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的祕密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3W

新版的祕密讀後感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作為新一代青少年,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能不勞而獲,不能依賴大人,而要勤思考,多動手,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祕密讀後感,請您閲讀。

祕密讀後感1

辰辰六歲了,要離開幼兒園上國小了,大李老師為她舉辦了畢業典禮。大李老師問:“誰知道什麼是畢業啊?”鏡頭外傳來一個小男孩的聲音:“畢業就是上另外一種學。”大李老師又問:“她(辰辰)還會來我們幼兒園麼?”大家説:“不會了。”鏡頭裏,大葆葆坐在辰辰旁邊,顯得侷促不安,今天他的話很少,唯有在最後老師問大家要唱什麼歌送給要畢業的辰辰時,大葆葆悄悄到小劉老師耳朵前説,唱《大約在冬季》。大李老師聽後多少有點驚訝,她説,“這首歌我不會唱啊。”沒想到她還沒説完,整個班的小朋友已經唱起來了。看過這個紀錄片兩次,每次看到《辰辰的等待》這個故事時,我都會唏噓感慨一番,尤其是在結尾,聽見小朋友們唱《大約在冬季》時,都會流淚,大葆葆邊唱着歌,邊望着辰辰,辰辰走時,他抱着她。

辰辰在來到香梨班之前一直和南德好,並且只和他好,南德比辰辰略小,顯得很瘦弱。辰辰來幼兒園最早,而南德最遲,於是,每天早上,在幼兒園的大門口,是等南德的辰辰。夏天,辰辰穿着花裙子,戴着小海螺,她等南德;冬天,辰辰裹着厚棉衣,站在雪地裏,她等南德,即使是知道南德因為生病不來上幼兒園,辰辰也總會一個人望向玻璃窗户外。有時候,老師會陪辰辰一起等待,老師説,“辰辰,我們進屋吧。”辰辰搖頭,唯有看見遲遲而來的南德,她才會露出微笑,可南德來了,辰辰卻不上去抱他,她總是叫一聲,“南德!”然後站在旁邊默默地看着他。老師會給南德説,“南德,辰辰等了你好久,你得抱抱她。”辰辰也只和南德玩,他們躲着小朋友玩盪鞦韆,並且佔領場地,驅趕別的小朋友;他們玩過家家,辰辰作媽媽,南德作爸爸,玩偶作小孩;辰辰喜歡用綢子繫住南德,讓南德作小狗跟着她跑;午覺睡醒後,南德幫辰辰系衣服的扣子,兩個小人兒彼此相偎依成為了巴學園的佳話。可南德的媽媽總是極力反對辰辰和南德在一起,相反,大李老師卻説,“這是多麼美好的一段情誼呀,拆散了,多可惜。”

想到了過六一節時,四歲的小侄子和他喜歡的女朋友一起跳舞,可跳到了一半,女朋友就被父母接走了,侄子很難過,一個小男孩看見了,上去拉着我侄子的手要一起跳舞,沒想到我侄子二話不説就給了別人一拳。記得有個紀錄片裏的片段,問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你們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啊,男孩子説:“我要當爸爸。”女孩子瞅瞅他説,“我要當媽媽。”就像大李老師所説,這是多麼美好的一段情誼,以致於這樣的情誼只停留在我們完全記事以前,真是遺憾,想反,當我們真真正正記得那個被我們喜歡的人時,這種感情反而因為年歲的增長,時間的延長而變越發艱澀,難以開口,我們不可能再像幼兒園的小朋友那樣,替自己喜歡的男(女)朋友揉揉被磕壞的膝蓋,給他們整理午睡後穿不好的衣服角兒,不會在他們委屈的時候安慰他們,摸摸小臉。就像最後被分去園中園而離開辰辰的南德,當他被小小雨氣哭時,一旁的女伴兒一個勁兒的安慰他,“南德,吃飯之前不能哭。”其他小朋友就疑惑啦,他們説:“你們兩個一定談戀愛了,那就是你(小女孩)愛上了南德,南德並沒有愛上你。”又有另外的小朋友出謀劃策説:“你們這個戀愛應該小時候不談,等長大了再談,真是。”可長大了,你就再也記不得有這樣一個小可人兒,她坐在你旁邊,站在你身後,大多時候只是望着你沉默不語,但是一旦有人欺負你,她就會挺身而出,掄起拳頭向對方猛撲過去。

