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匠精神》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4W

《工匠精神》讀後感(多篇)

工匠精神作文 篇一

我們何曾注意過那默默無聞的工匠?那看似平凡的職業,我們可曾有過那般體會?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工匠才會有確切的體會。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工匠就是個一直重複工作的工作者。甚至會認為工匠就是做苦力的,工作得辛苦,賺的錢還少得屈指可數。那就大錯特錯了。工匠是一種偉大的職業,雖然看起來平凡得扔進人羣裏找不出,但在他們的精神之中,工匠是比其他職業更加高尚的。

因為工匠乃精雕細琢之人,擁有着一顆細膩而質樸的心,兩隻粗糙而勤勞的手。他們只靠着這神奇卻又普通的心與手,把有價值的事堅持下去,並且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極其精緻,就算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出一點瑕疵來。但是,做這些事的辛苦,與收穫成果的甘甜,也許我們一輩子都體會不到,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從中的樂趣與甘甜。

那是一種極高的感受。通過辛苦而獲得的成果,比世間萬物都甜蜜,即便有一絲苦澀,但那一絲苦澀早已被甜蜜代替。這工匠魂,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這工匠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的嗎?現在,我們何嘗不是經常半途而廢?做了開頭就撒手逃跑?其實學習也是這樣。如果你嫌累、嫌煩、沒興趣、上課走神,那麼這不就只是個藉口嗎?但你靜下心來,心平氣和地重新捧起書來,控制住自己拿貪玩的心,慢慢地,也許學習會好一點呢?所以,工匠魂是一種高尚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益,是無限的,無盡的,而我們為什麼不學習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的精神呢?

一個不起眼的職業,卻仍然有着如此高尚的精神。身為學生的我們,難道還不該學習嗎?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二

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粧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員工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説,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説: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品質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我們員工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匠精神 篇三

夢的背後,是一張保護網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但夢的背後,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一個人,太渺小,生活能輕而易舉地將他擊倒;一個工匠,形單影隻,聚不起社會的力量,中國製造跟不上工業4.0的步子。大國工匠夢的背後,工匠精神的背後,需要我們用網來守護。

《墨子 尚賢》中語云:“古之聖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高於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會之力而形成一張夢的保護網,夢不會碎。

高與之爵。德國有許多藍領工人,卻是比白領經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術為生,地位較高,雖是工人,卻也體面得像個紳士。這是社會給予他們的肯定,給予他們那雙勞動後佈滿老繭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國工匠,也需要這樣一張來自社會的保護網,不受人白眼,深愛着自己的職業。

厚與之祿。夢,也是需要金錢為代價的。當商人等不及一個個精細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場上流動的就只能是統一形態的碗和盆。何不多給工匠們一些時間,一些支持,助他們圓夢,他們夢圓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走入工業4.0,這張金錢鍛造的網,少不了。

重之以令,給予工匠們禮遇、榮耀,就像《感動中國》所做的那樣,給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台,這是一張榮耀之網。網住的是人心,是感動,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帶着如此滿滿的感動,工匠們的心底也必是充滿暖意,他們定會製造出更為精良的匠心製作,匠心築夢,也定會吸引更多的匠人,懷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築夢。

夢,需要網的保護。社會要動起來,織一張地位、財富、禮遇與榮耀的大網,網住了工匠精神,網住了中國未來。

夢的背後,是一張保護網,你我一同編織。

工匠精神作文 篇四

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工匠是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專業精神。在傳統匠作制度和生產模式下,早期產品的使用者主要是王室和官府,對產品的品質有相當高的要求,所以對工匠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而工匠自身也以注重品質、追求極致為目標。工匠精神可借用朱熹為《詩經》中一句詩詞的註解來概括。《論語·學而》中載:“《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有“東方玉國”之美譽。造型獨特、製作精美的玉器價值很高,但製作一件這樣的玉器需要反覆琢磨加工,每一道工序都要花費很多的工夫。

誠實守信的職業倫理精神。誠實和守信,是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基本規範之一,也是工匠文化的精髓。《呂氏春秋·貴信》中稱:“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是説如果百工不守信用,則會製造偽劣產品,而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會不正。粗製濫造,欺騙客户,會讓社會和消費者對產品失去信心。誠信觀念對傳統工匠的行為有很強的約束力,因此,工匠不投機取巧,努力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質量嚴格檢測,不達標準絕不輕易交貨。制秤的工匠往往相信,每個秤星代表北斗七星、福祿壽等,如果所造的秤虧顧客一兩,制秤人就折壽一年。秦國採用“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的制度,開始時主要是為了便於追查責任,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自覺的品牌意識,許多民營工匠或作坊在產品中刻上工匠或作坊之名,目的就是建立品牌。

勤於實踐、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追求技藝的精湛,都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工藝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出色的工匠和工程師,不能僅僅滿足於“熟能生巧”和傳承常規的技藝,還要通過反覆實踐和不斷思考,創造性地解決生產與創作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努力促進技術的發展。歷史上的著名能工巧匠和偉大的工程師或科學家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成就,與他們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是分不開的。魯班、李冰、鄭國、張衡、蔡倫、馬鈞、李春、韓公廉、畢昇、李誡、郭守敬、王禎、薛景石、黃道婆和宋應星等工匠和科學家都是勤於實踐、勇於創新的楷模。

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以技術立國,工匠傳統源遠流長,先秦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匠作制度。但近幾十年來,工匠精神在我國逐漸受到削弱,以至於現今一提工匠精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德國、日本和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工匠精神的缺失,制約了我國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重新審視中國的工匠傳統,弘揚中國的工匠精神及其優良傳統,符合當今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