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者文摘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11K

讀者文摘讀後感【多篇】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一

在自習室看到一本讀者文摘,大概是別人用來佔座位的。信手翻開,卻看到一篇文章《讓“死”活下去》,是陳希米懷念她丈夫史鐵生的。文章處處縈繞的是思念和悲痛。史鐵生現在於我不算做遙遠了(我姑且大言不慚一回),只是自己變懶了,從來不願把從他那獲得的一些零散的感受梳理到一塊,任它們流浪在筆記本的各個角落,彼此孤獨着。權且為看了這篇文章有感,也為讓我稍去一點懶人的惰性。

初識史鐵生應歸功於五年級的那篇課文《秋天的懷念》,是一個實習老師給我們上的,隱約記得上完後讓我們寫了篇讀後感,至於什麼內容早就淡忘了,僅只記我得到了老師的好評。那時候總分不清霍金與史鐵生;再接觸史鐵生的作品便是高中的《我與地壇》,張老師講的,似乎也沒有過多的感觸;高三快大學聯考了,老陳將一些可能的大學聯考素材貼在專欄裏讓我們去看,史鐵生是2019年12月31日逝世的,老陳覺得考的概率高,所以專欄裏有好幾頁關於他的段子,那天體育課沒去玩到教室後面,剛好就看到了。現在仍清楚的記得裏面節選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裏那頭老黑牛偷吃草的那一節和一些零散的其關於生死的看法,現在想想那時能將其記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大學聯考,或許正如別人所調侃的那樣,一到大學聯考,屈原就無數次跳江,荊軻便又從易水出發;但我不否認對他質樸的滿含意趣的文字的欣賞。

現在在學80年代文學,史鐵生也便再次拉入眼瞼。

我想史鐵生也是這樣鼓起他生活的勇氣的罷,對於他自己,生活的目的便是虛無,但為着他人傳承生命的希望,生活一如結尾説的那樣無所謂從哪來,到哪去,希望周而復始,只有活好過程,活出精彩,也便得到救贖。

而想一想現實生活,也便如此,有時候做一些事或許目的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處在未知狀態,但我們卻也為之奮鬥者,拷問不清楚的事努力去做,享受過程也便是好;生的那一瞬間也便開始了死的過程,這樣看來是悲觀的,但也應如史鐵生一樣,虛無的目標也必須有,為着活下去的勇氣,至死方休的行走!

其次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本應歸入知青文學,然而在我看來,史鐵生的文章與其它的知青文學有着明顯的區別,他以委婉清俊的筆觸寫出了知青與當地村民相濡以沫的情誼,知青生活不再是迷茫與憤慨,而是有那麼多的記憶和眷戀。一個身處苦難的人,對別人抱有一顆悲憫之心,表達着對世界的愛和對生命的眷戀。這是多麼難能可貴之處。

記得高中寫作文,遇到堅強等話題,史鐵生海倫等便被搬上了稿紙,但那時又能領略幾分他們的酸楚。

史鐵生説他經常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死神就坐在門前的過道里,坐在幽暗處,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的耐心等我。不知什麼時候他會做起來説“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説,但不管什麼時候,我覺得我大概仍會覺得有些倉促,但不會猶豫,不會拖延。這或許是一個頓悟了生與死的人應有的態度吧。正因為頓悟了自己,也便看別人真切了幾分,人性的高度也便升了一個層級,也便有了普世的悲憫之心。

有人説今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我也曾想假若今年真是世界末日,世界將會怎?而我又會怎樣?媽媽弟弟説若真如此,每個人便不會去工作,只是享受,社會是混亂的,而我則覺得每個人會坦然的從容生活,因為我與他,我們都有了一個最終的判定書,苦也罷喜也罷,它都在那裏,大家都要死,大家也便不怕死,也便都沒有死。或許媽媽的猜想是對的,我不得承。那天考完試一個人從桃園後面下來,那三個男生的話着實讓我毛骨悚然,大學生也有着如此粗鄙的思想,那時的混亂也便可想而知了,或許人性本惡。這般看來對存悲憫之心的人的敬畏要更上一層。

老師説不同的階段看不同的作品感受是不一樣的。重讀《我與地壇》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史鐵生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需着急去做的事,是無論怎樣耽擱都不會錯過的事,因此他選擇了寫作去完結他生命的輝煌。

我曾假設史鐵生沒有承受住生命之重,那又怎樣呢?(這樣看我似乎是個無悲憫心的人)。白髮人送黑髮人,最難承受的也便是他的母親吧!兒子的不幸在她母親那裏總是要加倍的。作為殘疾者的母親,她的生活是苦的,苦的太久以至於吃了甜也想不起這便就是糖。偌大的地壇,母親總會找到兒子,甚至連説話都小心翼翼。除了感動又能説些什麼!

