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經》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2W

第一篇:《詩經》讀書筆記

《詩經》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這幾天忙得雞飛狗跳,焦頭爛額地應付着白天滿滿的安排。但每到夜闌人靜的時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燈火,緊繃了一天的神經在漸濃的夜意裏歸於放鬆。一本《詩經》,一杯清茶,這個夜,就這麼地染上了淡淡的書卷氣。

關關雎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佇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採摘荇菜時的倩影,伴着還未消散的霧氣中一對對雎鳩快樂地啼叫,朦朧了男子烏黑的眼眸。

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代表的是一種已經被遺忘在了歷史的拐角處,被掩埋在現代人追求浮華的靈魂深處的純粹。當我讀到這首小詩時,怦然心跳的感覺是那麼地清晰,彷彿自己便是那位顧盼東西的守望者。我想,這應該就是這首小詩之所以能夠如藤如蔓,縈繞在讀者心中的美麗所在。一字一句,簡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這般年紀的也能誦讀得抑揚頓挫。可是,這簡單的字句之後,卻隱伏着一種令我半懂不懂的綿長思緒,恍惚間由書頁間逸散而出,潛入我的衣袖之間,再也排遣不開。

反觀如今從熒幕到現實,層出不窮的“多邊形戀情”,紅男綠女開口閉口的“我愛你”,還有車載斗量的花言巧語,滿山滿谷的欺詐謊言,再到市面上“劇情不夠,愛情來湊”的所謂“新潮”小説……我在這個“愛情自由”之聲響徹天外的社會裏,竭力想要緊握住那種純粹的相思最後的幻影,可惜卻之覺得滿眼燈紅酒綠,內心卻茫然若失。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曾經修訂過詩經的孔老夫子如是説。那是一種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經找到夢境中聲聲鳩鳴的源頭了。

生死契闊

西周後期,自王室東遷以來,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對諸侯的感召力與控制力。本來就不十分穩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羣雄逐鹿,爭相割據稱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之間存在的只是狼與狼之間的關係,各國之間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戰爭,使千千萬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後的操縱者們,則正用無數年輕戰士們的鮮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脹的野心。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擊鼓》正是一位遠征將士悲愴的天問。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仲。”戰士在將軍的帶領下征戰南北,一個鮮活的生命,成了統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這場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戰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飛去的一行大雁,瞪圓了怒目。

“爰居其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餘林之下。”眼見得征戰太久的將士們個個苦苦思歸,軍心渙散,一路上疲於奔命,連戰馬也丟了,軍紀鬆散,直如逃命。但戰火還在蔓延,軍隊還在征塵中前行,統治者絲毫就沒有考慮過士兵們的心情——畢竟,棋子是不應該有太多情感的。

戰士在漫漫征途上,無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卻痛苦地皺成一團。還記得,在他出發之前,他的妻子為他送行的場景——故鄉的土壤泛着一種芳香的青草味,於風中梳理着長髮的楊柳還剛剛展開嫩綠的新葉。二人心知這次出征吉凶難卜,但他卻以戰事將會很快結束為由,故做輕鬆,寬慰已經心如亂麻的妻子。在這生離死別的時刻,遠方,集合的號角似乎已經吹響。他牽過妻子的手,一雙還未起老繭的白皙的手,“與子成説”,鄭重地立下山盟海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答應就這麼牽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陣風沙吹來,敲打着戰士錚錚的鐵甲。他驟然從回憶墮入現實,心中不由得無明火起:“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陰下的誓言裏説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愛的人聚首。那知,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是不會讓我活着回去的,統治者讓我長期服役,一點信用也不講!