95年時張以慶曾經拍攝了紀錄片《幼兒園》,小朋友們拐着玩兒的武漢普通話相當有趣。小班的新同學第一天哭着喊着不上幼兒園,因為是全託,會在幼兒園住一個星期,直到週末父母來接走,晚上,他們得挨個睡在小牀鋪上,男生挨着女生,竊竊私語,睡熟了兩個人還牽着小手,儼然一副小情人的樣子。當然,每週一家長們就會把孩子送來,正在吃早餐的小男孩隔着窗户説,“我還能看見我媽媽”,旁邊的小孩子説,“你媽媽走啦,你看不見她了。”小男孩突然站起來,一臉憂鬱,於是,最動人的一幕出現了,這時女伴兒遞給他一個自己剝好的雞蛋,並且細心的提醒他要拿住雞蛋的下面(下面留了一圈兒蛋殼,方便拿)。

最讓人難過的是,這些温暖的事,你們都不記得了。你們只會為文憑、房子、車子、職位、工資而斤斤計較,並且標榜自己洞察現實的理智。也好,這些温暖的事,忘記了也罷,它們再也不會受到你骯髒的理智的玷污。

大李老師,也就是李躍兒,油畫家,後來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創辦了巴學園。整部《成長的祕密》在巴學園拍攝完成。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削尖了腦袋要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幼兒園。李躍兒提供了一個教育理念,“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教育。而最讓人敬佩的,是李躍兒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建立在人與人平等交流尊敬的基礎上。例如,當南德媽媽執意要分開辰辰和南德時,儘管李躍兒很難過,但是她並沒有強行把辰辰和南德分開,相反,她剋制住自己的情感,細心地問辰辰和南德,是否接受彼此分開學習的建議。我想,和少數還有道德感的教育者一樣,李躍兒其實是無奈得。她新鋭的教育觀點,傳統的社會大眾不一定接受。舉一個例子,每當我們小時候給大人説腰痛的時候,大人們會無視説,小孩兒哪有腰。但是如果小孩子問得是李躍兒,她可能還真會給小孩子指出腰在哪兒,並且告訴他們要怎麼愛護身體。但是,不是每個人在成長的歷程中,都能有幸碰到像李躍兒這樣的教育者。大多數教育者,只把教育當成一件買賣,學生成績好則賣相好,成績差直接靠邊站。就像張以慶的紀錄片《幼兒園》一直存在一個爭論點,在影像中,我們其實不難發現,小班的孩子比大班的孩子有靈氣多了,大班的孩子甚至呈現出一種令人反感的惡俗相。如果,上學意味着你的孩子將失去靈氣,染上惡習,是否你還樂意將他送去學校?後來,我才覺得,如果一個小孩,他同樣是接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教育,受過集體的同化,體制的約束,但是,最後他還是頑強的成長為一個不拘一格的人,是何等的可貴,因為,這樣集體式的成長,並沒有磨滅他的靈氣,他在無數次被壓迫的集體號召中保持自己精神的獨立,負隅頑抗,最終,以自己的方式成長為一個自由的人。所以,父母能夠為孩子做什麼呢?我想,如果我當了母親,我就給他強大的生命力,並且毫不留情的將他拋入集體中,因為,只有真正強大的孩子,他們才能獨立成長為一個自由人。