後一代對上一代是血緣關係呈幾何關係遞減的級數,我也不便表明什麼,只是經常給爸媽打一個電話,與這陌生之地給他們一個我安好的訊息罷了,或許正如一同學所説有沒有能力讓他們幸福是我們的責任,我至少也可以找一個目標奮鬥着。

史鐵生喜歡去地壇,我猜想其一是源於一個殘疾者對世界的靜聽,另一個是他在尋找一個,可以讓靈魂棲息的地方。我也一直堅信人於喧囂時,自己是空虛的,唯有獨處時才可以找回本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內在的寧靜,可以以逸待勞的整理一切外來印象,這樣人或許才有一種連續性和完整性,當人被紛繁的外部生活攪的不安寧時,他也就斷裂破碎了,失去了消化吸收外來印象的能力,於獨處時人便會去消化世界。

然而人畢竟是社會屬性大於自然屬性,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鬧,不知想要幹什麼;有時候在獨處時倍感孤獨與害怕。似乎尋求這兩點之間的平衡支點永遠是那麼困難。或許這也便是生活,矛盾,煩惱處處都在,每一階段都有,擺脱不掉,總在一步步消解煩惱中成長着。與史鐵生相比,我的也便是小巫見大巫了,但與每個人而言,煩惱有何所謂小大之辨,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情感激盪。有些事難得糊塗,靜待船到橋頭自然直。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一個傻女子,面對生死之學,面對生活,至少是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也唯有向史鐵生致敬,在他人的引領下,於生活中且觀且行!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二

據説猶太人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在書上粘上蜜,讓孩子去舔,使孩子在最初感知書本的時候就感受到書是甜的。於是也就有了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猶太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許和他們對於書籍的熱愛是不無關係的。

孩子從小就比較喜歡看電視,一年級時我們考慮學習任務不太重,只要孩子完成了作業,就可以看一會兒電視節目,他選擇的除了動畫片,還有《動物世界》、《財富故事會》、《爽食贏天下》等等。看課外書的時間自然不多,只是有時會讀些短小的拼音讀物。二年級楊老師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寫些小短文,比如《找春天》、《中秋節》、《包粽子》《媽媽,我愛你》《你最喜歡的老師》《落葉畫》等等,孩子最初寫的時候也很難,一小段話真像作家那樣寫寫再修改了再謄寫,那真是很痛苦的過程。但正是有了這樣的一段磨練,到了二年級的寒假,我和兒子一起比賽讀書,孩子竟然把厚厚的《魯濱遜漂流記》和《木偶奇遇記》兩本書都看完了,還寫了兩本書的讀後感。

《 木偶奇遇記》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寫的。從前有個老木匠得到一段會説話的木頭,送給好朋友傑佩託,做了個木偶,取名叫匹諾曹,當他的孩子。爸爸把自己的冬衣賣了替匹諾曹買了識字課本,可是他不好好學習,把書賣了,跑到木偶大戲院去看錶演了,還差點被燒了。還被狐狸騙走了班主送他的5枚金幣。匹諾曹沒有聽仙女的話,變成了毛驢,一撒謊鼻子就變長了,後來在鯊魚的肚子裏遇到了爸爸,一起逃出了鯊魚的肚子。最後變成了真正的孩子。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要做個誠實的孩子,不能撒謊,不然就失去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作家笛福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創作的。魯濱遜從小就愛航海。有一次他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一個人漂流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魯濱遜好厲害,在小島上建了自己的家,在家裏養羊,這樣就有羊肉吃,還能喝羊奶吃奶酪,還摘葡萄吃,吃不完的曬成葡萄乾。魯濱遜後來救了一個野人取名叫星期五,星期五為了報答他做了魯濱遜的僕人,還學習英語。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來遇到商船經過,就把小島留給星期五和其他被救的野人,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我覺得他好了不起啊,在島上的生活很驚心動魄,一直吸引着我要看下去。我真想象魯濱遜一樣也去探險。

他--的話:這本書很吸引你,所以很快就看完了。多看書,你會覺得看書和看電視一樣有趣。選擇這本書讀,媽媽想告訴你: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頑強的生存下去,自己永遠都不要拋棄自己。

