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黑駿馬》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黑駿馬》讀後感【精品多篇】

黑駿馬讀後感 篇一

今年暑假老師推薦了一本書-《黑駿馬》,通過閲讀我眼前時常浮現出一個個感人的情景,從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喜歡上了馬這種動物,一匹匹善良、機智、可愛、勇敢的馬兒,在我眼前自由自在地奔着。

這本書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主人公黑駿馬在一生中經歷了很多事情,它遇到了三個好主人,兩個壞主人,這些人讓黑駿馬看到了人間的百態,善良的人,他們根本不用短繩、馬嚼子、眼罩、馬鞭這些東西來約束它們,所以它們跑起來是那麼快,身手是那麼矯健,而那些不尊重動物的人,他們會用韁繩、馬嚼子這些東西來約束它們的行動,使它們很不舒服、很不方便,這説明我們人類對馬兒這種動物還是不信任。

可是黑駿馬通過它的行動來證實他對人的忠實,在危急關頭,黑駿馬憑着自己的靈活身手,在人羣中飛快穿梭,把一個婦女和她幼小的孩子送到醫院。在危險出現的時刻黑駿馬憑着自己的直覺,讓一家人在暴風雨中安然無恙。而粗心的馬伕由於自己的貪杯使黑駿馬摔傷了膝蓋,使它的腿變得非常難看,也是自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們要愛護馬兒,它們是我們的好友,它們可以不顧自己的安慰為我們付出一切,而我們有時卻打罵它們,卻不知道它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我相信馬兒是有感情的,只要我們對它們好,它們也會對我們好,讓我們和馬兒成為好友,愛護它們吧!

黑駿馬讀後感 篇二

最近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安娜·西韋爾寫的《黑駿馬》一書。

這本書是以一匹黑色駿馬的口吻講敍了“他”一生的遭遇。小説主人公“黑駿馬”是一匹漂亮的優種黑馬,從小生活在貴族人家,在莊園裏無憂無慮,受過良好的訓練,長大以後受訓拉車。它温順、善良,而且聰明、機智,救主人於險境,受到主人家寵愛。但同時也伴隨着危險:因農場主兒子的疏忽而大病一場,外出時經歷了大火,在最後關頭被主人救出。好景不長,主人家裏有了變故,主人遷居國外,黑駿馬不得不被賣掉。

從此他飽受折磨,他一連被賣過多次,曾經被賣到貴族家裏,伯爵夫人是個趕時髦的人。她命令馬必須使用短韁繩,讓馬頭高高仰起。也許她知道短韁繩會使馬痛苦、減短馬的壽命,但她不在乎。只要時髦,在朋友面前可以炫耀、高談闊論,不管馬的壽命, 於是黑駿馬在短韁繩的折磨下度過了年富力強的時期。繼而賣給了一個醉漢,醉漢喝多了酒就拿馬撒氣 。後來又賣給了一位車伕,雖然車伕一家人十分照顧黑駿馬,但不久因車伕大病不能駕馬車而又被賣…… 她還接觸過各種人:有動輒抽鞭子的出租馬車車伕,有不把動物當回事的野蠻人,嚐盡了人間的甜酸苦辣。最終,在一次買賣中,小時候農場主兒子看到了黑駿馬,並把她買了下來,細心照顧她。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到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們怎樣對待動物,動物就會怎樣對待我們,他們發脾氣,踢人,高聲嘶叫都是有原因的。他們看得出來誰對他們好,他就會像一個知恩圖報的紳士一樣報答你。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動物當人類的朋友!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黑駿馬》讀後感 篇三

在我的書桌上,有一本散發出油墨清香的《黑駿馬》。這本書是我前不久在“雅智書店”裏買下來的,也是我心儀很久的一本好書。

封面上是一匹黝黑的馬兒在草地上奔跑,而它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牧場漂亮極了。

《黑駿馬》內容上有四部,一共四十九章,裏面介紹了小黑(黑駿馬一開始的名字)出生在一片遼闊的草場上,在那裏渡過了它美好的童年生活,直到四歲的時候,小黑接受了良好的訓練後,才到了它的第二個家——伯特維克莊園。在這還有四匹馬,兩匹母馬名字分別叫做辣姜和快腿,兩匹公馬的名字分別叫正義和奧列弗爵士,它們都有是小黑的好朋友,是到這裏後,女主人才將小黑改為“黑駿馬”的雅號。從此以後,黑駿馬就在這裏經歷了它坎坷的“馬”生!

