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7K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多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一

今天和大家介紹10月1日即將上映的國慶影片《我和我的父輩》,它是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聯合執導,是“國慶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前兩部是《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影片由四個單元組成:《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

影片以革命、發展、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背景,從“家與國”的角度描寫幾代父親的奮鬥歷程,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光榮歲月。講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勿忘初心”和艱苦奮鬥的時代歷程。它以一個家庭關係為紐帶,體現了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乘風》改編自——冀中騎兵團,這是一支在抗日戰爭中戰績突出的鐵騎隊伍。為了保護羣眾疏散,他們抵抗日軍直到犧牲生命,影片描繪了一羣軍民與騎兵團、冀中人民一起抗擊日寇侵略的戰爭場景。

《詩》是以1969年中國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作為背景。以一個普通的航天家庭為切口,展現了父母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向中國宇航員致敬。

《鴨先知》是根據中國第一個電視廣告誕生背後的故事改編的。在上海長大的徐崢,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為了向敢於在改革大潮中邁出第一步的一代父母致敬。徐崢飾演的趙平陽將和韓昊霖演的兒子”鼕鼕“,他們一起成為這波創新浪潮中的關鍵人物。《少年行》機器人“星一號”從2050年穿越到2021年,遇到了一個有科學夢想的小男孩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了臨時父子。在機器人爸爸的影響下,小小更加堅定地追求科學夢想,偉大的夢想和科技創新精神在父子之間傳承。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命運。我們的父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忘初心,艱苦奮鬥,構建成一幅中華的奮鬥史。我們將傳承父輩們的不屈不饒的頑強意志,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二

2021年10月1日,祖**親72週年生日,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吳磊和吳京飾演一對父子,父親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選擇了發求助信號,用調虎離山之計挽救了護送的百姓安全,成功引走了敵人的尋剿。敵人根據電報發文信息,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求救信號已經是意味着他們將要犧牲的節點。作為一名父親,他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可是他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即便如此,還是選擇做了。

詩篇。章子怡飾演一位母親又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着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裏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即便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粹,但是又很美好。

鴨先知篇。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會各種奇奇怪怪的技術。直到被鄰居小夥伴在班上當眾拆穿他的話,才開始發現父親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當了銷售科長的他自大狂似的跟領導説可以銷售很多的酒,於是生產了很多的酒,家本來就很小,因為滯銷全都堆在了他家裏。因為這些,母親每天都在怒罵孩子的父親,父親和他一起去公交假裝陌生人在推銷產品,一直都沒有用,直到遇到了廣告公司的人,最後想出了拍廣告的法子才成功地把酒都推銷出去。

少年行篇。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研發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來2021年的今天,孩子對科技的喜愛成功地把家裏都弄出了很多科技型。邢一浩扮演了他的父親,陪他去學校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裏説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後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着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由於前一天晚上機器人父親只顧着和他母親説話,沒有注意到其實飛機已經飛起來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生氣地衝出了人羣。機器人在被罵沒有感情之後,為了挽救沉入海里的孩子,選擇了逆流而上,最後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機器人測試的成功。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

每個故事裏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從悲到喜,從哭到笑。

從抗戰時期到現在的2021年,從落後到現在的各個領域的富強。

從曾經的不可能到現在的可能及一定。

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我們一直都在見證着,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的強大,不會再任誰來輕易地欺負我們,也不會再任誰來侵佔我們這神聖的領土。我愛你我的祖國。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三

這是“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國》用155分鐘講了7個故事,第二部《我和我的家鄉》用153分鐘講了5個故事,而《我和我的父輩》用156分鐘講了4個故事。從時長可以看出,電影給每個故事的表現空間越來越大,從祖國到家鄉再到父輩,維度一級級細化到個人,電影的定位也逐漸從展現宏觀層面的國家發展、家鄉變化到展現更具體的家庭中的代際傳遞,展現兩代人之間厚重而細膩的情感。

四個故事的標題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是非常貼合內容而又值得細細回味的四個標題。先橫向對比一下四個故事,由此也可以明顯感受到四位導演截然不同的風格。

“乘風”用中國人民掙扎着告別屈辱的抗日故事,激起我心中最樸素最本能的愛國熱情,“詩”用中國人民有勇有謀的航天故事,致敬老一輩中國航天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我為國效力的決心。如果説前兩個故事是立足於那個屈辱貧窮的年代,向我們講述了先輩們最樸實無華最一腔熱血的愛國故事,那麼後兩個故事則立足於和平安定、國泰民安的現在,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合理想象,用一張美好藍圖告訴我們——未來已來,一切光明和美好都將由我們這代人創造。

