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柳永精品讀後感想心得感悟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2W

柳永精品讀後感想心得感悟作文(精品多篇)

讀柳永讀後感 篇一

柳永這個人他的確是有才,堪稱絕代詞人。短短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千百年來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也勾起了多少人的惆悵。

風流才子,笑看丰韻神采;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他是同情那些妓-女的,雖然這些女子與他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儘管他們出生低賤,儘管他們受盡歧視,他還是用盡他真摯的感情和畢生的才華為她們寫下了一篇篇純正的詞章,氤氲了無數永載青史的千秋佳作。也正是如此][,他的詩歌才會如此婉轉動人,如此用情至深,如此催人淚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他為妓-女寫詞,而妓-女也為他婉轉唱詞;而他的詞也自然迅速傳揚於天下。“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天下之人無不知柳永之詞,儘管其中既有追隨者也有厭惡者。

他的粉絲數量之多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令人吶歎的。説實話,以前的我是不大喜歡柳永的,總以他的詞作俗氣為因而不屑一顧。可如今我還是不得不臣服於柳永的詞作之下。因為不管是何時我的身旁都會有無數同學在向我感歎他有多麼多麼的喜歡柳永,甚至連我的國學老師也如此而已。人云亦云,一開始我還刻當作沒聽見;可時間一長,久而久之我也不得不屈服於柳永的詞作之下,終於能靜下心來品味柳詞所謂的好,好到極端的好。此刻翻開宋詞三百首時我依舊是我,只不過腦海中無意鍵多了柳三變的痕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讀柳永讀後感 篇二

起魏晉風骨,我就不禁聯想起那一長串放蕩文人的名字,身死猶彈廣陵散;阮籍猖狂,窮途末路空流淚。

他們太輕狂,太高傲,太灑脱;以至於後世人以為,那時的文人美得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儘管他們所處的時代本身是一個又一個戰火紛亂的時代。

可幾百年過去了,當歷史的年輪碾轉來到北宋之時,我們不禁驚奇的發現,居然也有一位宋朝的詞人,風骨如魏晉;只不過多了份魏晉文人本有的清高與自傲,少了份魏晉文人天然的陰霾與矜持。

他叫柳永,原名三變,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自傲,卻灑脱;他不羈,卻輕狂;時常往返於秦樓楚館之間,好作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

他低吟,“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大怒,“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御筆一揮“且去填詞”斷送了他一生一世的富貴功名,也截斷了他入居廟堂的凌雲之志。

他再輕狂,也絕不是一個沒有抱負的男人;他再灑脱,也終擺脱不了傳統儒學的束縛。他不是儒學的推崇者,可也絕不是禮教的叛逆者。

命運總是喜歡和人開玩笑,人生本就如此。他不是不想作官,只是仕途之路始終沒有親睞過他而已。從此以後任由他改頭換面,任由他往返奔波,他終歸也只能與那條仕途之路越走越遠。到最後,他的心暗淡了,冷卻了,荒蕪了;且去填詞,好,那就我就去奉旨填詞,奉旨填詞柳三變。

薄情寡義如何,有才無德又如何,他突然如自我般我行我素,及時行樂於娼館酒樓之間,喝自己的酒,填自己的詞,悠也閒哉,好不快活!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讀柳永讀後感 篇三

走近人生的秋天,人都會有那種尋找立命根基和精神皈依的需要。或許是在經歷了許多的磨難之後會對曾不認同的某些觀點而產生親近感,或許是面對一個多變而複雜的時代也會本能地要從祖先的傳統中尋找應對的力量和智慧,我重又戀上了古典詩詞。

近讀詩詞,頗有心得。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時能夠不忘形固然難得,而失意時能不失態,卻更能見出一個人所持守的修養。

