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39K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歷史的教訓》這本書很薄,字數也不多,但其中藴含了很多深邃的思考。

《歷史的教訓》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本書詮釋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關係,如經濟、宗教、道德、地理、生物進化、戰爭、種族等等因素對歷史的塑造。

威爾·杜蘭特説:“我們對於過去發生的認識,總是不完整的,很可能還是錯誤的,因為歷史已經被相互矛盾的證據和存有偏見的歷史學家所遮掩矇蔽,或者也可能被我們的愛國心或宗教偏見所曲解。”也就是説,人們要想了解歷史的真實情況,是很難的,或者説,是根本不可能的。

杜蘭特在論及生物學與歷史的關係時,提出生物學給歷史的三個教訓:一是生命即是競爭,當食物豐盛時競爭是和平的,當糧食緊缺時競爭是暴力的。不同於動物之間的互相吞食,文明人是通過法律的正當程序相互合作、利用。合作是競爭的工具或手段。人們在自己的羣體中相互合作,是為了在與其他羣體競爭中勝出。戰爭是競爭的終極形式,戰爭是一個國家覓食的方式,戰爭促成國家間的合作。二是生命即是選擇,“自然”(全部實在及其演化過程)賦予人們不同的稟賦,賦予人們差異性,差異性是選擇和進化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説,人們生來是不自由不平等的。不平等會隨着文明的複雜化而增長,遺傳上的不平等導致了社會與人為的不平等,造成前者恆強、弱者恆弱。但因社會的發展使得社會功能更加專業化,使得能力產生差別,個人對於羣體有着不同的價值。同時,自由和平等在某種意義上是不能共存的,當人們獲得自由時,人們天然的不平等會呈幾何式增長,若要防止不平等的增長,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由。烏托邦式的平等已被證明不可實現,法律和教育機會的大致平等才是可實現的目標。三是生命必須繁衍,雖然高出生率的民族往往文明程度較低,而低出生率的民族往往文化程度較高,但低出生率的國家週期性的受到生育力強且戰鬥力強的民族入侵。但當人類繁衍過快,大自然會通過饑荒、瘟疫和戰爭對人類進行抑制。在一個國家內部,不同族羣的繁衍速度也改變着這個國家內部人口及信仰結構,從而影響不同族羣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權力。

在《種族與歷史》一章中,杜蘭特提出“不是種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民族:地理、經濟和政治環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創造了人類形態”,這與高曉鬆的地理決定論如出一轍。關於消除種族歧視,杜蘭特得到的唯一方法是教育-“除了普及教育,沒有別的醫治種族偏見的良藥。歷史知識會告訴我們: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這是我們共同的遺產和債務”。

關於民主與獨裁,吉本説:“如果讓人找一段人類歷史上最幸福和最繁榮的時期,那麼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説,是從涅爾瓦繼承王位開始到馬可·奧勒留逝世這段時間。他們保持統一的統治,也許是歷史上僅有的把謀求人民幸福作為唯一目標的政府。”全球最被認可的民主國家,他們的基尼係數是不是可以説明,民主政體或許並非最好的。這是作者給出的設問?雖然他的回答是:“歷數民主的缺陷之後,它還是要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都要好。”但我以為,他在書中其實已經藉助吉本評論,給出了更為真實的答案。

我們所處的2017年,隨着美國戰略收縮、英國脱歐、加泰羅尼亞獨立,世界正朝着更加分裂的態勢發展,也許是對現狀的不滿,人們似乎更重視自己小族羣的利益。民主似乎顯示出種種頹勢,獨裁思潮似乎正在抬頭。傳統西方強國、基督教似乎日漸式微,而伊斯蘭教依然生命力旺盛,但其教義千百年來未曾進化,已與目前的文明社會格格不入。接下來,歷史會朝着什麼方向發展?是民眾胸懷更廣闊、大國肩負起更大的責任、誕生更具智慧的大師消除不同族羣之間的對抗,還是世界格局分崩離析、不同族羣陷入混戰。歷史就是經歷它的人書寫的,希望我們作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