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W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一

在國慶節期間,我們小組決定,10月1號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大家興奮極了,特別期待這一次活動。

我們相約來到了電影院,各自買票進場,有説有笑的猜測這部電影講了啥,不一會電影開始了,我們極力控制住嘻嘻哈哈的笑聲,安靜的看起來。

我和我的父輩一共分為四個片段,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乘風》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在打仗時,有一個叫乘風的少年參加了抗日,他的爸爸一直保護她,但好景不長,乘風為了救很多老百姓的命,自己被鬼子打死了,他光榮的犧牲了。《詩》的故事發生在1969年,這是一個很催淚的故事。有一位母親名叫鬱凱迎,在丈夫去世後,為了讓兩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死了,於是就開始隱瞞孩子們,借一個年輕父親的語言表達了,“在天上寫詩”的故事。

前面兩個故事都很催淚,可後面兩個故事讓我笑到肚子疼。《鴨先知》發生在1979年的故事,導演把蘇軾寫的春色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拍成了電影,他總是對兒子説,我們要做第一敢於下水的鴨子,他們是第一個拍廣告的人,於是他們的參桂養榮酒很快就銷售一空了。《少年行》講的是有一個機器人,成功的從2050年穿越到2021年,然後意外成為父親的故事。

電影結束了,我們手腕着手,走出電影院。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受是父親和母親有多偉大,是母親生下了我們,是父親陪着我們慢慢長大,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要感恩爸爸媽媽的愛。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二

由導演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執導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近日釋出情感版終極預告。電影將鏡頭聚焦四個時代下個體與家庭的關係,從四個“小家”出發、描繪不同歷史座標中的父母形象。本片將於9月30日全國公映,接棒《我和我的祖國》與《我和我的家鄉》,延續“國慶三部曲”強大的品牌能量。

時代羣像建構集體記憶,父母青春展現奮鬥征程

在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吳京飾演20世紀40年代的抗日英雄,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章子怡飾演1969年“長征一號”順利發射背後在“刀尖上起舞”的火藥雕刻師;徐崢飾演1978年乘着改革開放浪潮拍攝出中國大陸第一支電視廣告的“廣告狂人”趙平洋;沈騰飾演在2021年鼓勵孩子追求科學的“機器人老爸”。他們分別是各個時代的“奉獻者”“弄潮兒”和“追夢人”。影片預告以年代為序,為這四位父母貼上了時代標籤。四種截然不同的父母形象,代表了每個時代千萬父母的縮影。

《我和我的父輩》以每一個時代默默奉獻的父母一輩的形象,刻畫了傳承在中國人血脈裏濃不可破的家國情義,四位導演結合個人風格和情感,以觀眾最熟悉的模樣和方式,對四種父母形象進行了極致演繹。

吳京再拍戰爭題材,再現其血性方鋼的軍人氣場;章子怡通過其女性細膩的筆觸和情感,凸顯出她標誌性的堅韌;徐崢再次以中年小人物的形象現身,延續其最擅長的滬上市井幽默;沈騰繼續“開心麻花”一本正經搞笑的幽默本色,以喜劇的調性展現父子情。

在“傳承”的大主題下,四個時代個體與家庭的關係被四位導演細膩地呈現。預告以父親和母親的角度解釋了電影片名“父輩”的含義,巧妙串聯了電影的四個故事。影片以小人物的奮鬥見證大時代的風貌,同時也揭開了在“父母”身份背後,作為個體的他們關於青春、關於生活的意義。

影片畫面致敬人民英雄,場景細節考究大獲好評

9月26日,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及《鴨先知》在北京舉行首輪放映活動。

《乘風》中戰馬衝鋒的磅礴場景、緊張刺激的兩軍對戰,令觀眾直呼震撼,也令軍事迷稱讚影片細緻考究、場面酣暢淋漓。

面對現場觀眾提問“影片中用機關槍阻擊飛機的場面是如何創作的?”吳京指出:“在查閲歷史後,發現八路軍新四軍運用這種攔阻射擊戰術打掉了日寇14架戰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抗戰史作家薩蘇更是為吳京背書,點贊片中細節“機槍打掉敵機的戰鬥有史料留存,而冀中騎兵團也確實有跟鬼子拼大刀、拼馬刀的戰鬥,影片對於作戰場面的還原非常震撼,把藝術和真實二者結合到極致”。餘皚磊和白那日蘇也表示,拍攝時的艱苦更讓自己感受到先輩抵抗侵略守衞家國的不易。

徐崢攜《我和我的父輩》之《鴨先知》劇組來到中國傳媒大學,與傳媒學子共同交流中國大陸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的故事。充滿復古色調的上海弄堂裏,詼諧幽默的市井喜劇一幕幕上演,令現場觀眾不時發出陣陣爆笑。

在現場,徐崢表示拍攝中“最大的困難除了天氣炎熱外,還原1978年的上海街景很費心思,1:1還原的南京西路廣告牌、上海第一代出租車,老上海人看到後一定會覺得親切。”

“國慶三部曲”前兩部《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在2019年、2020年分別以31。7億、28。3億的票房完美收官。今年,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延續前兩部電影“以小見大”的敍事形式,同時主題表達上邁步向前聚焦“父母一輩”,觸發“父母與子女”“小家與大國”背後數代中國人的家國記憶,從親情視角打開新格局,以小人物事蹟喚起家國情懷和時代精神。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篇三

電影《我和我的的父輩》,是一部關於祖國成長的血淚史。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後,組成國慶三部曲,依舊是大腕雲集,再現幾代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整部電影以時間為序,依次從抗日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經濟復甦,再到現在社會,再向未來延續。

故事的感情色彩也從悲 辱到辛酸,到搞笑再到歡樂。弱小被欺辱的故事情節裏,整個片段哭聲一片,到最後人工智能情節,開心麻花出演,歡笑不斷,也預示着祖國走向崛起,國富民強!

第一個故事定格抗日戰爭時期,整個片段看完悲憤壓抑,全影院的人哭不停,看着父輩們為羣眾犧牲,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炮火襲擊,知道必敗,依然奮勇反抗,戰後幸福生活得來不易,感恩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第二個故事定格新中國成立以後,被強盜打怕了的新國家,要奮起直追西方發達國家,反覆實驗人造衞星,解決燃料助推問題,一代又一代人犧牲自己,燃燒血肉之軀,奉獻祖國航天事業。幼年的故事滿是辛酸,當成年後的女兒繼承父輩衣缽,成為航天女英雄時,真為她感到驕傲!為代代相傳的國人驕傲,先輩們的犧牲被繼承被延續,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第三個故事定格改革開放初期,實體經濟亟待復甦,湧現了很大一波敢為人先的“鴨先知”,敢於跳出偏見落後,敢於開拓創新,儘管自己的小日子雞飛狗跳,但心懷陽光,黎明終將到來!

第四個故事屬於現在與未來,人工智能進入生活,未來機器人完成時空穿梭任務,與過去的人類對話,並實現相互影響。人工智能模擬人腦,在危難關頭擯棄既定程序,優化情理設計,為未來發生創造可能。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可實現自我優化,向人類一樣去學習去思考,造福人類生活!

細密的故事線,逐層展開,把觀眾從落後推向先進,同時把感情色彩從悲傷推向歡樂,是一場視覺盛宴。勿忘國恥,先烈永生,國泰民安,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