雖然現在我還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對書中的主人公——黑駿馬,充滿了敬意,也讓我懂得了,動物也有喜、怒、哀、樂,我們今後對待動物也要像對待人一樣友好,因為動物也有情感。

黑駿馬讀後感 篇四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黑駿馬是一匹非常優秀的馬,他的爺爺還得過獎呢!他的爸爸在當地非常有名氣,她的奶奶再温順不過了,所以他們家很有名氣,但他很不幸,他的哥哥被獵人給弄死了,然後被槍斃了。

我最喜歡黑驪了,他這一生沒有壞主人,而且踏踏實肯幹,而且他也非常勤快,深受主人的喜愛。他這一生都不説主人壞,和善良的小歡蹄一樣,不恨主人,即使他生病了,也不説自己的主人是壞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人們要給馬戴上那些冷冰冰的東西,大概是怕馬的嘴饞,東啃西啃,不專心走路吧!我相信,馬是有靈性的,他們一定更好的為人們服務。給他們帶上那些東西,等於是對他們的傷害。如果把他們訓練好了,不帶所有的東西,他們也能專心走路。就像黑驪一樣,輕輕拉一拉韁繩就會到達目的地。

我總算知道了,動物也有生命,愛護動物等於愛護自己。

黑駿馬讀後感 篇五

張承志在開篇就告訴人們:草原,並不像大家嚮往的那樣羅曼蒂克,在那個充滿白雲、鮮花、姑娘和醇酒的世界裏,還有一種牧人的心緒、一股融化不開的濃愁。

文章以蒼涼古樸的古歌為主線,敍説了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索米婭腹中的那個孩子,是他們分裂的開始,而這種分裂並非感情破裂使然,而是不同的文化環境所導致的終極矛盾。索米婭被玷污了,還懷了別人的孩子,白音寶力格無法接受,他拒絕索米婭,拒絕孩子,甚至拒絕了整個草原文明,憤然出走。而奶奶和索米婭,她們卻安然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反抗,她們是真正的草原之子,帶着敬畏和崇拜在這個草原長久的生存下去。

草原文化以遊牧生活為基本,以不破壞生態為前提,它是在遊牧民族在應戰草原自然環境或生存環境的挑戰過程中不斷形成的。人在自然力量之下顯得十分渺小,於是更多的人選擇崇拜自然,與自然天人合一。但是,現代文明卻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以科學技術為手段,征服自然、攫取資源,獲得物質利益。奶奶、索米婭與白音寶力格是兩種文明的代表,因接受的教育、文化環境的不同導致了生存觀念的巨大差異。奶奶和索米婭並非對於黃毛希拉的行為表示認可,而她們對孩子的接受更多地來源於草原人對生命的尊重,這從奶奶對待剛出生的小馬駒的態度一樣,她只是遵從了草原的自然規律,對新生抱有無比真誠的希望。

文章最後,白音寶力格的迴歸其實也是自己對於草原文明的再度折服,以自然文本、尊重人文精神,追求天人和諧的思想境界。也許,這就是作者給予我們當今的思考:在變幻多端的世界裏,還有一種理想主義精神,值得我們保留。

黑駿馬讀後感 篇六

讀完《黑駿馬》,我在第一時間把“黑駿馬”這個意象作為一個命運的象徵,,無論是在那首古老的民歌中,還是在小説悽美的悲劇裏,黑駿馬都是一個不動聲色卻貫穿了全篇的特殊存在,就好像時刻好奇而不聲張地注視着我們的命運一樣。從這個角度解釋,也似乎能把白音寶力格作為一個經歷者,喻示着一個同他一樣的掙扎於現實的泥潭、痛苦追憶年輕時理想化的生活化的人羣。文章的主題,也大概能向“對命運的把握”那一方向靠攏。

