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記》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09K

《學記》讀後感多篇

《學記》讀後感1

我在讀《上學記》的時候,想起我的大學,想起劉濤,想起曾在一起讀書和胡侃的快樂時光。當時我們都是一窮二白,卻覺得很幸福。我記得有一次和陳凱揣着十幾塊錢跑到金碩果餃子城裏,連成套的碗筷我們都不敢拆封,最後好像是吃了兩盤餃子出來了。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另一個段子,一哥們兒跑貴和去,溜了一圈,只買了一瓶礦泉水出來了。好多地方,真不是適合去,雖有奢華,卻無快樂。

因此,我是多麼懷念與劉濤、與寇才加、與趙寶劍等夥計們在粱莊大街西口的扎啤攤喝掉兩桶扎啤的日子。當時,也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那時,總覺得將來是像春天一樣美好,總有很多時間可以去書寫精彩的人生旅程。

那時,心中總是鼓盪着希望,覺得生活很幸福。

當時劉濤也跟我提起幾次,《上學記》寫得怎麼樣怎麼樣。這兩天在讀這本書,真讓人有穿越之感,劉濤是不是就在昨天,談論這麼書怎麼樣來着?

書歸正傳,何兆武的《上學記》很好讀,因為是口述整理,又是大家的口述,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看書就跟小時候看《故事大王》一樣,有趣味又長知識。這本書讓人瞭解那一代知識分子的不幸與幸福(建國之前)。

何兆武在書中説:“我想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並不一定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當時,雖然國家不幸,但何兆武他們對未來社會和國家抱有信心和希望,因此幸福與他們同在。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我記得高中時寫了兩句話:“美麗,在於不可預測;痛苦,在於無法掌握。”往前看,若前方總有希望,那日子該是美麗的,幸福的;但同時,夢想有可能沒有按照期望實現,那日子又充滿了痛苦。在希望和痛苦的交相輝映中,在吃飽了不餓,記性沒有忘性好的悠悠日子中,老之將至,於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人生代代無窮已,也不知道是幸福不幸福了。

如作者回憶老友王浩,“王浩一生都着意追求幸福,始終沒有追求到;最不着力的方面讓他輕鬆就得到了,給他帶來了榮譽,可那並不等於幸福。”追求的,反而不容易滿足,所以幸福不在於目標,而在於過程。幸福不在於所追求的東西,而在於對追求賦予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未來可以很幸福,因為可以暢想;為什麼過去很幸福,一篇舊文,一張老相片,使人越尋思越有味道,時光使人越咀嚼越有味道。

生命的存在,非有一些載體不可,比如親人,比如故鄉,比如日記,比如自己讀過的書。人的記憶不可能塞滿經歷過的所有事情。

但是,幸福除了以過去和未來的方式存在,還有一種形式,那就是在當下的時間中迷失。比如,讀一本喜歡的書,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和知己交談,會忘掉自己,忘掉時間,忘掉世界,只如游魚一般存在,不知身居何所,不知今夕何夕。

很多人追求做幸福的加法運算,但往往不可得;知足者常樂,若做減法運算,就該好好發現並珍惜幸福了,比如,自己的身體健康能有多久,跟親人在一起的時候能有多久,青春會流連自己多久,春江花朝秋月夜還剩下幾重……作文

《學記》讀後感2

那天,我讀了《禮記·學記》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話:“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意思是: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地鑽研。

這是關於教與學關係的精闢論述!確實如此,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學識是如何的淺薄。從而激發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下去……而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自己也能從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從而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説,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確實是能做到細心鑽研教材,深入瞭解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研習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當然,像這樣的教師,他們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教學成績是優秀的。他們更能為學生做出學習的榜樣,給學生好的影響。他們自身不斷地成長,也能引領其他教師的成長,更是一個學校成長的'中堅力量!他們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敬重,也會受到社會的讚譽。像這樣的老師,真的是無愧為“人民教師”的神聖而光榮的稱號!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做得遠遠不夠……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對自己現有的知識真的不應該滿足。要知道,時代是迅速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更新的。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儲存知識的容器,那麼不去補充新的知識,就會造成知識枯竭,思維凝滯。漸漸地,更會逝去工作的激情與職業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無聊賴地等待着退休,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因為,工作期間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階段。如果連工作期間,都是那樣消極怠慢,那也只能説,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失敗的。

作為教師,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需要學習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並且,這些還會隨着時代不斷地更新換代、充盈完善。如果我們不去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長在網絡時代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老師,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還固守着原來的老傳統、老觀念,那真是要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無情地淘汰掉……對於新生的事物,我們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態度,再懷有觀望、消極的心理。這樣做的後果,那隻能是誤人子弟!要知道,作為教師,誤人子弟是一件多麼後怕的事情!因為教書不像種莊稼,一季沒有用心管理,沒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誤了一季。而對於一屆學生來説,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負責任、知識貧瘠的老師,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為,在知識的銜接上,如果出現了斷裂,就不容易去彌補……可見,一個不學無術的老師,給學生造成了多麼大的嚴重後果!