柳永,有着浪漫的性格和超羣的音樂和文學才能,年輕時喜歡聽歌看舞,“當年少日,暮飲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流連”。但是,出身仕宦世家的他也有用世之意,也追尋政治理想,可是,他的浪漫性格與環境的矛盾、與他要追尋政治功名所要求的行藏小節的矛盾形成了他的悲劇。他一生不得志,始終被官場所棄,一輩子為了謀生而蹀躞於羈旅行役。“驅驅行役,冉冉光陰……拋擲林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閒消”。科考失意了,追尋落空了,柳永慨然自命:“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儒家的讀書理想是“學而優則仕”,而柳永天生的浪漫性格和光耀天地的才華鑄就了他命定的悲劇,才高詞美又怎麼樣?執掌其命運的權貴對其成見已定,柳永註定是備受壓抑排擠,註定是官職卑微,仕途坎坷。

我眼中的柳永作文 篇四

柳永屬於典型的大憤青,憤起來的時候都能把皇帝氣死,而他之所以留戀於青樓,也和他的這個個性有直接關係。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兒子、侄子都是進士,為了不脱離羣眾,他也早早投身於科舉事業的滾滾洪流中。但是他才華獨步詞壇,又不願結交達官貴人,在上流社會沒多少人緣,這為他以後的仕途不幸產生了很大影響。其實他本人雖然清高,官癮還是非常大的。年輕時,他第一次赴京趕考,因為怯場落榜了。第二次,大概因為發揮不好,又落榜了。大概這次落榜對他的打擊太大,年輕人脾氣太大,管不住自己的舌頭,竟然由着性子寫了首牢騷味比山西老陳醋還濃烈的《鶴沖天》。其中有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於是在指責大宋朝的科舉制一文不值,是個失敗產品。他是痛快了,但是有人難受了,這裏的“有人”來頭不小,是當時的皇帝宋仁宗。大概是由於《鶴沖天》的名氣太大,完成後沒幾天就送到了宋仁宗的桌案上。仁宗皇帝是個很愛才的人,范仲淹、歐陽修、富弼、王安石、司馬光、蘇洵、蘇軾等等大宋朝最著名的文壇牛人,都是在他的統治時期大放異彩的。柳大才子的這篇文章等於徹底否定了他的半生功績,不生氣是可能的。我猜他當時一定唸叨了一句:柳永,你小子等着。

三年後,柳永又來京城考試了,這次他既沒怯場,也沒發揮失常,順利地過了考試關,只等皇帝硃筆圈點放榜。誰知,當仁宗皇帝在名冊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時,龍顏大怒,惡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此後,柳永奮鬥了好多年,也沒高中過進士。一沒工作,二沒銀子,可憐的柳永就跑到大大小小的青樓裏,寫寫詞賣給做妓的女人們演唱,然後賺點稿費。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是“奉旨填詞”。柳永的文采那是沒得説,論詞的造詣,別看作品今天只留下二百多首,但是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這對宋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他的用詞通俗化、口語化,如同唐朝白居易的詩一樣流傳很廣。於是朝朝楚館,開封的名妓沒有不認識他的。哪個做妓的女人如果説不認識柳七官人(柳永排行老七),就會被眾人恥笑。當時城裏的妓界流傳這樣的口號: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既然這麼受歡迎,豔遇自然是難免的。柳永在一首《西江月》中寫道: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鼕鼕與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三個。這裏面的“師師”、“香香”、“鼕鼕”分別是當時的三大名妓:陳師師、趙香香、徐鼕鼕(好像做妓的女人都愛叫什麼陳圓圓、蘇小小、李師師)。此三人還只是他眾多的情人中最有名的,其他沒提到的就更數不勝數了。柳永一生放蕩,卻又不善營生,既無家室,也無財產,生計全靠這些紅顏知己接濟。要不然,他早就餓死街頭了。在青樓中既能找到尊重、生活來源,又能找到愛情、紅顏知己,柳永自然沒必要追求什麼婚姻。

