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

《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集錦,方便大家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

當我看完《三國志》時,我特別佩服司馬懿。他驚人的軍事天賦和ZZ才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忍道。

眾所周知,司馬懿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ZZ家,陰謀家,同時也是魏國的四世之臣,更是西晉王朝的奠基者,也是失敗的教育家。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都會認為,司馬懿是個老奸巨猾的亂臣賊子。在這裏我想否定一下,《三國演義》中是採用了揚諸葛,貶司馬形式。其實司馬懿並沒有這麼壞。那麼今天就由我給大家講一講卧虎司馬懿的故事。

司馬懿在早期收了一個弟子,名叫鍾會。為什麼收他呢?因為他的父親是時任廷尉鍾繇,位居九卿,掌管國家監獄。可見司馬懿之老辣。時曹植回京師,與曹丕喝的爛醉如泥,夜闖司馬門。司馬門是隻有皇帝、禁軍、隨臣才能進出的地方,擅闖者死罪。曹植的輔臣,楊修為了捂弊此案,為了扶曹植登上世子之位而聯合崔琰誣告車伕司馬朗,也就是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懿請求鍾會幫助他,鍾會找到了父親鍾繇一起破案,最終查出事情的真相導致曹植勢力全敗,曹丕當上世子。由此可以看出司馬懿人脈之廣,以及熟悉政權之道。

司馬懿不僅是一個傑出的ZZ家,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他生平中最大的戰功便是祁山會戰,他與諸葛亮的較量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諸葛亮三出祁山時,因李嚴策反而轍入巴蜀,他帶領着三郡的百姓撤入益州,為拖延時間而鎮守西縣。司馬懿當時也被這個佈局弄得神魂顛倒,這麼多個地方到底在哪兒才能抓到諸葛亮呢?他思前想後,最終認為西縣最有可能。因為那裏是連接蜀道和司隸的要道。後來,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空城計。

我們不看司馬懿的失敗,而看他軍事敏感度有多麼的高。若是你,你能想出諸葛亮藏身之地嗎?後來諸葛亮再出祁山準備激司馬懿進入蜀道。因為在當時魏國的平原作戰能力是三國中最強的,蜀漢只有靠謀略和地形才能贏得魏軍。司馬懿卻按兵不動,諸葛亮派人挑釁司馬懿,各種辱罵。但司馬懿忍下來了。後來諸葛亮無可奈何,因為他知道他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遣蜀使至司馬懿營中送予蜀錦紅裙,想用激將法激司馬懿出兵。要知道當時送一個男人紅裙是個多麼大的侮辱。司馬懿不但沒有生氣,還宴請蜀國使者。套上家常問問諸葛亮的身體狀況如何,最終得知諸葛亮命不久矣。所以選擇穿上紅裙至渭水河畔,沒有出兵,耗死了諸葛亮。最終贏得了祁山會戰的勝利!

司馬懿是多麼善於言辭的人。在面對侮辱之時,他並沒有衝動而怒斬使者。而是深入化思考問題,以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贏得勝利。這樣熟悉心理戰術的司馬懿,成就了卧虎。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的教育方面,他的兩個最出名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有勇無謀,“一個便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就是後來的西晉開國皇帝,賣官享樂。此三人沒有一個人超過他的父親,反而大大落後,使歷史進程倒退了十幾年。所以司馬家是個教育的失敗典例。

讓我們來回顧司馬懿的一生。他是一個很能拼,很能幹,出類拔萃,空前絕後,又是三國時代最終真實的勝利者。他為自己的後代鋪下了多麼好的道路,但結局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他沒有教會他的兒子們生存之道。致使一個比一個差。就好比一個光輝一時的企業和一個百年企業相比,肯定是百年企業比一個光輝一時的企業強大得多。因為他們懂得教育後代,懂得傳承,而司馬懿沒有做到這一點。他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勾心鬥角,龍爭虎鬥,忘記了教育的存在。雖然在他死前一切都是這麼完美,但是西晉王朝的衰亡證實了這一點,一個短命的王朝。所以我感悟到:教育至上,傳承精神,才是長久之策。而不是一時光輝。

“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祖國的希望是我們,祖國的強大靠的也是我們!讓我們擔起華夏大地未來的責任,中國夢輝煌的一頁將由我們書寫!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人物——諸葛亮。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説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説,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歎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後來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了十天的期限,而説只需三天,是因為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了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助他;算到了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脱不了干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可以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3

讀一本書,就要記住裏面的重要人物與故事。而我認真看書卻是因為我與哥哥之間的一場熱火朝天的激烈比賽。

有一段時間放了假,老師要求我們讀四大名著之一,名叫巜三國演義》。我很快時間瀏覽了一遍,便跑去玩兒了,當我累得滿頭大汗回家時,媽媽見了我後怒色升起,説:“你這麼短的時候就把書讀完了?”我昧心的、胸有成竹地説:“你就放一百個心吧!就算你提問我,我也會不使勁不動腦子就給你脱口而出。"媽媽一聽,説:“那好,我就叫你哥和你來一場《三國演義》比賽。”“呀!”我突然發現自己不該説的,倒提醒了媽媽。

比賽開始了。媽媽先問我:“這其中最先發生的那場故事叫什麼?”幸好我那段記住了,説:“這還不簡單,黃圍巾!”媽媽聽了,説:“什麼黃圍巾,人家叫黃巾主義!”輪到哥哥了,媽媽問:“它的主謀是誰?”哥哥自信地説:“張角。”媽媽又問我:“劉備與諸葛亮發生了一件事,而流傳了一個成語,叫什麼?”我結結巴巴地説:“三三…插。”媽媽歎了口氣,又説;“那叫三顧茅廬!”媽媽問哥哥:“劉備名叫什麼?”哥哥瞄我了一眼,説:“玄德。”唉!那次比賽以2:0的勝負結束了比賽。

之後,我又捧起巜三國演義》這本書,把裏面人物的形象和發生的有名故事,以及相關名句記得一清二楚,如有一句形容呂布的,叫: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我還會由其中的故事聯繫到平時生活中的事,如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現了一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從中我會想到了同學們解決難題的那股聰明勁兒。總之,由三國我學會了讀書的方法。

從那次讀書比賽中,我和三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知道了讀書要專心致志,還要了解人物形象,記住重要細節和故事內容。這次比賽,給我了讀書莫大的啟示。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5

“話説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麼,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現在知道了吧?

孔明初出山之時,曾對劉備説:“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此時的劉備,可謂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漢皇叔,天時地利客觀有利條件讓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僅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了。因此,西蜀賴以立國者,就是“人”。

就憑這一個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詩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地士人、將士的使用,為此,他使出渾身解數。畢竟,劉備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當地士人支持不可,因此,孔明重用董允、費煒、蔣宛、鄧芝等數十名當地文官,更絕的是讓劉備與當地士人聯婚,娶吳懿之妹為妻,結成婚姻聯盟,讓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擁立劉姓為主。對武將則另一套辦法。孔明始終緊握“槍桿子”,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張、趙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會時就隨劉備,是“久經考驗”的幹部,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給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給廖化。至於姜維,是孔明入室弟子,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另當別論。一些不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則殺之不留!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處,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分不開。但是孔明用人也非絕對正確,他平生犯二次用錯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錯用馬謖,結果失去了北伐戰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荊州人選上,很明顯,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求援,是自作主張要關羽守荊州,孔明對這種錯誤決定,不作爭抗,造成荊州失守。

不只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還有很多人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如:關羽、張飛、曹操等等。可以這樣説,《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