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女心理師》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目錄

《女心理師》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女心理師》讀後感第二篇:《女心理師》讀後感第三篇:女心理師讀後感第四篇:女心理師讀後感第五篇:女心理師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女心理師》讀後感

通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畢淑敏的《女心理師》,也許是因為我讀書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我兩天就讀完了上下部,總的來説感觸挺多的。《女心理師》並不是一部心理學著作,它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沒有教育我們面對案主要怎樣,而是以主人公賀頓創建她的心理診所的經歷及她所遇到的案主的案例來讓我們自己感受,自己去想該如何做。

在《女心理師》中,作者畢淑敏是採用雙線並進的方式,一條線講賀頓建立弗德心理診所的艱辛,一條寫賀頓所遇見的案例,在故事的處理上,作者採取了插敍的方式,在講賀頓所經歷的案例的過程中穿插着賀頓的身世。這種寫法很有趣,也能出奇制勝,吸引讀者的眼球,使讀者迫不及待的讀下去。

賀頓經歷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讓沒怎麼接觸過心理學的我們感到很新鮮,像想殺死自己新媽媽的小男孩阿團,會引發我們的思考,為什麼一個小男孩會這麼老成,進一間陌生的屋子之前還會偵察一下屋子的佈置,還會像個大人似的要求保密自己的隱私;還有那擁有101個洋娃娃的患絕症的老人喬玉華,為什麼她能這樣看開生死,卻在糾結於自己死後如何處理自己那101個洋娃娃;更有那想要大鬧自己丈夫追悼會的婦女李芝明,為什麼她的丈夫已經死了,她還沒有辦法原諒一個在外界人看來孝順清廉沒有任何作風問題的“清官”丈夫;最為令人不解的就是老鬆與大芳的案例,夫妻兩人都來諮詢,為了同一件事卻講出了不同的故事,到底責任在誰?這些案例都讓我們感到很新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遇到這樣複雜的事情,但作為心理師的賀頓卻要儘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些問題。

可能普通人讀了《女心理師》,只是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等到讀完了小説了解了各個案例,沒有了當初那份新鮮感,自然就結束了對這本書的思考,可是我們是學社會工作的,雖然現在還稱不上社會工作者,但我們要進一步對這本書中的內容進行理解思考與學習。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首先:一個心理諮詢室的佈置是很講究的,包括牆壁、地板、傢俱的顏色,傢俱樣式的選擇這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在書中賀頓就與栢萬福湯小希就這個問題討論過,粉色太鬧藍色太寒冷壓抑,最終診所的牆壁選擇了部分漆成大麥黃色,部分春草綠色,給人温暖有生機的感覺。而且這種工作場所不能選擇過於大的,大的地方會使人沒有安全感,要儘可能的做到隔音,儘可能的為案主營造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空間。其次:心理師不能幫助案主拿主意,心理師大部分時間要充當一個耳朵的角色,她不能告訴案主應該怎樣做,她只能傾聽案主的故事,引導案主自己決定應該怎樣做,在書中喬玉華老人一直問賀頓自己該如何處理那101個洋娃娃,賀頓只能邊瞭解她的故事邊引導她自己決定,而不是告訴她你應該怎樣處理它們;再次,作為一個心理師,最起碼的是要對案主的信息保密,無論是對誰,都不能透漏案主的資料信息,甚至在路上遇到了案主都要裝做陌生人。在書中,蘇三就一直強調隱私問題,他對賀頓做了諸多要求,還要求文果清場,他只想面對心理師自己。最後:心理師要遵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不僅僅要對案主的信息進行完全保密,還要尊重案主,不能根據案主的貧賤將案主分為三六九等,不能憑自己的喜惡來對待案主。在書中沙茵在面對性病患者時就做得很好,她雖然很害怕性病患者會傳染她,但她還是接受案主的要求跟案主握手。但在書中還有一個反面例子,姬銘驄在為賀頓治療時,為了破解賀頓下半身冰涼之謎,他與賀頓發生了性關係,這在心理師的職業準則中是萬萬不可以的,這是有違心理師的職業操守的,心理師是不可以與案主產生任何其他關係的。

