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工作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第一篇:2014教學工作體會

教學工作體會(精選多篇)

在2014年,我主要的業務工作是英語教學,下面談談本年工作的一些體會。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英語進行交際,那麼通過怎樣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掌握英語呢?人們從自身習得母語的經驗體會到,運用母語的能力是在母語使用中學習到的,離開使用母語的實踐,很難談及母語運用能力的培養。外語的學習與母語習得有其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人們在語言的實踐中能學會使用語言。因此,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要堅持實踐性的原則。

堅持實踐性的原則就是要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聽、説、讀、寫的練習活動。聽、讀是接收語言輸入的活動形式。語言的輸入,特別是適合學習者水平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或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小孩生下來後,雖然有天生的學習語言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外部語言輸入的刺激對他“天生”能力的作用,而只與狼同居和生活,還是不可能習得語言和學會使用語言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因此外語學習的成功與語言輸入的量是緊密相連的,語言輸入應為學習者所理解,或適合學習者的水平。適合學習者水平的語言輸入,應是比學習者語言水平稍高一點的語言材料,學習者可以通過上下文的線索,通過運用自己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和頭腦中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理解。語言材料太難,學習者聽到的將會是一些噪音似的聲音,看到的將會是不能理解的文字符號;語言材料太易,低於學習者的水平,或與學習者的水平一樣,則不利於學習者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學習外語。

説、寫及適量翻譯是產生語言輸出的活動。

語言輸入的作用在語言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只有提供語言輸入的活動,學習者很可能把很多的語言項目儲存在大腦中,在要時不能把它們拿出來使用。只有在要使用語言的時候,學習者才會被迫對自己儲存在大腦的語言項目進行評估。從這一意義上看,把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材料拿出來使用對學習者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語言時,學習者要考慮到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語言使用的得體性等問題。語言學習者只有通過語言輸出的實踐活動才能對自己的語言水平、語言能力有一個較恰當的評價和清楚的認識。這樣他們才能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完善自己不足之處,不斷(本站 推薦)地提高語言水平。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聽、説、讀、寫各相對獨立、具體環節當中,還是在對英語作為語言整體的綜合習得裏,實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2014年度裏,我主要承擔了08級一些班級的《實用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由於這些2年級的高職學生大都有着10年左右學習英語的經驗,有一定的基礎、思維活躍、精神充沛、求知慾旺,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其該特點,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奉獻精神,對教材進行充分預習,上課由教師精講重點、難點。另一方面我通過節選《中國日報》、《走遍美國》等優秀刊物上的實用、流行的文章、材料供其聽、讀,同時常用英語講一些外語學者、翻譯家名人軼事,使學生語言輸入適當增加。此外,由於2年級是我院高職生公開學習英語課程的最後學期,無疑名人刻苦奮鬥的毅志,精神對勉勵學生見賢思齊,激發、鞏固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一定作用,避免其3年級及往後對英語的放棄。

第二篇:班主任對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

課餘時間,班主任下班巡視,不能為巡視而巡視。要“有事做”。要有計劃地與學生交流,進行靈魂的溝通,瞭解學生需要什麼,為學生分析、疏導。

集體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不是老師們不想這麼做,而是不知如何動手。沒有一個團體領隊,老師們是動不起來的。因此,必須從點到面,先從個別教研組入手。集體備課的教研組要推出一個主講人。主講人説課,之後大家建議——每人必須提建議,且不能與他人重複,初步提出一個模式。然後,主講人彙總眾人的意見,形成基本教案。接着,進行教學展示。本組老師必須聽課,邀請其他組老師聽課,學校領導必須到場助陣。在教學中,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學模式。最後把這種模式推廣。如果能取得70%的成功,那已經很不錯了,因為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怎樣把老師“講得多”變為學生“做得多”,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一點。