成長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而告別又是一場漫長的等待。

祕密讀後感2

閲讀《祕密》越讀越有趣,並且把它整理成讀書筆記;把重點的字眼和哲理性、啟發性的詞語摘錄下來;以便加深體會,我想讓我身體細胞都吸收到祕密的信息。

書中的很多詞語大多數出自於國外名人名句,可能是為了增加理論的可信度。為了方便我們的探討;我把言論名人名字隱蔽,因為我相信他們裏面任何人的話,不需要權威身份來證明。同時也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感激;是他們帶給我們偉大的心靈的啟發。

我們剛剛接觸《祕密》的時候,你或許有好多的情緒上的牴觸;因為傳統教育是告訴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渴望,期盼,那麼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只是換一個方式給你而已。或許你認為“天方夜譚“、“痴人説夢”“黃粱一夢”、“南柯一夢”的傳説;那麼,這本書告訴你;你的夢不要醒了就忘記,要繼續義無反顧的做夢。並且把夢想變成現實。或許,你認為是一種“迷信’?這是科學不是迷信,但是;你必須入迷的去相信它;“信則有,不信則無”。還有就是潮汕人的俗語就是;“做食不要想食”。是的。“做”是必要的,只是在“受到啟發的做”效果是不一樣的。它讓你“做”的更加開心快樂,並且獲得成功。

“窮則思變”,潮汕人大多數是白手起家的,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他們渴望追求財富,努力拼搏,很多成為老闆。他們成功了。可能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這個祕密的存在。但是他們其實也是運用了這個祕密。再想一想,那些“粒粒皆辛苦”每天早起晚歸辛勤耕耘的農民或奔波勞苦的人們,為什麼他們大多數一輩子都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呢?那就是他們不知道“祕密”或不相信祕密。

如果你保持着過去的想法,認為金錢的唯一來源只有工作,“我非常辛苦地工作。奮鬥才會有錢”,那麼立刻丟掉這些想法吧。難道你要繼續這麼想,讓它成為你生命中的必然的結果?這種想法對你根本沒有好處。

總的來説,這本《祕密》的書是我識字以來所看過的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書。這是一本讓我感覺充滿正面力量陽光燦爛的書。

祕密讀後感3

讀着,讀着,我不由地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是大雪紛飛的一天,爸爸因有事回了老家,家中只剩下了我和媽媽,而媽媽卻在這個節骨眼上發高燒,我用體温計給媽媽量體温,體温達到了三十九度五,我不停地用酒精給媽媽擦手心和腳心,在媽媽額頭上的濕毛巾不知換了多少條,可仍不退燒,媽媽為了不麻煩鄰居,就讓我扶着她去附近的醫院,在路上,我摸了一下媽媽的額頭,見一點也沒有起色,我心中十分焦急,我和媽媽一步一打滑地來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治,才知道是感冒,打瓶點滴就沒有事了,這我才平靜下來。

我也懂得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在媽媽的懷抱裏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以前媽媽經常説:“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前裏兒不愁。”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證明給媽媽看,這句話是錯的,在學校,我會做一個好學生,在家裏,我會做一個好兒子。

《魯本的祕密》講述的是一個叫魯本的孩子為了給他媽媽買母親節禮物而足足奔波了一年,最後送給母親一枚使母親感動得流淚、花5美元買來的胸針。

讀完這篇課文,我被魯本深深地感動了,他為了給母親買禮物可以付出那麼多艱辛,而我們呢?母親生養我們,我們什麼時候用實際行動報答過母親?有的同學在自己的生日、自己的節日去向母親索要禮物,你們想過沒有,母親何時向我們索求過呢?魯本付出那麼多,就為給母親買一件小小的禮物,這是一種多麼深沉的愛啊!我們每天都有零用錢,為何不曾想過用買零食的錢給母親送去一份小小的驚喜呢?曾幾何時,母親坐在我們的病牀前,為我們熬紅了雙眼;曾幾何時,母親把我們抱在膝頭,給我們講故事;曾幾何時,母親頂着刺骨的寒風,為我送去禦寒的棉衣。想到這些,我真是慚愧不已,不過我想以後的我絕不會像從前那樣自私了。我將會在母親節或媽媽生日的時候送給媽媽一份能代表我心意的禮物,給媽媽一份驚喜。在媽媽勞累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我將會沏上一杯熱茶,替媽媽把家務做完,給媽媽唱歌聽,緩解媽媽的疲勞。

