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秋收起義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83K

秋收起義觀後感【多篇】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心得 篇一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_。

------《西江月。秋收_》

秋收時節,一聲_。 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

如果説1927年,蔣_、汪精衞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路,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 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意義。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不過,國共相差懸殊,無論是軍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但,共軍有弱,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説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秋收起義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 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知道,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心得 篇二

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時,部隊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而秋收起義時,中國共產黨則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號的武裝軍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誕生了我軍第一面軍旗。

秋收起義餘部通過著名的“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實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黨對軍隊領導的制度得以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設由此發端。

這個制度也是此前中國歷史上所沒有的新制度。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起義雖然在初期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地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情況下,把革命的退卻和革命的進攻巧妙地結合起來。

正如羅榮桓生前所言,秋收起義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一個轉折點,它開闢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這就是向農村進軍,依靠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藉此積蓄和發展革命力量,逐漸包圍城市並最後奪取城市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走入井岡山,秋收起義部隊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毛澤東點燃的井岡山之火,照亮了一條與俄國革命以城市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人們把它稱之為“井岡山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的正確發展方向。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心得 篇三

《秋收起義》是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推出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實而藝術地表現了秋收起義這一代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轉折點的重大事件,簡潔清晰地把秋收起義的背景、進程、後果以及起義部隊內部引起的矛盾和衝突反映得波瀾起伏、有聲有色,異常是塑造了毛澤東不信洋教條,作出由進攻中心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略決策的光輝形象。

影片着力描述毛澤東為實現這一戰略轉折所遇到的艱難和表現出的巨大勇氣。當時的中共中央受共產國際控制,仍然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要求攻打中心城市長沙;起義軍官兵充滿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憤怒復仇情緒,有的擔心重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的盲目服從共產國際和黨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既定決策,紛紛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向湘贛邊界轉移的主張,他們諷刺説這是“佔山為王”,甚至罵毛澤東是“膽小鬼”、“逃跑主義”。在這種上有“左”傾領導的巨大壓力,下有受傳統思想影響、盲目聽命上級的重重阻力,毛澤東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堅定、果斷的氣魄,他用極大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進行了艱苦的説服工作,在起義部隊領導集團內部進行了緊張尖鋭的鬥爭(毛澤東同師長餘灑度在士兵大會上舌劍脣槍的辯論,把這種鬥爭氣氛推向白熱化)。由於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以及他生動的説理藝術,他的“上山”的正確意見,最終得到多數幹部戰士的贊同和擁護,實現了向井岡山進軍,從而為中國革命開拓出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影片經過一組組鏡頭表現了毛澤東在起義部隊受挫、處境危急的關頭,處變不驚,沉着應付,冷靜思考,力排眾議,力挽狂瀾的非凡氣概,反映了他善於及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打破對所謂“本本”的教條束縛,從實際出發,獨立思索正確革命道路的遠見卓識和膽略,使人看出毛澤東作為領導者的過人之處。影片最終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新型人民軍隊向井岡山進發時,把手中的枴杖奮力甩到遠處,這啟示人們,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者,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扔掉“枴棍”,學會自我走路,擺脱洋教條框框的束縛,獨立自主地探索和開創一條適合自我國家特點的道路。今日我們黨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不正是毛澤東所開始的艱難的探索的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