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建國70週年紅色電影《秋收起義》國小2年級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46K

建國70週年紅色電影《秋收起義》國小2年級觀後感(精品多篇)

建國70週年紅色電影《秋收起義》國小2年級觀後感精選5 篇一

有幸觀看經典紅色革命電影《秋收起義》,使我對那個革命年代感觸頗多。在新時代如何發揚那個時代的精神也是我們當代青年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實事求是,是我收看《秋收起義》後最大的收穫。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要堅持這一精神,把這一精神發揚光大。

1927年,乃中國共產黨存亡之秋也。外有蔣介石、汪精衞的白色反革命迫害,內有陳獨秀左傾錯誤。這個時候需要一盞明燈指引着共產黨人突破這白色恐怖的籠罩。年輕有為的毛澤東,實事求是,大膽探索,為黨乃至全中國萬萬勞苦大眾尋求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秋收起義發動後,我方雖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戰鬥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人數的差距以及某些人的盲目自信、大意輕敵使我方節節撤退。這種情況下攻打**,談何容易。敵人手裏是裝備儘量的機槍大炮,我們手裏卻是子彈都供應不上的土槍土炮;敵人有堅固的城牆,而我們只有血肉之軀。攻打**城,無異於飛蛾撲火,以卵擊石。蘇聯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蘇聯模式行不通,那就自主創新,實事求是,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革命之路。當時的神州大地,富的是官商地主,窮的是工人農民。既然城市被你蔣介石牢牢控制,那麼我們轉向控制薄弱農村,先幫農民解決土地問題,得到廣大農民羣眾的支持,我們要的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毛澤東大手一揮,我們去井岡山,去建立我們的革命根據地。我們打地主,分土地。首先推翻壓在農民頭上的這座大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着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雖然這火如同星星一般微弱,但是足以為中國革命指出前進的道路!秋收起義的意義並不在於取得多大的勝利,而是在於終於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同時實事求是也成為我黨的一大法寶。

在學習中如何運用好“實事求是”這一精神也是我們當代青年值得深思的問題。“實事求是”一詞,源自於《漢書·**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實事”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後用“實事求是”作成語,告誡人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繫,探求其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行動,也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不誇大也不縮小。

現代社會,物慾橫流,在我們大學校園中浮華之氣越來越嚴重。像周總理那樣“為中華崛起讀書”的思想漸漸被主流思想而忘卻。現在校園中過分關注是遊戲愛情,穿着打扮。盲目攀比之風日益高漲:玩遊戲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比人家級數高,裝備好;生活中,買各種昂貴高端電子產品,卻又用處不大,只為人前炫耀。我認為,我們大學生首先應該以學業為主,然後再勞逸結合,業餘愛好只要是腳踏實地,我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盲目跟風,為了攀比絕對要制止。我們當代大學生毫無疑問也離不開實事求是,正如我們黨在治黨治國中離不開實事求是,我們大學生都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前提來解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事物的客觀規律不會改變,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必須把握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才有望把問題解決;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運氣不佳或者其它的原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鮮明的例子都能表明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剛剛上大學的時候,我看到每一位同學都躊躇滿志,都希望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都希望能過着瀟灑的生活。然而,並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如願以償;更確切地説,只有少數同學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很顯然,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做到了實事求是;未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卻背離了實事求是。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必須追求學習效率,必須大量投入學習時間,必須按時完成各項作業,這便是客觀事實,能符合此要求的人便做到了實事求是。然而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大學世界裏,各式各樣的誘惑都試圖吸引着我們,一旦我們被吸引,必將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學習任務。不實事求是,學習將毫無保證,優異將無從談起。