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但這種愛不應該只膚淺地用語言來表達,而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彙報母親的愛,為母親增添一份喜悦,一份安慰。

今天,我讀了《魯本的祕密》。文中的魯本想要送給母親一個禮物,可他沒有錢,他費了好長時間才用麻袋換回了五美元,他用這五美元給媽媽買了一個精美的胸針,他的母親非常感動。

故事中的魯本為了給媽媽買禮物辛辛苦苦地賺錢。與其説媽媽的禮物是用魯本的錢買的,還不如説媽媽的禮物是用魯本的愛換來的。

祕密讀後感4

每看完一集我的心裏都會有一種深深地感動。被大李老師及班上的各位老師感動着。正如馮教授説的: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第一任務就是要了解兒童、理解兒童。之前我也只認為我比較瞭解孩子,也比較尊重他們,但看完這部片子,我真的有些慚愧。從片子中老師們的行為看,我認為他們是真的把孩子們作為一個有智慧、有思想、懂道理的人,一個平等的對話的對象來對待的。比如辰辰在等南德這件事,開始我在想大李老師為什麼不引導辰辰去交往別的朋友呢?但後來我發現他在遵循着一個原則:尊重孩子,讓他們擁有充分的自由,把孩子放在了教育的絕對的主體的位置,老師只是發揮着觀察、協助幼兒自我發展的作用。再如,辰辰在大雪天等南德時,也許處於愛護孩子的角度,我會把她抱進教室,而大李老師既表現出關心愛護,如把自己的圍巾取下給孩子圍上,更表現出理解和尊重,陪着她等。

片中象池亦洋這樣的孩子每個班都會有的,每到這時,我都會希望如果到別的班就好了,或者有轉到別的幼兒園的想法。而大李老師的耐心、語言、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她在保護着池亦洋的同時,也在保護着他的家長,沒有告訴家長孩子在幼兒園裏的各種行為,讓這個打遍全班無敵手,一個朋友也沒有的孩子,變得幫助他人,懂得分享,孩子願意跟他玩。當家長們對池亦洋經常欺負同伴有意見,甚至想讓幼兒園把他轉走時,大李老師卻肯定了池亦洋身上的男子氣“給很多男孩子樹立了榜樣”,這句話讓我很感動。大李老師揹負着壓力,留下他,給家長明確的交代,她做到了。這與我以前的想法真是天地之差啊!當池亦洋長大後,他會感謝遇到這麼一個好老師,池亦洋的家長更會感動的。

大李老師對錫坤事件的處理,更讓我震撼。對於錫坤這個小傢伙所做的一切,我想不管在家還是幼兒園,都不會允許他這樣做的,可大李老師做到了。試想我在工作中的一聲聲大聲地呵斥,扼殺了多少孩子們的探索慾望,佩服大李老師同時,不免有些慚愧。

老師所給予孩子的並非一個“愛”字就可以詮釋,則需要老師的教育機智,和提供適時的幫助。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當今教育的最終目的。

片子裏有太多我學習的東西,有太多感觸、感慨。忽然找不出合適語言來形容,有心靈的震憾,有情感的昇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父母和老師都會説是愛孩子的。但是怎樣的愛才是恰到好處?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一個話題,也是現代教育理論時常爭論的話題。而這部片子讓我們看到了亮點,再愛也要有權利,再愛也要有規則。