由於社會工作與心理學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地方,看完《女心理師》我有許多感悟,由於我不是專業書評者,所以我的感悟可能很膚淺,但這是我看完此書的直接想法。整本書,一個個複雜的情感糾纏着,一旦進入,有點壓抑,可能這些案主身上多少可以找到一點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這讓你欲罷不能。人的心理是最微妙的,也是最深不可測的,任何故事都是可能的。正如編者所言“這本書,深入探索了當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贖突圍之路。”看完這本書也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整理和昇華吧。

第二篇:《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在主流文學界,畢淑敏的寫作風格,有極高的辨識度,無論是小説還是散文,能夠在初讀的一分鐘之內看見她留下的“水印”,無論情節如何,結構如何,她的個人特色,永遠清晰地留在那裏,同樣的事物,她會用一種特別的視角去觀察,用特別的語言去表達,變形為自己的特色。這樣的特色,喜歡的,覺得特別,不喜歡的,受不了。

特別是在小説中,這樣的特點格外明顯。她是在用寫小説的態度來寫小説,能夠創造出很多離奇的情節和細節,並且熱衷把細節描述得與眾不同。同時,她又是在用寫散文的態度寫小説,所有人物的對話,都是同樣的風格,她的風格,就像同一個人的分身。

至於褒貶,我是不會做的,對文學作品的評論,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情,同一作品,説它好,很多特點就能成為好的例證,説它不好,這些特點便是罪證。不像科學數據那麼嚴謹,文學上的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唯有讀者的閲讀體驗,才是最重要而且獨一無二的。她怎樣寫,寫了什麼,最終還是歸結到我看見了什麼。

回到這次讀後感的主角,《女心理師》是畢淑敏以第四個身份參與寫作的結果,她是一個作家,同時是個女性,同時還是一名出色的醫生,後來她獲得了第四個身份,心理諮詢師,從此之後,作品中就增加了新的成分。

2014年本書出版的時候,似乎恰好和餘華的某作品同一檔期,也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但銷量還是不錯的。可能與它的出版方式有關,記得第一次買回這本書,讀完才驚訝地發現,這是半本有木有!所有的故事都是伏線,都沒有結局,且聽下回分解,用説書的行話説就是留了一個大釦子有木有!帶着某種“坑爹啊”的心情,我不得不毫不猶豫地等着買第二部。

除掉這個小插曲不談,我是欣賞這部小説的。手法上沒有什麼可評價的,敍述運用得已經很熟練了。(範文網 )略有不足的是第二部看到半本的時候,作者還沒有甩包袱我就猜出了隱情。(這可能不是書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關鍵是書給人一種微妙的感覺,既荒謬又寫實,既殘酷又温暖,各不相同的故事,差別很大,卻能產生整體感。小説之所以給人如此的體驗,不在於作者寫的多好,而在於寫的是什麼。人的內心世界,並不是明晰條理的,意識層面的,僅僅是冰山一角,如果向深處探尋,其中的滋味,並不能那麼輕易得到,小説中僅僅是稍微深入,加以修飾,就足以觸動讀者了。

當然,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如果用學術的角度去判斷這些案例,恐怕不合理,只是在小説裏,能夠通過來訪者問題的解決,傳達出一種治癒的力量。再奇特的行為,背後都有可以理解的推動力,那就是心理的靈魂的傷痕。

沒有一顆仁愛的心,是看不見這些傷痕的。

第三篇: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對於女心理師,男性心理疾病患者會有這樣的幻想:她温文,平 靜,有着很好的傾聽能力,最好還很漂亮—否則部分患者非但不能得 到有效理治, 反而會加重病情—許多影視作品就是這麼來塑造女心理 師的,比如《無間道》中的陳慧琳。可是在畢淑敏的新書《女心理師》 中,她並沒有打算迎合部分男性讀者對女心理師的幻想,直接乾脆地 表明,這是一個“並不美麗的矮小女子”。

和以往一樣,畢淑敏仍然在用開藥方般冷靜犀利的筆調來完成 了這部作品,她曾經的醫生職業背景,決定了在作品中不可能大段的 抒情。女心理師賀頓 在自己樓下開了一間心理診所,對於這間診所 的氣氛,在書正文的第一頁,畢淑敏用令人窒息的語言對之進行了形 容,“心理室到處都棲身着故事,一半黏在沙發腿 上,四分之一貼在 天花板上,那些最詭異的故事,藏在窗簾的皺褶裏。”這樣的描寫, 使得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充滿懸疑色彩,作為讀者打開它,也彷彿坐在 了女心理師面前軟軟的淡藍色沙發上。