——我們這些後人往往覺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句多麼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幾個人知曉這句浪漫的誓言之後,有着一顆怎樣歸思如焚,怎樣悲愴苦痛的心。

見鴛鴦獨活於世

當諸侯們為了權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屍橫遍野的時候,神州大地卻浸泡在了血與淚之中。《葛生》一詩就是描寫的一位戰死者的妻子悽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青青的葛藤啊!從這大地的懷抱之中生出,覆蓋在荊條之上;蔓生的蘞啊!生長在這荒野上,覆蓋在這一片空曠的土地上。他們互相纏繞,互相攙扶,多像夫婦之間的相依相伴。而現在,你已經離開了這個人世。“予美亡此,誰與獨處?”你在那個冰冷的墳墓之中孤單地躺着,難道不覺得孤單嗎?語氣柔軟處,彷彿在深夜之中,於丈夫亡魂之側耳語。這種口吻,若是對生人訴説,或許應該歸為一種惦記;而在百年前那個悽迷的夜裏迴盪,卻又是那樣一份痴情,是那麼的悽美,又是那麼的悲涼。

“夏之日,東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鴛鴦獨存,她也便不對生活抱有什麼希望了。她活在這個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後,能與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這麼終了一生。

可惜,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知道今後還要熬過多少個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間,一句蘇軾悼亡妻的詞湧上了我的心頭:“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第二篇:《詩經》讀書筆記

《詩經》讀書筆記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秦風·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雲氣,竹影仙風。

蒹葭,蘆葦也,離愛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卻更繁瑣。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

野曠玄遠的古老時代,那條清澈見底的漢水湖畔旁,我們的遠古祖先盡情的在蘆葦旁邊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華夏文明的邊緣絕唱: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乾。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開天闢地期間的原生時代。一排深青色的蘆葦,一條幹淨見底的河流,一位擁有傾國傾城容顏的絕世佳人。遠離了物慾橫流的蝸角虛名蠅營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離,眼前的事物始終可望而不可即。

沒有禮教道德的束縛,也沒有法統專制的管約,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樸憨厚的原始氣息。秦於華夏邊緣,唱響了中華文明邊緣的絕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種東西才是最美的。這首詩,寫愛情,到了某種極致。詩三百中,論意境,無可出其右。如斷絃之音,鏗鏘而悠長。吾嘗聞絃歌,弦止而餘音不散;今讀《蒹葭》,文止而餘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鄉灰色調,勾勒出一副餘音旋繞的水墨古畫。儘管在那時江南小鎮還未出現,長江流域還未開發。此時中華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黃河流域,三川之地。而當時這個弱小部落是被壓縮在函谷關之內的鹽鹼地上生存的。可是後來,這個曾牧獵於東海之濱的東夷民族,亡國殷商棄民顛沛流離西遷、出於戎狄之間的馬背部落,在漫長的歲月中,篳路藍縷開山啟林,艱難的在戎狄海洋中殺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維繫着華夏與蠻夷間脆弱的防線;最終揮師東出函谷關,踏平了山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中女子之美,遠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認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餵哺出來的。蘆葦隨風輕輕跌落,愛情翻滾如雪湧,最終卻成為了絕望的宿命。連同登彼岸的資格也不獲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尋訪賢人之説。真相併不重要,關鍵在於傳達出的情感。尋找事業和尋找愛情的道路一樣艱難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無論是對愛情的追求還是對理想的渴望,這一切也許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我們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這樣在迷茫的生活瑣碎中應運而生的。作為“五經”中最具影響力的奠基經典,中華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現實主義體裁詩歌總集,詩三百篇使賦比興告別了原始狂熱成為了純粹手法,為我國詩歌的朦朧美奠定了基石,開啟了華夏詩歌意境深遠新的篇章。

正如《思無邪》所説,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沈邃去看待,詩三百篇,大體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第三篇:詩經讀書筆記

《詩經》讀書筆記

春秋戰國時期,舊的社會體系行將瓦解,新的社會秩序尚在探索中,時人驚呼:周文疲敝,禮崩樂壞。在這個有序、無序不斷轉換的歷史時期,思想界空前活躍,文化極度繁榮。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基礎之上,中國各地湧現了各種民間民謠,後經孔子聖人之手點滴積累修整,終成《詩經》——我國第一部一詩歌典籍。

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源泉,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的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堪稱中國古代文學精粹。詩經的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並真率的表達思想感情,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風格。其中多處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給人的感受,就像是一汪清泉,清澈見底,毫無雜質。我們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品,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它所要表達的思想。

