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2W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精品多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一

題記:“在兒童的心靈中有着一種深不可測的祕密,隨着心靈的發展,它逐漸展現出來。這種隱藏的祕密像生殖細胞在發展中遵循某種模式一樣,也只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被發現。”

小兒7歲,已是梅小一年級的國小生了。讀完《童年的祕密》一書,看到了蒙台梭利所描述的很多各種情況下的兒童形象,我的感覺是作者很肯定的認同:兒童不僅是個生物體,更是一個精神的胚胎,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尊重孩子的心靈,而不是更注重分數。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她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是社會賦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力決定兒童的教育和發展。由此聯想到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所為有多少與此書所著相吻合呢?對比起來,似乎不多。

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師,因而對於孩子的教育並沒有“與時俱進”,也不曾想到“輸在起跑線上”,多年的教育告訴我所謂起跑線只是暫時現象,如果孩子的興趣、心理愛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後的一天,因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在遊戲中鍛鍊孩子,發現孩子培養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至今日,他沒有上過一天與學習有關的興趣班——他不想我也不願意。雖然成績在班級只是中等,但我沒有感覺到他差。因為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他喜歡的活動上,陪他玩,激發他在玩中體驗成功、在玩中學習。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樂的笑臉,每天回來看到他的笑容,聽到他高興的介紹在學校發生的故事,積極的要求下去鍛鍊,我覺得孩子就是應該這樣享受生活,學習很重要,學習成績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強迫下被動的去學,即使每次考試都得滿分又如何呢,經驗告訴我如果學習沒有興趣,分數不會長久。

想當初才開始學習跳繩時,總是跳不好,雖然我心裏很着急,特別是看着別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時候更着急,但是我從來沒有放在臉上,沒有拿他與別的小朋友比較,而是從心理上去疏導他,如果你願意,成功離你不遠,如果你不願意,再努力也沒有用,當他一次一次主動要求我陪他練習跳繩的時候,我就知道成功不遠了,慢慢在旁邊看,一次次示範給他看,在他有興趣的時候讓他觀察大孩子跳,終於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進步了,最後體育測試回來他很興奮的告訴我:爸爸,我跳繩跳了全班第一。在這時候我鼓勵他的同時幫助他回顧了自己幾個月來跳繩的經歷,幫助他總結出自己成功的祕密。自己有興趣,自己動腦筋什麼事都能夠成功。在高興之餘,兒子很激動的告訴我他下一步的目標:期末考試的成績,要像跳繩一樣努力成為全班第一。

説實話我並不真正在意他當下的成績,我更關注他自己的主張,無論是學習過程中對具體知識的獨特見解,還是對自己如何努力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我所要做到的是儘可能配合他,幫助他體驗成功,從而幫助他豎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使他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當然要實現在這一目標還需要不斷的努力。雖然做到很難,但如果我們認真思考《童年的祕密》一書中種種注意點,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仔細觀察、認真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適時引導,那麼成功就會不遠。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二

這周已經在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是讀書俱樂部推薦的書目之一,淡水清荷很盡職的在我的博客上留言,週末要組織書友懇談會,到閩侯白沙的果園去摘桔子,蠻有意思的,可惜我因家中有事去不成,但趕緊下載了這本書的電子版,作為這周的睡前讀物,我向她保證,會完成讀書筆記的,此刻就開始吧。

我剛看完第十一章“行走”,這章最終一句話這樣寫到:處於正在變為成人並進而使人類得以延續的過程中的兒童,正如彌賽亞所説的,他“無處容身”。看到那裏,我很震驚,説實話,正像作者所説的,我們成人總是在忽視兒童,我們從未想過要真正去理解兒童,我們每一天都舉着最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教育兒童,我們期望經過教育,把兒童塑造成我們夢想中的人,卻從不研究兒童的需要。在兒童面前成人甚至替代了上帝的主角,成為兒童的神,而事實上,書中提到兒童才是“成人之父”。作者用很多生動的事例和病例從科學的角度闡釋了自我的觀點,她認為兒童不僅僅作為物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它能給人類的改善供給一個強有力的刺激。正是兒童的精神能夠決定人類提高的進程,也許它甚至還能引導人類進入更高形式的一種禮貌。