賀頓的心理診所像一個舞台,射燈在角落裏已經準備好,幕布也 已經拉上,音響通上了電,只等演戲的人上場。 《女心理師》的故事 密集而緊湊,那些紛繁出場的人物會有些令讀者眼花繚亂,他們開始

的時候都是在演戲,但通常會在優秀的心理師面前潰敗下來,流露出 靈魂蒼白、脆弱甚至長滿膿瘡的一面。所以,心理醫生是世界上最殘 酷的職業之一的説法,是成立的。

賀頓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心理醫生,從閲讀這本小説開始,我就毫 無疑問地確定了這一點。對付面前坐着的、有着各種各樣心計的心理 病人,她並沒有堅 強的外殼和足夠的心理防線來抵禦撲面而來的陰 冷,她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如一個武林高手般將毒掌與暗器化為 無形。在與書中第一位出現的求助者老鬆經過一番心理較量,並初步 知道他是一個“寡廉鮮恥的男人,披一張道貌岸然的皮,一肚子卑鄙 下流”之後,賀頓開始害怕老鬆,卻又不由期待他的出現,甚至因想 徹底了 解他而產生了依戀感——這是一個心理師的致命傷。賀頓令 人想起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聯邦調查局探員史黛琳對變態人魔漢 尼拔的複雜情感,這是不能用常理解釋的一種情感,那麼賀頓,或者 説畢淑敏能否通過《女心理師》一書,為我們剝絲抽繭般解開困擾俗 世男女的心靈謎團嗎?

畢淑敏好像並沒有打算這樣做。她並沒有因為賀頓的心理師身份 而賦予她超於常人的抗紛擾能力, 一方面她是幫助別人解決心理問題 的人,一方面她也 不斷地需要別人幫助她

實現內心的安寧,在與丈 夫、情人、心理權威之間水草般雜亂的情感糾葛中,她像一個普通病 人一樣無助。畢淑敏的筆觸像冰冷的手術刀,賀頓在為人做着語言上

的慰籍。畢淑敏卻為賀頓的靈魂做着血淋淋的手術。在書中,畢淑敏 沒有任何的鋪墊承轉,故事的推進,人物的轉換,都採取生硬的切換 方式, 這種方式無時不在提醒你,現在是心理治療時間,沒有那麼 多時間容你把謊言和退路想好。 一個只上了培訓班的,就可以自己開心理診所,而醫者自己本身 有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心理醫生一個新興的職業。但不是什麼人都可 以當的。照這樣,我也可以去讀一個證什麼的,開業收錢了。現代人 的心理問題的確引起大家重視,但有很多並不需要求助心理醫生,自 己完全可以解決。 現在電視台有很多心理訪談節目,其實是把心理 上升到太高的高度。一個心靈強壯的人,是無需要外界幫助便能解決 自己的問題的,自我救贖是打通內心光明最寬闊的一條大道。無數文 藝作品都精準地指出過方向,可人 們還是無力從中得到啟示。女心 理師賀頓,在關閉診所重新開始心理學更深層面的學習之後,在課堂 上遇到昔日權威, 她説, “你的療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要控告 你……” 至此,賀頓也許發現了自己一直站在黑暗之中,而光明與黑暗,僅一 線之隔,如正午陽光穿透玻璃窗在黑暗樓道中劃開的光明領域。


第四篇: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長長地舒一口氣,是不是該説些什麼呢,我想説的是,我情願這不是事實,我情願我從沒有看過這本書,可是事實是,我看了,事實是,我知道,畢淑敏説過,她已瞭然人性的複雜,不必照抄現實生活,就可以完成故事的構建和開掘,誠然,這是事實,隱藏了的事實,可是,我情願我沒有看過。