這學期參加雙語閲讀後孩子的閲讀積極性很高,每天有時間都拿出自己喜歡看的書籍讀一讀,看電視的時間少了,看書的時間多了。為了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我也和孩子【本站】一塊兒看,一塊聊聊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每週寫“閲讀漂流本”上的讀後感積極性特別高,每次輪到自己寫時都苦思冥想,為自己的小組得高分。對於孩子的進步作為家長感到很欣慰,對於楊老師的辛勤工作也感到由衷的感激,慶幸自己的孩子遇到了一位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三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這一個學期裏讀了兩本必讀書目了。在第兩本書目中,雖然兩本都非常精彩,但相對來説我覺得第二本書目也就是《讀者文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本書分為五個大類分別是:誰是你的守護天使、我永遠都會在你的身邊、母愛是一條温暖的河、愛心永遠不會老、美好的回憶。其中在第一大類的是誰給我的耳朵中,令我淚流滿面,每當想起這一篇文章,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這時我才知道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純淨的泉水,不存一點雜質。母親為了兒子,不理自己的容貌,去捐耳朵給自己的耳朵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一個舉動世界上不是很多人會做到的。就是這一點令我很感動。

如果看了我這一篇讀後感後,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就可以買來看一看,它一定會令你流年忘返!!

一本好書能陪伴你的一生,我最近讀的這本《讀者文摘》讓我深深的感悟出了“情”、“愛”、“義”。

古人有云:“沒有泉水澆灌的土地,註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註定是會乾涸枯竭。”

也許,繁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感情愈來愈麻木,,愈來愈讓人感覺你鐵石心腸。當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看不見,我們堵上耳朵可以聽不見,閉上嘴巴可以不發聲,但我們的心靈總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謂“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本書裏,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的面前,我們能聽見心中的天使和惡魔的爭辯,因為總會有一份“情”、“愛”、“義”能感動你。

我認為,在人生中一個人最壞的處境,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當你的心不再受感動的時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沒有被感動過了,那就請你翻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能讓你滿面流淚。

《讀者文摘》(Reader'sDigest),美國雜誌,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發行。1922年創刊,現每月發行。這是一本能引起大眾廣泛興趣的內容豐富的家庭雜誌。它所涉及的故事文章涵蓋了健康、生態、政府、國際事務、體育、旅遊、科學、商業、教育以及幽默笑話等多個領域。

《讀者文摘》是當前世界上最暢銷的雜誌之一,它擁有48個版本,涉及19種語言,並暢銷於世界60多個國家。這份每月出刊的雜誌文章風格簡明易懂,內容豐富廣闊,且多富含恆久的價值和趣味;同時,它還致力於為各個年齡、各種文化背景的讀者提供信息、開闊視野、陶冶身心、激勵精神。它所涉獵的主題有健康保健、大眾科學、體育運動、美食烹飪、旅遊休閒、金融與政治、家居與園藝、藝術與娛樂、商業與文化。其他固定的專欄還包括了笑話、謎語、測試、動畫及讀者來信。《讀者文摘》是以通過為各個領域的讀者提供他們所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儘可能廣大的讀者羣的。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四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這一個學期裏讀了兩本必讀書目了。在第兩本書目中,雖然兩本都非常精彩,但相對來説我覺得第二本書目也就是《讀者文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本書分為五個大類分別是:誰是你的守護天使、我永遠都會在你的身邊、母愛是一條温暖的河、愛心永遠不會老、美好的回憶。其中在第一大類的是誰給我的耳朵中,令我淚流滿面,每當想起這一篇文章,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這時我才知道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純淨的泉水,不存一點雜質。母親為了兒子,不理自己的容貌,去捐耳朵給自己的耳朵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一個舉動世界上不是很多人會做到的。就是這一點令我很感動。

如果看了我這一篇讀後感後,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就可以買來看一看,它一定會令你流年忘返!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五

我有一個親密的夥伴,無論多忙多累,我都要看它一眼,它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寵屋,而是一部書。

《讀者文摘》是一本知識綜合性的書,每一期《讀者文摘》都有《每月欣賞》,《成人》、《人物》、《情感》、《時尚》、《人生》、《視野》、《文苑》、《熱讀》、《萬葉集》十部分組成。

《讀者文摘》不僅在文學上給了我不少啟示,同時也在生活中教會我怎樣在人生舞台上走得更精彩。

《讀者文摘》雖有十個部分之多,但內容始終圍繞着青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感受,體驗和經歷。其中不少關於學生學校生活的小故事,文筆老到,辛辣,詼諧幽默,行文時處處表達出作者的心底湧動着對老師們的深情。