可以進行“推門”聽課。但凡聽完一節課,必須給上課者提一則建議,且一下課馬上跟上課者提出,不要拖延。要少説缺點,多給建議,至少要提出一個優點,一個缺點和一則建議。以後,凡老師的聽課,都要求寫建議;堅持聽課本檢查,要看聽課本中有沒有建議。評課時,不要講別人的不成,而是要指一條路子給他(她),因為既然你覺得別人做得不好,那麼你肯定已經有了更好的方法和建議。“你能不能這麼做……”“如果……你覺得行不行?”這樣的話就很有藝術,既暗中批評了他人而不傷人,又能讓人得到具體的指導。這才是“推門”聽課的藝術。

第三篇:教學工作體會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參加工作已經一年了,經過一年的教學工作,讓我獲益匪淺,既增長了知識又讓我認識了許多同事。使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而且在這學期我有幸走進了孫秀梅老師的課堂,

回首這一年的工作實踐,感慨不已。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一開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運的是,學校各位領導和許多老師對我的工作給予

很多的關心和幫助,而且在這學期我有幸走進了孫秀梅老師的課堂,在孫老師的課堂上我學到了許多教學當中的工作經驗,這也使我也更加努力,本學期我的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開展。經過這學期的實踐,孫老師對我的指導,使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工作經驗。

作為一名新教師, 教書育人,在一年的工作業中讓我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而且是做一個怎樣的教師。教師的職責是神聖的,既教書又育人。在孫老師課堂,我發現,孫老師講課嚴謹從容,課堂裏學生學習的氣氛非常濃厚,孩子們探究問題的氣氛也非常濃厚。對於自己一時難以理解的東西,孩子們馬上就相互討論,共同探究起來。孫老師在課堂上起着重要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同時,在課堂上,絲毫沒有壓抑的感覺,別説是學生,就是我這個聽課的老師,也感到無拘無束,心情特別的放鬆。孩子們更是像在田野裏自由生長的花草,那般的自然舒適,但活而不亂,孩子們並沒有把輕鬆演繹成混亂,整個的一堂課,孩子們在輕鬆和愉悦的氣氛下完成了所學的知識。

愛就是關懷;愛就是尊重;愛就是責任。在孫老師的教育教學充分的體現出了這三點,能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每次學生做題的時候都走到理解的比較慢的同學旁邊耐心指導,在關愛學生的基礎上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

雖然這一年的時間並不長,我卻成長了很多,在教育教學當中經過領導和教師的指導使我知道了:首先,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其次,重視課堂40分鐘的教學實踐,在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做到內容豐富充實,語言生動活潑,以飽滿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舒適的氛圍。留心注意學生的反應,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注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後輔導。應對他們經常進行鼓勵,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有時在課堂上提問他們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後,還應多聽不同老師的課,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教師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認真用心學習和領會。

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我要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將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孩子們,在今後的日子裏,我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一位優秀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社會滿意的教師。爭取在最短的工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這就是我工作一年的一些心得體會。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時刻準備着,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用愉快的心情應對每一天的工作。

第四篇:教育教學工作體會

記得有位教育學者説過“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在平時的聽課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優秀教師的課堂追求的並不是對答如流,完美無缺,但每節課都能讓我們的心靈為之一顫。在這種真實的美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愛教育、愛孩子,摒棄了功利思想的無所顧忌,能夠品位到他們平時飽覽羣書、激揚文字,課上成竹在胸、收放自如的豐厚底藴。

筆者在最

近聽過幾節公開課後,更深地體會到常態下的迴歸自然的居家過日子式的教學的魅力,同時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需求服務,必須學會放手,而這背後支撐的則是深厚的文化底藴,是需要不斷學習、反覆累積才能形成的,當有了強大的文化底藴作支撐,教師才敢放手,才會放手,在放與讓之中,哪怕是“遺憾”也會精彩!

