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年文摘》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青年文摘》讀後感(精品多篇)

青年文摘》讀後感 篇一

本期《教育文摘》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滿濃濃的以人為本的暖流,無論是老師還是領導還是學生,他們之間沒有距離,沒有讓人感覺到地位的不同,連接他們的是一種看上去那麼自然的人文關懷。

“一提起楊老師,你們會首先想到什麼?”

“她對我們的愛!”

一個老師讓學生記住的往往不是你教給他的知識,而是你對他的關懷,或者説老師之於學生的影響,工具性可能不那麼深刻,但是人文性卻可以跟隨他一輩子。

老師固然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頗具水準的專業知識,統領全班的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但是我想,有一個字被經常喊來喊去,但是還是那個字是最實在的,那就是“愛”。如果學生們能把你當做媽媽一樣看待了,我想很多其他的事情,他都會願意去做,都會努力去做。文章中還有這樣的幾個細節,讓我感慨:

一是楊豔老師在運動會開幕式上率領同學們做瑜伽,我想到的是,老師平時工作很累,但是依然不能讓累拖住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老師首先必須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還要提一句,老師的'生活中,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全部。老師還應該是一個愛讀書、愛運動、愛娛樂、愛交友?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的人。

二是李鎮西會在老師過生日時送上一張賀卡。實在令人感動,有時候一句話就能使老師在工作上更有動力,那是金錢和榮譽無法替代的。

三是李鎮西的這句總結:把故事寫進孩子的心靈。每個老師每天都在書寫自己的故事,書寫孩子的故事,書寫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有些故事我們聽過,就像這個,今天我們讀到了,有些我們沒聽過,更多的人默默地書寫這個反覆重複又每天不同的故事,不必覺得失去什麼,耐得住寂寞,因為我們的故事寫進孩子的心靈,那是無價的,那不就是我們追求的東西嗎?

《青年文摘》讀後感 篇二

自從擁有了《青年文摘》的陪伴,我平凡的生活似乎被手藝精巧的工匠一層層打開了,一點點雕琢了一樣,變得精緻而動人。

書中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像一串糖葫蘆一樣串在一起,令我回味無窮。《青年文摘》用高尚的風格,弘揚社會正氣,歌頌人間真情。其中,令我記憶憂新的是那篇《心靈的温度》。

這是一位老教授和學生們上的最後一節實驗課,只是一次最簡單的實驗。這節課告訴學生們水分別在三種温度下的三種不同的狀態,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老教授用這個實驗説明一種道理:水的温度越高,它的“前程”也就越遠,人亦如此。就像我們心靈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麼生活也是黑暗的、狹小的;可是,如果我們心靈的温度有一百度,那麼我們將擁有最大的`人生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事實確實如此。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三個工人同時在砌一面牆,有人問第一個工人:“你在幹什麼?”工人説:“砌牆。”又問第二個工人同樣的問題,他説:“我在建一座高樓。”第三個工人答道:“我正在建一座美好的城市。”後來,第一個人還在那裏當砌牆的工人;另一個則當上了設計師,坐在辦公室內畫圖紙;而最後一個人卻成了公司總經理,領導管理整個公司。

對於同一件事,有這樣三種不同的看法與態度,也會有三種不同的命運和結果,正是因為他們心靈對生活的温度不同,從而擁有不同的人生世界。因此,我們要使自己心靈的温度在100度,才能擁有最大的人生世界,它會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和一生的命運!

我愛《青年文摘》,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對人心靈的洗禮,告訴我們心靈的温度尤為重要,面對生活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還詮釋了各種人間真情……《青年文摘》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

《青年文摘》讀後感 篇三

新學期開始了,《教育文摘》適時地來了,翻開就是季老的故事,這學期有一篇季老的《夾竹桃》,不覺季老離開有幾年了。不覺又想起2月16號那天在微博上看到那天是葉聖陶先生的逝世紀念日,好些人大概也如我一般不知道吧,於是就轉發了,這學期剛剛學過葉老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想想那些老前輩,再想想自己的身在這位置,壓力陡增。

老師買鞋子,學生給指道,這是多麼和諧的一件事啊!我的`學生在校園裏見到我一般都是避之不及的,這班主任是不太受歡迎的,大約不是一股子學究氣看着煩人,而是像一警察吧。買鞋那會兒呢,這老師又展現了正義的一面。

下邊有感悟道:有學識、有智慧的老師;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的老師;與學生無話不談、成為“哥們兒”的老師;對學生做到細微觀察、在乎孩子們感受的老師;同情弱者維護正義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會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

其實主要想説説後面76頁有一篇《妨礙教室理解兒童的兩個原因》。老師總跟學生有些距離感,常説走到學生中去,其實實際學習生活中並不容易。

文章給列出的兩個原因:一是老師對自己的童年印象的模糊;二是老師站在成人角度認為童年這個搗蛋的年代存在是不合理的。不知道總結得對不對。

我想第一個原因,稍稍提出自己一點見解,我認為並不是老師對自己的童年的印象單薄了,可能是因為自己做了老師的原因,相信許多老師在童年時也不是聽話的孩子,但是自己做了老師後,就更多站在老師的角度上看問題了。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也很好理解。如上面所説還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總而言之,試着去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看問題,真正走到學生中去,要不沒人告訴你上哪兒買鞋去。

《青年文摘》讀後感 篇四

傍晚吃了點水果,躺在牀上看一本《青年文摘》合訂本(當然看到後來的結果是從8點多呼呼大睡到11點)。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話。

記錄一些有意思的話和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故事,算做讀書筆記吧。

有意思的話:

1、把追求的腳步放慢一些,把對利益的索取放緩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閒,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也許我能開心許多。

2、真愛是沒有罪的,有罪的愛都不是真愛。所謂有罪的愛,是這愛裏有着別人的犧牲,別人的痛苦,受着社會的指責和自己良心的責備,有罪的愛是不會持久的。(羅蘭)

3、如果你希望一個人愛你,最好的心理準備就是不要讓自己變的非愛他不可,要堅強獨立,自求多幅,讓自己成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託,有目標,有光輝,有前途。總之,讓自己有足夠多可以使自己快樂的源泉,然後再準備接受或不接受對方的愛。(羅蘭)

4、當一份感情不屬於你的時候,它根本就對你沒有一點價值,所以你也不必認為它是一種損失。(羅蘭)

5、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需借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一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裏。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已故北大才女葉堅穎生前的獲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