任何一位教師,都需要後天的成長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都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反思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去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稱職的教師。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對學生負責,對祖國的明天負責!

《學記》讀後感3

《禮記﹒學記》道:“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意思是説,老師要學會根據一個孩子的家庭職業背景,找到這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啟發他的智慧。

於是我想,也許可以從他的家庭關係裏面父母的職業找到突破口。我瞭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裏還有一個小弟弟,家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平時對待孩子的批評和指責多於鼓勵和讚賞,於是,他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這些多是為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注。

根據這個孩子的個性,我想先從他的紀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這個方面改進,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那麼其他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問題了。

9月下旬,我在班會課上鄭重任命他為紀律委員,強調職責同時提醒他,作為紀律委員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紀律,文明用語,上課認真,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等等,他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態,保證一定管好自己並做好紀律委員。

任命之後沒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假期之後學堂孩子們去黃山遊學,我特別與陪伴遊學的老師們交流,留意並適當引導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

遊學回來,我和所有的老師都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明顯沒有以前那麼愛説髒話了,偶爾會有一兩次,但只要老師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主動認錯。一天天過去了,我發現,他已經不説不合適的語言了,上課坐姿也特別端正,各科作業和課堂反饋都有很大進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當眾讚賞了這個孩子,並獎勵給一本課外書。他特別開心,也許很少真正獲得過正面的鼓勵,並且被作為榜樣效仿,他的自信度和個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來了,心結打開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並願意學習和積極幫助他人,在接下來的全校一日禮儀學習評比中被評為優秀。

除此之外,班級衞生每次輪到他打掃的時候已經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僅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黑板擦得一塵不染,窗户乾淨明亮,而且主動細心地將桌椅下面、教室的門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掃得特別乾淨整潔。

我又利用班會課讚賞他,並且激勵他:“老師覺得你不僅可以在清潔衞生方面做榜樣,還可以在學業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單詞聽寫和閲讀,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老師相信你,加油!”

我在單詞聽寫測試的前一天特別提醒他:“明天聽寫好好準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第二天測試中,10個單詞聽寫他居然對了6個,在自然拼讀課上,如果學了20個詞,我不引導,他居然也能自己試着拼出10個以上,如果我給一些幫助,他能夠全部拼讀出來,我真的特別感動。

現在這個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和變化,這讓我找到了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我特別感謝學堂帶給我們的《禮記﹒學記》的研修,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領悟。

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有着無限潛能的,作為老師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特質並適時引導和鼓勵;一個孩子只有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才能保持對大千世界濃厚的探索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好好善護孩子們最本真的東西。

《學記》讀後感4

《亂説學記》是亂説系列之一,是非常老師引經據典,深入淺出的講述之一。因為非常老師,我得到了功夫作文的法門;也因為非常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從對古文的深惡痛絕到慢慢喜歡,到如今會有一些感悟。

《亂説學記》,素雅白底、淡墨而出的竹子,給人莊嚴和親切感。翻開扉頁,醒目的橙黃內頁上有非常老師的親筆簽名:教育是熏習、是影響、是啟發、是挖掘。幾個字筆力剛健、圓融可親,想來字如其人,非常老師一定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吧。

書中有個禪師的故事,看完我還有些疑惑,這個禪師真是個偉大的教育家嗎?經過一點一滴的生活實踐,我終於明白了:不管弟子們和孩子的答案是什麼,這些答案都是他們思考的結果,而不是權威下的指令。就像開而弗達,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育的本質是啟發而不是強灌,拔苗助長對孩子不能起好的助力作用,反而會生起很多麻煩。譬如會打壓他們的自信心、剝奪他們的創造力,還會養成他們遇事不願再思考的惰性。説來很慚愧,為了省事,我從來都是目標明確,標準答案一塞了事,結果,孩子每回都等我的答案,以前不明白,覺得自己很累,現在懂了,這個結果其實是自己找的。