古人云:“誤以惡小而為之,誤以善小而不為”這不僅僅是教誨我們做人的原則,也告訴我們不管做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水滴石穿,日久天長積累的結果。那有天生下來就是偉人、英雄的。他們都是在不段的在小事中磨練自己意志和追求。從而使自己更加強大,傲視羣雄。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遠,這句話一點也沒錯,你難道願意碌碌無謂、平平凡凡當個井底之蛙嗎?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腳踏實地是我們做人的根本,腳踏實地也就是以實事為依據,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應該做的事。然而,作為我們學生讓我們的身份決定了我們的任務是學習。所以我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一點一滴的去積累。學習當然也包括學習怎麼去做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實事求是的做人是我們大學生的根本。“實事求是是當代大學生的做人根本”我們要怎麼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計劃。將來我們要面對的是社會,去找一個很好的工作,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要從現在做起。其次我們要為了自己的目標理想,在學校的這段時間裏努力學習使自己知識、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再次在大學的這段時間裏,努力完成幾件讓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們所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虛擬的網絡世界,也不是沉迷於校園戀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們要放眼世界,思想開闊,與時局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們的做人根本。

紅色紀錄片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二

近期,我們觀看了電影《秋收起義》。本來不怎麼喜歡看紅色電影的我卻對這部電影感觸很深。

秋收起義這部電影中, 是1927年9月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一場旨在反對地主階級壓迫和反對派統治的工農革命。,1927年,蔣介石在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瀰漫在華夏大地上空。中國共產黨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武裝暴動。毛澤東和潘心源/陳志安走到張家坊,卻被閻仲甫所設的哨卡攔住。幾個團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澤東巧妙施計得以脱身,三人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秋收起義終於打響了。工農革命軍一路攻下多處要害後遭到敵人包圍,因敵強我弱,部隊損失慘重。毛澤東仔細思考局勢,在會上指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我方應先站穩腳跟,保存實力。雖然這聲革命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取得勝利,但毛澤東同志有自己敏鋭/果斷的軍事智慧在嚴峻殘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並且建立了第一塊紅色根椐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之所以能夠在敵人強大的重壓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並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這與毛澤東同志獨特的軍事思想分不開的。從秋收起義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毛澤東同志的人民戰爭思想/人民軍隊思想/實事求是和創造性思維。人民戰爭是指通過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羣眾為被壓迫階級或被壓迫民族謀求自身的解放。進行秋收起義的初衷就是想依靠當地的人民羣眾以武裝鬥爭的形式奪取革命的勝利。參加秋收起義的軍隊一共有三個團,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來自人們,是人民子弟兵。毛澤東同志的觀點是: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有通過人民戰爭才能有勝利的希望。在秋收起義接連的失敗之後,毛澤東同志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攻打長沙等於自殺”的觀點,果斷的放棄了黨中央制定的圍攻長沙的計劃,轉移後退到統治階級力量薄弱的井岡山一帶,為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的這種實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當時經濟落後的條件下,毛澤東創造性的提出了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勝利的偉大理論。毛澤東指出: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消滅過山大王。於是毛澤東同志毅然率領軍隊上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終以星火燎原之勢逐步奪取全國的勝利。

當發現參加秋收起義的個別團的領導者存在機會主義/盲目主義/單純軍事觀點等非無產階級思想時,毛澤東同志果斷地在1927年9月進行了”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對軍隊中存在的打罵士兵/虐待兵等現象,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的口號,甚至還給逃兵發路費。從中體現了愛民和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宗旨,我們不由自主地體會到這確是一支剛強的人民軍隊。

秋收起義的爆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創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軍隊,設計製作了我黨的第一面旗幟,標誌着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最後,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移井岡山,開闢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義》這部影片中體會到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重要性,特別是實事求是的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理論著作,隨着時間的推移,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今後的歷史當中仍會熠熠生輝!

