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7W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1

《秋收起義》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黨初建,由澤東同志領導的一場旨在反對地主階級壓迫和反動派統治的工農革命。

誠然,黨領導人在領導初期翻過一些錯誤,然而,僅僅經過秋收暴動這場起義,黨的最高領導人澤東同志便構成了自我的創造性思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並以之為基礎,包圍城市,實現革命的目標。

秋收起義初期,黨中央領導人未意識到敵強我弱的嚴峻事實,意圖經過佔領長沙來實現革命的目標,然而,僅僅經過機場戰役的失敗,澤東同志便敏鋭的察覺到晉工程師就等於自殺的形式,不顧黨內絕大多數人的反對,克服重重阻力,果斷地領導軍隊撤出該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澤東同志這種勇敢並矜持自我正確決定的思想,在黨的歷史長河中栩栩生輝,在革命的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2

這天,教師在課堂上讓我們看了秋收起義這部電影,秋收起義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一場旨在反對地主階級壓迫和反對派統治的工農革命。雖然這場革命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取得勝利,但毛澤東同志用自我敏鋭、果斷的軍事智慧在嚴峻殘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並且建立了第一塊紅色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在敵人強大的重壓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並建立自我的根據地,這與毛澤東同志獨到的軍事思想是分不開。

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如果説1927年,蔣介石、汪精衞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上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正確的路途,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好處。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可是,國共相差懸殊。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可是共軍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説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

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期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僅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明白,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救助山伢子,故事開篇毛澤東以“毛委員”的身份入場,獨自一人前去參加秋收暴動的領導會議,路上他遇見一個少年吹着悲愴的號角,身上衣衫破爛,毛澤東走向前問他怎樣回事,少年“哇”地一聲就哭了。原先他的父親被反動派殺害,還叫他拿三塊大洋贖回他父親的人頭。少年哭訴着,毛澤東扶起他給了他五塊大洋,面色凝重地對他説,你要振作起來,要主動拿起武器起來反抗,才能為你的父親報仇,並告訴他安葬好父親後能夠去找他,一齊參加革命暴動。少年點頭答應了。從這件事我們能夠看出毛澤東同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也為他之後堅持走羣眾路線定下了感情基調。

毛澤東進入紅區,不料卻被巡邏民兵當成奸細抓住,押到指揮所,幾位起義將領正焦急地等待他到來,突然看到幾個士兵對着遠道而來的毛委員大聲呵斥,頓時怒不可遏,參加暴動的於師長當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緊張時刻毛澤東急忙攔住於師長,並微笑着説,這是士兵們覺悟高,用心性強的表現,就應值得表揚,何苦要打板子呢,就這樣,那幾個手腳無措的起義士兵釋去了身上本不該扛負的重擔,滿臉愧色地出去了。一個起義委員會書記,迢迢趕來組織暴動,竟然被誤擋作奸細抓住,弄得狼狽不堪,而毛澤東卻能一笑了之設身處地為士兵着想,其勇氣和心胸坦蕩令人欽佩。這件事證明毛澤東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擺官架子,並且深入羣眾,瞭解民情,確保起義的成功發動,這在當時是十分少見的,它顯示出毛澤東非凡的品格魅力。

起義動員大會上,毛澤東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説,明天,就是中秋節了,這是中國人稱之為團圓節的日子,而我們就要

在明天發動暴動,這是為什麼呢是正因反動派和土豪劣紳不讓我們團圓,所以,我們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大會在潮水般的掌聲中落幕,標誌着秋收起義正式打響。之後,起義遭到敵人的頑固抵抗,起義軍傷亡很大,前進受阻,關鍵時刻毛澤東毅然決定撤退,放下中共中央攻打長沙的計劃。沒想到這一決定立即遭到除了總指揮盧德銘外的其他起義領導人的堅決反對,更棘手的是士兵們的進攻情緒十分激動,他們激昂高呼打敗敵人,佔領長沙,毛澤東鎮定自若,平靜應對眾人的質疑,絲毫沒有取消決定的意向。最終,於師長代表大家當眾質問毛澤東違反中央命令的原因,毛澤東不慌不忙,舉起自我的雨傘,大聲説道,一把傘最重要的是骨架,沒有骨架傘是絕對撐不起來的。劇情發展到那裏,我認為這已經是高潮了,正因主人公毛澤東的高大形象已經清晰地展此刻我的眼前,我彷彿置身那戰火紛飛的歲月,目睹中國下層社會殘破落敗的現狀,加之反動派瘋狂迫害革命者,壓逼老百姓,我能明白毛委員的良苦用心,他是站在全中國的高度上思考中國的出路,中國的狀況太特殊,太複雜,中國革命不能照搬他國走的路子,務必要根據自我的實際狀況出發,那就是走羣眾路線,聯合全中國的廣大勞苦大眾,建立工農聯合的革命武裝和政權。正因,

