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穹頂之下觀後感多篇5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穹頂之下觀後感多篇500字

這個週末,主角只屬於柴靜一人,“穹頂之下”四個字刷遍各大媒體。這次,柴靜不是以調查記者的身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穹頂之下觀後感1

向柴靜致敬,不是因為她自費百萬製作紀錄片,是因為她敢於以個人和一位母親的身份去談論霧霾如此沉重的社會問題,敢於挺身而出為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擔憂。雖然柴靜説這是她與霧霾的私人恩怨,但是我們不能説這個東西與己無關,霧霾無時無刻的不在籠罩着我們,而我們只能默默忍受,所以柴靜這種認真的態度和追求真理的信念是偉大的。

紀錄片開頭,柴靜的一段自述是這樣説的“什麼叫同呼吸共命運,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説,不。我不想等待,我也不想推諉,我要站出來做點什麼,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她在講這段話的時候是那麼坦然、那麼果斷,完全把這件事情當做自己的義務來完成。紀錄片從霧霾的角度,用最生動形象的方式完成了科普,讓每個人心頭一顫——霧霾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危害的將是我們自己。

103分鐘的紀錄片我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當柴靜談到柴油車排放不達標的`時候我覺得污染就在身邊:一名收費員,每天都要面對上千輛的汽車,其中柴油車佔相當大的比例,而柴油車所排放的硝基多環芳烴毒性比一般顆粒物要大的多,致癌性達到了相當高的一個量級,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對收費員的身體健康會產生威脅。看看我們的收費島頭,那一片片被燻黑的污跡就能理解片中所講不達標柴油車顆粒物排放量是國四的500倍有多麼嚴重!希望這次的調查能夠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對廣大收費員來説將是一個福音。霧霾的源頭就在我們身邊,不應該只是柴靜,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意識去解決、去監督,這樣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最後,感謝柴靜,向你致敬。

穹頂之下觀後感2

柴靜懷孕了,本該是值得全家人開心的事,但是,那個還沒出生的孩子被醫生診斷為良性腫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動手術,手術要全身麻醉,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撐不住,全家人都為這個還未來到人世間的小寶寶揪着心。手術成功了,但卻引起了作為媽媽的柴靜的思考,還在媽媽肚子裏的寶寶為什麼會得腫瘤呢?答案是PM2.5。這是一種超細顆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就是我們常稱的霧霾,近幾年它時常出現在我們視線中,並且幾乎成為了生活常態,可是這個生活真的正常嗎?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而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最小顆粒都是它的`20倍,我們看不見它,而它卻影響着我們的健康,當PM2.5上升時,人羣的死亡率會隨之上升。

霧霾從哪裏來?中國能源結構中,燃煤和燃油佔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燒排放時大部分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氣之中,煤炭沒有得到過清洗,石油沒有得到提煉,各種有毒物質隨着排放來到大氣之中,通過我們的呼吸進入人體,小小的顆粒就會在我們體內到處“遨遊”……

我多麼希望能夠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能夠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時刻擔憂因為污染而受到傷害。那麼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可以建議爸爸將普通燈泡替換為節能燈,也許一隻節能燈做出的貢獻的確很小,可13億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節約的能源、減少的碳排量都將會是天文數字!我還可以隨手關掉不用的電燈、空調;用在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鍛鍊;郊遊時和把爸爸媽媽一起改騎自行車……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麼一個家庭呢?千千萬萬個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參與其中,這樣既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又可以使環境更優美,何樂而不為呢?“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一起為那蔚藍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頂之下觀後感3

最近網絡上藍黑與白金不斷混淆着我們的視覺,開學風也不斷襲來各種版本。正想着該寫點兒什麼的時候,突然看到央視辭職後的柴靜,自費近一百萬調查探尋問題的答案,這部由母親柴靜完成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不由得讓我們沉思……不得不讓我們震撼。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們,是一羣希望改變世界的人,期望着在未來世界變得更好更方便。我們在科技的路上高效地奔騰着。然而,有一天,我們發現這個世界已經病了。我們引以為傲的陽光和空氣,不再是那麼美好,當呼吸乾淨的空氣變成一種奢侈,當孩子再也看不見星星,當你不再放心把自己守護的生命,交到自由世界的廣闊户外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我們又能做什麼?

我只知道,作為一名火力發電廠的普通電廠工人,我很驕傲我們公司為了給#1機組脱硫提效,為了環保減排,於14年11月15日正式啟動了濕式電除塵器技術改造。直至今日無意中登高而望,才發現不知不覺中,這座鋼架結構的大傢伙已經初顯輪廓。我也知道,這是我們公司對環保減排的極大重視。我更知道,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環保減排我們一直都沒有間斷過,我看見了,我們為之努力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從未停歇。

是啊!正如柴靜在視頻裏所説的那樣,除了悲觀,我們還可以有更多的作為。請相信,天空會更藍,世界會更美!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

穹頂之下觀後感4

《穹頂之下》本是一部電影,講述的國外的一個小鎮,被天外飛來的一個穹頂籠罩,鎮上的人怎麼也出不去的故事。而記者柴靜把她自費拍攝的有關環境污染的節目,取名為《穹頂之下》,因為柴靜阿姨説,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穹頂之下,我們無法離開這個被污染了的穹頂。