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三

秋收時節,一聲。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

如果説1927年,、汪精衞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路,就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就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

秋收起義,不就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好處。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但就是,國共相差懸殊,無論就是軍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國軍就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但,共軍有弱,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説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就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秋收起義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期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

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就是不容易的,任誰也知道,它又就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就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

建國70週年紅色電影《秋收起義》國小2年級觀後感精選5 篇四

《秋收起義》是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推出的影片之一,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實而藝術地表現了秋收起義這一代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轉折點的重大事件,簡潔清晰地把秋收起義的背景、進程、後果以及起義部隊內部引起的矛盾和衝突反映得波瀾起伏、有聲有色,特別是塑造了毛澤東不信洋教條,作出由進攻中心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略決策的光輝形象。

影片着力描寫毛澤東為實現這一戰略轉折所遇到的艱難和表現出的巨大勇氣。當時的中共中央受共產國際控制,仍然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要求攻打中心城市長沙;起義軍官兵充滿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憤怒復仇情緒,有的擔心重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的盲目服從共產國際和黨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既定決策,紛紛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向湘贛邊界轉移的主張,他們諷刺説這是“佔山為王”,甚至罵毛澤東是“膽小鬼”、“逃跑主義”。在這種上有“左”傾領導的巨大壓力,下有受傳統思想影響、盲目聽命上級的重重阻力,毛澤東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堅定、果斷的氣魄,他用極大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進行了艱苦的説服工作,在起義部隊領導集團內部進行了緊張尖鋭的鬥爭(毛澤東同師長餘灑度在士兵大會上舌劍脣槍的辯論,把這種鬥爭氣氛推向白熱化)。由於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以及他生動的説理藝術,他的“上山”的正確意見,終於得到多數幹部戰士的贊同和擁護,實現了向井岡山進軍,從而為中國革命開拓出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影片通過一組組鏡頭表現了毛澤東在起義部隊受挫、處境危急的關頭,處變不驚,沉着應付,冷靜思考,力排眾議,力挽狂瀾的非凡氣概,反映了他善於及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打破對所謂“本本”的教條束縛,從實際出發,獨立思索正確革命道路的遠見卓識和膽略,使人看出毛澤東作為領導者的過人之處。影片最後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新型人民軍隊向井岡山進發時,把手中的枴杖奮力甩到遠處,這啟示人們,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者,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扔掉“枴棍”,學會自己走路,擺脱洋教條框框的束縛,獨立自主地探索和開創一條適合自己國家特點的道路。今天我們黨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不正是毛澤東所開始的艱難的探索的繼續嗎!

建國70週年紅色電影《秋收起義》國小2年級觀後感精選5 篇五

為了加強我們對黨的瞭解與認識,我們學院組織大家看了《秋收起義》和《長征》兩部經典的紅色電影。

觀《秋收起義》,我看到了革命崛起的艱辛,覽《長征》,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及中國紅軍為了解放中國,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積極進取的革命精神。同時,經過秋收起義和長征,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待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鬥爭中不斷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逐漸形成及完善的歷史環境與過程。

1927年,蔣介石的叛變無疑是給中國革命一個沉重的災難與打擊,當時一片白色恐怖彌散在整個中華大地。在敵我力量懸虛很大,中國革命面臨消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歷史性轉變點意義的八七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認真分析和總結了革命當前面臨的困難,同時敏鋭地發現中國革命缺少一個屬於自己的立腳點,他提出,要取得革命的勝利,首先要讓中國革命先站住腳跟,這樣敵我力量懸虛的形勢下,有必要先保存我們的革命實力,重新整頓好隊伍,並鼓舞廣大紅軍戰士“我們這塊硬石頭遲早能砸破蔣介石那鼎水大缸”。毛澤東提出的一系列正確建議結束了中國工農革命長期漂流的命運,隨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克服艱難險阻攀上了井岡山,建立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扭轉了中國革命當時的局面。毛澤東帶領中國革命邁出了不同尋常的一步,這一步雖然走得很艱辛和沉重,但歷史證明,這一步是正確的,這裏不開毛澤東的正確領導與中國工農軍的努力。