讀詩經可發現,它的題材多出自這三個方面,分別是描繪愛情與婚姻的詩,這類在詩經中居多,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同時也是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其次是鞭撻社會黑暗現實、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場景的詩,這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最後一類是有關上古神話傳説、英雄事蹟的詩,它成為了我們瞭解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孩提時代的我們就開始誦唸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歌,雖不知其詩經本源,但是對於詩經也多少有所涉獵。詩經對我們的影響是深刻的。根深蒂固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千百年來,詩經的光彩依舊靚麗奪目。其至高至極的地位從未隨時間的遷徙而有所變更。

除此之外,詩經的文學造詣亦是極為玄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明慧睿智。讀詩經更能讓我們明智。詩經在內容上主要包括名言、要義和故事三部分。其中 各種名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亦文辭曼妙,意境邃遠都是歷來所被稱頌的佳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有些詞句比如“窈窕淑女”“投桃報李”等等不僅被歷代文獻所引用,而且至今仍為人所熟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名言”,同時也説明這些詩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的聖人賢者將詩經奉為堪史要典,詩經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單純是優柔的詞句,或唯美或悲涼的愛情抑或生活故事。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它所表達的古典浪漫現實主義情懷是基於現實歷史背景之下,透過詩經這層薄紗我們不僅能發現當時社會背景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現狀,更能感受到文化的發展與變遷,社會文化氛圍人民羣眾思想等歷史線索。詩經不同於史書的是它從另一個方面向我們充分展示了春秋到戰國年代的社會面貌。它用簡短樸實的語言,熟練的表達技巧,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古代史實長卷。這亦是詩經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在現如今文化氾濫的年代,各類文化層出不窮,面對這樣一個文化大浪潮,對於中華璀璨文化藴含的挖掘與學習更我緊迫。讀史使人明智,讀詩經使人明智又明理,它教給我們的是中國古代的整個文化大背景,小小的一本書承載的是無數深厚文化哲理,詩經不愧為中國第一詩歌典籍!

第四篇:關於詩經的讀書報告

關於詩經的讀書報告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經開篇第一首國風周南關雎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開口道來,詩經是一本民歌集子,上到士大夫,下到市井之徒都是《詩經》的作者。詩經的每一首詩都像一首動聽的歌,講訴着一個個深情的故事。《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敍事詩。現代很多小説也都以詩經為題材來展開故事。詩經是飄在天籟的聲音,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洗滌。從地域上看,《詩經》基本上囊括了當時中國所有的開化之地。詩經基本上能反映當時社會中人的生活風貌,人的原始狀態。詩經範圍之廣影響之大是任何詩作都無法相媲美的。詩經這條河流綿延兩千年,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到了戰國時期,被儒家認可而列入“六經”。至漢武帝年代,正式被官方尊為古詩創作的“法典”,而具有了很高的權威性。《詩經》共有311篇,其中6篇只有題目沒有內容。故,實有305篇。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詩經》經者,經緯也。《詩經》便是詩的經緯。語言的立法體系有兩條,一是詩,一是史。詩的語言是高度感性的,史的語言是高度理性的。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説的是內容,後三個説的是手法。《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衞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十五《國風》,“風”就是各地方的樂調,“國風”即各地區土樂的意思。如《秦風》就是指陝西調,《鄭風》是指河南調。《國風》中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這些歌謠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從不同的側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奴隸制社會,表達了勞動者的感情,是《詩經》的主要精華所在。《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

四篇。“雅”就是正統的樂調。《雅》中民歌只佔一少部分,大部分是奴隸主貴族的作品。其中的祭祀詩、宴飲詩和祝頌詩,充滿了貴族生活的情調。也有一些是諷刺詩、農事詩、史詩和民間的怨歌、情歌和戀歌。《頌》包括《周頌》三十一篇,《商頌》五篇,《魯頌》四篇。“頌”是把用於宗廟祭祀的樂調。這些詩篇,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嵩》分為三部分。《周頌》:主要是西周王朝歌頌其最高統治者文治武功的詩。《商頌》:通常認為是商朝天子的祭詩,也有人認為是歌頌宋襄公伐楚的功績。《魯頌》:主要是歌頌魯禧公伐楚的功績。《墨子·公孟》説:“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説:“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些説法雖或尚可探究,但《詩經》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係密切,是無疑的。《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就是依據音樂的不同。《風》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生於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生於從陝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眾説不同,大約其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都有些區別。《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毛詩序》説:“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説:“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説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周代民歌是《詩經》的精華,也是中國文學的起點。《詩經》在體裁、表現技巧和結構形式方面,對於後世文學具有顯著影響。這裏,最為人們所稱道的是:“比、興、賦”寫作手法。所謂“賦”,就是直接地敍述或描寫,直接地表現事物或抒發感情。因為“賦”是文學作品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手法,所以通常不被研究詩或創作詩的人所看重。這種手法,在《詩經》中得到充分運用。這大概是《詩經》來源於勞動者的緣故吧?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比方。可以以物比人,以人比物,或者以物比物。“比”可以加強語言的實感性和形象性。這種手法,在《詩經》的民歌部分最為普遍。所謂“興”,是感物生情、觸景生情、借物表達情感,是一種聯想的形象思維方法。通常是開篇先寫自然景物或者描述自身的活動,用以引出下面的詩。一類是興句與正文無關,