《麻辣老師秀》這篇文章中共舉了歷史,電腦,政治,三位老師與學生間的幽默小故事。

已過耳順之年的歷史老師,因名字中有個“寶”字,而有了“寶二爺”的暱稱。他講課從不講廢話,哪怕一句“上課”也吝嗇。講課時,他的視線始終向上呈30′角,直視教室後牆頂端。那眼神就好象早已望穿了那堵笨牆,看見了楚江碧水東流,塞下長河落日……無比陶醉,無比神往!下課了,他從不立馬走人,總要等學生問問題,直到教室內無一人才肯罷休。如此敬業真讓人敬佩。

電腦老師阿正憑藉滄桑外表和風趣談吐贏得了“帥爹”的暱稱。他上課有種激烈的互動氣息,從不忍把學生放在一邊自個講課。

政治老師是個矮小老頭,上課時總愛提些個古怪刁鑽的問題叫多數人啞然,他對學生很嚴格,要每個學生都要必須做筆記,課前抽查,而且課後都會留十道問題,以鞏固知識,同學們“敢怒不敢言”。

每位學子都寫過自己眼中的老師,但少有如此篇將老師們寫得這般生動傳神,令人過目不忘:他們各具風樂,各見集性,且又“身懷絕跡”;如可愛者,莫如可敬業的“寶二爺”;可親者,莫如“帥爹”阿正;可畏者,莫如招招見通行的“矮小老頭”,讀來令人絕倒!

這些人彷彿就是我生活中的張三,李死,他們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和我息息相關,形影不離。

此外還有,《文苑》中的《久居小城》這樣文筆優美的文章,讓人回味無窮。

《久居小城》描述了作者對多年來唯一的城市生活環境的厭倦和期待着能到另一片天空去享受人生的渴望,一天他終於如願以償的離開那文居的小城,來到了一片幽靜、寂寥的小鄉村

那裏的夏天,綠色植物一直綠到天上去。冬天,褐色的大地陌生而又被深深鼓舞這,使許多久居小城的人,會猛然感到這種外界的空氣與張力,以及難以割捨的東西,去服從更大的田地,這,也許是每個小城人都有的感覺與準備。

總之,《讀者文摘》使我受益匪淺,它裏面有許許多多的好文章有待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去回味。如今我已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天晚上入睡前若不讀一篇就會睡不踏實;白天在家與上班往返的路上,若不讀一篇就會覺得這一天都虛度了。可見,它是我多麼親密的夥伴。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六

品嚐美酒是一種味覺的幸福;欣賞美景是一種視覺的幸福;聆聽音樂是一種聽覺的幸福……而品讀美文卻是一種心靈的幸福!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讀者文摘-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分為五卷:誰是你的守護天使,我永遠都會在你的身邊,母愛是一條温暖的河,愛心永遠不會老,美好的回憶。每篇文章都用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是我在讀的過程,淚水不禁濕潤着我的眼眶。

這本書有一個故事,它至今還在我腦海裏回放。它的名字是《愛是一條雙行道》,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爸爸55歲生日時,他的兒子想給他55個吻,但因他太忙,錯過了。不幸的是,事情剛過去幾天之後,那個小男孩溺水身亡了,傷心欲絕的爸爸寫道:“如果我早告訴他,對於那些無心的話是多麼後悔,他一定會明白我的心有多痛。”從這個故事我知道,愛是一條雙行道,對於愛的`表現一定要熱心的接受,否則對方會以為你拒絕了,從而留下一道傷痕。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美麗的文字具備了音樂,繪畫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讓我們一起在紛繁俗事中得到靈魂地淨化與昇華吧!讓我們一起來閲讀《讀者文摘-珍貴的禮物》吧!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七

古人有云:“沒有泉水澆灌的土地,註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註定是會乾涸枯竭。”

也許,繁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感情愈來愈麻木,愈來愈讓人感覺你鐵石心腸。當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看不見,我們堵上耳朵可以聽不見,閉上嘴巴可以不發聲,但我們的心靈總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謂“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本書裏,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的面前,我們能聽見心中的天使和惡魔的爭辯,因為總會有一份“情”、“愛”、“義”能感動你。

我認為,在人生中一個人最壞的處境,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當你的心不再受感動的時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沒有被感動過了,那就請你翻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能讓你滿面流淚。

一本好書能陪伴你的一生,我最近讀的這本《讀者文摘》讓我深深的感悟出了“情”、“愛”、“義”。

古人有云:“沒有泉水澆灌的土地,註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註定是會乾涸枯竭。”