中國曆代的農民起義已經證明,農民階級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革命的力量源泉在農村。

1、實事求是:

在接連的失敗之後,毛澤東同志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攻打長沙等於自殺”的觀點,果斷的放下了黨中央制定的圍攻長沙的計劃,轉而後退到統治階級力量薄弱的井岡山一帶,為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的這種實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2、創造性思維:

在當時經濟落後的條件下,創造性的提出了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勝利的偉大理論。毛澤東指出,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消滅過山大王。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同志毅然率領軍隊上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終以星火燎原之勢逐步奪取全國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義》這部影片中體會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總之,秋收起義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很大,必定會對我們以後的學習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3

不久前在毛概課堂上再次觀看了一遍電影《秋收起義》。這場發生於1927年湘贛邊界的工農武裝起義,每每想起總會讓人情緒澎湃、熱血沸騰。

電影的開場白讓我們再次想起北伐戰爭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反革命集團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以共產黨為代表的愛國革命人士的白色恐怖事件。然而,縱使反革命分子無所不用其極的瘋狂鎮壓革命,全國上下的革命熱情亦然不變。1927年8月,周恩來領導的工農武裝舉行南昌起義,打響了工農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建立起在黨領導下的第一支屬於人民的軍隊。從此,星星之火掀起燎原之勢。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鑑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鬥爭,發展革命力量---向井岡山進軍。然而毛澤東的這一決定使軍中上下許多人感到不解。其中,師長餘灑度是最堅決的反對者,甚至在黨代會少數服從多數舉手表決決定放下攻打文家市後,最終因不滿毛澤東的決定而離開。由此可見,當時局勢的複雜性。

但有一點讓我不解的是,雖説革命總要有犧牲,但我覺得有些犧牲是不必要的。比如説總指揮盧德銘的犧牲我感覺是沒有必要的。起義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作為高級指揮官雖説就應身先士卒給士兵起到表率作用,但鑑於當時軍中領導人才緊缺,作為前線總指揮好比全軍的旗幟,在數倍敵人的包圍下,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得。他不聽士兵的勸告先行撤退,反而把自我暴露於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下最終犧牲。這無疑是沒有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式作出正確決定,也與當時毛澤東所提倡的避敵鋒芒,保存有生力量的軍事鬥爭思想相違背的。如果當時他能主動靈活地撤退,與他留下一同阻擊的戰士也許不用那麼顧忌他的安全而採取靈活的方法撤出戰鬥。然而他的犧牲,讓前線戰士失去了領導,也使革命隊伍損失了一個棟樑之才。也許這就是革命鬥爭的曲折之處吧。

然而,血的教訓總會發人深省。在經歷師長餘灑度離開、總指揮盧德銘犧牲、軍中士氣渙散很多士兵逃走的事情後。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先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透過文家市決策和三灣改編,從此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同年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忙,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當然其中也有很多曲折,可是我倒不想對這些多做闡述。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的才能在此處再次得到了展現。要明白雖然當時的袁文才和王佐也是殺富濟貧,但終究是落草為寇的山大王。對於毛澤東的到來他們還是有所防備的。但毛做東到來後採取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的親民政策,更重要的是領導部隊多次打退敵人對根據地的圍剿,使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得以鞏固,也使袁文才等人徹底打消了對毛澤東的疑慮。從此,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也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可是,透過《秋收起義》這部電影,聯繫當前國內改革形勢,我覺得其中還是有許多地方是能夠借鑑的。比如説當前國內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入改革面臨重重阻力。雖説當前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階級鬥爭,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各個領域都構成了不小的利益藩籬。要想深入改革,務必打破利益藩籬。然而,從哪尋找突破口,我覺得從《秋收起義》我們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縱觀當前改革形勢,貪腐是目前最受詬病的,也是全國人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以反腐為突破口,阻力較小,能夠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團結民心、贏得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黨的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為領導的黨中央強力開啟反腐模式,堅持“老虎蒼蠅一齊打”,一年多來打掉“老虎蒼蠅”不計其數,讓廣大人民羣眾重新樹立對改革的信心。這好比當年秋收起義,毛澤東進軍井岡山後採取一系列措施重燃當地羣眾對革命的信心是一樣的。

