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鋼琴家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7W

鋼琴家觀後感精品多篇

鋼琴家觀後感 篇一

説説我對人物的直觀感受吧……全片長大概兩個半小時!

在前兩個小時的時候,我的看法一直沒有改變。男主角這個大叔受呢……(額……哪兒學的…?)在影片中幾乎整個大前部分都幾乎沒有怎麼表現他彈鋼琴的水平怎麼樣,讓我懷疑這到底是不是鋼琴家的故事……然後,他也就是應付性地在彈鋼琴,為了養家餬口,但是彈得很隨意遊刃有餘,至少能看出來他很熟練。對於彈鋼琴,在那個年代背景下,作為一個鋼琴師是非常的空中樓閣的……(我前半部分看的時候一直是這個感覺),他自命清高,不諳世事,羸弱而且膽小,感覺就是一個在現實中排不上用場的傢伙。有人起義,他不參加,他雖然內心善良,但是卻一直寄人籬下,需要別人照顧……(只能説,他非常好運,遇到了一系列願意幫助他、賞識他的好人、能夠無私地幫助他,為他冒風險……在現在是很難想像人們會為了一個鋼琴師(還不是大師)付出這麼多……),全片五分之四的時間,他都一直是處於落魄之中——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化,但是他雖然文弱但是堅強,一直沒有放棄生的希望以及對鋼琴的執着。

在那個年代,不向現實妥協的人是很少見的,其道路也必然是坎坷的,他選擇了不去做敵人的奴僕。於是一日不如一日,失去了親人,他也沒有倒下,仍然選擇活了下去,內心堅強這是前面唯一感動我的一點。但也就是説,其實前面我一直對他是持否定態度的……他手無縛雞之力,不會反抗,缺少自立能力,竟不知道發芽的馬鈴薯有毒……自己也越來越不成樣子,蓬頭垢面、腿也瘸了……但是,這些也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他來説,唯一的尊嚴,就是繼續活下去……為了活下去,他什麼都會吃,他什麼都會喝,因為他熱愛着鋼琴,他還想彈鋼琴,這是他活下去的動力。只要活下去了,就還會有轉機,一切就會有轉變……所以,終於,他的頑強和高超的鋼琴技術以及誠實,感動了德國軍官。在那一刻,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鋼琴師,儘管他蓬頭垢面,腿部殘疾,但是當他坐在鋼琴前,開始彈奏了,琴鍵聲響起……陽光照射進來,遮蓋了他身上所有的缺點,他顯得那樣神聖而高大……此時…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他不是一個鋼琴家。

而這也向我們證明了——儘管是在這樣一個時代……鋼琴家也是有他存在的價值和需要的……他前面生存的努力沒有白費,是有意義的。此處,應該是全片的最高潮部分。在120分處,他終於飽受期待地成為了一個鋼琴家,全篇的主旨表現了出來——終於使前面長時間醖釀的感情得到了宣泄爆發和昇華,也終於使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開始認可了他以及他的努力。最後,要我總結成一句話的話……鋼琴家,只有當他坐在鋼琴前並且彈奏的時候……他才是鋼琴家。

鋼琴家觀後感 篇二

一開始聽説《鋼琴家》這部電影,感覺應該和另一部《海上鋼琴師》相類似,是講述一位偉大鋼琴家的音樂人生故事。但是當我看完之後發現我錯了。這是一部悲劇,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斯皮爾曼,當時無數的光環籠罩這這位才華橫溢的'英俊的青年。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小提琴手,理所當然的是應該子承父業。雖然一家人之間也存在些許衝突與矛盾的地方,卻也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就在這時納粹入侵了,打破了不只是這一家,而是所有在波蘭華沙生活的50萬猶太人的生活。 起先是工作丟了,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迫不得已只好把心愛的鋼琴變賣,但只能是日復一日地吃着土豆,等待在報紙上刊登的最新的關於猶太人的制裁的法令。