而從長征過程來看,中國紅軍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走完了充滿艱辛坎坷的漫漫長征路,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創下了這一令全世界人們驚歎的壯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面臨中大危機時自覺承擔了拯救中華民族、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這個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義無反顧,卧薪嚐膽,先後經過了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驚心動魄的戰爭。他們餓着肚子,光着腳丫走出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這種為了中國遠而長征,為了人民而戰鬥的無私奉獻精神、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淨勝,是中國共產黨所特有的,與其説中國共產黨改變了歷史,其實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支先進的隊伍,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承擔起歷史使命,才能拯救中國。

通過這次對《秋收起義》和《長征》兩部記錄了中國革命艱辛的影片之後,我對中國革命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革命,就得要人犧牲,就得出汗流血,而正是中國紅軍用鮮血來譜寫了革命的歷程,讓我感覺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更加堅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廣大的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為人民創造出社會主義高級階段。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一名黨員,我更應該主動承擔起當今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不斷髮奮圖強,為能建設祖國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深入廣大人民羣眾中去,一切從維護人們的根本利益出發,發揮積極帶頭作用,全心全意去為人民服務。

紅色紀錄片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六

這天,教師在課堂上讓我們看了秋收起義這部電影,秋收起義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一場旨在反對地主階級壓迫和反對派統治的工農革命。雖然這場革命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取得勝利,但毛澤東同志用自我敏鋭、果斷的軍事智慧在嚴峻殘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並且建立了第一塊紅色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在敵人強大的重壓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並建立自我的根據地,這與毛澤東同志獨到的軍事思想是分不開。

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如果説1927年,蔣介石、汪精衞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上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正確的路途,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好處。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可是,國共相差懸殊。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可是共軍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説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

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期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僅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明白,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救助山伢子,故事開篇毛澤東以“毛委員”的身份入場,獨自一人前去參加秋收暴動的領導會議,路上他遇見一個少年吹着悲愴的號角,身上衣衫破爛,毛澤東走向前問他怎樣回事,少年“哇”地一聲就哭了。原先他的父親被反動派殺害,還叫他拿三塊大洋贖回他父親的人頭。少年哭訴着,毛澤東扶起他給了他五塊大洋,面色凝重地對他説,你要振作起來,要主動拿起武器起來反抗,才能為你的父親報仇,並告訴他安葬好父親後能夠去找他,一齊參加革命暴動。少年點頭答應了。從這件事我們能夠看出毛澤東同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也為他之後堅持走羣眾路線定下了感情基調。

毛澤東進入紅區,不料卻被巡邏民兵當成奸細抓住,押到指揮所,幾位起義將領正焦急地等待他到來,突然看到幾個士兵對着遠道而來的毛委員大聲呵斥,頓時怒不可遏,參加暴動的於師長當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緊張時刻毛澤東急忙攔住於師長,並微笑着説,這是士兵們覺悟高,用心性強的表現,就應值得表揚,何苦要打板子呢,就這樣,那幾個手腳無措的起義士兵釋去了身上本不該扛負的重擔,滿臉愧色地出去了。一個起義委員會書記,迢迢趕來組織暴動,竟然被誤擋作奸細抓住,弄得狼狽不堪,而毛澤東卻能一笑了之設身處地為士兵着想,其勇氣和心胸坦蕩令人欽佩。這件事證明毛澤東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擺官架子,並且深入羣眾,瞭解民情,確保起義的成功發動,這在當時是十分少見的,它顯示出毛澤東非凡的品格魅力。

起義動員大會上,毛澤東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説,明天,就是中秋節了,這是中國人稱之為團圓節的日子,而我們就要

