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15K

第一篇:淺談語文教學的體會

語文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淺談語文教學的體會》

昌圖縣大興中學—張麗豔 課堂是教師、學生和課堂環節所構成的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課堂管理是指教師通過協調三者之間的關係,有效地實現教學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在教師、學生和課堂環節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掌控着教學的過程和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方面很多,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堂規律、課堂控制等。我以教學實踐為例就教學內容談談我的體會。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靈活機動地調整教材。

我是一箇中學教師,以八年級教材為例説説我是怎樣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整教學內容。

一個學期開學,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沒有收回來,因此不宜講授難點內容。應以易於學生理解接受為主。因此,我先教授了第一、第二單元的現代文。

待學生進入狀態後,亦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如寒假開學的的一個月)天氣不冷不熱,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因此我把自己認為重點難點的內容(如古漢語單元)放在此時教授,易於學生記誦。如正直炎熱的夏季,學生學習狀態不佳,接受重點難點內容吃力。然後再教授第三第四單元的現代文。這樣就把難易知識給學生分解開來,能使他們輕鬆愉快的學習。

上述是我語文教學中的一點體會,我認為如此安排教學內容,學生喜歡、學習積極性高,教學效果亦良好。

大興中學_張麗豔

第二篇:語文教學體會1

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基本掌握了語文課程的編排特點,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中滲透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理論,特別是今年學校倡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充分利用好導教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與其他班級在a、b、c三段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反思良久之後我終於找到了一些眉目。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做好以下幾點:

一、 寫好教學反思,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完一課時後的心得體會,從教學反思可以看出我們在教學中的優點是什麼?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裏?教師在明確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後,就會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什麼?摒棄什麼?我們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提高。所以,寫好教學反思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 時刻關注學生,以學定教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點撥作用。所以我們教師不能一味地憑主觀感受去設計課堂結構,而主宰整個課堂。我們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我們的教學脱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那麼學生就會對教學內容失去興趣,尤其對c段的學生更是如此,學生沒有了學習積極性,何談學習成績的提高?總之,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三、 加強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

思想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有交流才可密切人際關係。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大多取決於教師,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我所教四班的朱曉涵同學在上次調位時對自己的位置不滿意,上課無精打采。我發現她這一動態後,利用晚自習時間與她交談,對他進行了正確引導,她的情緒很快調整好了,期會考試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孫安琪同學上課我行我素,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一開始上課時,我講完後刻意站在她身旁,以引起她的警覺;課下經常找她談心,談現在、談將來,給她講學習的重要性。兩週下來,她上語文課時注意聽講了,也主動回答問題了,有時碰到我總衝我笑一笑。我們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四、 抓住課堂契機,培養創新能力

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間被髮掘的。我時刻抓住契機,科學地進行引導,採用小組合作得分排名的形式,幫助他們爆發出創新思維能力的火花,使他們體驗到創新的快樂和成功的快樂,鼓勵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習慣創新。

只有這樣,我們培育的學生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立足於這個紛紛複雜的社會;才能適應各種激烈的社會競爭。

雖然我教學水平不是優秀的,但我一定要做最努力的,用全身心去工作,因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第三篇:國小語文教學體會

語文課堂是實踐新課程精神的主要陣地,如何藉助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是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國小生年紀尚小,學習的目的尚不明確,教師的鼓勵性的評價對他們來説,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我認為在課堂評價時應以正面鼓勵為主。

一、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們都能教好。

教師要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每個孩子都可以教好,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調皮的,學習差的,不太有禮貌的孩子,教師也應該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們也可以成才。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潛力很大,可塑性很強,“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

