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穹頂之下》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穹頂之下》觀後感(多篇)

《穹頂之下》紀錄片觀後感 篇一

看完柴靜的《穹頂之下》,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我的感受——觸目驚心。自然環境與我們的關係,正如柴靜所言:同呼吸,共命運!

我可能不會留意天氣是否晴朗,頂多是在霧霾天氣裏抱怨一下,然後戴起口罩。我從來不會留戀白雲,甚至從未注意青草。然而當APEC藍在大屏幕上出現時,我第一次為藍天驚奇、為白雲感動。於是我開始緊張,於是我開始留戀,我害怕鏡頭一轉,我又將落入那灰色的夢魘。我才明白,原來藍天白雲是如此重要,我是那麼離不開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氣污染,排名全國25位,27次進入全國污染前十名。在這樣一個不算太發達的城市裏,污染竟如此嚴重。關於我們能做什麼,柴靜幫我們分析了很多。我想,這次真的應該親身參與到環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車,減少浪費,購買用環保材料製成的商品。對了,還有12369這個號碼。雖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遠不需要撥打這個號碼。

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每個人與霧霾都有一場私人恩怨!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二

人在世時,有許多事情是無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開門,邁開步,這“仙氣繚繞”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重霧霾!這潔白散漫的霾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麼幹淨,裏面摻雜着許多有毒物質,侵蝕我們的生命。

柴靜是一位記者,一位母親也是一位能夠站出來吶喊自己心聲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為一位記者,她深入調查污染新聞事件,這其間的艱難險阻也無法想像,她渴望真像與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為一名母親,那藴含着她對女兒的愛。我不是一位母親,我無法完全從一位母親的角度去體會柴靜對女兒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兒,作為女兒,我不想讓我的父母受到傷害,這也是血緣之愛。

作為一位勇於站出來的人,首先必須敬佩她的勇氣,她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內心有所不安於現狀人的吶喊,我們及我們的兒女後代需要生活在藍天白雲下,呼吸乾淨新鮮的空氣!

霧霾僅僅是個開始,是自然對人類的警告,人們若只是單方面追求經濟,天災是無法預計的,物極必反。人們看看自己身邊,恐怕早已不是兒時的記憶了吧。我懷念,懷念小時候的那條小青溝,那裏的水又透徹又清涼,我脱掉鞋子輕輕踏下去,卻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濺起了水花,漣漪一層層擴散,岸上的小夥伴也打趣地調侃着,青葱的年華……

我在回憶中沉醉,也在期盼中展望未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三

在看柴靜拍的《穹頂之下》之前不久,曾看過一篇文章,主要討論使用財富的遠見與短視。文中大概舉出這麼一個例子:

同樣是一片礦區,如果礦主將收入的50分配給職工,那麼,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職工將會擁有剩餘的金錢,就會追求娛樂、發展、教育等相關的服務,進而推動本地區的經濟增長。長此以往,數十年之後,當這片礦區枯竭的時候,整個城鎮已經發展起來。之前的礦場主還是富人,但是,他的周圍同時也多處了許多富人。財富便可藉此延傳下去!

而同樣是一片礦區,如果礦主只將10的收入分配給職工,而將90的收入收入自己腰包。那麼,結果是職工只能夠蛢命工作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長此以往,數十年之後,當這片礦區枯竭之後,整個小鎮又將變成之前貧瘠的小鎮,礦主依舊是這裏的首富,但是,周圍都是一幫窮人。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除了離開小鎮,富人的財富很難以得到保全。

仔細想想,這是非常常規無奇的例子。從這個例子中,原文的作者指出在國內,許多富人都及其短視,所以,國內才有劫富濟貧的説法;所以,國內才有富貴不過三代的説法。在這一點上,鄙人深表贊同。其它暫且不論,僅僅憑藉這一點,柴靜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欽佩!

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看完之後,有一點被震撼到了。主要有兩點:

其一,此個記錄篇是她私人出錢贊助拍攝,百萬的投入以及前後一年的製作時間。這樣的成本令人吃驚。想想當下社會,即便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能夠動用這樣的成本去製作、實現這樣的意見事情的人又有多少?柴靜去做了,所以她得到了眾多的幫助,所以她做成了。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四

日前,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看後感受特別深刻,在為她的行動叫好的同時,心中增強了一種公民的公共職責感。

柴靜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污染成為她不能迴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新聞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來自於客觀現實,同樣來自於公眾期待。對於霧霾,公眾已經並不陌生,然而究竟霧霾為何物,很多人卻並不清楚。不管是出於記者的職業習慣還是出於母愛情深,柴靜的《穹頂之下》無疑為公眾打開了瞭解霧霾的另外一扇窗口。這既是對霧霾現象的一次科普,同時也是對霧霾治理的強烈呼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少有部門和人去做這樣的科普事情。

作為對環境污染問題關注的公民,柴靜自費進行霧霾調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頂之下不該讓柴靜們孤獨前行。雖然這類自費調查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發的公民責任感,但實際上是公民個人在主動為缺位的公共職責在補位。我認為,解答環境污染的社會現實問題,我們的有關部門應該更努力地主動作為,從而讓每一個公民都增強自己的公共職責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五

自從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我意識到霧霾對我們的危害,以及空氣污染後,空氣中夾雜着重金屬和致癌物質。

雖然中國用煤發電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國用煤發電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因為只有火電能大規模迅速投產(2年),而且價格不貴。當時天然氣很少,進口也貴。大水電也沒那麼多,建設週期較長。核電爭議較大,建設週期也長。風電、光電當時很少,現在突飛猛進,速度冠絕全球,但這兩者仍然只是補充,很難取代火電。一個是規模小十分之一,一個是發電小時數少太多,與火電之比大約是1:3吧,兩個合一塊,風光發電只佔火電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況且,水電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電可以是3毛多,核電是4毛多,風電、光電、氣電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沒有儲能條件、電力不緊張的情況下,電網願意吸納火電水電,而非風電、光電。氣電也就調峯有優勢。所以中國選擇用煤發電。當年用煤發電可以,但是現在繼續不可以。

為了我們健康的未來,請各方少用煤發電,讓孩只看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創造美好的新中國吧,一切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