在明天發動暴動,這是為什麼呢是正因反動派和土豪劣紳不讓我們團圓,所以,我們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大會在潮水般的掌聲中落幕,標誌着秋收起義正式打響。之後,起義遭到敵人的頑固抵抗,起義軍傷亡很大,前進受阻,關鍵時刻毛澤東毅然決定撤退,放下中共中央攻打長沙的計劃。沒想到這一決定立即遭到除了總指揮盧德銘外的其他起義領導人的堅決反對,更棘手的是士兵們的進攻情緒十分激動,他們激昂高呼打敗敵人,佔領長沙,毛澤東鎮定自若,平靜應對眾人的質疑,絲毫沒有取消決定的意向。最終,於師長代表大家當眾質問毛澤東違反中央命令的原因,毛澤東不慌不忙,舉起自我的雨傘,大聲説道,一把傘最重要的是骨架,沒有骨架傘是絕對撐不起來的。劇情發展到那裏,我認為這已經是高潮了,正因主人公毛澤東的高大形象已經清晰地展此刻我的眼前,我彷彿置身那戰火紛飛的歲月,目睹中國下層社會殘破落敗的現狀,加之反動派瘋狂迫害革命者,壓逼老百姓,我能明白毛委員的良苦用心,他是站在全中國的高度上思考中國的出路,中國的狀況太特殊,太複雜,中國革命不能照搬他國走的路子,務必要根據自我的實際狀況出發,那就是走羣眾路線,聯合全中國的廣大勞苦大眾,建立工農聯合的革命武裝和政權。正因,

中國曆代的農民起義已經證明,農民階級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革命的力量源泉在農村。

1、實事求是:

在接連的失敗之後,毛澤東同志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攻打長沙等於自殺”的觀點,果斷的放下了黨中央制定的圍攻長沙的計劃,轉而後退到統治階級力量薄弱的井岡山一帶,為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的這種實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2、創造性思維:

在當時經濟落後的條件下,創造性的提出了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勝利的偉大理論。毛澤東指出,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消滅過山大王。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同志毅然率領軍隊上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終以星火燎原之勢逐步奪取全國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義》這部影片中體會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總之,秋收起義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很大,必定會對我們以後的學習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心得 篇七

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時,部隊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而秋收起義時,中國共產黨則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號的武裝軍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誕生了我軍第一面軍旗。

秋收起義餘部通過著名的“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實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黨對軍隊領導的制度得以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設由此發端。

這個制度也是此前中國歷史上所沒有的新制度。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起義雖然在初期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地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情況下,把革命的退卻和革命的進攻巧妙地結合起來。

正如羅榮桓生前所言,秋收起義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一個轉折點,它開闢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這就是向農村進軍,依靠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藉此積蓄和發展革命力量,逐漸包圍城市並最後奪取城市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走入井岡山,秋收起義部隊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毛澤東點燃的井岡山之火,照亮了一條與俄國革命以城市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人們把它稱之為“井岡山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的正確發展方向。

三灣改編觀後感600字 篇八

12月31日我們班組織看《三彎改編》我深有感悟。

影片一開始就以激烈的戰爭場面展現了秋收起義失敗後的我軍部隊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放棄攻打長沙而是向敵人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轉移的重大決定的歷史背景以及部隊在萍鄉蘆溪遭敵人伏擊,總指揮盧德銘英勇犧牲的壯烈場景,讓我深切感受了共產黨人面對戰爭失敗、面對困境不氣餒、不服輸、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影片中毛澤東遇見餘灑度等軍官開小灶的行為時以身邊戰士吃的都是紅薯進行批評,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行為,大力提倡官兵平等,並且成立士兵委員會。部隊來到三灣村,在外面搭棚住、不拿老百姓的一個紅薯,針對村裏喝水難問題幫村裏人打水井等情節充分體現了我軍是人民的軍隊,充分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還用生動的畫面展現我軍戰士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不畏死、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不動搖的錚錚鐵骨。這些忠實地反映了歷史,波瀾壯闊、感人至深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我。