教師是否相信兒童,這是教師對兒童能否進行合理評價的前提。羅森塔爾應是一個很有説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學伯特.羅森塔爾來到美國的一所國小,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煞有介事”的發展預測。然後,他以讚賞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當老師感到迷惑時,羅森塔爾解釋説:“請注意,我講的是他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基礎。”這樣,教師們從內心裏承認這份名單。8個月後。他又來到這所學校,對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發現,他提供名單的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學生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教師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原來,他提供的名單是隨機的,根本未作任何測試。他只不過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改變教師不相信後進兒童的觀念。觀念變了,頑皮兒童在教師心目中也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兒童,於是教師對這些兒童的評價也跟着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兒童成長的加快。可見,充分相信兒童是個前提,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必然會對兒童充滿信心,必然會設法鼓勵兒童獲得成功。

二、善於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閃光點”。

兒童在課堂學習中,在教師的啟發或同學之間的啟發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閃耀。我們把這種智慧火花的閃耀稱為“閃光點”。兒童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閃光點是十分可貴的。它是兒童自我努力,積極思考、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標誌。此時的鼓勵性評價,作用有三:一是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二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三是兒童的長處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勵中得以強化的。

學生在國小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只要我們不是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兒童,那麼是隨處可見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問:“這個‘官’字怎麼記?”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官’字,上面是寶蓋頭,下面那個東西,像我們家裏的雙門電冰箱。”學生的回答,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學生“善於聯想,善於發現”的閃光點,實行鼓勵性評價。又如在一課堂上,我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找出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班上幾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時,我及時地評價到:“大家看看這三位同學,他們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叫不動筆墨不讀書。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方法。”這時,更多的孩子那起筆一邊讀一邊圈劃。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僅僅表現好的學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勵,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好伯樂,當一個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的伯樂。

三、巧妙運用語言,注意鼓勵性語言的多樣性。

對國小的進步、成功、教師要善於使用多種語言以鼓勵。如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不錯,我就會用如下語言鼓勵:“回答得很準確!”“回答得好極了!“回答了太漂亮了!”“這位同學真會動腦筋!”“多麼精彩的發言啊!”等等。有時學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驚訝的語氣鼓勵:“真沒想到,你的回答會這樣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師想的還要好,真不簡單!”有時我會把一些學生的思考問題予以歸納,要求全班同學學習。而當學生回答不完全正確時,我不是光挑不正確的部分評價,而要首先予以鼓勵:“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還要再想一想。”“你讀得真準確,如果聲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我也儘可能找出積極因素,如:“動了腦筋,但答案有誤。”“敢於積極發表意見,非常勇敢。但考慮問題的思路錯了,要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學生,平時極少發言,偶爾舉手發言,又可能出錯,我的評價更要着重鼓勵主動發言的行為,而不要在發言質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總的來説,課堂即時評價是為素質教育服務的,體貼學生學習時的心理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從而為語文課堂添新的活力。

第四篇:談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淺談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語文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以及進行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國小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礎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語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文化素質的重要標誌,在新課標理念的推動下,語文教師更需肩負起時代的重託,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如何搞好提語文教學,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普及語文知識。

教師必須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己任,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要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語文教學現代化的所有特徵都離不開全體學生,離開了全體學生去談語文教學改革,便失去了改革的立足點。中國小生年齡小聽覺敏鋭,思維活躍,機械記憶力強,活潑好動,好奇好勝。與成年人相比,這是他們學習語文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我們語文教師利用學生的這種優勢,抓住機遇,幫助他們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然而,學生個性的千差萬別,同樣的教法,不可能讓每個學生收到相同的學習效果。一個班級的學生,同時開始學習語文,半個學期的新鮮感一過,就會有人掉隊,接着便可能出現“兩極分化”的苗頭。怎樣對待“兩極分化”現象,將是區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試金石。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慎重的問題,對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優異的學生,我們(請你繼續關注本站)老師都不會感到憂慮,關鍵是掉隊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要更細緻的做好兩件工作:一是,在教學開始的第一天就立足於防止兩極分化,而不要等到出現兩極分化以後再來想對策。“亡羊補牢”固然於事有補,但未雨綢繆豈不更好?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廣度,