一、關注細節,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敢於放手。

“老師能夠走多遠,就能帶學生走多遠”,所以教師首先應學會深究,從而帶領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其次應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學會關注細節,才會鑄就敏鋭與敏感,才可以迅速作出判斷,應對學生,為其提供心理支持。

1.充分預設,把握知識要害,確保放手。

要始終牢記成功的課練的是孩子的思維,並不是授課環節的完整,所以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把藏在語言文字背後的東西“挖”出來,之後找到文章的“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學習,然後再找到切合實際的教學策略。

審視當前的國小語文教學,由於一些老師對課程改革的理念並沒有吃透,於是,在課堂上就出現了很多“化簡為繁”的“風景”:一節課上,一會兒合作學習,一會兒探究學習,一會兒表演課本劇,一會兒討論對話……聲光電多媒體,多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擁而上,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在這熱鬧景象的背後,卻是對語文本體的迷失。

其實我們語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就是要把複雜的語文課教簡單了,把深奧的道理教淺顯了。要把語文課上的清爽簡潔、乾淨利落,這是一種境界,千萬不要疊牀架屋,不要拖泥帶水,不要把課堂教學搞得太過於複雜,更不要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大雜燴!曾聽蘆詠莉老師講《窮人》一課,她簡單的圍繞“窮人”有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桑娜是窮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爭論,挖掘更深層次的人性化做人的理解,不時地把球踢給學生,引動學生震撼,脈絡清晰簡介,不能不説是一種境界。

2、關注學生,真實評價反饋,適時放手。

放手,意味着放棄自己,意味着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學生的思考深度,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到位,不能走過場,要真正為語文學習服務。課堂上的精彩最終是學生的,而非老師的。

教師的評價反饋應是啟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關注學生回答,教師的評價要到位,實事求是,迅速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從學生的回答的現象中去找到本質,要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應真實的解決學生真正的困難,應摒除表演成分,有的時候學生出現了錯誤,老師不能放棄、置之不理。教師的評價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啟發思維的跳躍。

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放手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自主活動,實行“讓講台、讓時間、讓空間”的策略,使學生真正“活”起來,真正“動”起來。只有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才會促進主動參與。

3.關注生成,注意細節小事,大膽放手。

知識是一切發展的基礎,一切的教學成功來自於對知識的正確把握。創造表現於對問題的巧妙的處理。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明確,課堂教學不是就課文而課文,老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文章,要明確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一定要使自己的設計符合孩子的發展,教案寫提綱式的,給自己更多的空間,給孩子更多思維的空間,使教案為孩子的思維發展服務,孩子發展的需要是服務的核心。

只有這樣,課堂上老師才會敢於放手,給學生思考發展空間,帶領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後的東西,適當給學生拓展空間、思維。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才會動起來。

也就是説,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常問問自己:老師呈現的問題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嗎?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為學生學習服務了嗎?我的教學是基於學生嗎?……這樣經常反思,就會逐漸在課堂上實現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即讓學生自己提問題,關注他們的問題,實實在在去解決,基於學生的現狀,去解決生成的問題,孩子有明顯錯誤時老師出手,正是學生錯的才是最重要的,是要作為重點學習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踢球”,把學生的問題踢回到學生,讓其討論,給學生以思考空間,也給教師以整理思路的空間。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學會“裝傻”,即蘇格

拉底所説的“精神助產術”,把隱性變成顯性的,進行梳理。要學會反問提問的人,提問肯定是有原因的,問題要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他行,才是藝術。

二、學會“捨得”,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巧於放手。

課堂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平日我們都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時間、課時和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怎麼解決

?在實踐中,我們開出了一劑“良方”:一定要“捨得”:放手意味着要“捨得”。“捨得”就是留下最精彩的,會抓重點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堂好課,如一盤圍棋,最講究一個“氣”字。有氣則活、無氣則死;大氣則神、小氣則凡。氣是氣量、氣度、氣概、氣魄、氣勢、氣象、氣派、氣韻。氣要大,大氣的課總是左右逢源、縱橫自如、出神入化。

1.只要不求環節完整就行。

在課堂展示中,我們每每看到教師為了求得課堂的完整、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學環節而匆匆趕路,不等孩子理解到位,或是在孩子給出答案後,就一帶而過,放棄了追問,放棄了去深究孩子答案背後隱藏的東西,甚至放棄了對錯誤的糾正……這體現的是課堂上教師關注的是什麼的問題,是否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