我想説,在這裏我看不到善惡,我看不到那些所謂的人性的純粹的善良,那些我常常以為差不多在每個人來説都是習以為常的東西,在這裏,卻顯得那麼的彌足珍貴,那麼的想灰燼中的些許星星火火,忽閃忽閃的,卻不會成什麼氣候,不會發出那耀眼的熊熊的烈火一樣的光輝,不會那麼的熾熱,它像是,那《霸王別姬》裏,蔣雯麗扮演的那個妓女一般,那樣的微微若若,那樣的卑息的樣子,呵,這就是我所素來信奉的東西,堅定不移的東西,在她這裏,彷彿都沒了身份,生存是第一要,生存是第一要。。。。。

就像,故事裏的賀頓説的那樣,我好像已經三千歲了,心中充滿滄桑的年輪,像一個老妖。是他對自己所從事的心理諮詢師的身份的一個感言吧。。。。而我,正要奔向那條道路 可是我不想走和她一樣的路,我不會成為千年老妖。。。。。。。

第五篇: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問題,並且這(轉載請註明來源)些問題只能是埋藏在自己心裏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聆聽者,我們也可以毫無保留地對他/她説出心中的積鬱,我想這個人,心理師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他們有自己的職業操守,可以對諮詢者的情況保密,並適當地給人一些建議,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女心理師》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青年女子學習擔當心理師的故事。

鄉下女孩絳香進入了城市,做了養老院的護工,因為工作出色,一家有貴族背景的病人將她帶回家中,工作之餘她受到了多方面培養調教。老人死後,絳香還做過售賣化粧品的直銷員、樓市小姐等等工作,有一天她步入了一家心理機構,想要探索自己半身永遠冰冷的祕密,高昂的收費和似是而非的解釋,讓她知難而返,決定自己學當心理醫生,改名賀頓。一個有着災難深重的童年,且相貌平平的半文盲農村女孩,憑着她的天資和好學,成為了首批有執照的心理師。

一個個精神瀕臨崩潰的來訪者,一樁樁離奇古怪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醜與弱。無數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本人面臨的情感危機,使她接近心理崩潰邊緣,於是她找到心理權威專家進行疏導。在諸種方法屢試屢敗之後,權威專家應用非法殘忍的手段,幫助她解開了自己半身永遠冰冷的癥結,追憶起深藏祕密的往事。甦醒過來的她深刻剖析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和選擇,正確面對以前的“絳香”,靈魂得到了一次升騰。後來她關閉了心理診所,重新開始心理學更深層面的學習??

在小説中,無論是形形色色的案主還是賀頓自己的故事,都是一些我們生活中的瑣事,如:小男孩因為不想要新媽媽而想要毒殺爸爸的祕書,夫妻之間因為雞翅中的事情吵架等,都是一些平凡非常的小事,有些甚至讀着有些乏味,但正是這些再普通不過“瑣事”,恰恰困擾着不少當代人,其實有些案子像是鏡子,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作者運用了理智而哲辯的筆,鋪墊了一條探索之路,容我們去思考,希望受困惑的人們從中有所啟示,有所收穫。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應該就是主人公賀頓了。她平凡普通,卻有個平常人不可能有的經歷,因為事業她付出了很多,甚至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她愛學習,願意探索,因為自己對於案子沒有頭緒而組織學習小組進行專門的討論。儘管她有很多弱點,但她憑着自己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深造,自我完善,終於從過去懵懂的狀態中解脱出來,就像蛇的蜕變,一步步聰穎起來。她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善和美,什麼是惡與醜,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感情,也就是真情,她也懂得了應該尊重什麼,應該厭惡什麼。這些才是一個心理師應該具備的最優良的品質,當然,也應該是一個普通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同時,在賀頓的身上,她那種對知識深層探索的求知慾刺激了我。現在很多人都是安於現狀的,甚至有些人是抱着得過且過的態度過活的,賀頓不同,她為了學習更深層次的心理知識,果斷的關閉了心理所,後來還指出那個權威的方法是錯誤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於一些領導、權威的話可以説是惟聽是從,更不要説是質疑了。很少人會想着去超越,去提升自己的修養,或者追求更高的境界,或許是她們滿足於現在的生活,也或許是她們害怕再從頭來過,總之,鉚足盡頭,拼命幹活都是少見的事情了。但是我想,這種勁頭對於我們來説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競爭也更激烈。所以不要停留在一個層次,試着去發現,去開拓,我們會挖掘出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向您推薦更多範文:

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讀後感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後感

卑微≠卑賤——《女心理師》讀後感

女心理師諮詢手記的讀後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