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親愛的》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8W

《親愛的》電影觀後感PAn>

【第一篇】

作為一部以失蹤兒童為題的電影,《親愛的》最終的落足並非在拐賣上,而是在孩子解救後,血緣的摯親與為母之愛,這兩個本密不可分的整體卻因誘拐成為了對立的情感衝擊,法律或能以最直接了當的方式給予公正的宣判,但這背後親與愛的糾葛卻是難斷的,人最為難捨的便是彼此的羈絆。

《親愛的》用過半的時間傾述了一個丟孩子,找孩子,找到孩子田文軍和魯曉娟為人父母的尋子故事,如若該片在此戛然而止,那麼這或將僅是一部較為不錯的作品,電影深度得見更在於找到孩子後的種種,孩子哭打着親身父母喊着要媽媽,村婦李紅琴對被拐來和撿來的孩子視若已出執着的愛,貪財不講法律底線的律師高夏為李紅琴的無償辯護,誓言不再生孩子尋子聯盟帶頭人韓德忠苦尋多年未果煎熬中無奈的棄言,電影后半段這個找到孩子後的故事,予人了更強的感情渲染,劇情的張力得以全面展開,在這看似難斷的親與愛中閃爍的是人性的光芒。

這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親情與愛情戲劇性的對立,營造了電影最為引人深思的張力所在,人販固然是十惡不赦的,但對於電影中的李紅琴她不明孩子是被丈夫拐來,丈夫過世面對生活的艱辛更沒有將孩子賣掉,其電影中鍥而不捨對親情的執着是如此的動人心絃,你無法苛責一位善良村婦的母愛,也難訴警察,法官,福利院長堅守法律的不近人情,更不能否定苦尋孩子父母的摯親之情,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性的,李紅琴又多了新的羈絆,只能説作為導演的陳可辛在電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電影親情的珍貴,而並非要給觀眾一個答案,故將結局留給了觀眾。

電影中每個人都是影帝影后,因為面對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藍本,幾進所有人都會為之動容,更何況一羣中國影界的翹楚,黃渤依舊演着一個稍帶痞氣的小販父親,搭戲帶着高冷氣息的郝蕾,兩人的不合適是從角色的骨子裏顯露而出,他們作為一對離異夫妻人物塑造上可謂入目三分,趙薇飾演的李紅琴這個人物撐起了整個電影后半段,無助卻帶着執着的母親形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還有佟大為、張譯、張雨綺等等,電影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着屬於自已的故事,每個人在演出時都有種把控主場的主角感,陳可辛對於演員的選角和人物把控從未如此恰到好處的暗合電影本身,毫不誇張的説這亦是陳可辛至今最為出色的作品。

電影沒有斑斕的基色,卻帶來了最誠摯的鏡頭質感,電影沒有絢麗的濃粧,卻帶來了最美麗的質樸素顏,電影更沒有矯情的作態,卻給人了以最直擊心靈的感動,親情與愛情在電影中或為人難斷,但電影的温度卻暖人心房。

【第二篇】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后,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説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裏,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羣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裏,田文軍説“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着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箇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脱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裏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裏,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裏,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鋭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裏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説。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裏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説,那她活着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裏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第三篇】

《親愛的》是一部以打拐為題材的電影。

一個叫田文軍(黃渤飾)的中年人,和前妻魯曉娟(郝蕾飾)之間有一個兒子鵬鵬。有一天,魯曉娟把孩子送到田文軍開的網吧中。網吧裏有人打架,田文軍便讓鵬鵬自己去和鄰居小孩子們玩。鵬鵬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看到媽媽開車路過,便開始追媽媽的車。媽媽雖然看到了他,卻沒有停下來。結果,鵬鵬被人抱走了。

為了找到鵬鵬,田文軍和魯曉娟歷經波折,並加入一個由走失兒童家長組成的小沙龍,不斷為尋子努力。終於在三年後找到鵬鵬。

鵬鵬跟一個叫李紅琴(趙薇飾)的女人生活在農村,還有一個妹妹。他已經不再認識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很難再融入城市。

是李紅琴的丈夫抱走的鵬鵬,幾年後又抱來一個小女孩取名吉芳,李紅琴並不知道孩子是丈夫拐來的,一直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他們。

……

故事展現的內容很多。但我的注意力始終停留在鵬鵬走失的那個下午,跟在魯曉娟汽車後面跑,嘴裏喊着“媽媽”。

魯曉娟後來得了抑鬱症,一是因為丟失兒子的痛心,二是她走不出那個下午,她説:“我感覺到兒子在我車後面跑,可是我沒有回頭……”

一次不回頭,換來終生的愧悔。

只有真正帶過孩子的母親,才會理解那種愧悔。而且我敢説,每一個母親,都有那個對孩子失去耐心的瞬間。

以魯曉娟為例,雖然她感覺到孩子在後面跑,可是她以為後面會有孩子父親。她已與孩子父親離婚,有了自己的生活,愛孩子也是愛的,但畢竟會有失去耐心的時候。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都有對孩子失去耐心的時候。

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還得陪孩子玩,如果孩子大點則要陪他看書、或者畫畫,而自己還有家務要做,還有電話要打。可怎麼辦?現在孩子不都喜歡玩手機遊戲或者PAD遊戲麼?讓他玩一會兒吧,就一會兒,等我有功夫了,我就陪他。很多人都這樣想着。然後不知不覺地,半個小時過去,一個小時過去,孩子還在玩……然後,孩子就上癮了,每天都要玩,玩得眼睛流淚,也沒有聽大人説話的耐心。你能説,這個事情,就怨孩子麼?可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我們還是一次次選擇原諒自己。

週末本想陪孩子,可是有應酬,只好選擇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不願意去,哭鬧也就哭鬧一會兒吧,懶得去管他了。自己也終於可以好好放鬆一下。然後,一天過去了,孩子又失去了和你相處的一天。假如老人善於管理孩子還好,有些習慣於溺愛的,則讓孩子養出一身毛病。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你又以工作為由,選擇了原諒。

孩子本想找你談個事,你正忙着,搪塞他説:“等一會兒媽媽再聽啊!”等你想聽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願意講了。久而久之,他已經不再願意和你交流。

從前曾經有一個朋友對我説:“千萬別想在孩子身上省功夫,你在他小時候省了多少,在他長大後就會花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補回來。” 當時我剛為人母,心想我從沒想在他身上省功夫。可是在孩子長到4歲,我忽然發現,我其實經常讓他服從於我的興趣而不是我去遷就他,我經常犯上述的小錯誤漸漸使孩子養成一些小毛病。

有時候想想,有點慚愧。可真的是很累啊。在很累很累的瞬間,真的是有不想管他的時候。

可能我們犯過沒有像《親愛的》一劇中魯曉娟那樣的錯誤,可是其實錯誤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有時候覺得,有了孩子以後,沒有時間再保持自我了。

可是,是我們選擇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為我們的選擇負責,沒有理由對他們忽視。

為人父母是多麼辛苦的事,容不得稍有閃失。

所有我們因為忽視孩子而失去的,都會在某一個瞬間、用某一件事提醒那些忽視的所害。

所以,我們還是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做孩子的父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