但在細細品味文章中時刻體現出的一種古典美,一種蒼涼博大而熱血浸染的對於草原的深刻把握後,就能發現這篇文章決不能輕易上升到生存與生活的高度來談,而必須融入作者描寫的每一根濕漉漉的鮮草,每一縷燦爛的陽光,每一座厚實的蒙古包中去。作者十二年在內蒙古插隊的經歷,使這部作品的背景與同時代的其它作家相比較更為偉大而厚重,這是“草原”這個神奇的名詞賦予的。同樣是談社會、生活、命運,草原讓人看到牧民之間的直爽豪放與坦誠相待,能將一種信仰的神聖感貫徹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心中,能用一抹永恆的、古老而深邃的綠色塗在灰暗的命運之上。

這美好的嘯聲,該是草原精神的一部分。它純潔的幾乎不含一點雜質,甚至不光對自己的骨肉,對其它的生靈也關愛呵護至極。這是包含了人道主義與悲憫心的呼嘯,它在今天,大概隨着遊牧民族和草原的一點點消失,也開始淡薄了。但如今我從這本書中再一次讀到了它,我將沐浴一下心靈,迎接這呼嘯聲的洗禮。

黑駿馬讀後感 篇七

《黑駿馬》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於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今日而言,遙遠的就像是一個傳説,故事的原型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依然能在讀者心中鮮活起來的草原兒女的本色。

人性幽暗,具有複雜性。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的更多的是真善美,然而在真善美這道月光之下的陰暗之處依然晃動着懦弱,野蠻。這其中以主人公白音寶力格兒代表。

白音寶力格兒時失去母親,父親將其留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額吉。額吉是草原傳統文化的代表,善良樸素,熱愛生命和草原,在白音寶力格兒出現不久,失去媽媽的黑駿馬便出現在額吉蒙古包外頭,額吉快樂地吟唱起了古老歌曲《剛嘎·哈拉》,以迎接這個小動物的出現,甚至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待哺的牲畜。

額吉的仁慈就像是月光一般柔軟光潔,任何生命在其眼裏都是平等可貴的。然而,白音寶力格兒在着温柔的仁慈中長大,並沒有耳濡目染,向奶奶額吉一般熱愛草原和生命。

白音寶力格兒和索米婭在十七歲時訂婚,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兩人的心早已歸宿與彼此,把彼此作為自己生命中最難以割捨的一部分。白音寶力格兒求學一年歸來,得知索米婭早已被人奪取貞潔,並誕下懷子在腹,便操起木棍離家為其報仇,直到夜晚,傷痕累累才歸來。

回到蒙古包,他視索米婭腹中胎兒為污濁之物,為毒瘤,其失控舉止險些讓索米婭失去孩子。帶着不甘和悲憤,他騎着黑駿馬離開了草原,留下索米婭一人艱難求活。

白音寶力格兒無法接受索米婭腹中的孩子,並無法接受失去貞潔的索米婭。孩子和索米婭是無辜的,是受害者,在他們受到傷害之後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的和同情,反而更多的是歧視和傷害,由此,白音寶力格兒本是一個軟弱的人。

《黑駿馬》讀後感 篇八

《黑駿馬》此書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晦澀難懂,也不同於流行文學的淺顯直白,文章講述的是蒼茫草原上蒙古族的文化與生活,既不同於故土難離的傳統文化,也不同於燈紅酒綠的現代文明,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文化與漢族文化的差異天然構築出了閲讀的障礙。但文學的意義正在於發掘人類的本真,蒼茫遼闊的大草原、悠然閒適的放牧生活與我們無憂無慮、純真無邪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相似。蒙古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經歷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呢?