讓學生百分之百參與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密切注意任何可能導致兩極分化的因素,把兩極分化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二是,以滿腔的熱忱幫助後進生,查找掉隊的原因,適當降低要求,激勵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去彌補知識缺漏,縮小差距,迎頭趕上。我們的目標是使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都能找回自信,都能的達到新課標的最低要求,為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不讓任何一個學生自甘掉隊,放棄語文的學習。

其次,我們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語言是人們交換信息的第一載體,是人類在同自然的鬥爭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其內涵極其豐富,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把注重開展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充分利用好民族文化的精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薰陶。如: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黃河頌》、《最後一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時,應藉助課文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語言的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智力,結合例文,對學生進行智力培養,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激發審美情趣。在生活中培養學生勤動腦、動手的習慣和勞動技能。在學習起始階段,教師應巧妙設計教學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領會了語言的內涵積累了知識的同時,又陶冶了情操。語文教材是結合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勞動實際編寫的,內容充實而富有情趣。我們應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把知識應用於生活勞動和文體活動中來,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達到既培養知識,又陪養能力的教育目的上來。

最後,要注意學生的個性,讓其主動的發展。

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學生心理髮展的共性,還要研究學生心理髮展的個性。

用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發展了個性,才能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性,從而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比如:有的學生愛唱歌,有的學生愛表演,有的學生愛運動,有的學生擅長畫畫,有的學生字寫得漂亮,還有的學生負有組織才能。我們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應注意到這些學生的差別,根據不同的情況,創造條件,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在語文學習中,我們既要發揮學生的特長,又要辯證的看待個性的發展,更好的適應新課標所提倡的實事求是的觀念。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將各個具有專長,就能夠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是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要想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極易對這門學科產生敬畏情緒,不願意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在教學中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還有就是,儘量的運用各種手段如圖畫、聲音、視頻、遊戲、活動等,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我要學”的內動力驅使下,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裏學習,就如同置身於一個大寶庫裏一樣,總會有欣喜的收穫。

總之,學語文很難,教語文更難,但是隻要我們肯多動腦筋,多花功夫,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就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能取得教學工作的成功。

第五篇:關於語文教學的一點體會

關於語文教學的一點體會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與學習中,必須踏踏實實、從點滴積累。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可以説,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因此,我們在教學與學習中,又必須有效地實現語文與生活的契合,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體驗生活。

在上學期的教學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1.重積累。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就決定了必須在學習中重視積累。當然所謂的積累,既包括基礎知識的積累,也包括能力的積累。

在過去的半年中,高三語文組堅持不懈地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如將語文知識的積累貫穿於每一天,設計了“語文天天練”“美文天天讀”“名句天天記”“詩歌天天賞”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將語文的學習化整為零,將語文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地行動。一個學期過去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基礎知識得到了加強,解題能力得到了提高,寫作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2.重訓練。

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離不開有效的訓練。離開了訓練,就不能實現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內化。因此,我們半年來,除了學校、年級組織的考試外,堅持每週一套綜合檢測題。讓學生在實戰中鞏固基礎,在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

3.重講解。

題目的講解時非常麻煩的,但是講解又是教學中補課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講解要注意有效性。如講解的時候不是泛泛而談,而要有的放矢;不是全面撒網,而是重點突出;不是繁瑣,而要要點明確;不是隻照本宣科,而是抓住題目的內核。同時,講解時要注意緊扣大學聯考考綱的要求,突出答題的思路與答題的規範性。如講解時,要讓學生明確這個題目涉及到哪一個考點,答此類題目的思路是什麼,要從哪些方面思考,有哪些要點,每個要點得幾分。這樣時間長了,自然就做到了答題心中有數,下筆規範,理解到位、要點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考試成績。

4.重投入。

(1)重精力投入。積極認真地備好每一堂課,對所講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設想在課堂上可能遇到的情況,提高課堂的應變能力。

(2)重感情投入。教學時人對人的活動,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交流,交流不可能不帶有感情。因此在教學中,要用真情感染學生、温暖學生。這樣就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起來自然效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