熟悉教學的人都清楚,尤其那些所謂的公開課、示範課,教師們除了要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處理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就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場,還要有畫龍點睛的結尾,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行。因此,許多教師在上示範課時,往往會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精雕細琢。筆者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課例:有一次聽課時,一位青年女教師課上得很精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也很得體,但下課鈴響了之後,這位教師才意識到這節課還沒有結尾呢,於是便開始“小結”起來。偏偏這時候教室裏的喇叭響了起來,教師的嗓子終究賽不過喇叭,教室裏開始一片混亂,但這位教師還是堅持完成了“小結”。這就讓人很不明白,像這樣的“小結”有什麼意義呢,難道一節好課就必須有一個小結嗎?

所以要牢牢記住,課堂上一定要把孩子的學習需要和發展放在第一位,學會追問,大膽放手,適時放手,為孩子的學創設最大的空間,哪怕有遺憾,課堂也會充滿學生靈動的思考,課堂也會是精彩紛呈的!

2.一定要舍掉面面俱到,抓重點亮點的地方;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一節課承載不了太多內容,這又讓我們深思:課堂的有效性在哪裏?實際上,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定要去挖現象後的本質,在累加的過程中積沙成塔,即每節課有一個重點,累積起來就會形成素養。每節課都要確立一個有效的重點,組合要用的素材,在課堂上就着力解決這個重點問題,這樣,每節課突破一個重點、難點,一學期累加起來,就會形成能力與素養。所以我們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

3.跟孩子交流的時間一定要花,不能捨掉。

課堂上不能走教案,一定要基於學生的基礎,在對學生有跟進的地方一定不能省,善於去思考、去調整,做課要花心思。作為教師應當蹲下身來,俯下身去,傾聽學生的心聲,瞭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生交朋友,與學生多溝通,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老師大可不必去衝鋒陷陣,只要做好導演就行了,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老師來做個參謀,加以引導,把握好方向。

對於不善言談、不參與的學生要關注孩子的眼神,瞭解其是否在思考。提問時可以由四個角上的學生開始,試圖把所有孩子捲進來,參與到學習中。更多的請學生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教師並非唯一的裁定者、評價者,而應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載體,都可以成為一個信息源。改變學生的感受感覺,使他成為一個主體,孩子就更容易向同伴學習,不屈從於權威。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語文教學提倡“返樸歸真”,我們寧願追求“真實的缺憾”,也不要“虛假的完美”。學會關注和放手,關注學生,由最初的關注表面到關注深層次的內在的東西,繼而轉化為放手,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相信,學會放手,“遺憾”也精彩!

第五篇:對做好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

對做好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

聽了周主任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談些體會。

一、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們只有把你當作了他們的知心朋友,才會向你敞開心扉,他們才會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現在的學生喜歡有豐富閲歷的、有廣博知識的,曉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學時事、體育名人的教師;喜歡的是能言善辯、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還喜歡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能在課餘與之討論的老師。

二、做一名學生敬服的老師。

1.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做知識的富有者。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教師的一知半解。在知識更新加快、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必須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

2.加強師德修養,做學生為人的楷模。

教師是各項工作任務的中間者和具體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教師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範,做學生的榜樣。

3.具備多種能力。

教師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等。

三、做一名能力超強的老師。

1.樹立良好的班風。重視思想工作是教師做好其它各項工作的基礎,是建好班級的法寶。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會、座談會、報刊雜誌、網絡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來增強教師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確立科學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習;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校先進的教學設備,加之班主任先進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樂學習。

3.制定適宜的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評價必須講究策略。教師要把握"激勵勝於頌揚,表揚勝於批評"的原則,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薰陶,情的感染,保證學生健康地成長。

4.開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集體活動能發揮娛樂、導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教師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進而深化為通過有意義的活動塑造人、引導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