在第二章中成人被作為“被告”出此刻上帝的審判台前,理解兒童的控訴,而成人委屈萬分,他們為自我辯護:“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們熱愛我們的兒女,我們為了他們而犧牲自我。”但事實上正是這樣一個藉口,讓成人在兒童面前能夠為所欲為,“變得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自我的角度看待有關兒童的心靈的一切,把兒童看作是心靈裏什麼也沒有的東西,我們常説兒童是一張白紙,能夠在上頭畫出我們所需要的圖案,有待於成人的盡力填充;把兒童看成是孤弱的和無活力的東西,為此成人必須為他們做所有的事情;把兒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導的某種東西,需要不斷地給予指導。總之,成人把自我看作是兒童的創造者,並從他們自我跟兒童的關係的角度來確定兒童的好或壞。成人使自我成為兒童善良和邪惡的試金石。他是一貫正確的模式,兒童必須根據它塑造。

兒童在任何方面偏離了成人的方式就被當作一種罪惡,成人要迅速加以糾正。”這是我再一次應對這段文字,突然有一種冒冷汗的感覺,頭腦裏閃現出一個詞“汗顏”,是的,我們就是這樣行動的,無論是作為父母還是教師,無論我們多麼充滿活力、愛和對兒童的犧牲精神,但都已經不可避免的壓抑了兒童個性的發展,即使這種傷害是無意識的。書中還提到的一點對我打擊也很大,對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是由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成人壓抑兒童的自發活動而造成的;通常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成人,即兒童的母親有關。我不得不贊成這樣的控告,因為我能感受到這是事實,於是我也很想謙卑地承認:“我有罪;我宣佈,這是我個人的錯。”

讓我最終抄錄一段書中的話,與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須確信,在兒童的發展方面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他們必有努力理解兒童,這樣他們才能適當的幫忙他們。這應當是兒童母親的目的和願望,也應當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願望。自然兒童遠比成人弱小。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我,領會兒童的表示,並且成人必須把這當作特殊的事,使自我能理解和追隨兒童。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三

剛做母親時,曾讀過幾本關於幼兒啟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對於瑪利亞·蒙台梭利這位享有盛譽的意大利兒童教育專家,我並不感覺陌生。《童年的祕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對兒童的內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後,進行的客觀而理性的分析。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側重於指導父母與教師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兒童生長的身心特徵,所引用的一個個極其細微的事例,不經意間就讓我回想起,女兒成長過程中許多忽略過去的現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懷着樸素而虔誠的信仰,致力於兒童內心世界的探索與研究;必是懷着一顆熱忱的赤子之心,從成人世界往兒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溝通和理解的橋樑。

文中諸多觀點,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如:

“兒童的精神生命是獨立於、優先於和激發所有外部活動的。”“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 篇四

世上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還有一些人認為,為我們的民族和人類培養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勝過千萬個庸庸碌碌的人。每個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是我們民族未來的希望,他們創造歷史。正確的教育是我們的幸福,而錯誤的教育是我們的痛苦和淚水,也是我們對社會和民族犯下的罪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並伴隨其一生的。

《童年的祕密》一書,系統而全面地告訴家長如何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有很多兒童心理學的知識內容。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是有區別的,如何科學地去愛,做好孩子愛的導師,這本書很值得一讀。蒙台梭利女士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形成了獨特的兒童教育觀念與方法。她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生命力”的發揮,使其按照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兒童普遍有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愛孩子並尊重孩子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和個性自然發展。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倡導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女士倡導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稱為“自由研究的教育”。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觀察孩子、教育孩子,就必須首先給孩子自由,以促進其自發性地表現自己。但是自由卻不等同於放縱和無限制。

“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禁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自由卻不放任。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必須保持童心。有了童心,我們才能理解學生的童趣,欣賞他們身上的童真,警惕自己不要把成人的東西強加給他們。保持一份兒童視角,自覺樹立童年意識,謹記,沒有童年,我們的人生就不完整,沒有對童年的嚮往與追尋,我們的生命將缺少一份純淨的幸福。老師,蹲下來,和學生一起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