只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再一關是與正文相關,襯托正文的主題。《詩經》中的民歌,成功地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從而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性。《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 ,《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我欣賞詩經的句子,它們猶如嘴尖跳動的珠子,輕盈透亮而唯美純淨,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衞風·木瓜》,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

結尾

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燦爛長卷中,語言生動、意境悠遠、音律優美和諧的古典詩歌,如同一條橫亙於古今之間的河流,而詩經就是這條河流的源頭。青草可以編出獻給愛人的“鑽戒”,桑葉可以承載心的頌詞,水之湄長滿叫幸福的檀木,隨意劈幾棵蓋起來的,就是温暖的愛巢。女人采薇、採桑也採摘漫過春天河面的愛情,男人狩獵、守着呦呦鹿鳴也狩獵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的美麗女子。《詩經》裏原始的愛與恨的表達讓人一詠三歎。作為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以其豐富的生活內容、廣泛的創作題材,向我們展示了周文化乃至遠古社會的歷史風貌。從《詩經》的祭祖詩中,我們看到西周統治者祖先創業建國的英雄業績;從農事詩中,看到了在農業生產中辛勤地勞作的農奴;從戰爭徭役詩中,看到了風塵僕僕的役夫徵人;從士大夫政治諷刺詩中,看到那些關心國家時政的優秀人物,從婚姻愛情詩中,看到了周人婚姻的禮俗;從其他詩篇中,我們也看到周代社會各種各樣的民俗風情。它是中國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歷史,從遠古到周代社會的文化積澱。不讀《詩經》,簡直無法想象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那些事情。耕種、狩獵、婚嫁、祭祀、園藝、兵役等這些人類一代又一代流傳的生活方式,穿越千年,在《詩經》中盡現。《詩經》總能把我們帶回農耕的年代,彷彿置身於雞犬之聲相聞的村莊。淑女與君子,艄公與過客,母親與女兒,乃至時光與記憶,隔着同樣一條河遙遙相望。此岸是高樓廣廈、燈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儀式、以及以漁獵為生的星羅棋佈的部落。

參考書目:餘冠英:《詩經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第五篇:《詩經》讀書報告

《詩經》讀書報告

世俗浮躁,尋一份心靈的寧靜,拋卻時空的距離,與先哲一次次產生心靈的碰撞;浮生依舊,攜一卷永恆的《詩經》,且行且歌,迴歸最初的美好,與人性的最真完美邂逅。有幸品味《詩經》,在泛黃的書卷中領略那段歷史,讀懂那些人、那些事,挖掘人性最深處的純真,靈魂,在一次次地被滌盪中慢慢昇華、涅槃。我想,再也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像《詩經》這樣可以引起我們強烈的共鳴與感動,一旦進入,便是長長久久的沉醉。一段時間的研讀《詩經》,才漸漸明白,枯燥的文字絲毫掩蓋不了它永恆的魅力,晦澀的語義阻擋不了經典的力量。我們讀《詩經》,絕不僅僅是去研讀一段歷史,瞭解一種風俗,而是要在那些文字的滲透中去聽、去看、去感受那一份最原始的人性,迴歸於最初的美好。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故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又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簡單的手法,質樸的語言,將一個時代的更迭,完整地呈現在了後人的面前,時間創造般地加深了這份韻味。因為有了時間的距離,古詩裏的字句,才幻化成水底的珊瑚,美麗而持久。古詩如酒,存放得久了,也便經歷了一場美妙的發酵,留給後人慢慢品嚐。