通過觀看影片,重温這段革命道路,真實感受毛澤東同志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隊伍進行改編,創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的這段歷史。讓我真正認識到正是“三灣改編”確立了共產黨為老百姓打天下的目標,實現了軍隊民主平等和民主監督。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我們黨員幹部要銘記歷史,自覺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定信仰,堅持黨性。

秋收起義電影觀後感作文 篇九

秋收起義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一場旨在反對地主階級壓迫和反對派統治的工農革命。雖然這場革命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取得勝利,但毛澤東同志用自己敏鋭、果斷的軍事智慧在嚴峻殘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並且建立了第一塊紅色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在敵人強大的重壓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並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這與毛澤東同志獨到的軍事思想是分不開。從秋收起義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毛澤東同志的以下軍事思想:

(1)人民戰爭思想

人民戰爭是指通過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羣眾為被壓迫階級或被壓迫民族謀求自身的解放。進行秋收起義的初衷就是想依靠當地的人民羣眾以武裝鬥爭的形式奪取革命的勝利。參加秋收起義的軍隊一共有三個團,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來自人們,是人民子弟兵。毛澤東同志的觀點是: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有通過人民戰爭才能有勝利的希望。

(2)科學的戰爭觀和方法論

1、實事求是

在接連的失敗之後,毛澤東同志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攻打長沙等於自殺”的觀點,果斷的放棄了黨中央制定的圍攻長沙的計劃,轉而後退到統治階級力量薄弱的井岡山一帶,為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的這種實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2、創造性思維

在當時經濟落後的條件下,創造性的提出了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勝利的偉大理論。毛澤東指出: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消滅過山大王。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同志毅然率領軍隊上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終以星火燎原之勢逐步奪取全國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義》這部影片中體會到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理論著作,隨着時間的推移,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今後的歷史當中仍會熠熠生輝!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心得 篇十

《秋收起義》是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推出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實而藝術地表現了秋收起義這一代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轉折點的重大事件,簡潔清晰地把秋收起義的背景、進程、後果以及起義部隊內部引起的矛盾和衝突反映得波瀾起伏、有聲有色,異常是塑造了毛澤東不信洋教條,作出由進攻中心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略決策的光輝形象。

影片着力描述毛澤東為實現這一戰略轉折所遇到的艱難和表現出的巨大勇氣。當時的中共中央受共產國際控制,仍然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要求攻打中心城市長沙;起義軍官兵充滿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憤怒復仇情緒,有的擔心重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的盲目服從共產國際和黨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既定決策,紛紛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向湘贛邊界轉移的主張,他們諷刺説這是“佔山為王”,甚至罵毛澤東是“膽小鬼”、“逃跑主義”。在這種上有“左”傾領導的巨大壓力,下有受傳統思想影響、盲目聽命上級的重重阻力,毛澤東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堅定、果斷的氣魄,他用極大的耐心和堅韌的毅力,進行了艱苦的説服工作,在起義部隊領導集團內部進行了緊張尖鋭的鬥爭(毛澤東同師長餘灑度在士兵大會上舌劍脣槍的辯論,把這種鬥爭氣氛推向白熱化)。由於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以及他生動的説理藝術,他的“上山”的正確意見,最終得到多數幹部戰士的贊同和擁護,實現了向井岡山進軍,從而為中國革命開拓出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影片經過一組組鏡頭表現了毛澤東在起義部隊受挫、處境危急的關頭,處變不驚,沉着應付,冷靜思考,力排眾議,力挽狂瀾的非凡氣概,反映了他善於及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打破對所謂“本本”的教條束縛,從實際出發,獨立思索正確革命道路的遠見卓識和膽略,使人看出毛澤東作為領導者的過人之處。影片最終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新型人民軍隊向井岡山進發時,把手中的枴杖奮力甩到遠處,這啟示人們,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者,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扔掉“枴棍”,學會自我走路,擺脱洋教條框框的束縛,獨立自主地探索和開創一條適合自我國家特點的道路。今日我們黨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不正是毛澤東所開始的艱難的探索的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