深有感觸,暑假在網上買了軟呼啦圈,孩子和我認真地研究起來。結果沒幾下,孩子就能轉起幾個來,而我感覺很難控制,一脱手,那呼啦圈就軟塌塌的直掉到腳邊。看着女兒從不會到能轉,不禁表揚了她幾句,結果孩子更起勁了,還教我要領,儼然是個小老師,第二天孩子已經可以連續轉上百個了。雖然她教的方法我還是不能領會,但經過練習,我竟然也能轉幾個了。等到我能轉起來的時候,再仔細體會孩子的方法,覺得是很對的,但是要是我不做練習,方法對,不用也是枉然。

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的反面就是安其心而能知其樂。孩子暑假報了游泳班,第一天連水都不敢碰,鼻尖還沒有碰到水就趕緊抬起頭了,孩子説怕水進到眼睛裏,我趕緊給買了個游泳鏡,結果第二天,她就敢進水了,這以後就每天很快樂的去學游泳,下了課也要求去泳池遊,最後教練還推薦她去參加結營的游泳比賽。

反思下,為什麼在我不擅長的領域,孩子的進步這麼大,而我能教的學業卻很不樂觀?應該是我的態度、我的方法造成的,自己覺得很容易,教了幾次就會有遷怒,態度就差了,嗓門也大了,臉色也難看了。還有方法上,沒有用善喻的方法,用的是開而達的方法,犯了教的大忌。

看了《亂説學記》更感到,教也者,長其善而救其失也。若是連其善也看不出,其用心努力也看不出,又怎麼可能去救其失呢,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不足,能反省,是學習的開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記得我剛拿駕照那會,我做公交司機的弟弟經常幫我一起練車。因為沒有經驗,膽子也小,又不熟練,每次都很慌張。弟弟馬上安慰我説,教孩子也是這樣的吧,不是她不想表現的好點,而是她還不能夠很熟練或是很有經驗,所以才叫學。我當時感觸也很深,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火候還沒有到。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記》幾千年前的老祖宗為後輩們留下的瑰寶,學與教的典範,早就告訴我們要如何做,翻開非常老師的《亂説學記》,我能感受到前人的愛護,學習是就是在教學相長中,在學學半中,在行且深行中。合上《亂説學記》,彷彿還能聞到思想的清香。

《學記》讀後感5

這本書師青研班的讀書活動推薦的第一本書,班主任當時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把這本書的重要價值講的已經非常清楚。首先,這是我們中國教育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本書。甚至要比我們之前熟知的國外教育大家盧梭、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都要早很多年。其次,不僅僅是時間更早,我們當今所談的各種先進教育理念都在《學記》講到過。這讓我對我們的傳統經典又一次慨歎,熱衷效仿國外的先進教育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要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積累沉澱的精華繼承下去。第三,《學記》雖然短短一千多字,但是道理卻不是讀完一千字就能領會的,鳥瞰第一遍的時候,我也已初步感受到了這本書看似平靜的水面,但是到底多深邃,有多廣闊,在於每個人。但道理卻又用一個個生活的例子靈活展現,層層遞進,層層剝離,逐步帶領讀者走進大智慧。中國的教師,中國的教育大智慧,是要有緊密聯繫的。

摘錄批註及感悟:

這本書是我除了語文教科書之外批註最多的一本書,我用了兩天,只看了前四講,我不是閲讀障礙,而是我真的感受到這裏有不可限量的深度和廣度等我去探尋。我要一遍遍去體味,去感悟。

開篇第一段話,讓我牢牢記住的那四個字——化民成俗。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化:教化。程度要深於教育,是要通過教化,實現良好的風尚,全社會積極向上,國泰民安。俗:通俗,平俗,也就是達到平常通俗那樣的境界。化民成俗,因為教育,讓這會可以到達一種夜不閉户、路不拾遺,一切優良傳統、道德文化平凡得不值得一提,那才稱其為俗。

這四個字深深的震撼了我,可以説,在大智慧面前,原來我所認為的教育真的狹隘到了極點,我的眼裏的教育往高了説,我想教會我的孩子做個好人,實際日常教學中,我又總是在糾結孩子的這道題怎麼算上,從來沒想過原來教育是有如此高度。這種感覺就好比我站在板凳上質問我的孩子你這道題怎麼還不會?而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教育大家,就像站在泰山上,放眼未來,俯瞰整個社會,為這個社會的發展,為民族的未來,為了改變社會,改變世界而努力培養人才。我慚愧至極。但同時也慶幸我沒有一直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板凳上的成就”,我從今天起認識到了,我要努力帶着我的孩子們爬向峯頂。別再此時堂而皇之、言之鑿鑿的認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在峯頂,如何指點江山?不在高樓,如何窮極其目?教育者要有更博大的胸懷,要有更高峯的高度。從今天起,努力做一個向教育峯頂努力攀爬的教師。