先是各個公共場所針對猶太人的禁足令,然後是金錢的限制。這些已經讓所有的猶太人叫苦不迭了,當斯皮爾曼一家還在絞盡腦汁想辦法藏錢的時候,政府又要求所有的猶太人帶上六芒星的袖章,就像牲畜一樣蓋上了標示,從此面對被屠宰的命運。

沒過多久,所有的猶太人被遷移到猶太區並築起了高高的圍牆。每天夜裏都有各種不幸的猶太人慘遭屠殺。斯皮爾曼越發的感到家人的重要,發誓要保護好家人。為了生存他找到一份餐館琴師的工作,目睹了很多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在這困境中是如何求生的。於是他開口求人,以保證家人的安全。然而死亡很快降臨了,他和幾乎所有的猶太人將被送上沒有歸途的火車,就當要上車時,混亂中他被扯出了隊伍,這一刻他的命運被改變了,是一位猶太警察企圖救他,看見父親在隊伍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落荒而逃。這是為了生命的奔跑,戰爭一旦開始就沒有時間掩面哭泣,這不是苟且偷生,這是為了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的希望。 隨後他被拘禁做苦工,為猶太反抗組織出力。在努力下逃脱出去被一對舊識的善良夫婦拯救,之後又被昔日的愛慕對象幫助,一次次地逃離納粹的魔爪。他感激涕零地凝望着每個幫助過他的人,他知道,他的民族他的國家雖然被蹂躪,但絕不會消亡。德國人隆隆的炮火可以威脅他們的性命,卻不能折斷這股國家的凝聚力。斯皮爾曼轉居到猶太區對面的公寓裏時,經常沒有食物和水,他在那裏目睹了猶太區的同胞們堅強不屈的反抗,他看見了波蘭人民與德軍第一次交火,雖然都失敗了,可是他開始企盼光明的到來,他知道盟軍就要來了,光明不遠了。

不幸的是他唯一的棲身場所也在一次納粹的搜查中被摧毀了,為了生存他到處尋找食物,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雖然幾行字就能概括整部電影的大致劇情,但是其中的幾個鏡頭卻是無法用簡單的語言就能形容的。電影進行到30分鐘左右,納粹軍闖進猶太人封鎖管理區的某棟樓,直接把因為殘疾坐在輪椅上未能見了納粹軍起立的某普通居民連人帶椅從陽台扔了下去慘遭摔死,那殘酷的一幕,使得鋼琴家的母親失聲尖叫。在街上隨意槍殺無處可逃的猶太人,勒令內心正遭受無限恐懼的猶太人跳舞,看到這些我感覺到的是一種真實與刺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早就聽説過納粹對猶太人做過的種種非人行徑,但是通過電影鏡頭表現出後,是出乎意料的慘絕人寰。

我所看到的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即模糊又真實:模糊的是納粹對猶太人並沒有一攻佔波蘭就實施大屠殺,而是像温水煮青蛙那樣一點點加碼。先是區別對待、然後是成立獨立的限制區域、再到後來的集中營,而且對集中營並沒有過多的描述;真實的是我們通過主人公的遭遇一步步經歷了從一個有着不錯社會地位的完美家庭到整個幸福的瓦解,通過主人公的眼睛切切實實看到了“猶太人不得入內”的侮辱性標語,限制區內的“路有凍死骨”,納粹對手無寸鐵猶太人精神與肉體的肆意鞭笞以及對他們的生命隨心所欲的剝奪。

但同時電影也展現了戰爭中的良知:那些許許多多無私幫助過他的人們,他們沒有任何回報,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險仍然幫助這位無助的猶太人,在如此槍林彈雨、人心不古的戰亂年代堅守着自己做人的道德,着實讓人感動。

影片為我們呈現了二戰時期那段不光彩的歷史,他對人類造成了不可磨滅的痛苦,雖然我很慶幸我沒有經歷過那種痛苦,但我還是感到悲傷,不論是對與那些被慘遭殺害的人們還是對於最後救了主角的那位德國軍官(雖然他是納粹的一份子)。斯皮爾曼對生存的追求以及對藝術的追求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堅持就有希望。相信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這部電影也會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