一、唯美的愛情觀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幽幽河畔邊,碧色的蘆葦蒼蒼茫茫,一望無際,已然是臨近深秋,白露漸漸凝結成霜,皎潔無瑕。純真的愛情,牽動着無羈的思念,戀人的心,永遠地牽掛着對方的一切,無論何時何地,從未改變,即使道路坎坷,也會堅守到底。思念是一條河,河水潺潺,將絲絲縷縷的思念帶向遠方,流水的盡頭,是親愛的戀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美的詩,好令人羨慕的意境,生命本就該如此。不求富貴榮華,功名顯赫,但求一人真心,白首永不相離!唯美的愛情觀,古代先民,用人性最真實的樸實與堅貞,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愛情,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了,即便再難,也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心不是石亦不是席,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美麗女子執着於愛情,不離不棄,同為芸芸眾生的我們,又是否能夠做到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掀開《詩經》的第一頁,正是那條亙古不變的河,帶我走進了詩經的天堂。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記載了古老的愛情與農事,兩千年前的浪花濺濕我日漸格式化的都市皮鞋。誰曾經貼着水面行走,並且歌笑歌哭?淑女與君子,艄公與過客,母親與兒女,乃至時光與記憶,隔着同樣一條河遙遙相望,構成周而復始的白晝和黑夜。如今,它又藉助單薄的紙張間斷了祖先的吟唱與(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後輩的傾聽。就像一條人間的銀河,此岸是高樓廣廈,齒輪與車輛,燈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禮儀,以及以漁獵為生的星羅棋佈的部落……我們渴望着回到銀河的那邊,像先輩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望着一身輕衣,一雙木屐,一副斗笠,漫步在先秦的

那條河,和着習習微風,夾雜着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走下去……

二、質樸的才是最真的

在這部邊緣泛黃的典籍裏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屬於自己,於是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着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村野氣十足的《詩經》象徵着一個時代,民族的時代,那也是人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時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課堂裏,稚氣未脱的書聲琅琅。連文盲都可能成為真誠的歌手——只要他們用心靈讀懂造物主手中的無字天書。甚至可以説,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紋而成長的無名詩人,在平凡的勞動、情愛、遊獵中獲得神祕的智慧。和這些詩興大發的自然之子相比,我們是蒼白的,一生所觸及的僅僅是書本、牆壁、道德以及間接的經驗。今天的世界已經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我們很難發現上帝的手跡——靈感的花朵,因為貧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我們無法回到《詩經》的時代,男耕女織的時代,或者説我們無法恢復古人的那份單純與天真。那簡直堪稱人類的童年,所以《詩經》裏迴盪着銀鈴般燦爛的童音,無法模仿。在充斥着慾望、高音喇叭的現實中,這屬於天籟了。做天籟的聽眾,是幸福的。古人以糾纏的音樂的旋律結繩記事,那粗糙的雙手搓出來的牧歌,鞭撻着我們世故的靈魂:該往何處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詩經》裏的那條河,已經流淌兩千多年了,沿岸有數不清的讀者,飲水思源。但是,這條民間的河流,

讓我們依然可以在滾滾凡塵中留得心靈的最後一方淨土,最起碼,遙望着河對岸的文明,我們會產生那樣的一種衝動,一種來自內心最深處的野性的呼喚,告訴我們沿着那條《詩經》的河流,去尋找彼岸的文明,讓靈魂滌盪千年。

三、讓經典永恆

一部好書,要想成為絕唱,就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詩經》便是如此,流傳千年,依舊不變最初的顏色,總是能夠讓人在心裏產生久久的共鳴。縱觀現實的世界,每個人都在揹着枷鎖前進,或傾心於追名逐利,或陶醉於爾虞我詐,卻依舊不曾想過減負。還給心靈一份寧靜吧!《詩經》總能在不經意間,還原人性最深處的最美。因為,經典的力量是永恆的,我很幸運,能夠攜一卷《詩經》,徜徉於浮世中,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