這段從生活中的佳餚入手,談到教育,讓無形的教育化作有形的鮮活的生活中的例子,有了參考,有了比較。更清晰的體會感悟教學的真諦。此段話中的“教學相長”也是我們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也讓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教學相長應該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本身教和學的能力會互相促進,各有提高;

二、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不是固定的。

三、教與學是一體的,不能拋開學習談教育,也不能拋開教育談學習;

四、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是良性循環。

“知識淵博,為什麼還要謙虛?”“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已知的在園內,未知的在圓外,知道的越多,這個圓就越大;圓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我們作為教師就要走這樣謙虛的胸懷,當了老師就什麼都知道了?就不用學習了?不能淺嘗輒止,不能貢高傲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合格教師應該做到的。

《學記》讀後感6

一個寒冷的冬夜裏,我隨手從書櫃裏拿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小頑童和老頑皮》,剛翻了幾頁就被書裏的故事吸引了。

這本書講的是:米小圈有一個遠房的二爺爺即將來家裏做客,米小圈特別開心。等啊等,盼啊盼,一個月後終於把二爺爺盼來了。雖然二爺爺非常疼愛他,可米小圈還是失望極了。因為二爺爺不僅睡覺打呼嚕,而且從來不給他買玩具。最讓米小圈生氣的是逛商場時,米小圈看中了一輛自行車,二爺爺一看標價一千多,就硬把米小圈拉走了。從這以後,米小圈再也不理二爺爺了。説也奇怪,這件事之後,二爺爺經常早出晚歸。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二爺爺該走了。可就在二爺爺準備走的那天早晨,二爺爺卻突然失蹤了,於是全家人出動在附近找了幾個來回都沒有找到,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就在這時,米小圈的二爺爺推着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向大家走來,米小圈定睛一看,二爺爺推着的正是他最想要的那輛自行車。原來米小圈的二爺爺這段時間的早出晚歸都是為了出去撿汽水瓶子,二爺爺用撿汽水瓶子的錢給米小圈買了一個他最喜歡的自行車。

讀到這裏我特別心疼米小圈的二爺爺,他是如此的喜歡、疼愛米小圈,可米小圈卻不懂事不領情。他的二爺爺不給他買自行車肯定是有原因的,米小圈卻認為是二爺爺故意不給他買,不給他買就是不疼愛他,不給他買他就不喜歡這位二爺爺,不給他買他就開始記恨這位二爺爺。米小圈,你實在是太任性了,在你不理他的這段時間,你的二爺爺該有多傷心呀!

就在責備書中米小圈時,我的臉也“騰”的一下紅了,因為前幾天我犯了和米小圈同樣的錯誤——任性。

那天,媽媽帶我去商場買東西,剛走進商場我就看中了一款四驅賽車,媽媽看了看標價説:“就這麼小的車子還要350元,太貴了!”説着拉着我就想走。我一看不樂意了,站在賽車前死活不肯離開,拽着媽媽的胳膊吵着非要讓她給我買。媽媽估計被我吵煩了,使勁一甩胳膊,掙脱了我的糾纏一個人進了超市,留下我在那委屈流淚。從那以後,我就故意和媽媽唱反調,早晨她叫我起牀我裝聽不見,吃早飯時,嫌早飯不好吃故意餓肚子,晚上放學回到家本來早早就能寫完的作業非得拖到十一、二點。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天後,我終於在書房裏看見這款我喜歡的四驅賽車。這下我高興了,可聽到的卻是媽媽的歎氣聲。

本來我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媽媽就應該給我買,可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我錯了。350元對我來説只是一個數字,可對媽媽來説這是她付出的汗水與心血。雖然媽媽不用像文中米小圈的二爺爺一樣四處撿汽水瓶掙錢,可媽媽的錢也不是天上飄下來的,而是她一分一分掙來的。媽媽是一位國小老師,她在學校為她的學生操碎了心,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學生,媽媽總是絞盡腦汁來教導他們。在學校批不完的作業,每次都會拿回家批到很晚很晚……而我,卻從沒在乎過,還如此的任性。

書的最後米小圈被他的二爺爺感動了,和二爺爺成了忘年交。從今以後,我也得改掉我這個任性的壞毛病,多體諒媽媽,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