或許有人感動於本書描述的親情、愛情,黑駿馬一歌貫穿始終,對奶奶的悔恨之情、對索米婭的眷戀乃至遺憾,然而細節之中更深沉的或許是文化的反思。毫無疑問該書是一個愛情悲劇,然而悲情便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感動人心的也正是那不可再得的美麗。

全書的矛盾衝突其實真正是對新生活的追求與對傳統的恪守,前者的代表正式積極追求上進的白音寶力格,後者的代表正是奶奶以及索米婭。兩者其實並沒有對錯之分。

追求美好生活正是我們每個人的期望,現代化的生活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也打破了多年固守不變的傳統。但是這個過程中,有些不該遺忘的品格卻也正在離我們而去。“枯燥的公文”、“無休止的會議與摩擦”,顯然現代生活並不是天堂,繁複而不可避免的人情往來正是普通都市人不可推卸的負擔。“那些痛恨特權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特權”、“那些準備移居加拿大或美國的人大談民族振興”,這也正是關於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缺失的傷痛,談談的文字娓娓道來,卻更令人心悸。

恪守傳統源於我們對先祖的敬畏,進而使人類對於規則的遵守。然而看似恬淡的傳統生活也並不桃源,風雪天裏幼小的馬駒是牧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希拉這等齷蹉的惡霸更是牧民們無力反抗的困境。但是真正束縛人心的卻是“這男人就得有個男人的樣子…。.這種事我見得多了,事情總會過去的”認命式的觀念。文字並不激盪,就連醜惡也沒有那麼鮮血淋漓,然而背後深深地無奈不得不令人警醒。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趟關於文明的回鄉之旅,是對傳統的一次反思。“人生若只如初見”,“等閒變卻故人心” 兩句卻是別樣的應景。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七個字,道盡多少悲涼的尾巴。初初相識,人若孔雀,本能的盡極絢麗,禮貌羞澀着收斂脾氣,綻放美好。童話的結尾,會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便也認定從此,可長大後,看過許多支離破碎的章節,方約略明白,起初地兩情相悦總是美好,柴米油鹽卻也造就了紛爭煩擾,更不論,性格差異的細枝末節。人生若只如初見,優傷的美麗只能定格在回憶中。對於文化來説除了表面的光鮮以外,你還不得不接受角落裏的那些陰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難上”終究只是一廂情願的奢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才是這世界最根本的不變。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嚮往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這絕不僅僅是歎息,而是人類最強力的抗爭,因為懷念才會有希望,因為珍惜才會更拼搏。正如結尾“我想把已成為過去的一切都傾灑於此,然後懷着一顆更豐富、更濕潤的心去迎接明天,就像古歌中那個騎着黑駿馬的牧人一樣”所言,美麗和純真是永不過時而且必將永恆的存在,而追求美好本身就是希望所在。至於書中各個複雜的人物形象、戛然而止的愛情和追悔莫及的親情反而無需贅言。

“獨在異鄉為異客”,人生如此多艱,惟願你我心中初心不變,不忘人世間第一聲的啼哭,不忘那初見的人生!

《黑駿馬》讀後感 篇九

假期裏,我讀了很多書。尤其對《黑駿馬》這本書特別喜愛。

主人公“黑驪”是一匹漂亮的良種黑色駿馬,從小生活在貴族家庭,受到過良好的訓練,性情温順善良,而且聰明機智,主人非常喜歡它。但是好景不長,主人家裏有了變故,不得不被賣掉,而且一連被買過好多次,接觸過各種人:有喝多了酒就拿馬兒撒氣的醉漢,有動輒就抽鞭子的出租車馬車伕,有不把動物當回事的野蠻人,也有把動物當成朋友的好人家,它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但是它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樂觀面對,最後它回到最初的主人家有了一個好的歸宿,從而成為了一匹人人誇讚的馬。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了兩點。1:從黑驪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許多優秀品質,譬如誠實可靠,堅定勇敢,譬如善良正直,勤勞自強。黑驪經歷了許多苦難,卻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它是那樣的執着。作為一名國小生,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上要向黑驪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2:不管是什麼動物,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我們都應該去保護它們。這個地球不能沒有動物、植物,也不能沒有人類,如果沒有了任何一樣,後果都不可想象。人類和動物、植物原本是一家人,我們不能互相殘殺。我們應該愛護動物,給動物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還它們一個美好的家園,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