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在巴學園,是在和老師平等關係自由發展中長大,迴歸自然,那時候的生活就是教育。正如校車上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祕密讀後感5

《成長的祕密》是央視記錄頻道播出的一套真實記錄幼兒園孩子生活的故事記錄片,把一個個深層次的心理髮展現象和一些孩子的成長經驗帶給觀眾。看完該片之後我不禁深深的被其感動,並引起層層反思

再看《錫坤闖世界》這一集中,看着畫面中的錫坤,我的眼前便浮現出另一個小男孩的身影,他與影片中的錫坤有着那麼多的相似之處,一樣的可愛英俊,一樣的調皮愛闖禍,就連闖的禍都是一樣的。他叫洋洋。

在一段時間裏她像錫坤那樣特別愛扔玩具,往往是嘩啦一下子把整筐的玩具全部倒在地上,我們幾位老師看到這種情況便會很生氣的立即阻止他,接着就是對他嚴厲的批評,然後令他把玩具撿起。但是他會很不情願的撿玩具,會很抗拒,總要叫好幾遍,很嚴厲的批評之後,他才會慢慢的把玩具撿起。我試過很多方式,但效果都不明顯。當洋洋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而不往筐裏撿時,我盡力控制着我的情緒,讓他和我比賽向投球一樣把玩具投入筐裏,這樣可算是讓他把玩具撿進筐中,但仍不能制止他扔玩具的行為。有一次洋洋又扔玩具還不撿,我氣壞了,把其他的孩子全部領出了教室,留下洋洋和另外一位老師,並告訴他不撿完玩具就不能走了,這一招還挺管用,洋洋快速的把玩具撿了起來,但還是不能讓他停止亂扔玩具。也不能他每回摔玩具時,都把其他孩子領出去呀。

而影片中大李老師又是怎樣做的呢?她在孩子去午睡的時間裏,讓錫坤留下一段時間,當錫坤想仍撒玩具的時候給他一個默許的眼神,讓錫坤把玩具撒得滿地都是,讓錫坤盡情的享受玩具落在地上發出的聲音所帶給錫坤的這種遊戲的快樂,並在旁邊真心的和錫坤一塊玩,這裏只有錫坤一個人,這樣既不會讓其他孩子跟着學,又可以讓錫坤玩個痛快,錫坤和大李快樂的玩着,那份快樂連我都覺得羨慕。錫坤玩夠了,大李幫他一起把玩具收起放好,這時的錫坤則是心甘情願的收玩具了。

在故事的最後大李老師指出孩子進行空間的認識,完成空間建構的時候,因為成人們將一切東西都放置的那樣整齊,展示不出孩子的建構的這方面的能力,所以孩子要把秩序打亂,然後在再把東西放起,來展示自己的能力,成人們正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學會秩序的歸位。

我很遺憾在洋洋出像這種行為時我沒能看到這部紀錄片,沒能給洋洋正確的引導,而有時竟採取一些強迫恐嚇的手段,我當時也確實認為洋洋的這種行為問題很嚴重,哪裏知道這其實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雖然沒能用正確的方法使洋洋的行為得到改善,洋洋現在長大了一些,也不會經常把玩具往地上扔了,越來越乖,也越來越可愛了。

生活中本身就會有很多遺憾,教育中也一樣,但遺憾會讓人記憶深刻,也許遺憾與失敗本身就比成功更能發人深思,讓人不能忘懷吧!

紀錄片中幼兒園的名字叫巴學園,孩子在裏面是自由自在的,能自由的選擇朋友,自由的選擇遊戲,老師有一顆非常寬容的心,幼兒園好像一個小小的社會,我好羨慕生活在其中的那些孩子啊,想要再回到小時候,和他們在一起。可惜時光是不能倒流的,我只能寄希望於未來,我希望我所教的孩子們也會像巴學園的孩子們一樣,幸福、快樂、健康的度過幼兒園的生活,我會一直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Tags:讀後感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