也許,繁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感情愈來愈麻木,愈來愈讓人感覺你鐵石心腸,當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看不見,我們堵上耳朵可以聽不見,閉上嘴巴可以不發聲,但我們的心靈總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謂“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本書裏,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的面前,我們能聽見心中的天使和惡魔的爭辯,因為總會有一份“情”、“愛”、“義”能感動你。

我認為,在人生中一個人最壞的處境,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當你的心不再受感動的時候。

讀者文摘讀後感 篇八

一個偶然的下午,意外得來休息時間,去了超市,在一個零亂的書堆,寫着“10.80元一斤”不禁感慨:現在無紙化的信息年代,人們看這種原始的紙書的本不多,加上近幾年書價瘋漲,人們更是敬而遠之,這樣的折價怕是超市的無奈,也是書們的無奈吧。

從小我就喜歡看書,小時候一本2.8元的《一千零一夜》已經算是奢侈了,家裏我和妹妹兩個孩子上學,不富裕,大多是看錶姐的,暑假時就喜歡上表姐家,她是獨女,爺爺奶奶又在上海,條件自然好得多,家裏有許多書《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葫蘆兄弟》、《安徒生童話》。。。。那些書大多是手繪圖的,色彩比較豐富,每次去都抱着書從早看到晚,小時候我的童話世界就在書裏,有漂亮的美人魚、幸運的灰姑娘、還有優美歌聲的夜鶯,本領非常的葫蘆七兄弟。

等上了國小,特別喜歡語文書,(那時候只有語文和數學兩課)因為上面有許多故事,有英雄人物、有傳奇故事、有唐詩宋詞,每次新學期一發書,我迫不及待地把課本從頭到尾看完,天天晚上放學也看,老師講的時候我更認真的聽老師講字句的意思,每次考試的時候我都腦子裏有一本書,瞭如指掌的一一答題,上了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寫作文了,爸爸就會開學的時候給我錢去書店買作文書一本作文書要5-6塊錢,那時候只有是有書看都開心得不得了,很是認真的看,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揣摩,這也可能是我喜歡上寫作文的原因,家裏的作文書越來越多,好詞好句,信手揀來,三年級我的作文已是全校的範文了,在工作以前我都一直熱愛着文學和寫作。

上了中學,同學多了,接觸各種各樣的書的機會就多了,自己也有了零花錢,在一次學校建立“圖書角”的活動時,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我的第一本所謂的閒書,(家裏人只讓買學習有關的書,其他不關學習的書,一律視為閒書)那本書的名字我一直記得《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是個科幻故事,從裏面我看到了科學家的瘋狂和人性的貪婪,更多的是超先的科技設想,讓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科幻小説,迷上了ufo,於是我將課間零食的錢(那時都有兩節課下吃麪包的習慣)都省下來,動員妹妹將家裏老爸的酒瓶賣了,這樣我就有錢買我的科幻小説了,記得那時一本雜誌好像是6塊錢。還從課本里喜歡上了魯迅,喜歡上了朱自清,於是我將一本的愛好又投入到散文上,有時可以從圖書室借到一兩本,更多是藉口老師要寫散文,和家裏人要錢去買,那時的大人們,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於是一學期可以買個一兩本,從書店出來在公交車上就讀了起來,幾次都是過了站,再從底站坐回來。感受朱自清的細膩,傳染魯迅的直白,後來去了一次魯迅的故居,見到三味書屋和白草堂,樓上的小書房更是書香四溢,彷彿仍有人在子夜時分挑燈夜讀,任由窗外雨打芭蕉的喧鬧。

再後來上學,和宿舍的舍友們一起看席娟,可我總是看得很慢,因為我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有時再回頭體會寫得好的地方,所以常常被大家笑的,碰到好的作品,我常是因為看得太久,借的錢超過了抻金的錢,乾脆留了下來,權當買下來,慢慢看。看言情小説沒多久就覺得都差不多,從班上男生那得到一本武俠,發現快意江湖實在是件灑脱的事。

工作後,自己有了一份收入,更喜歡看書,漫畫、小説、時政、管理、人文、詩經、甚至周易風水,看得很雜,書越看越多,發現書價也越來越瘋,一本書20-50,從好幾年前有了mp4起,就再也不買書看了,看txt電子書,網上什麼都有,下下來,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還不用花錢。

懷孕時,有時間了,就慢慢拿起書來,漸漸的又找回了看書時的安靜心情。(此處還有幾十字沒寫完)

近來看《菜根譚》,感悟良多!

本以為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修得了一些涵養,聽培訓課,聽有名之士的見解,太多到最後卻是同樣的道理,沒有新意,都是將一些世人都知道的道理加上包裝展示在不同的案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