下面迴歸主題,分析四個故事。

“乘風”——由吳京導演,講抗日戰爭的故事。對抗戲和感情戲齊頭並進,展現出軍人鐵血和柔情兼具的特點。這一特點被一個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抱着小女孩逃往安全區的士兵被炸斷了腿,鏡頭先是士兵頂着彈殼和塵土給了小女孩一個笑,下一個鏡頭便是士兵那條被炸得血肉模糊的腿。“乘風”的感情戲是圍繞共同作戰的父子展開的,可以説這部戲完全改變了我對吳磊的印象,對於展現陽剛之氣的男藝人,參演抗戰片或許真是一條值得考慮的路。但最讓我感動的並不是吳磊扮演的兒子學着父親的樣子,在千鈞一髮之際衝在最前方,也不是吳京扮演的父親帶着勝利的笑,立馬俯視倒在地上的敵人,而是父親在得知兒子戰死之後,跑進蘆葦地失聲痛哭——因為是他在情急之下選擇了犧牲兒子保全羣眾——那份早已預料到的悲痛,那份遲來的情感爆發,那份無能為力的選擇,都讓我不自覺地和這位父親一起失聲哭泣。

“詩”——由章子怡導演,講中國航天人的故事,是四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我和我的祖國裏我最喜歡的是“相遇”,真是永遠都會為原子彈、航天等這些偉大的命題流淚)。如我所料,故事中的父親在試驗中犧牲了,但他的犧牲來得太快,看到這裏時我還覺得劇情推進太快,缺少起伏,但繼續看下去,才明白章子怡的用意。記得多年前看電影《大地震》時,看到一條讓我至今都難以忘懷的影評:“這部電影最大的失敗在於電影名,原著的題目《餘震》才更能突出主題——地震給倖存者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詩”也一樣,沒有把重心放在父與子的相處上,而是放在了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上。故事中的兒子顯然是命途多舛的,生父和養父都獻身於中國的航天事業,他不允許別人嘲笑自己的父親是“做鞭炮的”;他接受父親為他編織的美麗的謊言“爸爸是在天上寫詩的”;他才十歲就不得不提前成長為大人;他才十歲就不得不接受既定的父死和將來的母亡。中國航天事業崛起的背後,是父輩們的義無反顧和子輩們的提前成長。而故事中的小女兒,當初被爸爸媽媽和哥哥保護得很好的小女孩,最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女宇航員,感謝導演給我們帶來的Happy ending。章子怡真的太適合演這類堅韌頑強的女性角色了,從《無問西東》到《我和我的父輩》,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最戳我淚點的是章子怡扮演的母親寫的詩,再次讓我在發現“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後不煩心於自己的渺小,再次從宇宙落腳到國家,從國家落腳到我們每一個個體。

“鴨先知”——由徐崢導演,最讓我喜歡的是鼕鼕的表現,然而故事本身並不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裏不再評價。

“少年行”——由沈騰導演,用開心麻花的陣容贏得了我的期待,又用滿滿的細節滿足了我的期待,完完全全的開心麻花風格。這後兩個故事都加入了喜劇元素。中和了前兩個故事給我帶來的沉浸式感動,給我留出了足夠的時間擦乾眼淚,走出悲傷,讓我能平和地而不是哭得不成樣子地走出影院(當年看完《摔跤吧,爸爸》走出影院時,我真的很狼狽……),好評!和前面的三個故事都不同,“少年行”中甚至都沒有“父親”的出現,他只活在媽媽的講述裏——獻身於人工智能事業。沈騰扮演的機器人的用途在於向孩子證明父親獻身的事業意義非凡。這則故事最令我滿意的是對機器人的設置:不能傷害人類、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理解人的感情,甚至可以像人一樣讓情感戰勝理智。這些應該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大前提。

在我看來,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讓我又哭又笑的,像人生一樣有苦有樂,五味俱全,才能真正落腳到人這一個體,才能以小見大地、充分地表達宏大的主題,才能展現最本真的生活的模樣。《我和我的父輩》給我帶來的精神滋養和前進的力量自是不必多言,唯願吾輩青年都能以渺小創造偉大,有一份熱便發一份光,這才是愛國電影乃至愛國教育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