當然,《秋收起義》對當代社會的啟示遠遠不止這些。對過去革命如此,對當今國內改革如此,而對於我們尋常人何嘗又不是如此呢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仰望星空,更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取長補短、奮發有為,才不枉費自秋收起義以來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為我們鑄就的革命道路。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4

《秋收起義》是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推出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實而藝術地表現了秋收起義這一代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轉折點的重大事件,簡潔清晰地把秋收起義的背景、進程、後果以及起義部隊內部引起的矛盾和衝突反映得波瀾起伏、有聲有色,異常是塑造了毛澤東不信洋教條,作出由進攻中心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略決策的光輝形象。

影片着力描述毛澤東為實現這一戰略轉折所遇到的艱難和表現出的巨大勇氣。當時的中共中央受共產國際控制,仍然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要求攻打中心城市長沙;起義軍官兵充滿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憤怒復仇情緒,有的擔心重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的盲目服從共產國際和黨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既定決策,紛紛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向湘贛邊界轉移的主張,他們諷刺説這是“佔山為王”,甚至罵毛澤東是“膽小鬼”、“逃跑主義”。在這種上有“左”傾領導的巨大壓力,下有受傳統思想影響、盲目聽命上級的重重阻力,毛澤東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堅定、果斷的氣魄,他用極大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進行了艱苦的説服工作,在起義部隊領導集團內部進行了緊張尖鋭的鬥爭(毛澤東同師長餘灑度在士兵大會上舌劍脣槍的辯論,把這種鬥爭氣氛推向白熱化)。由於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以及他生動的説理藝術,他的“上山”的正確意見,最終得到多數幹部戰士的贊同和擁護,實現了向井岡山進軍,從而為中國革命開拓出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影片經過一組組鏡頭表現了毛澤東在起義部隊受挫、處境危急的關頭,處變不驚,沉着應付,冷靜思考,力排眾議,力挽狂瀾的非凡氣概,反映了他善於及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打破對所謂“本本”的教條束縛,從實際出發,獨立思索正確革命道路的遠見卓識和膽略,使人看出毛澤東作為領導者的過人之處。影片最終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新型人民軍隊向井岡山進發時,把手中的枴杖奮力甩到遠處,這啟示人們,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者,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扔掉“枴棍”,學會自我走路,擺脱洋教條框框的束縛,獨立自主地探索和開創一條適合自我國家特點的道路。今日我們黨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不正是毛澤東所開始的艱難的探索的繼續嗎!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範本5

憶古思今,今日我們總想着人際交往究竟有什麼祕訣,或者捷徑。確實,應對社會這個龐大的網,人與人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我們無從忽視人際交往的重要。我從來不相信有誰能夠獨善其身,亦從來不覺蝴蝶效應的誇張。也許祕訣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心誠。如同影片中的毛澤東,在其軍事才能外,還有他為人民着想的誠心,誠心誠意地理解他人,誠心誠意地包容別人,誠心誠意地為羣眾着想。

影片從中間開始,越來越沉重。敵強我弱,內部紛爭,無一不是棘手的問題。在這些重重困難下,他並沒有退縮,也沒有動搖,反而用過人的膽識,突破教條,冷靜地尋找方法,走前人沒走過路,一條新的路子——工農武裝割據。看到此,我思緒萬千。我們的人生道路何嘗是一帆風順?家境不富裕的我,以往在現實與夢想中掙扎,總覺得生活處處受羈絆。其實,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認為你所堅持的是正確的,誰又能阻擋你前行的道路?好好的一個文化生,中途突然一個念頭的轉變,就走上了藝術生路子的我,當中怎樣少得了反對的聲音。也許沒人會明瞭,可是你必須要堅定,必須要明白,自我在做着什麼。你要沉默着忍耐着,默默做好自我,等待一個為自我證實的時機。如同影片中,秋收暴動,毛澤東怎樣不明白其重要性?如此重的擔子,在節節敗退、死傷慘重、愛將痛失下,難以力挽狂瀾,誰能不悲慟?可是誰又能説秋收暴動是失敗的?如果不是這一場戰爭的失敗,又怎能引出這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路子?所以,就算今日的我們是失敗的,並不代表以後的我們也是失敗的,誰。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因果也總是錯綜迷離,我們無從把握,只能用高昂的心,去期盼每一個明天,築造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視角不一樣,站的立場也不一樣,而以上,與戰爭相關的包括戰爭的意義我很少提及,大多都是一個小情景,就讓我想到了自身與身邊,可是我想,相比那些過去的歷史來説,歷史留給我們今日的思考,才最是重要,並且珍貴的,讀史使人明智,大概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