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鋼琴家》電影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鋼琴師觀後感 篇一

不經意間,最近接觸的都是戰爭題材的作品。

印象最深刻的是戰爭前斯皮爾曼在波蘭電台錄製鋼琴曲的平靜畫面,與戰爭的殘酷,讓人膽戰心驚的轟炸聲、槍聲炮聲形成的鮮明對比。戰爭讓斯皮爾曼一家顛沛流離,最終除了他都被納粹迫害,這樣的一家人影射了無數經歷二戰的猶太家庭。戰爭帶來的災難,戕害無辜,踐踏藝術

影片是根據斯皮爾曼的個人傳記改變,平靜的講述了戰爭中受盡的磨難屈辱,依靠求生的本能和堅強的意志,在友人的幫助下,得以在二戰中倖存下來。在我看來,《鋼琴家》這部影片並不需要高潮,影片中的一幕一幕已經足以震撼人心。

在靠近德區的居民公寓裏,斯皮爾曼見到了久違的鋼琴,連年的逃亡,性情本就憂鬱寡言的斯皮爾曼,此時好似碰到一個可以訴説心中萬千的知己,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和與家人分離的悲傷,他幻想着彈奏了一曲。

回到猶太人集中營的閣樓裏避難,硝煙四起,經歷槍林彈雨飽受戰爭摧殘的公寓,已是一片廢墟,只剩斷壁殘垣。此時,遇到了德國軍官,不知名的上校,在得知他是鋼琴家後,讓他彈奏一曲。上校並沒有槍殺他,而是私下救助於他,為他送去果醬麪包,也不忘配上一把麪包切刀,這讓斯皮爾曼心存感激。戰爭結束之後,斯皮爾曼與好友去營救被蘇軍俘虜的他,無果。如果沒有戰爭,這位德國軍官應該和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孩子,過着幸福的生活吧。

《鋼琴師》觀後感 篇二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裏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衝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淨的天使面龐,清澈純淨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鑽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不住心裏的激盪,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遊輪的頭等艙裏,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於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儘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註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鋼琴師觀後感 篇三

兩週前,我看了,《鋼琴師》這部片。這部片主要講的是二戰時期男主角瓦拉迪斯羅,斯皮曼所處的國家被波蘭佔領,在德軍不斷的殘殺猶太人的同時,身為猶太人的他們一家也要被送往納粹德國集中營時,被一位當警察的朋友救了出來,但是家人卻被送往了集中營,最後,男主角在許多朋友與自己的智慧,頑強的求生慾望下,終於堅持到了俄國人解放波蘭的這一天。

看完了這部片後,我學到的是:一個人在困境裏或者是做某種事情受到阻礙的話,如果有着不屈不撓的心態去面對的話,任何困難都會迎難而解。在困境時也不要有挫敗感,只要有恆信與毅力,當然也需要有智慧,一定會幫我們走出困境。

在這部片中,我還學到的是:男主角之以所以能活到最後,除了自己的不屈的意志與智慧,還有許許多多朋友的幫助與支持才能最終活下來,從這點可以看出主人公平時是個極其有影響力的人,按因果論來講,自然會得到很多很多人的幫助,所以説,擴大朋友圈子,助人為樂,朋友有困難的時候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朋友,在關鍵時刻朋友就會挺身而出。

在本片快結束時,主人公剛好走到一個餐廳裏,當他準備撬開他發現的西瓜汁罐子時,發現一名德國軍官,巧的是,德國軍官並沒有殺他,德國軍官讓他在旁邊的鋼琴上彈了一曲後,回去軍部拿了大量食物給他,主人公很感激軍官,誰知軍官説不需要謝他,他説已經在以前累計救五六名猶太人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壞人的羣體裏並非都是壞人,比如説德國的納粹侵略者,他們很多是被逼着來打仗的,軍令如山,只得服從。

從這部片中,我既看到了鋼琴師的智慧與強大的求生慾望,也看到了德國軍官的善良與慷慨,這兩個人都是大家值得學習的榜樣。

《鋼琴師》觀後感 篇四

很早就聽過關於它的好評,也知道這是關於戰爭的一部影片。看着片名我就猜想,這一定又是一部個人榮辱興衰史,要麼就是此鋼琴家在二戰時又為人類作出了多大貢獻,就好比辛德勒。可看完整場電影我才發現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講二戰時期一位普通的波蘭籍鋼琴師在躲避納粹的追捕時的一切。片中的人物不想普通電影一樣,每個角色都能得到一個結局,這部電影從頭到腳只有紀實,沒有刻意渲染什麼人和什麼事。本以為鋼琴家會在勞動集中營裏參與戰鬥,英勇犧牲或是出謀劃策為抵抗納粹作出最大的貢獻,可沒想到他竟然説了一句,頑強的抵抗又有什麼用呢?當時,這句話讓他的朋友着實震驚了一下,也讓我對電影的發展有點摸不清頭腦。看到最後,我期待的壯舉也並沒有發生,但鋼琴家卻死裏逃生了。

刻意探究該影片帶來的意義也經沒有什麼價值了,它只是單純地在向人們敍述一些事實罷了。其中有關親情,友情,正義,憐憫,救贖等等。電影用平淡的筆法為我們描述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這種無聲的表達令讀者對猶太民族的遭遇更加同情,對法西斯的痛恨更添一筆。對戰爭,人們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電影的最後講了一名德國軍官,在鋼琴家躲在閣樓時救了他一命。當時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是被他的琴聲陶醉所以不想抹殺英才,是憐憫,還是他知道德軍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想提前抓一根救命稻草?這一切都是對生的渴求,一切奇蹟也都是讓生命來創造。所以,活下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