個瞭解霧霾的世界。

對於霧霾一直是一無所知的我,這一次將它瞭解了個底朝天。

柴靜將兩個主要導致霧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禍首:煤礦和汽油。中國人自從進入銅器時代後對於煤的使用是日益頻繁,到了鐵器時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科技發達的現在,煤,始終是人們賴以使用的礦物,然而好礦會越用越少,而劣質礦則會變得多了起來,對於劣質礦物人們採用洗煤的方式讓它們變得“乾淨”,但許多人都想跳過這個燒錢的過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導致燒出來的黑灰變得更多,當這些東西進入大氣,就成為了霧霾的主材料。

當然汽油也是一個導致霧霾加強的主要原因。許多不達標的車在不安裝尾氣過濾器的情況下連夜奔馳,導致空氣被嚴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揮發,以及人們的過度用車讓霧霾變得如此囂張。

不僅如此許多工廠也以身試法,做許多法律上不允許的事,然而這一切是為什麼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人類自己。

就拿煤礦的事來説,許多老闆為了省錢而不洗煤,也為更快的賺到錢,讓下一批煤儘快的給他賺錢,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質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許多礦廠老闆更是大量的將劣質的褐煤送到其他老闆手裏來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們自食其果的一個例子。

汽油也是一樣,任何一輛被查出超標的車都不願意裝處理器,都是一個理由:省錢。就為了省錢所以買假車和國四的標來瞞天過海,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穹頂之下》所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東西。

“在空氣中我聞到了錢的味道。”這是柴靜在節目裏的一句原話,為了錢中石化提高石油價格,降低排放標準;為了錢煤礦廠老闆拒絕洗煤;為了錢卡車司機拒絕裝過濾器;為了錢那些造假車的人以身試法;為了錢所有這些不過環境變化的人,最終拉着我們與他們一起吃他們種下的苦果。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霧霾,而是自己。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六

任何一項研究都有不可避免的侷限性,視角的侷限,認知的侷限,時代的侷限等等。她不是科學家,對她的研究成果我們不必抱太大期望,能引起共鳴,啟發思考,引發討論即可。作為一個職業新聞人,她整合了專業資源,她架起了高端研究與普通人間的一座橋樑,她喚起了民眾,官員,學者,媒體等專業或非專業人士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盡到了職責,這就夠了,也是必要的。反之,我們作為受眾,不要期望任何一個媒體報道對一個複雜社會問題給出一個結論,紀錄片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一個母親的,一個記者的,或其它種種。大家都有自己的職業背景,用自己的視角做一個對比,對問題的認識會更近一步,就不再是簡單的洗nao,知道是怎樣或不是怎樣。不論如何,保護這類人的積極性。

討論環境問題不可避免討論到能源問題,也就不可避免討論到……這跟為誰發聲、何時發聲或許有關,或許無關,but I don't care。我首先也更關心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而不是人民應具備的權利、意識,因為——無論哪種立場都用肺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