不過,柳永還是有過一段和別人長期同居的日子。當時,江州城裏有位妓界大腕名叫謝玉英,人長得漂亮,文采也很好,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在後來改名柳三變,再次參加科舉才中進士後,只得了個餘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只等柳永一人有朝一日回來。柳永在餘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牆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後道:“見説蘭台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歎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傢俬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説,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柳永盡情放浪多年,最後快快樂樂地死在了趙香香家。因為沒有妻子,也沒有官界的知心朋友,他死後無人過問。趙香香、陳師師等人好人做到底,湊了一筆錢才讓他入土為安。出殯那天,全開封城的做妓的女人集體罷工一天,全部都來出席他的葬禮,這便是“羣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謝玉英對他的感情和投入最深,因為哀傷過度,兩個月後便死去。陳師師等人把葬她於柳永墓旁,也算了卻了這位風流大才子的一樁心願。

我眼中的柳永作文 篇五

從接觸詩詞以來,自己對於詞的印象便覺得應該是兒女情長,抒發離愁別恨的這樣一種存在。雖然在讀到“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類豪放的詞句時心裏仍然有一種激盪的感受,但這種感受和讀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類詩句是一樣的。詩言志,歌詠言,我往往讀詩句時總有一種受到感染的情緒,而讀詞時則彷彿是置身事外的,單純地隨主人公情緒而變化。因此我覺得讀一些豪放派詞時總有種讀詩的錯覺。

對於詞的比較狹隘的這種認識讓我對於柳永在當時的情境覺得不值得。“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這隻能説柳永詞的傳播範圍廣,從當時以及之後大部分文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柳永在文學界始終得不到認同,他的詞被認為並不能登大雅之堂,只適合在民間淺吟低唱。為什麼柳永的詞這麼不受當時文人墨客的待見?

第一點是出自於當時文人的心理,文人們首先認為詞本身就不是正統文學,其次又覺得柳永詞寫得過於小兒女情態且媚俗,因此就更看不上柳永詞。我覺得這不得不説是文人的故作清高心態作祟,北宋初期文人總以為文學應該高高在上,總是刻意與民間詞保持界限,於是對於描寫了民間生活並運用了俚俗詞句的柳永就自然而然地看不上並以為恥。但是不明白的是現在不是説文學來自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嗎,不取材民間怎麼才能與普通生活聯繫起來呢?也許是時代變了。

第二點肯定是柳永自身的原因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是柳永前期科舉失敗後嘲弄科考的詞句,在寫了這詞之後便幾乎決定了柳永仕途的結果,應該沒有哪個皇帝會容忍這種嘲弄。沒能入仕,更為放蕩不羈,與歌姬關係更加密切的柳永終於更不受文人待見。

我覺得柳永在當時應該先容忍或暫時妥協。首先先忍住自己科考失敗的沮喪,在成功時也不至於被宋仁宗刻意貶黜,説不定在自己地位提高後也能改觀別人對其的印象。雖然不一定發於真心,但至少表面上不會刻意排斥,柳永一生也不會如此淒涼。第二要做的是暫時妥協於主流,就像秦觀,現在我們説他是“婉約之宗”,但他當時可是拜蘇軾為師並作為蘇軾最喜愛的弟子之一,而蘇軾可是也不贊同柳永詞的人物呀。總覺得秦觀拜蘇軾為師是為了給自己真正的詞鋪路。柳永當時也不應該開始就如此張揚,在看一部小説中時看到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做的。東西不是當時的主流的話,那麼你就得先迎合主流,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再去反主流,但到了那時,你做的東西已經不會再有阻力了”,雖然有點瑪麗蘇和傻白了,但總覺得有一些道理,地位和實力對於自己想做的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於現在來看,柳永詞可能與當今流行音樂有點相似。流行音樂在今天也算是家喻户曉,每個人總會唱一兩句流行音樂,但在某些人眼中,流行樂還是低俗的象徵,就像前段時間某公司負責人説周杰倫是垃圾一樣。但今天的情況還是要好得多好的多,大多數人不會再偏激的認為民間東西低俗難耐,而且普通受眾也與柳永當時不同了。現在的人會聲討,會理直氣壯的説“周杰倫是我青春期刮過的一場龍捲風”,柳永當時可能也只會被民眾默默地感傷。

但不管怎麼説,柳永在當時是聯繫民眾與文學的一個重要人物,也許也是當時在文壇,在民間一場盛大的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