《穹頂之下》是一部真實的類似於紀錄片的節目,柴靜阿姨先講述了她的女兒因污染問題沒出生就患上了腫瘤,無數人因為環境污染跌入病魔的陷阱,接着延伸到霧霾和PM2.5的嚴重超標,然後她指出煤和油是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又慢慢講述煤、油帶給人類的巨大危害和環保部門不受重視等問題,用一個個真實的事例:英國倫敦的“大煙霧”事件、河北煤廠煙霧沖天……告訴人們:中國在環境污染的進攻下已經淪陷。她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人們懂得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最後,她開始講國家這些年針對這些問題作出的應對方法,然後她又講了每個人都能為環保做什麼事。

看完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電話:“12369“和柴靜阿姨的結束語:“所以,我凝視它,正如我凝視你……”一直以來,環境污染都是一個人類不敢面對,而又必須面對的問題。但這些人,國人一味的逃避和自我安慰,只是讓形勢愈加嚴峻。而現在柴靜阿姨勇敢地站出來,指出了中國環境污染的嚴重,所以,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別以為環保不關你的事,環保和我們息息相關,環境污染威脅着我們自己和我們身邊人的健康與生命。

就拿我們一家來説吧,我們璧山區是全國所有區縣中擁有汽車最多的區縣,空氣質量可想而知;柴靜阿姨在節目中就説過廣州白雲機場PM2.5含量相當高,而我的一個表姐就在白雲機場當空姐;我媽媽一次出差,要從煙台乘飛機回重慶,卻因為要轉機的石家莊霧霾天氣嚴重,航班取消;而我去年去了一個空氣質量差得出名的城市——天津參加比賽,空氣質量差帶給我的直接影響就是:頭暈、嗅到的氣味讓人想要嘔吐、厭食、脾氣暴躁……更可怕的是潛在的影響——無數PM2.5進入了我的肺部。所以,我們不能再逃避了,我們不能再沉默了,我們不能再猶豫了,我們不能在碌碌無為了。

穹頂之下觀後感5

就在兩會籌備之際,柴靜將她的調研資料都提交給了全國人大,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關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臘八節,她站在了星光影視園的演講台上,面向觀眾和攝像機背後的大眾,心情起伏地講述着霧霾是什麼、它從哪裏來、我們怎麼辦不需要任何講稿,那些想要説的話,已經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上線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億次,片中,一次次的採訪、一組組的對比、一個個的案例、一串串的數字,令聽眾們不禁陷入深思。與人們休慼相關的大事讓觀眾心有慼慼,“同呼吸,共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號,而是實在緊迫的問題。

拜訪國內外多家研究大氣污染的權威部門和學術機構,調研污染空氣的企業、事主及其背後的執法困境,柴靜用了數百個數據、幾十張圖表,為我們撥開霧霾背後的層層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這些問題的監管執法又很難落實。沒有嚴懲不貸的手段,就難有改進和創新,就會讓金山銀山和礦山毀掉青山綠水和藍天。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擔當曾為新聞媒體人的社會責任。關心每個人健康,帶給每個人希望,這不是女神是什麼

當然,個人調研畢竟並不專業,難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內在的關聯性還不直接,一些系統的解決

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啟蒙引導的科普作用,讓人們對霧霾、空氣乃至水源清潔等諸多令人怵目驚心的環保問題倍加關注。有關注就會有監督,有呼籲便能有進步,而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往往能決定至少是影響解決問題的速度。我們衷心期待着互聯網的公民行動精神,能夠儘早盡多地從線上走到線下,能夠從一人一事一時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變。

據柴靜自述,促使她展開霧霾調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兒沒出世便患有腫瘤,從一出生就接受手術,因此她決定辭職,打算用相當一段時間照顧孩子,並幫助更多的孩子尋找霧霾的真相。柴靜這種因為心底有愛惜而去做什麼的初衷的確讓人感動,不過,我們不禁思索這樣的調查報告的撰寫者為什麼是柴靜我們更加希望下一次這樣的報告不再是公益性質的個人調查,不再是柴靜和霧霾的私人恩怨。柴靜的聲音,打開了一個黑匣子,應該讓更多的民眾“看見”,也需要讓更多的高層聽見,正如人民網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頂之下別讓柴靜太孤單”。

穹頂之下觀後感6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這麼活着。”

在我們措手不及時,霧霾如同洪水猛獸向我們襲來,擊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國,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問:“二十年間那片藍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雲又去哪了?”

我從來不曾想過冬天供暖的背後是一羣恐怖的顆粒物,不曾想過汽車行駛的背後一例是危險的污染,更不曾想過自由呼吸的背後是無數危險的因子,我也從來未曾想過“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種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進手術室的場景,他們一家人沒有吸煙史,卻仍在遭受着這樣的病痛,當顯式鏡中出現遍滿黑絲、黑斑的肺部,我不禁為她心痛;一個小女孩孤獨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個鶯語花香的外界;那個六歲的山西女孩仰着無邪的臉回答:“沒有見過星星與白雲……”我曾以為只有見到礦山的炸裂,只有見到冒着黑煙的煙囱才算是污染,但事實卻是霧霾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吞噬着一個又一個人的生命與幸福。

那我們如何對待霧霾,創新無疑是一條必經的路。英國委員會大臣説過,政府將公平競爭的機會留給市場,市場自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因此他們使用了天然氣,這便是創新的力量。我們也不應當置身事外,環境的保護也依靠我們每一個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覺到腳踏實地,而不只是寄住在這個藍色的星球。

當我看見那終被網覆蓋起來的泥土,看見安裝了淨化處理裝置的餐館,看見了加油站的員工對器材進行更新,而不是説着“你只有義務,沒有權力”的話語的時候,我終究是對這一場曠日持久的環境保衞戰有着無限的信心與希望。我相信我們留給自己的子孫也不會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